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pdf

上传人:海阔****涯 文档编号:9537835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1463 大小:10.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63页
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pdf(14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I智慧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智慧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解决方案1目录目录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II1总体要求.11.1系统框架及结构.11.1.1总体架构.11.1.2主配网一体化架构.21.1.3数据流架构.31.1.4数据流架构.51.1.5功能结构.71.1.6硬件结构.151.2总体技术要求.161.2.1建设原则.161.2.2基本要求.171.2.3全景建模要求.201.2.4图形绘制要求.231.2.5通信要求.231.2.6信息采集要求.241.2.7数据存储要求.251.2.8功能部署要求.271.2.9横向互联要求.271.2.10纵向

2、互联要求.281.2.11在线扩展支持.291.2.12二次安防要求.291.3总体技术指标.321.3.1系统监控规模.321.3.2系统分析计算规模.321.3.3数据处理及存储规模.321.3.4系统年可用率.321.3.5总体性能要求.332基础资源平台(BRP).352.1数据库支撑平台(DSP).352.1.1时序数据库服务.352.1.2关系数据库服务.372.1.3实时数据库服务.402.2软件支撑平台(SSP).46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III2.2.1平台服务类.462.2.2运行服务总线类.1132.2.3资源管控类.1362.2.4安全管控类.1502.2.5基

3、础软件类.1602.3硬件支撑平台(HSP).1652.4数据中心.1652.4.1数据采集与交换类.1652.4.2全景数据建模类.2192.4.3数据集成与服务类.2293X 公司运行控制系统(OCS)【主网部分】.2793.1监视中心.2793.1.1稳态监视类.2793.1.2动态监视类.3063.1.3暂态监视类.3123.1.4环境监视类.3323.1.5在线预警类.3573.1.6节能环保监视类.3673.1.7设备监视类.3853.1.8在线计算类.4173.1.9智能告警类.4913.2控制中心.4953.2.1手动操作类.4953.2.2自动控制类.5164X 公司运行管理

4、系统(OMS)【主网部分】.5604.1并网管理类.5604.1.1中长期运行方式.5604.1.2调度前期管理.5624.1.3并网审核管理.5644.1.4退役管理.5724.2运行风险管理类.5744.2.1电力安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5744.2.2运行风险管控.576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IV4.3运行计划管理类.5804.3.1负荷预测管理.5804.3.2有序用电.5824.3.3断面限额安排.5864.3.4电压无功计划编制.5884.3.5发受电计划编制.5904.3.6综合停电.6204.3.7水库调度计划编制.6344.3.8运行方式管理.6354.4运行控制管

5、理类.6384.4.1智能操作票.6384.4.2调度运行日志.6444.4.3水调运行日志.6484.4.4监控运行日志.6504.4.5X 公司运行值班管理.6534.4.6运行资质管理.6564.4.7调度操作指挥.6594.4.8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6774.4.9保电运行管理.6804.4.10事故报告管理.6824.5运行评价与改进管理类.6844.5.1发电运行评价.6844.5.2X 公司运行评价.7004.5.3调度工作评价.7044.5.4专业运行报表.7134.5.5每日运行汇报.7284.5.6信息披露与 Web 发布.7304.6二次系统管理类.7354.6.1新

6、设备入网管理.7354.6.2定值审核与执行.7374.6.3自动化运维管理.7404.6.4通信运行管理.7494.6.5设备缺陷管理.762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V4.6.6定检计划管理.7644.6.7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7664.6.8二次设备投退管理.7694.6.9保护动作信息管理.7714.6.10反措管理.7734.7计算分析服务类.7754.7.1保护定值整定计算.7754.7.2安自策略计算.7824.7.3短路电流计算.7854.7.4最优潮流计算.7904.7.5潮流计算.7964.7.6灵敏度分析.7994.7.7负荷预测.8044.7.8负荷特性分析.815

7、4.7.9电压无功优化分析.8174.7.10负荷转供分析.8204.7.11安全校核分析.8224.7.12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8354.7.13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8424.7.14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8524.8基础信息服务类.8594.8.1输变配电设备参数.8594.8.2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8614.8.3运行图档资料.8634.8.4用电用户信息.8664.8.5运行人员信息.8684.8.6发电资源信息库.8694.8.7交易计划信息.8714.8.8运行缺陷信息.8734.8.9X 公司地理信息.8744.8.10气象环境信息.8765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主网部分】

