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27527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不仅无法对纸的用途一概而论,就连追踪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只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纸起源于中国。但与欧洲的印刷机不一样,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出纸的确切日期。公元105年,当时的宫廷官员蔡伦在皇帝的资助下,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了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但这并不能算是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它其实是在一种古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形成的。现代历史学家试图追踪历史悠久、循序发展而来的造纸术的起源。他们找到了一种“原生纸”:这种纸是人们通过模仿毛毡的制造方法,从植物纤维

2、、丝绸或棉絮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和书写纸还相差很远。一种工艺技术一旦出现在世界上之后,人们再回过去看它,常常会觉得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善,主要在于他扩大了造纸的原材料基础。人们不仅仅将它当作书写材料,还拿它来裱糊门窗,做成灯笼、纸花,或是扇子和雨伞。有证据表明公元9世纪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厕纸了;到了10世纪,纸币已经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一个古老的阿拉伯故事描述了纸从东方第一次传播到西方的过程。故事说,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和突厥军队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的突厥军队有一些中国的援军相助。在这场战争中,一些中国的造纸工匠被

3、阿拉伯人俘虏。阿拉伯人将这些工匠从塔什干战场的塔拉兹河岸带到了撒马尔罕,并强迫他们透露造纸技术的秘密。从那时起,撒马尔罕及其周边地区这些阿拉伯人在8世纪早期就已经征服的地方,人们开始造纸。其质量一点不比中国所产的纸张逊色。当代纸张研究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是:中亚的军事冲突加速了纸的传播,不过这一传播可能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军事史上记载的对东方秘密知识的加速传播和武力征服,是以贸易史上长期的东西文化传播运动为背景的。丝绸之路在纸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这批中国造纸工匠被俘虏之前,纸就已经作为商品,通过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传到了中亚。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纸张之路。从这个角度看,造纸术更像是一

4、种缓慢渗透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技术,而不是一种在特定日期习得的技术。中国纸被纳入长途贸易,引发了当专有知识以商品形式转移时通常会发生的双重步骤:首先进口一种商品,然后是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进口商品的耗费巨大,必须经过漫长的旅途,这使得这种引进方式变得十分有吸引力。最开始,阿拉伯造纸工匠可能一直是使用浮筛,后来才一步步地通过“抄纸”替代了这种“浇铸”工艺。但不管对造纸技术做了哪些细节上的修改,阿拉伯的造纸工匠们都需要让纸的生产技术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他们需要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并找到其他材料来代替中国造纸术中主要使用的原料构树的韧皮。在这种压力之下,破布、旧织物、绳索这些在中国至多起辅助作用的原料,

5、变成了阿拉伯造纸中的核心原料。于是一种物质循环的基本模型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一模型中,人们不是仅仅通过改变废弃物的物理形态来获得材料,比如金属,而是制造出了一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材料。从此以后,纸成为一种人造材料,其原料本身就是文明的产物。(摘自纸的文化史,德罗塔尔穆勒著,何潇伊、宋琼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人们无法明确纸的用途,难以追踪纸的起源,但纸起源于中国是确凿的事实。B. 在皇帝的资助下,蔡伦改善造纸技术,以低廉成本制造出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C. 在阿拉伯人俘虏的中国造纸工匠的帮助下,撒马尔罕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开始造纸。D. 在纸的传播过

6、程中,丝绸之路至关重要,作为商品的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人们追踪纸的起源的历程,客观、准确地评价了蔡伦对纸的生产传播的巨大贡献。B. 文章通过列举纸用来书写,做成灯笼、纸花等用途,论述了纸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观点。C. 文章通过讲述阿拉伯战争故事,论述了中国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强调了其间军事冲突的作用。D. 文章论述了中国纸在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易中发生的双重步骤,突出了中国纸的强大吸引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纸的确切日期,但是历史学家们找到了人们从植物纤维、丝绸或棉

