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帝掷骰子》读后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帝掷骰子读后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阅读上帝掷骰子这本物理书, 阐述了量子论的故事。对于量子的接触,我映象最深的是微信上 传的一个小视频,一个科学家利用量子技术,做了一张透明的塑 料(也许不应该这么叫),科学家躲在塑料后时立马就隐身了。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量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刚开始读书时,我大致阅读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上帝呀,没 看懂。真想放弃算了,一本开头就看不懂的书,真没有兴趣读下 去的。看到群里,大家每天积极打卡汇报阅读进度,我有点反悔 了,大家都能坚持好好读书,我自己怎么能这么容易就放弃呢。 好吧,拿出学生时代的学习劲头。我准备了一本笔记本,一支笔,坐在电脑前面,准备用最原 始
2、的方法阅读,那就是读几段,记一记。比如,赫兹,是德国的 科学家,他做了铜球试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而电磁波存在 是麦克斯韦的理论预言,人们就好赫兹的名字作为了频率这个物 理量的单位。就这样,我运用蚕食桑叶的精神,每天阅读两章, 每天记个简单的笔记,硬是将这本书啃完了。整本书看完,内心深处不禁为科学家们喝彩,被科学家们的 精神所感动。量子论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一个个的 科学家们,都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去验证,去辩证,他们在 追求科学真理路上矢志不渝,他们推动着社会无与伦比的进步。 女地位而获得完全独立的象征人物,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集大成的 科学体系的创立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牛顿毫无疑
3、问是有史以来 最伟大的科学家,无论伽利略、麦克斯韦、达尔文,还是爱因斯 坦,都不能望其项背。三、天才记得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灵感),再加上百 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汗水)。不错,这句话也曾激励过我无数次。 当我再长大一点的时候,我才发现真相。原来后面还有一句“但 是没有那百分之一的天赋(灵感),是万万不行的。”真的可以 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呵呵。转回正题,其实天才真的是物理学进步的原动力。看。万有 引力定律微积分光微粒说创始人牛顿,27岁就任卢卡斯讲座教 授,是最年轻的卢卡斯教授;写出完美简洁深刻又对称的麦氏方 程组的麦克斯韦,34岁就完成了电磁场理论的经
4、典巨著论电和 磁;量子发现者普朗克,普朗克72岁被推举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最高级名誉会员,美国选他为物理学会的名誉会长;量子力学第 一个版本撰写者海森堡、波恩和约尔当、广狭义相对论之父爱因 斯坦我不想数了。如果不是天才,他们怎么可能在自己最精力 充沛的时段充分展露出自己最骄傲的才华。物理学上粒粒明星璀 璨夺目,每一个都是凭着天才的脑袋建起了一座又一座金碧辉煌 的物理殿堂,更是由他们这些天才的脑袋,在明明看似风平浪静 太平盛世的物理世界刚建成不久,就重新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 再次推翻这个体系并重新来过。天才,天才,我在这本书的字里 行间,就见到天才这两个字,因为我几乎没有见到有哪个真正名 留青史的
5、物理学家真的不靠天赋只靠汗水取得成就的。爱因斯坦, 教科书上说他小时候数学只有一分,而且动手能力极差。但事实 上,德国小学的评分标准,一分是最高等级,六分是最低等级; 而爱因斯坦弹得一手好小提琴,这就充分证明了 “动手能力极差” 的谬论的荒谬可笑。我完全无意贬低普通人抬高天才,我只是想说明,天才是罕 有的,也是在物理发展历程上essential,但幸运的是,上帝把 天才多拨了一点给物理。四、虎父无犬子聪明的基因应该是会遗传的,所以有了虎父无犬子的俗语。 jj汤姆逊的儿子gp汤姆逊推翻了父亲电子是粒子的观点,证明 电子的波动性,同样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两夫妇在1903年 共享诺贝尔奖,而他们的
6、女儿约里奥居里也在1935年和丈夫 分享诺贝尔化学奖;尼尔斯波尔获得了 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 奖,而波尔的第四个儿子埃格波尔,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 理奖。而回溯到以前波尔的父亲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也 曾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的提名”累累的名字不胜枚举。优秀的 基因功不可没,但完全归功于基因,就免不了有点“宿命论”的感觉。所以我更强调的,是科学 家家里同样优秀的学术氛围、钻研吃苦精神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认为这些,才是虎父无犬子的根本原因。五、未知我们学院的院训是“人文日新”,这句话用在物理史上,可 以说是“物理日新”,妥帖不过。因为日日新,所以你无法估计 明天的物理会变成什么模样,充