8、.8795.1智能引擎.879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VI5.1.1运行 KPI 引擎.8795.1.2KPI 应用场景引擎.8845.1.3决策分析引擎.8905.1.4运行操控引擎.8925.1.5界面集成与定制.8935.1.6移动终端服务.8955.1.7Web 展示服务.8975.2人机交互环境.9005.2.1预驾驶.901a)界面操作请求(如点击弹出对话框)响应时间小于 1s;.9025.2.2实时驾驶.9025.2.3驾驶回放.9056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主网部分】.9106.1系统镜像与同步.9106.1.1系统功能镜像.9106.1.2数据同步.9116.2系

9、统测试仿真.9146.2.1系统功能测试仿真.9146.3专业培训.9166.3.1调度员培训.9166.3.2自动化培训.9466.3.3运行策划培训.9497X 公司运行控制系统(OCS)【配网部分】.9507.1监视中心.9507.1.1稳态监视类.9507.1.2暂态监视类.9627.1.3智能告警类.9697.1.4环境监视类.9737.1.5节能环保监视类.9877.1.6在线预警类.9907.1.7设备监视类.9997.1.8在线计算类.10337.2控制中心.1094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VII7.2.1手动操作类.10947.2.2自动控制类.11118X 公司运行管

10、理系统(OMS)【配网部分】.11138.1并网管理类.11138.1.1中长期运行方式.11138.1.2调度前期管理.11158.1.3并网审核管理.11178.1.4退役管理.11248.2运行风险管理类.11268.2.1电力安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11268.2.2运行风险管控.11288.3运行计划管理类.11318.3.1负荷预测管理.11318.3.2有序用电.11348.3.3电压无功计划编制.11378.3.4综合停电.11398.3.5运行方式管理.11508.4运行控制管理类.11538.4.1智能操作票.11538.4.2调度运行日志.11608.4.3监控运行日志

11、.11638.4.4X 公司运行值班管理.11668.4.5运行资质管理.11718.4.6调度操作指挥.11738.4.7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11898.4.8保电运行管理.11928.4.9事故报告管理.11948.5运行评价与改进管理类.11968.5.1发电运行评价.11968.5.2X 公司运行评价.12128.5.3调度工作评价.12168.5.4专业运行报表.12268.5.5每日运行汇报.1240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VIII8.5.6信息披露与 Web 发布.12438.6二次系统管理类.12488.6.1新设备入网管理.12488.6.2定值审核与执行.1252

12、8.6.3自动化运维管理.12548.6.4通信运行管理.12628.6.5设备缺陷管理.12758.6.6定检计划管理.12778.6.7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12798.6.8二次设备投退管理.12828.6.9保护动作信息管理.12838.6.10反措管理.12858.7计算分析服务类.12878.7.1保护定值整定计算.12878.7.2短路电流计算.12948.7.3潮流计算.12998.7.4负荷预测.13038.7.5负荷特性分析.13148.7.6负荷转供分析.13178.7.7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13188.7.8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13258.7.9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133

13、58.8基础信息服务类.13428.8.1输变电设备参数.13428.8.2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13448.8.3运行图档资料.13468.8.4用电用户信息.13498.8.5运行人员信息.13518.8.6交易计划信息.13538.8.7运行缺陷信息.13548.8.8X 公司地理信息.13568.8.9气象环境信息.13589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配网部分】.1361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IX9.1智能引擎.13619.1.1运行 KPI 引擎.13619.1.2KPI 应用场景引擎.13619.1.3决策分析引擎.13619.1.4运行操控引擎.13619.1.5界面集

14、成与定制.13619.1.6移动终端服务.13619.1.7Web 展示服务.13629.2人机交互环境.13629.2.1预驾驶.13629.2.2实时驾驶.13629.2.3驾驶回放.136210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配网部分】.136310.1专业培训.136310.1.1调度员培训.136311与现有系统接口要求.136411.1横向系统接口要求.136411.1.1资产管理系统.136411.1.2营销管理系统.136411.1.3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136411.1.4线路在线监测系统.136511.1.5.136511.1.6备调系统.136511.2纵向系统接口要求.1

15、36511.2.1上级 OS2/调度自动化系统.136511.2.2厂站自动化系统.136611.2.3.136612系统配置和部署要求.136712.1硬件配置.136712.1.1基本要求.136712.1.2服务器配置要求.136812.1.3工作站配置要求.137112.1.4存储设备配置要求.1373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X12.1.5网络设施配置要求.137412.1.6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137712.1.7其它设备配置要求.139212.2软件配置.139612.2.1基本要求.139612.2.2操作系统配置要求.139612.2.3关系数据库配置要求.139712