7、絮中提取的“原生纸”。B. 中国人在公元9世纪时开始批量生产厕纸,纸币在10世纪时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这些都是当前有据可查的事实。C. 从根本上说,造纸术是一种通过多种方式,缓慢渗透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技术,并非是在特定日期习得的技术。D. 阿拉伯工匠通过“抄纸”替代了浮筛,并不断地改进技术,使造纸技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找来新的造纸原料。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年年初,根据茅盾文学奖作品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引发收视热潮。电视剧再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以及在时

8、代变迁下普通人平凡朴素、充满着人间烟火的生活。电视剧、话剧的热播热演,也让业内人士重新审视作为影视改编母本文学的力量,尤其是严肃文学在表现时代变迁和民族心理方面的独特价值。翻开当代文艺发展史,严肃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融汇而成的风景,可谓是璀璨夺目,蔚为大观。从改编自茅盾、鲁迅小说的电影林家铺子伤逝,到改编自路遥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严肃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在双向赋能、双向驱动中,构成了人们对中国文艺的美好记忆。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的快节奏、强情节、类型多样,以及无时无刻不在的“爽点”,瞬间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宠儿。而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另一边,严肃文学遭受冷遇,改编数量和传播热度急剧下降。近几年,只有

9、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装台等少数几部作品激起了收视和口碑的浪花。究其原因,一方面,严肃文学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铺陈渲染,注重语言文字的韵致美感,而缺少对故事、情节的强势快速推进。比如,小说长恨歌第一章就没有任何情节,全部在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上海的人情世故和地域风情,这是小说成功很重要的特色。影视改编主要汲取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重视叙事和情节,而语言本身很难被改编,甚至很难被转译。正如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柳德米拉乌里兹卡娅所说,文学作品越出色,就越难找到相一致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另一方面,视觉时代更偏重快节奏、浅阅读,情节快速推进、故事线条清晰成为影视剧刚需,在视频平台,倍速观

10、看已成为人们观剧标配,这是严肃文学无法满足的。网络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影视剧所需的各种故事和情节,或是惊险离奇,或是甜蜜美好,或是神话玄幻,或是权谋争斗,精彩纷呈,取之不尽,所以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也是“你情我愿”,正成磅礴之势。如果把影视剧比作一道美食大餐的话,我们既需要清凉可口、沁人心脾的开胃小菜,也需要精心选材、用心烹饪的主菜大餐,尤其后者更能满足我们对食物的口腹之欲,以及对美食的品位追求。严肃文学是贴着大地和人民创作的,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并且经过作家的观察、思考、萃取、艺术加工,最能体现历史的经络、民族的命运和心灵的蝶变。经由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由此有了精神的宽度、灵魂的底色和史诗的纵

11、深。在白鹿原中,我们通过两大家族的兴衰沉浮,洞察民族的历史命运,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抉择,体味时代变迁下人的命运的起伏变动;在装台中,通过小人物的生活镜头,捕捉日常烟火中的人性之光。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曾指出,我们的影视剧“最缺的倒不是技术,也不是教人在现场傻乐,也不是好莱坞式的大场景,更不是堕落又光彩夺目,野蛮又魅力非常的娱乐至死,而是人性的深度和哲思的力量”。当今,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史诗性的影视剧,而文质兼美、炽烈凝重的严肃文学作品,可以为影视剧创作注入史诗气质。我们期待有更多像人世间这样的史诗剧目不断涌现!(摘编自

12、刘江伟严肃文学为影视剧创作注入史诗气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作品的语言很难被改编、转译是导致严肃文学影视化改编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B白鹿原等经由严肃文学改编的优秀影视剧,具有史诗的纵深、精神的宽度等特质。C作家要有正确的创作观,不能无视人民的真实生活,要把他们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D作者指出,我们的影视剧不缺少好莱坞式的大场景,而是缺少人性的深度和哲思的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段从同名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这一现象人手,并略作分析,顺势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将影视剧比作美食大餐,把严肃文学改编的

