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洁问题的全部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依据详细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育学生的抽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根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 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
2、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规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展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索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其次类方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依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其次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依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
3、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23.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试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试验小区. 二、 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根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连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争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预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答复.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假如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
4、+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中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依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挨次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依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全部种飞机票 再看一个实例. 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肯定挨次同时升起表示肯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
5、题的想法. 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肯定挨次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全部不同挨次的排法总数. 首先,先确定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 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 依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全部信号种数是:321=6(种). 依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全部状况.(包括每个位置状况) 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设计,把全部状况(包
6、括每个位置状况)写出来. 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全部的三位数. 依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 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 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 其次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 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 依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上
7、我们争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一些讨论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讨论的对象. (2)取出的这些讨论对象又做些什么? 实质上按着挨次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状况. (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 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 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肯定挨次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全部排法. 其次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肯定挨次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全部排法. 第三个问题呢? 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肯定的挨次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
8、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全部的排法. 给出排列定义 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讨论被取出的元素各不一样的状况),按着肯定的挨次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一样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 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假如两个排列一样,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需完全一样,而且排列的挨次(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需一样.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排列. 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
9、个排列. 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其次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一样,但排列挨次不同,也是两个排列. (2)还需要搞清晰一个问题,“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 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详细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排列.假如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全部状况排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 三、 课堂练习 大家思索,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 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
10、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需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需不全都,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 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排列问题. 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 其次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 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 第四步把最终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详细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 所以,共有9种放法. 四、作业 课本:P232练习1,2,3,4,5,6,7.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2 一、教学目标 学生经受用
11、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类比得出大事间的关系及运算的教学过程,正确理解大事的包含关系,并大事、交大事、相等大事以及互斥大事、对立大事的概念,把握概率的几个根本性质,会运用它们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进一步体会类比思想,提升理解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事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几个根本性质。 难点:大事的关系及概率运算,类比思想的渗透。 三、教学帮助 骰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大事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得知每天发生的事情具有随机性,难猜测,比方今日我刚到数学组办公室,一位学生问了一题:已知集合是掷一颗骰子,消失向上的点数为 ,集合 是掷一颗骰子,
12、消失向上的点数为奇数,试推断它们间的关系。你们情愿解答吗?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解答后,把集合改为大事,大事 消失向上的点数为 ,大事 消失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并写出掷一颗骰子的其他大事。我们的启发:类比集合的关系及运算讨论大事的关系及运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发觉概念与性质 先让学生类比得出一些关系及运算并相互沟通,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大事的关系及运算的理解,师生形成的共识如下: 2.1大事的关系及运算 2.1.1包含关系 一般地,对于大事 与大事 ,假如大事 发生,则大事 肯定发生,这时称大事 包含大事 (或大事 包含于大事 ),记作 (或 )。不行能大事记为 ,
13、任何大事都包含不行能大事, 。 2.1.2相等关系 假如大事 发生,那么大事 肯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大事相等,记作 。 2.1.3并大事 若某大事发生当且仅当大事 发生或大事 发生,则称此大事为大事 与大事 的并大事(或和大事),记作 (或 )。 2.1.4交大事 若某大事发生当且仅当大事 发生且大事 发生,则称此大事为大事 与大事 的交大事(或积大事),记作 (或 )。 2.1.5互斥大事 若 为不行能大事( ),那么称大事 与大事 互斥。其含义是:大事 与大事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2.1.6对立大事 若 为不行能大事, 为必定大事,那么称大事 与大事 互为对立
14、大事。其含义是:大事 与大事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2概率的几个根本性质 2.2.1 范围 必定大事的概率是 ,不行能大事的概率为 。 2.2.2概率的加法法则 假如大事 与大事 互斥,则 。互斥加法则。 2.2.3概率的减法法则 假如大事 与大事 对立,则 ,即 , 。对立减法则。 3.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例1 从装有 个红球和 个白球的口袋任取 个球,那么以下选项中的个大事是互斥但不对立大事的是 ( )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至少有一个白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恰有一个白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至少有一个白球”与“都是红球” 例2 假如从不包括大小王的 张
15、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大事 )的概率是 ,取到方片(大事 )的概率是 ,问: (1)取到红色牌(大事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大事 )的概率是多少? 师生共同处理,重思路剖析及辐射。 练习 教材第 面练习 。 4.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介绍大事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几个根本性质的理解及简洁应用,渗透类比思想。 5.作业 教材第 面练习 。 五、板书设计 3.1.3概率的根本性质 1.引例 3.概率的根本性质 4.小结 2.大事的关系与运算 例题 练习 六、教学反思 局部学生对“任何大事都包含不行能大事, ”不理解,并举例 掷一颗骰子,消失向上点数为 , 掷一枚硬币,消失正
16、面对上 。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把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洁的问题. (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依据定义推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熟悉使用的表示法,能敏捷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熟悉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的讨论,逐步培育学生观看、类比、归纳、猜测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育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学问构造 是另一个简洁常见的数列,讨论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
17、,导出通项公式,进而讨论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终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教学难点 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别的数列,二者有很多一样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分,可依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旧不熟识;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肯定的观看分析猜测力量;第一项为哪一项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对等差数列、的综合讨论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敏捷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