16、.2.4时序数据库配置要求.139712.2.5服务总线配置要求.139812.2.6应用软件配置要求.139812.2.7开发工具配置要求.139812.3配置清单(参考).139812.3.1主站硬件配置清单.139812.3.2主站软件配置清单.140812.3.3县级主站(分布式采集及监控模式)硬件配置清单.140912.3.4县级主站(分布式采集及监控模式)软件配置清单.141312.3.5县级主站(远程工作站模式)硬件配置清单.141412.3.6县级主站(远程工作站模式)软件配置清单.141613附录.141713.1系统配置图(参考).141713.2术语及缩略语.141913

17、.3使用说明.142413.3.1总体说明.142413.3.2功能模块选配说明.142513.3.3功能创新说明.142513.3.4与现有系统的关系.142613.3.5附表 1OS2 地级主站模块列表及选配情况.142713.3.6附表 2 功能创新调整记录表.1452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XI引言引言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Operation Smart System,简称:OS2)是一个完整、开放、标准的技术支撑体系,其功能范围涵盖 X 公司运行监测、计量、调节、控制、保护、分析和管理等,通过建设统一大平台,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进行规范、整合和集成,实现全公司范

18、围内二次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全面共享、业务流程无缝衔接,推动二次一体化建设。OS2 分为主站端和厂站端。其中,主站端分为网、省、地三级,网级主站、省级主站和地级主站分别面向网公司、省公司和供电局范围的系统运行与管理,各级主站应用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于统一平台基础上。其中,地级主站包含主网侧和配用侧的应用功能,县级作为地级主站的终端,不再单独建设主站。本文件是基于 OS2 地级主站完整模块配置的标准化设计指南,描述了 OS2 地级主站的技术、功能和配置要求。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2 2总体要求总体要求2.12.1系统框架及结构系统框架及结构2.1.12.1.1 总体架构总体架构

19、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a)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OS2)由网、省、地(县、配)各级主站系统和厂站系统共同组成,每级主站/厂站系统划分为基础资源平台(BRP)、运行控制系统(OCS)、运行管理系统(OMS)、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或变电运行驾驶舱(SOC)、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五大部分。b)系统遵循 SOA 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 ICT 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模型及服务接口标准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务总线(OSB)。各类业务功能以此为基础开展建设或功能完善。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通过支撑平台和横向运行服务总线集成各级

20、主站/厂站内的功能模块/业务子系统,通过纵向运行服务总线实现与上、下级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c)系统通过 OSB 标准服务接口实现与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如资产管理系统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共享、协调控制及流程化管理。d)网、省、地、厂站各级系统分别建设,县级系统、集控/巡维中心系统与地级主站系统统一建设。2.1.22.1.2 主配网一体化架构主配网一体化架构a)地级主站采用统一技术架构和基础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主网和配网部分的 OCS、OMS、POC、MTT 功能模块。b)OS2 地级主站主配网功能可采用三种建设模式:1)主配网由一套主站系统来统一完成;2)主配网由同一厂家的两套系统分别建

21、设(两套系统的平台相同);3)主配网由不同厂家的系统分别建设。各地区可根据 X 公司规模及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c)无论采用哪种建设模式,整个系统应建设统一的 OSB 及数据中心,主配网系统各功能模块基于 OSB 和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业务流转,并由数据中心实现全景建模及对历史数据的统一管理。d)数据中心的前置采集相关功能模块应在主配网侧分别部署,数据集成、存储和服务应统一考虑。主配网关系数据库宜统一管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3理和分配,硬件配置原则上主配网功能协同考虑,具备条件的也可以独立配置。不同模式下的主配网一体化架构如下图所示。2.1.32.1.3 数据流架构数据流架构一体

22、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的数据流架构如下图所示,其要点如下:1)OS2 主站与厂站间利用主站端的前置运行环境和厂站端的智能远动(或智能配电终端)实现模型&画面、稳态数据、动态数据、保护数据、视频数据、计量数据等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与交换;2)OS2 主站利用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横向 OSB 总线实现与 OS2 外部的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交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4换;3)各级主站间利用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纵向OSB 总线实现上下级系统间各类数据的交换;4)在主站系统内部:a)通过前置运行环境获取的厂站(含馈线、配电站)模型及画面在通过模型管理和图形绘