13、影视剧比作其中的主菜大餐。C文章第段列举多部改编自名家名作的影视剧,阐明严肃文学改编数量、传播热度急剧下降。D第段列举了网络文学的特点,意在证明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上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严肃文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严肃文学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环境的铺陈渲染等,因而无法对故事、情节进行强势快速的推进。B严肃文学在表现时代变迁和民族心理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其作为影视改编的母本文学比网络文学有优势。C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严肃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双向赋能、双向驱动,成就卓著;当今,我们仍然需要史诗性的影视剧。D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宠儿,既得益于

14、快节奏、强情节、类型多等特点,也与视觉时代人们观剧习惯的改变有关。河南省驻马店市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防治新冠肺炎见证中医实力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 中医药不仅要作出应有贡献,而且应该以此为重要契机 推动传承创新发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让中华文明瑰宝惠及世界,就能为人类健康贡献更 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建取新功,成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成为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 布会上

15、,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介绍,武汉市武昌区在社区率 先发放中药,探索形成以“中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重点的防疫方法,筑起阻断疫情蔓 延的防线。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 中医药不仅要作出应有贡献,而且应该以此为重 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疫病动态演变因素复杂, 中医治疗新发传染病绝非易事。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如何准 确抓住病机,对中医人是一次大考。如果病机抓不准,病因就看不清,方药自然难见效。新 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药总有效率90% 以上。可以说,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的运用还体现出两个

16、新特点。一个新特点是进入社区,助力守护社区防控阵地、 加固群防群控防线;另一个新特点则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发挥中 医作用。救疫如救火,关键是控制源头、切断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好中医药 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使疫情防治关 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从而降低转重率、病亡率。 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 要内容就是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 口看上中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也要注重运用最新科技为其服务。面对如此复杂的疫情,在社区、 在隔离点大范围发放中药, 医生迫切需要患者服药反馈,患者亟待中医师用药指

17、导。借助大 数据,服药的人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生成病例日志,成为中医药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从 而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使中医药疗效得到客观真实评价。无形助有形,前后方结合,通 过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让中医药诊疗规 律得到总结、优化。古老的中医药历久而弥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焕发出更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 现代化、产业化” 。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让中华文明瑰宝惠及世界,携手应 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就能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 ( 2020 年 04

18、 月 30 日 05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要想在这次疫情中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就要认真继承好、发展好、 利用好传统医学,因为中医治疗新发传染病比西医要容易,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总有效率 90%以上。B.中药方医有没有效果,要看能不能抓准病机,而能不能抓准病机,又取决于能不能看清 病因。C.中医药的运用体现出两个新特点,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实现 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可见,第一个特点更重要。D.最新科技有助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如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借助大数据、互联网、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可让古老的中医

19、药焕发出更大生机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文章属总分总结构,先总说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然后再详细介 绍中医药运用的效果及特点,最后再总结。B.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强调了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中医药不仅要以此 为重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而且更应该作出应有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 作用。C.作者论述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运用出现的新特点时,先是概括各自特点,然后再分 别阐述,体现了中医药治病救人过程中的及时性、精确性。D.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内容,更突显了继承、发展、利用好传统医学的重要性。 3.根据

20、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中医药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能为人类健康贡献更 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信心所在。B.清肺排毒汤在山西、河北等地进行了临床紧急观察,发现有效率超过 90%。2 月 6 日,国 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在全国推广使用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这个例子可以证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成为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C.降低转重率、病亡率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疫情防治力量关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这 就需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D.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使中

21、医药疗效得到客观真实评价。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礼是整个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入领会中华礼乐文明,把握其核心精神。站在情、礼关系的视角上看,“通情达礼”即体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情是中华礼乐文明形成的基础。礼记曾子问言:“君子礼以饰情。”不过,古人很重视人情之真,对矫饰之情则持批评态度,故言“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情成为善、贵、信等价值评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古人对脱离人情的礼表达了质疑。总体来看,古人以

