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乡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及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农乡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及效果.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析农乡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及效果综合质量考核: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管理考核指标为4部 分,包括硬件配备与管理、远程医学教学运行、远程医疗咨询运行、 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根据综合质量考核指标,每年由县科技局、卫生 局制定奖惩措施并组织由相关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到 各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动态管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疾病分 析与服务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 “慢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状态和生活 质量,如何管理好慢病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自新医改以来,国家高度 重视并将该项工作
2、列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慢病管 理与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服务人群量大、医学属性复杂的特点,随 着时间的推移,慢病管理工作缺乏规划性和连贯性、服务效率低下、 服务人群依从性较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研究通过对慢病服务流 程再造,研发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并初步评估其运行效果。试图将慢 病管理与医学商业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数据库与信 息服务平台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居民健康信息的智能化筛选,另一 方面整合短信、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服务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益、提 升服务质量。系统模块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涵盖公共卫生服务各板 块:孕产保健:实现新婚、拟妊娠和妊娠建卡数据的无缝链接,更好
3、 的促进优生优育;儿童保健:按月龄到期日自动发送儿保通知;慢 病:实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分级动态管理;精神病:实现院后医嘱智 能提醒;老年保健:实现老年人亚健康分级管理;残障保健:支持 理疗结果评估;健康教育:实现个性化系统性健康教育;服务评价: 人工服务后提醒服务对象对服务进行评价,以短信方式自动进行满意 度调查。随访服务流程再造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多维 度筛选,同时采用智能短信、网络电话等通讯手段对居民进行定向、 分类干预,优化健康教育服务流程针对之前健康教育宣传针对性不强、 宣传面窄、宣传频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增加居民定向智能健 康教育服务流程。一方面通过辖区疾病谱调
4、查遴选发病率高的慢性疾 病,经过专家咨询创建疾病知识库,形成健康教育短信;另一方面利用 商业智能查询工具筛选出特定地域、年龄、疾病患者,通告短信平台 定时、定期、定向循环发送健康指导信息,同时回收患者满意度,定期 进行患者随访,不断优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加强了针对性,扩宽 了服务面,通过循环教育提高了宣传质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绩 效考核流程再造通过录音记录、短信记录、智能满意度调查加强了服 务过程的考核,通过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因果分析,能够更好地提 高慢病服务的质量。疾病知识库结构通过专家咨询按不同慢病分别建 立知识库,制定疾病健康指导短信,定期、循环的向特定患者发放健康 指导短信
5、,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增进医患关系发展, 促进患者就医,特别是促进慢病患者到慢病管理科就诊。临床智典课 题组集成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药品配送与物流关键技术研究”研究 成果,在永安中心卫生院临床工作站、药房工作站运行临床智典,利于 医护工作人员方便、快捷的查询到规范的药品使用信息、临床诊疗信 息、专家共识与指南等,通过系统运行改变了之前医护人员对医药信 息获取渠道少,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的问题。软、硬件变化20082011 年,永安中心卫生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年总投入环比增加81. 82%, 硬件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软件资金环比增加64. 71%,高于域内所有乡 镇医院。电脑拥有量居县内
6、各乡镇卫生院之首,人均电脑拥有量0.54, 高于其他中心卫生院。信息化系统搭建医院管理系统从模式实施前的 7个模块拓展到11个模块,新完成门诊系统(电子处方)、住院病案系 统(电子病历)、1IS及PACS系统的建设,创新拓展完成远程医学信息 系统、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临床智典等系统的建设。在各系统建设 完善程度上优于其他乡镇医院。慢病管理初见成效随着慢病患者随 访方式发生的改变,高血压门诊随访率由2011年14月的20. 4%提升 到2012年广4月的36. 9%(P0. 0001), II型糖尿病门诊随访率由2011 年4月的30%提升到2012年14月的41. 32%(P0. 05)。患者
7、依 从性增强,其中高血压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一年内提升了 16. 5%; II型 糖尿病依从性提升了 11.3%。病情控制率提升,其中高血压病情控 制率由2011年14月的65.6%提升到2012年14月的 74. 05%(P0. 0001), II型糖尿病病情控制率由2011年14月的50%提 升到2012年广4月的61. ll%(P0. 05) o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推广模式 应用效果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双流县25家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一年半,其中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实现100%全覆盖。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远程 教学平台共培训3423人
8、次;推广适宜技术8项,培训347人次;远程医 疗咨询6次,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使乡镇卫 生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提高,20102011两年患者门诊就诊 人次比20082009同期提高了 6. 13%住院人次同期提高2. 77%,成效 明显。针对县乡村医疗机构需求,首次探索建立了集远程医学教育、 医疗咨询、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双向转诊为一体的远程医学信息系统 推广模式。运用该模式,首次在国内大范围地推广应用远程医学信息 系统,建立的远程站点覆盖20个省份,涉及26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 乡镇卫生院占75%以上;培训医务人员268080人次,推广应用适宜技 术47项,积累远程
9、医疗咨询案例13825例,取得显着社会效益。政府主导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科技卫生主 管部门是协调管理各医院的枢纽,政府主导能够在政策制定、经费支 持方面给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政府主导充分调动、 提高各单位在医学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参与度及重视度,使信息系统能 够有序、稳定、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享 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支撑。优化医院流程是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加快院内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沟通医院各业务 流程的枢纽。通过业务流程规范及信息化建设实现将各科室产生及需 要交互的业务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传递、核算、储存,使医院相对零 散
10、的部门间能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保障并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在 流程优化过程中务必需要将专家意见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意见有机结 合,在考虑软件前瞻性的同时兼顾临床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三中心 协调合作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三中心”(远程医学中心、 省级分中心、县级培训中心)的协调合作保障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 运行效率,一方面增强了教学资源整合、遴选、编制的合理、实用性; 同时由于根据基层需求提供教学资源,针对性、适用性强,易于基层医 务人员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为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提供流 畅的运行通道,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效益评估是小康型乡镇卫生 院信息化建设的推手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信息化
11、建设需要有一个全面 的效益评估,如投入产出分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医院硬件、 软件设施配置计划、医疗服务达标量等。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明确建设期数、建设模块、建设重点,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追求建设难 度,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的低收益,降低服务效率和规模效率。定 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效率评估,并以此为推手推动信息化建设高效、 可持续地发展。利用信息化建设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性本研究以商业智 能技术为平台,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研发中探索针对患者开展个性 化健康教育的适宜方式。项目组重点关注健康知识数据库的建设,知 识库的建立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建立的医学知识库 做了更细致的延伸3,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短信。同时通过网络电话 直播使工作效益提高,打电话时可查询、记录患者信息,每个电话平均 节约50%时间,使信息传递更有效。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运行期间, 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患者切身感受到医院对其的重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依从性,慢病科门诊人次得到大幅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