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版本、章、节: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1.老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学问基础和实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学问时最主要的障碍点。: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留意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略:教学过程的表述
2、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学生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主要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晰地再现。板书设计:须要始终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老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索,不必四平八稳: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改变。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状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缘由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开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索出现的缘由,也不思索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细心设计的教学环
3、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假如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21、多媒体展示问题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其次个问题?学生:举手发言通过上一个例题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加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在竞争学习中,学生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三、实际问题(例1)1、多媒体展示问题师: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小数的乘法原委如何计算?计算:1.3x1.2生: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思索,看谁能最快找出解题思路。2、问题解析: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3x12其次步:数
4、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因数总共有2为小数,所以积有2位小数。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2位。四、实际问题(例2)1、多媒体展示问题师:计算:0.14x1.2生: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计算,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对又快。2、问题解析: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4x12其次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因数总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有3位小数。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五、实际问题(例3)1、多媒体展示问题师:计算:1.1x0.12生:每位同学都看是进行计算,看那位同学计算的又快又准。2、问题解析: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1x12其次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因数总共有3位
5、小数,所以积有3位小数。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3巩固提高1、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几道题,能不能找出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课件出示题目)师:要找出正确的题目,主要是找对小数点的位置。生:学生相互探讨沟通,完成整个题目,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解:56.738=2154.6正确0.370.94=3.478错误,应当是0.347841.29.2=3790.4错误,应当是379.040.786.1=47.58错误,应当是4.7582、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题目:小明每小时能走12.5千米,从教室去图书馆用了1.5
6、小时,老师距离图书馆多少千米?各小组先列出算式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得学问的乐趣。答案:12.5x1.5现在各小组起先竖式计算,看哪个组计算得快。解析: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25x15其次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因数总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有2位小数。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3、师: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一个题目,这次要自己独立完成。题目:0.75x0.25解析: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75x25其次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因数总共有4位小数,所以积有4位小数。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4位。4方法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1、先计算整数乘法2、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
7、3、移动小数点5作业布置1、计算下列小数乘法: 0.87x2.25 0.45x3.2 1.4x2.55 3.6x1.8 11.2x3.5解析:2、假如长方形的长为30px,宽为45px,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解析:可以列出算式为:1.2x1.8答:长方形面积为54px?。课后小结今日这堂课大家运用学问间的联系,探究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有很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学问去解决。这节课主要为了让同学们驾驭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找寻学问、体会学问。并在授课中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
8、清楚的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和原理。板书第2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法计算方法:1、先计算整数乘法2、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3、移动小数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化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接着,是后面探讨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
9、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沟通的学习形式是培育孩子主动参加、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索”、“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仔细思索、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数学学问,从而促进学生探讨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探讨,培育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三、案例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探究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驾驭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2、数学思索: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学问
10、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四、案例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究,能够说明一些生活问题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五、案例教学用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2、学具:圆规六、案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爱好,引出本节内容1、如图1,视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2、学生活动:学生视察图形,发觉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3、老师活动:让学生视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忱(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1、如图2,视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
11、过程)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探讨,通过动画演示,发觉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3、老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4、师生共同归纳:(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3)圆的其次定义:全部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
12、圆5、探讨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1)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探讨,探讨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沟通,在沟通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3)老师活动: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精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探讨解决弦:连接圆上随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弧:圆上随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半圆:圆的随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
13、如图3中的BC(三)探讨,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假如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依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索,然后进行分组探讨,最终进行沟通2、老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特别平稳;假如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变更,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四)应用提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实力m的
14、圆?说出你的理由2、师生活动设计:老师激励学生独立思索,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依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4、师生活动设计: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状况七、教学反思1、老师角色的转变:本节课老师的角色从学
15、问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视察、画图、发觉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爱好。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学问的层面上,而是站在探讨者的角度深化其境。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老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削减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对话”、“探讨”为动身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胜利的方向,推断发觉的价值。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