23、制功能模块处理后进入全景数据模型统一管理和发布;b)前置运行环境采集的稳态、动态、保护、视频等各类数据通过高速数据总线直接进入稳态监视、动态监视、保护运行监视、视频与环境监视等各类监视功能模块使用;这些功能模块并将其需对外共享的公共数据通过高速数据总线提供给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与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c)对于需要在关系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中存储和访问的各类数据,由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支撑平台类服务统一对外提供;d)OS2 各应用功能间可通过高速数据总线和服务总线进行信息交换及服务功能调用;e)OS2 各应用内部可创建实时缓存,存储应用需频繁访问的各类数据。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52.

24、1.42.1.4 数据流架构数据流架构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的数据流架构如下图所示,其要点如下:a)OS2 主站与厂站间利用主站端的前置运行环境和厂站端的智能远动(或智能配电终端)实现模型&画面、稳态数据、动态数据、保护数据、视频数据、计量数据等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与交换;b)OS2 主站利用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横向 OSB 总线实现与 OS2 外部的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交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6换;c)各级主站间利用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纵向OSB 总线实现上下级系统间各类数据的交换;d)在主站系统内部:1)通过前置运行环境获取的厂站(含馈线

25、、配电站)模型及画面在通过模型管理和图形绘制功能模块处理后进入全景数据模型统一管理和发布;2)前置运行环境采集的稳态、动态、保护、视频等各类数据通过消息总线直接进入稳态监视、动态监视、保护运行监视、视频与环境监视等各类监视功能模块使用;这些功能模块并将其需对外共享的公共数据通过消息总线提供给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与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3)对于需要在关系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中存储和访问的各类数据,由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支撑平台类服务统一对外提供;4)OS2 各应用功能间可通过消息总线和服务总线进行信息交换及服务功能调用;5)OS2 各应用内部可创建实时缓存,存储应用需频繁访问的各类数据。电力数

26、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72.1.52.1.5 功能结构功能结构2.1.5.12.1.5.1 系统功能组成系统功能组成OS2 主站系统一共由 205 个功能模块组成,按逻辑关系分别划分到基础资源平台(BRP,56 个),运行控制系统(OCS,65 个),运行管理系统(OMS,68 个),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10 个)及镜像测试及培训系统(6 个)。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8以上各功能模块在网、省、地各级及各单位根据应用需求分为应选、可选和不选三类。其中 OS2 地级主站共可建设 194 个功能模块(应选 138 个,可选 56 个)。按组成划分,BRP 应选 52 个,可选 4 个;OC

27、S应选 32 个,可选 26 个;OMS 应选 43 个,可选 21 个;POC 应选 10 个;MTT 应选 1 个,可选 5 个。OS2 地级主站系统的详细功能组成如下图所示: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9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0OS2 地级主站系统主网部分的详细功能组成如下图所示: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1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2OS2 地级主站系统配网部分的详细功能组成如下图所示: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3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42.1.5.22.1.5.2 系统功能布局系统功能布局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的功能总体布局逻辑示意如下图

28、所示。根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系统各项功能根据应用需要分别部署在安全区 I、安全区 II 和安全区 III。其中安全区 I 和安全区 II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交换功能群、应用功能群,安全区 I 的应用和安全区 II的应用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同时安全区 I 和安全区 II 的应用均可通过防火墙的第三通道与 I、II 区数据中心互联;安全区 III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交换功能群、应用功能群、WEB 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并与 III 区数据中心互联;I、II 区数据中心与 III 区数据中心分别为安全区 I、II 和安全区 III 提供统一配置和管理的存储设备、关系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模型及数据服

29、务等数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并利用中心内的跨区通信服务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进行数据交换;另外,数据中心数据采集与交换类各模块根据前置采集和数据交换的功能和安全防护要求,分别在安全 I、II、III 区部署,详见后文各模块“部署要求”。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5图 1-1 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功能布局图2.1.62.1.6 硬件结构硬件结构系统的硬件逻辑配置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 1-2 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站硬件逻辑配置结构示意图系统硬件配置按照网段划分为数据采集与交换、数据存储、人机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6终端和应用四类。数据采集与交换处于内外网边界,主要

