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doc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看、动手操作,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形,观看一下这些*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根底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外表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
2、组*形。 教师提问:这些*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依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争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确实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应:推断下面*形哪些是平行四
3、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应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看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预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依据刚刚的试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比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简单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简单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4、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爱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学习。 (1)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连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看:*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连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根本一样,都用过直线外
5、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拟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一样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比拟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由
6、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别的长方形。 这三种*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来表示【连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稳固练习。【连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1、推断以下*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日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学问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
7、关系?(由于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板书设计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力量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胜利的体验
8、。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正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正。 师:数学上把“公正、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假如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
9、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想1/2)师:对!就是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日我们就来初步熟悉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熟悉) 【设计意*: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景中经受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学问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沟通。 1、熟悉1/2: 师:谁能结合刚刚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
10、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教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终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
11、/2所表示的详细含义) 【设计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察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相互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形各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
12、:都是把这些*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进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熟悉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推断1/2,引出1/4 师:教师也折了几种*形,涂色局部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推断“对”或“错”,看谁反响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由于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其次个错,由于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当
13、是1/4。 【设计意*:通过推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奇妙的引出了】 4、探究1/4 (1)、熟悉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究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争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沟通,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现在黑板上和全班沟通。 同桌相互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形都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
14、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设计意*:使学生在理解1/2的根底上,自然的把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看、比拟明白:一样的*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稳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
15、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假如开头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很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擅长观看就能发觉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毕今日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熟悉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 1/4 (学生作品展现)(学生作品展现)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
16、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熟悉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熟悉。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终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学问根底,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熟悉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
17、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效劳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性增加、擅长观看和发觉、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预备,一是预备了亿以内数的熟悉的教学课件;二是预备计数器、嬉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 (1)、在熟悉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
18、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蔼于合作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把握亿内数的数位挨次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熟悉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 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
19、面,我会严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好玩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把握学问和技能。 创设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拟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详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留意放手让学生探究,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练习,小组合作沟通训练,到达娴熟程度。 注意根底学问,根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学问,应当让学生坚固把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思索到达对这些学问的理解。 亲密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0、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留意培育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力量,数的产生与进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熟悉数是为了用它来沟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加;动手操作;多向沟通;教学嬉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进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进展、和谐进展打根底。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需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学生是学习的仆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在教师细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探究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胜利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问,
21、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学问去获得新学问力量,培育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讨论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构造和生活阅历为其*解决数学问题供应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长性、迁移性学问”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思索,通过操作、观看、分析、比拟、推理、发觉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加”的时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进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预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挨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