22、为礼是一个关乎人情的存在。人情大体分为好、恶两端。好恶之情与礼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礼达情,即通过礼来抒发人的情感;二是以礼节情,即通过礼来节制情感的放纵无度。古人一则从利生成人的角度讲求“以礼达情”,一则从养生合道的角度强调“以礼节情”。二者共同服务于立人成德这一人文化成的目标。礼的思想基础在于合理,而所合之理实为情理。情礼关系的实质即情理关系。“理”为事物之条理、秩序,莫非自然,要在于顺。“礼”与“理”的关系是粲然之“文”与内涵之“理”的对应关系。相对具体事物而言,特定的事物蕴含着特定的理,事物与理对应。相对礼而言,则特定的礼与特定的理对应,其目的就在于以文相别。“礼”与“理”的关系建基

23、于具体事物之上,故绝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言“理”与“礼”。对应于具体事物之理的礼文虽然“至繁”,然如能规约于理,则可实现以简驭繁而不烦。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在实践中还需处理好另一个问题,即“以义制仪”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变礼的问题。古人以为“礼者,义之定制。义者,礼之权度。礼一定不易,义随时制宜”。由此可见,作为“礼之权度”的“义”乃是“随时制宜”的伦理原则,它是制礼的依据。相较而言,礼仪则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定制。由于礼义随时制宜,也就自然会不断冲击礼仪之定制,进而引发变礼与制礼的问题中西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突出差异在于对人的性情问题的理解与价值评断不同。与西方传统文化凸显自然与文明的断裂与对立不同

24、,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乐文明,强调自然与文明的连续、质与文的统合,这背后隐含着对人之自然性情的价值肯定。在中华礼乐文明中,人的自然性情代表着生存的真实性,是文明创生的摇篮与理想的归所。然而,伴随中国现代性发展中理性至上原则的凸显,作为“文”的人道原则与制度规范可能会逐渐与人之自然性情相疏离,呈对立之势,由此将引发人的生存的抽象化、概念化、工具化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思考中华礼乐文明中本乎性情的文化立场殊为必要,正所谓“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中华礼乐文明在本乎性情的基础上,强调立乎情理。本乎人情并不意味着纵情肆欲,而是要发乎情,止乎理。今日社会生活中,人们在阐发务实求真、

25、崇尚自由的理想诉求时,往往极力凸显自然性情的合法性、合理性,却忽视了情理所包含的自我规范与良知发明等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思想寓意,由此很容易引发纵情肆欲、精于为己等不良现象,故有必要结合传统情理思想进行适当调整。总而言之,中华礼乐文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通情达礼”则彰显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它对当代国人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启示可谓是深远和多元的。(摘编自华军“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礼乐文明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特有的,把握其核心精神,有助于真正了解中国文化。B“义”是制礼的依据。制礼问题的出现,与“义”的随时制宜及对礼仪

26、定制的冲击有关。C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甚多,而对人的性情问题的理解与价值评断的不同是其中突出的差异D现代社会中,只要结合传统情理思想适当调整情理关系,就能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滋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从礼的重要性的角度引出话题,并确定从“情、礼关系”层面来理解,从而点明中心论点。B文章二、三两段紧扣情、礼的内涵进行论证,通过相关事例的对比,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关系C文中既指出了中华礼乐文明本乎性情,又提出了这并不意味着纵情肆欲,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辩证思维。D文末与开头形成照应,进一步强调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在于“通情达礼”,指出它对我们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27、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人崇尚真性情,否定矫饰之情,因此,他们一旦碰到脱离人情的礼时就会对其加以质疑和批评。B大体看来,“情”有好、恶两端,它要靠“礼”来进行抒发或节制,最终达成立人成德的目标,两者不可分割。C“理”讲究条理、秩序,可以实现对具体事物之理的“礼文”化繁为简,形成礼制,并使之一直稳定不变。D在我国,传统文化肯定人之自然性情的价值,而理性至上的现代社会会让这一价值失去。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演进大致经历了由笔记小说到志人志怪小说

28、,再到话本小说,最后到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章回小说在形式体制上最大的特点是分章分回叙事,故称为“章回小说”。宋元时期的说话人据以讲唱的底本,也就是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元末明初时期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讲史小说,使章回小说初具规模。这些小说分卷分节,每节有单句回目。至明嘉靖、万历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这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是分卷分节,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双句,通常一般每回开头有“话说”、结尾有“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的形式。清代以后,章回小说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回目也更讲究对仗和创意。这种具有很强中华民族特色的形