30、完成内外部的信息交换;按照数据特性,数据存储和应用相对独立的特点,I、II区进行统一的基于 SAN 的数据存储,遵循安全防护的要求,III 区配置另外一套 SAN;根据不同应用的业务特性来配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群;人机工作站按照安全区统一配置,实现界面统一及资源共享。2.22.2总体技术要求总体技术要求2.2.12.2.1 建设原则建设原则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应为网、省、地、县各级 X 公司及厂站的安全、经济、优质、环保运行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其总体上按照“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原则设计建设。2.2.1.12.2.1.1 一体化一体化满足 X 公司大二次一体化的要求。全方位覆盖各级主

31、站及厂站(含馈线、配电站)的运行监控与运行管理需求;全过程支持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的一体化管控;全面协调 X 公司运行业务和信息的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应在统一模型和服务接口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各级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各级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确保系统功能模块之间、主站之间、主站与厂站之间、厂站与厂站之间资源的统一共享和协调控制。各级系统的 ICT 基础设施应统一配置,并逐步实现统一的数据容灾与备份和统一的二次安全防护。系统能应支持地县一体化、调控一体化、省地一体化有关工作的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7开展。2.2.1.22.2.1.2 模块化模块化满足业务功能模块化建设和“即

32、插即用”的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提供标准和开放的 ICT 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支持 X 公司运行各类技术系统/应用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纳入一体化运行智能系统并协同作业。X 公司运行各类技术系统/应用功能应按照“模块化”的建设要求,采用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提供的 ICT 基础设施,遵循一体化 X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支撑平台的接口要求,实现“即插即用”和业务的灵活互动。一体化运行智能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2.2.1.32.2.1.3 智能化智能化促进 X 公司运行信息的灵活共享,促进 X 公司运行业务的灵活互动,全面提升 X 公司运行各专业的协同作业能力,提高工作

33、效率。应充分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成果,开展 X 公司智能调度的建设,提升 X 公司运行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能力,提升 X 公司自动控制和安全自愈能力,不断提高 X 公司安全、经济、优质、环保运行水平。2.2.22.2.2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在“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总体原则下,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站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82.2.2.12.2.2.1 开放性要求开放性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基础资源平台及应用功能模块均应基于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开发,基础资源平台可插入任何符合相关标准

34、的应用模块或子系统,并支持模块或子系统间的数据和功能交互,系统规模和功能可按需扩展。系统可采用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IBM AIX、HP UX和 SUN Solaris、Linux、Windows 等操作系统,并能支持各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时序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的功能和操作风格应基本一致。2.2.2.22.2.2.2 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可靠性要求,通过关键硬件设备及软件采用冗余配置、集群、虚拟化、容灾备用等技术手段,消除单点故障,确保不因部分软硬件故障而影响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2.2.2.32.

35、2.2.3 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站应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及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站在运行过程中应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不因系统本身的故障或错误导致 X 公司安全事故。2.2.2.42.2.2.4 集约化要求集约化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站系统应集中配置,提高软硬件资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19源综合利用率。宜按安全分区统一配置前置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 服务器、存储设备、二次安全防护设备、同步时钟、打印机、虚拟化平台、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软硬件设施。

36、各类服务器应根据应用特点选用适当的体系架构和系统配置。对性能及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实时类应用服务器应专机专用,对计算密集的应用应选用高性能服务器,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的管理类应用可采用虚拟化服务器。各类软硬件设施应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按需扩充或升级改造。2.2.2.52.2.2.5 易用性要求易用性要求主站系统应提供方便易用的操作、维护和管理界面,系统功能组织合理、界面美观易懂、操作方便快捷。使用人员无需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掌握并使用此系统。2.2.2.62.2.2.6 可维护性要求可维护性要求主站系统应具备系统自检、性能预警、事件告警、故障诊断等功能,可对系统软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并具备

37、统一的管控界面,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排除系统隐患及故障。2.2.2.72.2.2.7 可管理性要求可管理性要求主站系统应具备软硬件设备集中管控能力,所采用的软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可自动报告自身状态或响应状态查询指令,可响应运行控制指令(启动/停止、主备切换等)。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02.2.32.2.3 全景建模要求全景建模要求2.2.3.12.2.3.1 公共信息模型要求公共信息模型要求OS2 数据中心(详见 BRP 部分数据中心的描述)以全景模型为核心进行建设,全景模型设计应符合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技规范 第 3 部分:数据 第 6 篇:全景建模规范要求。全