7、满未知的神秘感,也许是这种神 秘感使得众多天才为之倾倒,败在她的石榴裙下。看数百年前, 由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和经典热力学(加上统计力学)共同 构成的经典物理殿堂,曾经是那么金碧辉煌,是经典物理帝国全 盛时代的象征。看上去是多么尽善尽美,物理仿佛找到了自己的 终极意义,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发现了。甚至有人说:“物 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这意味着人 们只需在细节上做些修正和补充,更加精确地测量一些常数值罢 了。但好景不长,两朵小乌云从远方飘至这殿堂的上空,以太的 不存在和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又私下收聚能量,准备 给那个金碧辉煌的帝国一次无情严峻的洗礼。当人们
8、发现量子物 理可能是物理学的终极归宿时,他们又失望地发现,超弦、m理 论傻傻分不清楚。另外,你又能否确定,在量子物理学最终建立 之后,是否一切都大功告成呢。物理学是否又再次到达一个看似 尽头的尽头,我们的后人只能在之上做修补。你又能否确定,以 后不会又有两朵三朵甚至更多的乌云纷至沓来,再次卷来一场狂 风暴雨,把我们的知识体系再一次砸个稀巴烂并引发新的革命。 你我都未知。所以物理仍然在路上,并将会持续好一段时间。我的读后感更多的是对整个物理学而不仅是量子力学感性 感受,也许与题目有些偏颇。但是希望你会明白,这正是人文的 魅力。第五篇:上帝掷骰子10旅游管理2班苏霜46号上帝掷骰子读上帝掷骰子吗有
9、感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潜台词是,万事万物都遵循它的规律,循序渐进,没有所谓 的随机。在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里,麦克斯韦和赫兹的电磁 理论,牛顿的经典力学,还有后来的爱因斯坦的量子论等的发现 都一一揭示了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的“道理”,它解释了我们日常 看到的现象,并能够以此规律,预测到它未来的发展形式。然而,我有个问题想问。爱因斯坦怎么知道上帝不掷骰子呢。 科学由两个奇迹年爆炸性地发展后,人们越来越崇拜科学,似乎 认为只有科学才能解释和解决我们现有的和未来的问题。然而, 发现没有,这本书里列举的不外乎是没有生命体征的物质。光、 电、力、量子”感谢富有探究精神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这些物质 的规律,
10、使我们有规律去认识甚至操控这些物质,但是对于精神(如果这也算是物质的话,那也是种非常特殊的物质),科学家 们能够找出一条普适的规律吗。就拿人作为例子吧,心理学家或 许能够研究出了人具有五个心理需要层次,还有人格的类型,但 是在实际生活中,你能肯定这个人会绝对按照理论来表现自己的 行为吗。即,一个人的面前放着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你能够凭 借他的性格需要来断定他的选择吗。事实上,即使我们知道那个 人平时最喜欢吃的就是香蕉了,但是今天他突然想吃苹果的可能 性也是有的。我们不会因为他某次不遵循理论规律的选择而推翻 我们之前研究出来的需要和人格的理论。不过,至此,我们可以 知道的是,不管我们对人的心理认
11、知的理论有多么成熟,我们最 后能够达到的效果都是一种可能性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可以理 解成,上帝的确是有在掷骰子,但是我们努力所限,就是探究出 上帝的掷骰子出现哪一面的概率最大。好,现在我们把人的精神这种不好把握,或者研究尚未达到 成熟的“物质”搁在一边,就只是谈物质。假设有这么一种情景, 有一个人平时早上准时7点出门,然后8点钟坐公交车去上班。 但是今天,他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准时7点出门,可是早上突 然刮起风把阳台的花盆吹落砸到他的脑袋上了,他不能8点钟准 时去坐公交了。这就有问题了,他7点出门,按规律来说,没错; 花盆按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力度刚好砸伤他,也没错;而那股 今天出现的风按大
12、气运动的结果来看,也没错。既然都没错,那 他为什么就不能坐上8点钟的公交车。到底是什么出错了。我想, 科学家们穷其所能,探究出世界上所有物质运动的规律后,还是 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事,因为,万物相生,此物体按照此规律运 动影响到彼物体的运动条件,然后塔牌效应,蝴蝶效应,引起的 结果无从想象。所以,我们,现在探究到的,始终是上帝掷骰子 时的最大偏好,没准地,有一天,上帝掷骰子偏离里自己的偏好, 比如人类研制出一种物体它的速度超过了光速,时间出现倒流了, 那,这个物体是不是会倒退到它还没出现的时候。这个物体按照 倒退的时间在运动,它身边的物体是按单向的时间在运动,那我 们有可能看到这个物体吗。这个世