16、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说明。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实力以及抽象、概括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并驾驭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3、考点分析:利用整数的乘法原理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实力,高效快捷的计算
17、小数的乘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我们依据原则能不能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1、复习旧知:师:依据15 12 = 180,干脆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5 1.2=?1.5 12 =?生:15 1=181.5 10=18师:那么大家知道:1.5x1.2=?2、导入新知:师:同学们,下图中是一个课桌,我们能看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从图中,你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课桌的面积有多大?你会列式计算小课桌的面积吗?生: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桌的长和宽。提问:怎样求课桌的面积呢?2、探究新知数学综
18、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验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经验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教、学具打算:老师用具:卡片
19、、5个药瓶学生用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初步相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索。老师激励大胆设想,主动发言。(3)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仔细倾听并且主动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称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学生留出思索空间,但是可帮助发言学生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假如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假如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2.自主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20、1)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索,有肯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沟通。老师指导沟通方法:一个一个地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晰(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砝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假如”,那还可能出现什么状况?说明什么?)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重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依据天平是否平衡来推断哪一
21、瓶是少的:假如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似的少的;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的是少的。3.揭示课题。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精确?(天平)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状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精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二、初步相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究: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
22、,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索,有肯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沟通。指导学生在沟通中比较方法。(3)全班汇报。较困难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现什么状况?说明什么?(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须要称几次就肯定能找出来?(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索。三、解决9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
23、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须要几次就肯定能找出次品。2.自主探究。在有肯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分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须要几次就肯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沟通。老师指导沟通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须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提示学生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须要称几次就肯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5.老师先引导学生视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
24、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四、推想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方法提出揣测:那么,是否在全部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肯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学生揣测。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假如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当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肯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快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须要几次就肯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次。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 2 8)(3 3 6)(5 5 2)(6 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
25、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小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肯定最少。五、巩固练习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其次题: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假如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独立思索,在纸上进行分析。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点阐述: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须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小结: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精确快捷地找出次品。六、拓展训练刚才我们我们分析的9、12和15都是刚好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数,假如遇到不能平均
26、分成3份的数,例如10个、11个又该怎么分呢?大家猜猜,可以大胆地试一下,看看哪种分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这个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6一、设计思想新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困难。本课要让学生经验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学问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
27、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七题是用停车场的画面绽开的,描述了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6辆车正在开进停车场,要解决的是现有几辆车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首次接触,学习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复习重点是培育学生合理运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复习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依靠关联词语理清解题思路。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情境图给出的资源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但对于捕获文字信息尚有困难。因此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老师须指导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图外的信息资源,学会解答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条件和问
28、题的题目。四、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创设情境,在嬉戏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体会胜利的喜悦。五、教学重难点培育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复习用数学第117页第7题时老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视察,并说动身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出示图中两为小挚友的对话,理解又开来了6辆这话的含义,告知学生,图上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出来,应当依据图上小挚友告知我们的条件来解决问题。七、课前打算课件:停车场情境图,堆雪人图和妈妈儿子对话图。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口算10-7
29、5-4 6-2 7-3 8-0 18-1017-7 18-5 2+13 4+10 6+9 27-208+5 0+0 15+4 5-5 5+7 20+92、填未知数(1)6+( )=11 14-( )=10探讨:,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9+( )=13 8+( )=15 12-( )=25-( )=4 7-( )=1 ( )+7=14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二)创设情景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1)学生视察,分组探讨,说说发觉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索:依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精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
30、车吗?(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挚友是怎么说的?(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老师板书:9+6=15(辆)(6)问:假如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三)巩固练习新题出示堆雪人图,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爱堆雪人吗?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口头编出一道应用题。)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挚友在堆雪人吗?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2、出示对话图,书上第121页第12题。(1)分组探讨,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3)依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