18、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详细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一样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展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比照地概括的定义. (3)依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比照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熟悉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构造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讨论阅历,的讨论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消失.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
1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例如 课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推导并把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育学生的观看、概括力量. 3.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争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2,1,4,7,10,13,16,19, 8,16,32,64,128,256, 1,1,1,1,1,1,1, 243,81,27,9,3,1, , ,
20、31,29,27,25,23,21,19, 1,-1,1,-1,1,-1,1,-1, 1,-10,100,-1000,10000,-100000, 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摇摆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的状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是否为).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头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
21、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始终进展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讨论的另一类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板书) 1.的定义(板书) 依据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分与联系,尝试给下定义.学生一般答复可能不够完善,多数状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根底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各自的公比,并思索有很多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学生通过观看可以发觉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意既是等差又是
22、,让学生争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的熟悉: 2.对定义的熟悉(板书) (1)的首项不为0; (2)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定义. 是 .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讨论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不能)确定一个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讨论通项公式. 3.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23、和 表示第 项 . 不完全归纳法 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索如何熟悉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熟悉 由学生来说,最终归结: 函数观点; 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熟悉,此处再复习稳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洁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留意标准表述的训练) 假如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讨论.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讨论了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留意
24、在讨论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熟悉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熟悉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熟悉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假如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假如纸再薄一些,比方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终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
25、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学问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利用向量学问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对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学问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面对量学问在各个领域中应用. 难点:向量的构造.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与回忆 1、提问:以下哪些量是向量
26、? (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 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 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学问. 二、学习新课 例1(书中例5) 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很多妙用!请看 例2(书中例3) 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根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向量法 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看不等式构造特点,构造向量,并发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例3(书中例4) 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 二、稳固练习 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
27、 (1)假如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 (2) 他必需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 三、课堂小结 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学问有机联系. 四、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把握有关子集、全集、补
28、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培育学生的符号表示的力量;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推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精确地表示出来,培育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育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分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学问.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 _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
29、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答复】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 _(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
30、后学习中会常常消失,本节将讨论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学问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假如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性质: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局部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局部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由于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
31、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局部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准确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假如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 ,可见,集合 ,是指A、B的全部元素完全一样.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假如 ,并且 ,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或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索】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假如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
32、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局部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 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 推断以下写法是否正确 A A A 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 A ,且A ,则 A; (2)假如 , ,则 . 例1 写出集合 的全部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 的全部的子集是 , , , ,其中 , , 是 的真子集. 【留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 ”与“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 R,1 1,2,3 0与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
33、的集合。 如: 0。不能写成 =0, 0 例2 见教材P8(解略) 例3 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假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 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 不是 ; (4) 的全部子集是 ; (5)假如 且 ,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 与 不能同时成立. 解:(1) 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 与 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 的全部子集是 ; (5)正确 (6)不正确.当 时, 与 能同时成立. 例4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 ; (2) ; ; (
34、3) ; (4)设 , , ,则A B C. 解:(1)0 0 ; (2) = , ; (3) , ; (4)A,B,C均表示全部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习】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解:(1) ;(2) ;(3) ;(4) ;(5)=;(6) ;(7) ;(8) .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 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全部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即 A在S中的补集 可用右图中阴
35、影局部表示. 性质: S( 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 SA=2,4,6; (2)若A=0,则 NA=N_; (3) 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假如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讨论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 表示. 注: 是对于给定的全集 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 ,当 时, ;当 时,则 . 例5 设全集 , , ,推断 与 之间的关系. 解: 练习:见教材P10练习 1.填空: (1)假如全集 ,那么N的补集 ; (2)假如全集, ,那么 的补集 ( )= . 解:(1) ;(2) .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五个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补集、全集,其中子集、补集为重点) 2.五条性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A (A)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假如 , ,则 . (5) S( SA)=A 3.两组易混符号:(1)“ ”与“ ”:(2)0与 (四)课后作业:见教材P10习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