13、界还是我们以前所理解的四维 那样吗。如果我们的血液超过光速的速度在运动,我们还是人吗。 无从想象。所有的理论都将被重新洗牌。这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因为高中择文,书看到一半后就基本就看不懂了,所以,只是针对书的大概内容作一些思考。这本还渗透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篇幅很短,在第四章中,了解到汤姆逊父子均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与其女儿女婿均 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想:如果我也是个科学家的话,我家孩子是 不是也应该是个科学家呢。真有点印证了我们的老话:“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第二篇: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上帝之骰子吗读后感以前都没有接触科普类的书,所以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 得挺乏味的,不过
14、越往下看就越是被情节所吸引了,这本书带给 我的感触与文艺类的书所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既融入了文艺 类书籍所注重的文笔措辞,又有传奇故事类的引人回味的故事情 节,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它是将哲学、精神、意识这些科学里的 异客暗度陈仓,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同时,又让引发读者无限 的思考。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科学历史,它带领读者们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 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 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 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 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
15、开疆扩土。从字里行间,我 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 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这本书 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 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 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如爱打赌的霍金,晚年倔强的爱因斯坦, 宽厚的玻尔等等,而同时他抓住科学界的一切可以发挥出趣味性 的地方发挥,如“薛定谓的猫”,“量子自杀”等等。总之,作 者尽可能用“与时俱进”的言说方式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大大改 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该单单在于普及科 学知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
16、学 的态度,同时让公众认识到这些在幕后推动人类前进的科学英雄。在这本书中,让我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 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它深深得引发了 我对于信念、真理、追求、科学等的思考,开始教会我用一种更 为理智的观点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去看待自己追求的一切, 我强烈得感觉到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可抗拒的魅力。1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慢慢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 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20世纪初以来的无数大师,从旧 理论的叛逆者渐渐走向新理论的对立面,他们可以接受那些旧的 东西被自己所颠覆,却无法容忍仅仅十多年后,自己就成为了被 颠覆的对象。也许在他们心中