31、算的?(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学问方面的问题?(四)老师总结1、小挚友,今日我们学习了用数学,大家能够依据图上的意思解答问题了。现在老师出一道题目,你还会做吗?(出示下题)2、从你们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依据9+7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沟通,也可以与老师、爸爸妈妈探讨,看谁编得好。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7设计理念: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支配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相识,了解教化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学问,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相识到
32、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化储蓄、国债等相关学问,培育学生的投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积累活动阅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活动探讨,让学生驾驭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理财方式,初步建立理财观。数学思索: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解决问题: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促使学生了解教化储蓄、国债等相关学问,让学生经验设计储蓄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投资意识。情感和看法:培育学生综合与实践的阅历,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综合运
33、用这些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打算:调查有关定期存款利率,教化储蓄和国债的有关规定及利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1、复习:本金、利息,利率,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学问,请你说: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利率?怎样计算利息?2、引入课题问:人们常把短暂不用的钱存起来,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把钱存在银行不仅可以支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及个人钱财更平安,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那我们要不要学会合理存款呢?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合理存款”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一次活动,你们可以学会把你们的短暂不用的钱到银行合理地储蓄起来,或帮父母设计合理的存款
34、方式。(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1、让学生看情景图(110页的图)收集信息并发觉问题。(1)仔细看110111页,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2)妈妈到银行询问什么问题?(妈妈说她打算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高校,问怎样存款收益最大?)2、探讨策略,明确方向。(1)师:你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将来上高校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须要提前为你作好打算。(2)请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妈妈说她打算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高校,针对这要求,假如你们是小小的银行职员,该如何工作呢?(3)汇报想法,预设如下:不适合买股票或买基金,因为网上说这种方法太大风险,有时赚许多,
35、有时赔许多。活期也不用选择,因为那样利率太低。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选择,因为妈妈已经有本金了。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买国债,还可以买教化储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种划算。三、解决问题,展示成果。1、汇报课前调查到的近期的定期和教化储蓄及国债的利率及有关规定。(1)人民币定期存款有几年期限?利率是多少?(2)教化储蓄存款有什么规定?(3)国债有什么规定?利率是多少?2、独立思索,设计方案依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详细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化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其次张表格中。3、合理分工,选择方案。汇报不同设计方案如下:一年
36、定期存6次;二年定期存3次;三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2次+二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4次+二年定期存1次;5年定期+1年定期;。3年国债存两次;5存国债+存1年国债;。存3年教化储蓄两次;存6年教化储蓄;。5存国债+1年教化储蓄;存3年国债+3年教化储蓄4、小组合作,探讨方案。请自行选取自己小组认为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进行计算。每一个详细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为了便利计算,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旧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5、全班沟通,确定方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沟通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详细算出到期的收入。四、总结活动提高意识
37、。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81、多媒体展示问题1、多媒体展示计算流程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学生:观看课件解题过程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合适的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看清小数乘小数的解题过程。2、问题解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采纳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坚固驾驭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驾驭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运用计量单位教学步骤一、干脆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
38、我国采纳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纳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沟通,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对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仔细学好有关计量的学问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老师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老师板书: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容积)(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9、?学生探讨: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索: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老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留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在实际计量时做到精确无误4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老师的
40、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须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三)复习质量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练习10麻袋大米约1()l个鸡蛋约6.5()1棵白菜约2.5()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四)复习时间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老师强调: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要记牢、用准“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3思索怎样推断某
41、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21世纪从什么时间起先?4练习(1)一年有()个月,分成()个季度(2)一个月分成()旬、()旬和()旬一月的下旬是()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天(3)采纳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是()时,也就是其次天的()时(五)名数的改写1出示5米(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2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3填写例1(1)3时20分()分(2)()吨()千克(3)3080克()千克()克(4)5分40秒()分4练习3千克50克()克3千克50克()千克3050米()千米()米3050米()千米2.4时()时()分2.4时()分2时40分()时2元4分()分三、全课小
42、结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学问?在理解和运用这些学问时应留意什么?四、课堂练习1填空(1)1米()厘米(2)1公顷()平方米(3)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1升()毫升(5)1吨()千克(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数是()天2推断(1)20xx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2)1992年是闰年()(3)数学课本长18分米,宽13分米()(4)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五、布置作业1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2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3调查父母的诞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4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六、板书设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0教材分析:本节课
43、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的实践活动。教材通过七幅图片和一个表格来诱导学生完成室内粉刷的学习任务。第一幅图明确地提出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就是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其次幅引导学生要完成室内粉刷的方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丈量围墙的面积。第三四五幅图和一个表格指导学生如何做市场调查。调查人工工资,调查材料价格和性能。第六幅图是把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包括要室内粉刷的面积,人工工资,和材料的多少。第七幅图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最佳方案。要完成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老师在这节课充当的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参加者。引导学生如何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参加学生一起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