38、景模型采用层次架构,分为公共区、应用区和扩展区三个大部分进行设计,各分区要求如下:a)公共区模型全景模型公共区模型由 CIM 扩展而来,主要包含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建模,是全景模型的核心,其中各类的定义应符合一体化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技规范 第 3 部分:数据 第 5 篇:X 公司公共信息模型规范要求。该区模型包含可能被多种应用模块重复使用的类,该类的属性将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公共区中进行统一扩展,不在应用区内进行分别扩展。b)应用区模型全景模型应用区模型将按照不同的模块分别建模。该区中定义的模型以该模块为源头,是该模块运行中产生的数据模型,通过建模进行规范和共享。c)扩展区模型全景模型扩展

39、区模型主要为用户提供一种对应用区模型的自定义扩展手段。当用户需要对某个应用区中模块的模型进行扩展时,数据中心应能够按规范定义的规则,在扩展区相应模块对相应对象或属性进行在线扩展,并提供扩展模型/数据的访问功能。数据中心同时应提供扩展模型转移功能,能够将已成熟的扩展模型转移到应用区相应模块下面,并进行编码。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1OS2 地级主站数据中心按照全景模型定义进行数据集成,并构建有数据中心专有实时数据库,通过 OSB 提供各类实时/非实时数据访问服务。数据中心可以存储部分数据,另外部分数据仍然由源模块进行存储,但能够通过分布式数据管理,由数据中心统一对外提供访问服务,存储方案

40、选择的原则应确保数据中心数据功能不影响各源模块的运行。其中,公共区模型一般通过智能远动机源端建模方式由各厂站(直采部分)或通过下级 OS2 主站(非直采部分)提供相关模型,通过模型拼接模块完成模型合并;并能够通过模式管理模块进行人工维护。应用区模型与主站端各模块一一对应,能够通过模式管理模块进行人工维护;另外,应能够通过在上图中“全景模型”节点处进行模型挂接方式,扩展下级主站应用区模型,并通过模型拼接功能和纵向OSB 实现模型和数据共享。扩展区模型通过项用户开放的模型维护功能,提供在线扩展服务。2.2.3.22.2.3.2 编码和命名要求编码和命名要求对象编码和命名应符合QCSG 110017

41、.37-2012 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 3 部分:数据第 7 篇:对象命名及编码要求。全景模型中,公共区和应用区的所有对象均应按照规范实现编码,扩展区的对象可由功能模块实际应用需要,由建设单位自行决定是否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2需要编码。编码的源头包括厂站端的智能远动机,各级主站的全景建模,对象注册中心作为保证对象命名和编码规范性的技术措施,所有的全局命名和编码必须在对象注册中心注册。对象注册中心使用类似于 DNS 的原理,接口上统一,但在纵向上采用分布式存储对象数据,按照各地区所辖范围来管理注册对象,对于跨区域的对象注册需明确有一方负责维护,并同步给另一方使用。2

42、.2.3.32.2.3.3 建模范围要求建模范围要求从纵向来看,地级主站公共区建模范围至少应包括全地区 35kV 及以上主网部分厂站及各电压等级配网部分,其中,主网部分应覆盖到35kV 变电站 10kV 出线,配网部分应覆盖到 20kV/10kV/6kV 中压馈线,包括馈线上的开关站、配电房、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配网设备。地级主站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直采厂站,可通过智能远动机实时厂站端源端建模后,在主站侧实现拼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厂站,暂由主站端建模);另一类是非直采厂站,可通过与省级主站通过纵向 OSB 实施模型拼接。从横向来看,全景建模应包含以 X 公司一、二次设备模型为核心的公共区,在此

43、基础上扩展应用区模型,以此形成能够满足主站业务需求的 X 公司全景模型。2.2.3.42.2.3.4 建模流程要求建模流程要求全景建模的原则是分布式建模、集中合并、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其中,公共区模型是对现有 CIM 模型的扩展,由厂站源端建模、纵向模型拼接和数据中心模型维护共同完成;应用区模型由各功能模块负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3责按照模型规范建立各自的业务模型,经验证正确后提交到数据中心中全景模型的工作版本,进行合并和全局验证,所有模型相同的对象通过全局唯一的 ID 来关联。全景模型的核心是公共区的 X 公司一、二次设备模型,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图模库一体化工具来建立,也可采用源端维