17、,一直存在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所 谓科学,一定存在着终极的真理。于是当被自己奉为真理的宫殿 摇摇欲坠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誓与理论共存亡。量子,这 个激进的理论也许有一天也会被时代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匪 夷所思,更难以理解的理论。我们如何在时间的潮流中不至成为 一块顽石。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 不可能的东西,去勇敢地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我相信 这就是科学的精神,所谓“不破不立”。可悲的是,从小到大,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去吸收,去相 信一些东西。就好像自己用20年雕塑几百个千奇百怪的陶瓷雕 塑,然后相信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基础。然后来到社会上,去亲手 把曾经坚信不疑
18、的东西抛弃。我用几年时间砸掉了之前大多数的 雕像,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再去雕刻一座新的出来,因为 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自己独立去思考,去判断。我们感觉到前所 未有的贫穷,一种精神的极度贫瘠感。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开始越来越不相信曾经坚信着的一切。 网络上许许多多的所谓“真相”和“揭露真相”都不过是一面 之词;所谓的新闻也许一直是政治的帮凶;批判着权威的“草根” 也许只是哗众取宠;而我们所相信的一切也许都没有我们所想象 的那么真实。放下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被震惊地难以思考。我曾以为 只有在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不过,即使在精神世界的暴风雨中间,当我们回头瞥一眼这 个井然
19、有序的世界时,还是依然能感觉到一丝阳光的气息透进我 们的心底的。因此,哪怕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真理、看待 世界,我们也依然要保存一份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依然要保存 一份独立思考的精神,那是清醒、严谨、尊重真理的探索精神, 正如书中所说怀着“深深的激动和无比的好奇”。第三篇: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 理史话读后感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在读生,对于物理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阶 段。科普文性质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对于中文系 这个需要多方涉猎的专业具有一定的拓展视野效果。虽然文章很多专有名词或者理论知识没有读懂,但是这并不 妨碍我对于量子史这个宏大的课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由海恩 里希
20、鲁道夫赫兹到艾萨克牛顿再到阿尔伯特爱恩斯坦都 在量子物理史上留在了浓重的笔墨。量子物理作为一门相对比较 年轻的理论科学,其涉及到微观世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很 直接的联系,比经典物理要晦涩复杂得多。但是作者作为一名优 秀的科普工作者,引导我初步窥探了量子物理的殿堂。虽然人择 理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而平行宇宙理论又玄幻得让我觉得无 法接受,超弦理论更是难读得令我直接跳过,但是大体上我脑海 里还是形成了量子物理纠结的大概成长历程,对量子物理取得的 每一个关键突破都会为之喜悦。这本书无论是题目还是文笔都有 别于一般正规的教科书。虽然这样的写法会令它失去一定的严谨 和权威,但是它的其它方面已经很好的
21、弥补了这个缺陷。作为一 本科普读物,吸引非专业读者眼球自关重要否则难免不会既被专 业人士诟病又被非专业人士所抛弃。为了做到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饭后闲话”这个环节。胡 可与牛顿之争,诺贝尔父子等等的事例援述。这些类似于量子物 理史题外话的插入,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是个很好的缓冲。毕竟 科学史上很多或动人或无奈的事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科学的 发展。在文章布局上的“饭后闲话”是个亮点之外,文章的文笔功 底还有涉猎广泛等写作特点也可圈可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显示 出来的丰富的创作素材积累显示出他阅读范围的广泛。在他笔下, 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才,而是有血有肉 性格丰满的人。爱恩斯坦的