22、件出示2023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日我们就来熟悉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熟悉。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连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23、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挨次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熟悉和5以内的加法两局部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15各数,把握了5以内的挨次及各数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
24、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学生都具有肯定的计算力量。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教师要依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供应生动、好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不仅通过详细、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还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熟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把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把握5以内的加法的
25、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预备: PPT 一、旧知辅垫,引入新课。 1、按要求读数。 2、嬉戏(快速抢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的合与分把握得特别好。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第24页的主题* 出示气球*。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数一数有几个红气球和几个绿气球?(指名答复) 课件演示。(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 让学生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课件演示点子*。(三个红点子和一个绿点子合起来) 说学生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让学生数一数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指名答复) 全班一起数气球。 师:3个红气球用几表示?(生:3)1个绿气球用几表示?(生
26、:1)(学生边答复教师边板书) 师: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3+1=4) 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十”。(说明:“+”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算式里读作加。) 领读两遍(3加1等于4。) 2、“3+1=4”表示什么呢?谁能结合*片再说一说吗?(集体答复) 看*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先读算式,再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提醒课题并板书) 3、教学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片。 引导学生发觉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依据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答复) 引导学生列算式。(3+2) 学生沟通计算
27、方法。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答复:生1:生2:生3:) (板书=5) 集体读算式。 三、稳固练习 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数学嬉戏。 四、全课小结 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的意义) 你知道了什么? 五、板书 加法的意义 3+1=4 3+2=5。 加号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5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推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学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
28、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称。 2出示情境*,(课件演示 ) (1)说一说各幅*的情景。 (2)*中有什么一样之处? (3)“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4)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觉? 出示教室里的国旗:(提问通过刚刚的计算,你有什么发觉?组织学生争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出示比例的分数写法。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中的四周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说出能够组成的比例。
29、3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发觉的规律 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拟“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出示表格来比拟。)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式子;而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四个数。 教师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展比照,最终教师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30、? (2)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说一说 (4) 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强调:本课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2题。 (5) 学生*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6) 同学之间相互沟通,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6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用1、2、5、10四个数写出全部的比例式。8个,并且找出写的规律。) 二、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三、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根据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学生思索学生计算教
31、师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反应)的模式进展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6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预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日教师给你们带
32、来了一些小礼物。教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 二、探究沟通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状况,教师板书。 2、观看问题 (1)、请小朋友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学生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
33、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沟通、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刚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34、、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学生沟通争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数加、减法”相关内容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 有关学问。 2、培育学生简洁整理、归纳的力量。 3
35、、通过复习深化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4、让学生感觉学问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100以内数加减法”学问的整理和敏捷应用。 教学难点: 深化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 谈化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复习其次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学问? 请学生思索,并同桌沟通。 师:想一想,可以跟同桌轻轻沟通一下。 师生共同整理,并板书 那么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你有哪些学问觉得学起来比拟困难或者简单出错的吗? 请学生答复,师:好,下面我们就对这些学问进展复习和稳固。 二、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36、出示素材,复习笔算加、减法 师:,青青草原又进行了羊羊运动会,(出示课件)其实羊羊运动会里面就有很多百以内数的加、减法问题,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吗? 出示素材 羊羊运动会各参赛队羊数统计表: 单位 只 黑山羊队参与的只数比山羊队多8只,你能算出黑山羊队的只数吗? 请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得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依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请你轻轻的给自己提几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一下。 请你说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师依据学生反应和供应的素材,师把算式贴在黑板整理*相应的位置上: 27+33=60 33+35=68
37、 3327=6 27+33+35=95 27+3335=25 3533=2 出示加法时,问学生这这个加法算式是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你是怎么推断的。减法呢? 这些算式我们是口算出答案的,那你会笔算吗?教师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组,男生选择A组,女生选择B组,来比我们班究竟是女生厉害还是男生厉害。 (机动:请一桌男女生上台板演) A:27+33= 3533= 27+3335= B:33+35= 3327= 27+33+35= 请大家边计算边思索,列竖式计算要留意些什么? 反应:请一桌男女生做代表上台反应,并分别指定一题,说说计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男生、女生做对的分别举手,并说说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38、? 依据学生答复(课件出示):并请学生齐读/。 计算时要留意 一样数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加法时,个位满时要向十位进。 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要退。 2、复习加减混合与有括号的算式运算挨次和解决问题 师:看羊羊运动会开头了,懒羊羊正在参与射击竞赛, (1)提出问题 射击竞赛场地有67只小羊在观看竞赛,走了只,又来了只,现在有几只小羊?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请思索一下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3)竞赛场地里,小羊的拉拉队员纷纷列起了算式, 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4)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指着每一题让学生说说对错,假如是对的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假如是错的,说说为什么是错的)
39、 (5)指着第五题问:那么在什么状况下可以这样列式呢?生:走了25只,又走了28只。 (6)假如给这些算式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 有括号的一类,没括号的一类,强调:没括号的只有加减的,要从左往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 拓展延长,整体深化 小羊们比完了运动会竞赛,又开头了智力大闯关竞赛,有信念和它们一起来比一比吗? 1、第一关,我会计算 请学生做在练习纸上。并收集四位学生的练习上台批改 2、其次关我会动脑 3、第三关我会用数学 羊村的商店正在搞优待活动,出示素材,并解决 书包和篮球一共多少钱? 2、让你挑两件喜爱的商品,你会买( )和( ),假如付了100元钱,能找回多少元?
40、有奖活动,猜猜小王可能买了哪两件商品? 四、 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请同学们想想,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学问对你还有困难的?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8 第1课时: 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 谈话: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