44、护的方式,将厂站端上送的 X 公司模型及由 GIS 建立的配网模型导入到全景模型中。全景模型应支持各种模型导入方式,如 IEC 61970/61968 模型导入、IEC 61850 模型导入、BPA 模型导入、二次设备模型导入等,以方便从其它应用获取 X 公司模型。在各级主站全景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可将上下级主站的全景模型进行纵向模型拼接,形成涵盖多级 X 公司的全景大模型。2.2.42.2.4 图形绘制要求图形绘制要求图形绘制满足QCSG 110017.311-2012 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 3 部分:数据第 11 篇:公共图形绘制规范要求,导出结果满足QCSG 110017

45、.38-2012 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 3 部分:数据第 8 篇:基于 SVG 的公共图形交换要求。“图形维护工具”应能够将智能远动机提供的厂站端“源端维护”上传的图形或者由“图形生成工具”按照规范自动生成的图形进行再加工。通过统一图形绘制规范和图形交换规范,实现从厂站到各级主站的主要图形画面的一致显示,支持纵向的远程图形调阅,联合培训等功能的实现。2.2.52.2.5 通信要求通信要求一体化 X 公司运行智能系统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包括调度数据网、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4综合数据网及网络专线)实现主站与厂站及各级主站间的通信,并兼容现有点对点模拟/数字串行通道及网络

46、专线通道。支持使用无线公网实现主站与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的通信。2.2.62.2.6 信息采集要求信息采集要求信息采集应支持厂站及配电终端综合数据交换,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交换,横向业务数据交换,动态数据采集,视频信息采集,水雨情数据采集,气象信息采集等多种类型数据采集功能。能与厂站远动机(包含常规和智能远动机)、智能配电终端进行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和交换,包括常规远动、保信、电量、在线监测、WAMS动态监测、智能配电终端等采用各多种通讯方式和通讯规约全面采集与 X 公司运行有关的各类业务数据,为各类应用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能通过 IEC60870-6-TASE2,DL476-92,IEC 6087

47、0-5-104 等通信规约与各级纵向主站综合实时数据交换,基于 OSB 各类接口或服务方式实现模型、图形文件交换。能通过 OSB 各类接口或服务方式实现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能支持各类视频信息、雷电及水雨情数据、气象信息等数据的采集和交换。系统应支持采用 DL476-92,104 或其他通信协议,在主站之间或主站与子站之间进行告警信息传输。告警直传的内容包括告警等级,告警时间,设备名称,告警内容和告警原因可以统一采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数据,根据应用的需要分发给不同的后台服务。这要求数据采集应用能按不同数据模型处理不同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5类型的采集数据,做到数据模型和规约插件类似

48、,模型插件即插即用,即配置不同的模型插件处理该模型类型的数据,新的模型插件添加不影响原有数据采集主程序运行。2.2.72.2.7 数据存储要求数据存储要求系统应综合采用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时间序列数据库和文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与处理。2.2.7.12.2.7.1 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关系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应采用统一关系数据库管理,存储下列类型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自动化系统模型及相关的系统配置信息;b)X 公司事件及告警记录等;c)粗粒度历史和统计信息。关系数据库故障不能影响系统维护和除历史功能以外的功能使用。2.2.7.22.2.7.2 实时数据库的应用实时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应

49、提供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根据功能模块的需要,应配置多套不同的实时数据库,分别满足稳态监视和控制、动态监视、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存储和交换的需求。各套实时数据库的用途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实时应用的当前 X 公司模型以实时数据库存储;b)计算密集型的 X 公司高级应用可基于实时数据库,各用户和应用不互相干扰;c)近期事件和历史存储于实时数据库,保证高效访问;d)实时数据库根据应用特点可分布于不同节点(指系统中的一台计算机,下同),实时应用的多个备用节点和值班节点保持同步。电力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262.2.7.32.2.7.3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应采用时间序列数

50、据库长期保存电力系统各类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值类运行数据。2.2.7.42.2.7.4 三类数据库间分工与联系三类数据库间分工与联系a)三类数据库的分工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三种不同类型数据库的特性,将系统 X 公司模型以及 X 公司的静态参数,非数值型运行数据(如状态变位事件、操作事项、告警事项、前置报文数据等)、周期采样数据(分钟级及以上)、历史统计结果等宜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实时采集和高速计算应基于实时数据库;对于系统中带时标的数值型数据(包括模拟量、状态量)宜以数据本身的变化频率保存到时间序列数据库中。b)三类数据库的关联X 公司模型及实时运行数据存储于面向对象实时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