22、倔强,霍金的好胜,海瑟堡的稚嫩与 聪慧,约尔当的害羞和内向,薛定谤的多情都是影响科技史的因 素。除了通过描述量子物理学家的性格外,有趣著名的实验引述 也是激发读者对于科学的兴趣的一大亮点。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 “薛定谓的猫”,原来物理也可以像文学那样冲击人的人生观, 洗礼人的思维。其中世界的客观性与人类意识的作用的不同步令 我对世界的存在产生模糊的怀疑和不确定。令我对世界产生一种 由衷的敬畏并更懂得生灵的可贵与卑微。这些推动着人类历史发展科学家们改变了全球的风貌,他们应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敬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科学才可以延 绵不绝地发展下去,如奥林匹克圣火一般传承和到达世界的各个 灰暗的角落。这
23、本书从各种角度以有趣易懂的语言对量子物理学发展进 程进行了科普性阐述,实在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科普作品。第四篇: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感性阅读上帝掷骰子吗一一 量子物理史话用人文的眼光看量子历史不知道是否天生文艺命、文科 脑袋,即使是这本说是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写的物 理史话,我本人还是看不进去。对于里面的公式理论,我仍然一 头雾水。可是,对于一些关键词,敏感的我还是有所感悟的,所 以我决定用人文的感性的眼光写下这篇读后感。不如让我带你一 起去看看这些关键词。一、性格不是有句老话吗:性格决定命运。在这本书里,的确,性格 也多多少少决定了众多伟大科学家最终能在学术路上走多远。阿 拉果因为他的不
24、自信和没有勇气,放弃了在那篇关于偏振光线 的相互作用后注上自己的名字,最终使他失去了 “物理光学之 父”的称号,注定了一生的遗憾;而普朗克性格上保守的那部分, 使他在亲手叫醒量子这个幽灵之后又亲手否定了它”而卢瑟福 那种独特并且懂得欣赏的艺术的眼光,使得他成为一名“物理伯 乐”。不仅他自己非常出色,他的学生也个个出众:量子论创始 人之一的保罗狄拉克、中子的发现者詹姆斯查得维克、中途 转行的布莱克特、强大加速器之父沃尔顿和考克劳福特、诺贝尔 奖得主索迪、赫维西、哈恩、鲍威尔、卡皮查、贝特等等。这长 得有点烦人的名单还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卢瑟福,利用自己独特 的眼光,精湛的教学技术,把一块块璞玉(应
25、该不只是璞玉)雕 琢成晶莹剔透闪亮夺目的珍宝。这名伯乐的实验室甚至被后人称 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幼儿园”。波尔,和卢瑟福一样,也是同样 的求贤若渴,他出众的人格魅力使当时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都 甘愿围在他的身边,海森堡、约尔当、莫特人们都想到哥本哈 根来,充分地感受这里的自由气氛和波尔的关怀,并形成一种富 有激情、活力、乐观态度和进取心的学术精神,即为后人所津津 乐道的“哥本哈根精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伟人们都不例 外。而在物理上,伟人们性格上的优点固然是成功的要素,但有 时却又是一种反面激励。像性格内向沉默的赫兹和狄拉克都甘愿 放弃大学教授高薪的职位,自愿留在小实验室进行研究,并最终, 前者证
26、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准确性,后者掌握了海森 堡体系的精髓。二、牛顿不知道牛顿算不算是一个词呢。在我很小的时候,牛顿对我 来说,就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普通的苹果掉在我们头上,通常 只会惹来一顿臭骂;但那颗普通的苹果选择掉在与我们不同的牛 顿的头上,就换来了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牛顿那句“如果 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激励我尽力 地向前看,向前辈榜样学习。牛顿那个说他自己是海边的一个小 孩子,捡起贝壳玩玩但还没有发现真理的大海的谦虚比喻,曾经 激励我无穷尽地向着真理进发而且在取得少许成就之后不敢有 丝毫骄傲之情。这个由教科书吹起的泡泡一直笼罩着我,美化着 我的未来。
27、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历史可能远不如我的幻想。牛顿那个苹果故事,可能只是为了争赢与胡克的平方反比定 律的优先权。牛顿那句巨人名言,可能是为了委婉地平息与胡克 在光的问题上的争拗甚至是恶意揶揄胡克的身高(胡克实际身材 矮小)。牛顿那句海边小孩的比喻,也可能抄袭了别人的名言再 加以自己的头衔以示谦虚,因为牛顿从来没有到过大海。这本书 颠覆了太多我关于牛顿的想象,我甚至像普朗克当初不相信亲手 发现的量子一样,不相信原来我的完美偶像只是一个普通人,一 个小气、固执、记仇的普通人。说到这里,我甚至没有力气了, 泄了底气一般。但一转念,可以想到,人无完人。也许牛顿根本 没有想到,我们会把他想得这样完美,而他这些缺点,除了是他 的形象更加活生生、有血有肉之外,完全不影响他在科学上的成 就一一他是整个近代科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使得科学最终摆脱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