29、式,也使得章回小说更加成为中国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章回小说的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因此结构安排上一般都体现了首尾照应、完整精妙的特点。如三国演义的开头一句奠定了故事的结构框架分、合。然后以四十回为界,形成四十一四十一四十的结构,以此结构表明了作者的历史循环观和历史虚无观。红楼梦的结构为天界一僧一道因对无用之石头的感慨将其幻化为玉,游历人间富贵温柔之乡,最后皈依佛门,实现了欲望无欲的佛家回归,也完成了无用有用无为的道家回归。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是章回小说的特殊结构形式。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每回多以对偶的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的内容。其回目形式成熟的标志是清初

30、毛宗岗修改三国演义时,对小说内容改动很少,但对回目却大刀阔斧,把原不对仗的回目一律改为对仗的两句。这以后,长篇小说回目采用两句对仗的形式,直至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传统章回小说在一回的末尾往往有“不知,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结束语,而下回的回首常以“话说”之类的套语来承接上回。这种说书套语的使用有利于回末与回首之间过渡性的加强,将全书各回紧密衔接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另外,章回小说文中也会使用一些程式化套语来引出表达的主体内容。最常用的两类为用于提起话题的“常言(道)”或“自古(道)”,用于概括上文的“正是”或“有诗为证”。章回小说的形式与结构虽然存在明显的模式化特征,但是在不同的

31、作品中,小说的形式与结构模式又不尽相同。在语言描绘、情节叙述以及人物刻画的具体操作中,不同的作品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弥足珍贵,能够体现出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章回小说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使其在形式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超越了话本小说。作为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章回小说终于能够与中国的诗词曲赋并肩而行,走向自己独立文体发展的康庄大道。(摘编自康凯试探章回小说的形式与结构体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它在形式体制上最大的特点是分章分回叙事。B.章回小说回目在明代发展成双句,回目成熟的标志是毛宗岗修定的三国演义回

32、目。C.章回小说分章叙事,每回的故事都是独立成篇,因此要分回标目来概括每回的内容。D.章回小说中的每一则套语既有利于回末与回首过渡,又能提起话题,还能概括上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演进史引出话题,并对章回小说进行了概念界定。B.第二段概括介绍了章回小说发展的雏形、初具规模、更为成熟和完善这几个阶段。C.文中具体介绍了章回小说在结构安排、回目体例和程式化套语这些形式方面的特点。D.文中重点论述了章回小说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人们全面、辩证地认识章回小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红楼梦“情中情因

33、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等回目看,清代章回小说的回目很讲究创意。B.章回小说中回末、回首的说书套语有利于各回的紧密衔接,也表明章回小说和宋元话本有传承关系。C.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章回小说的篇幅较长,结构安排上一般都有首尾照应、完整精妙的特点。D.章回小说能超越话本小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根源于章回小说形式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

34、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

35、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

36、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14262万吨粮食、991万吨肉类产品、983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今后,我国农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需要促进进口来源多

37、元化,加快培育跨国大粮商,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

38、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B.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我国真正实现粮食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最根本的保证。C.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可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同时有利于进出口平衡。D.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对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起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的第一段先提出全文

39、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驳论,反驳两种片面的观点,使立论更具说服力。B.文章在论证时采用了三个并列分论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做法和战略意图。C.文章第三段通过列数字,说明对外开放既利于丰富国内市场供应,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市场机会。D.文章第四段论述和二、三段分析密切相关,既指出联系,又揭示深远影响,思路清晰,论证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首先立足于国内粮食供应,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对外开放则提升了保障的层次。B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举措。C.加大对重要农

40、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对于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推进深层次对外开放意义重大。D.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是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的体现。论述类文本阅读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不仅无法对纸的用途一概而论,就连追踪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只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纸起源于中国。但与欧洲的印刷机不一样,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出纸的确切日期。公元105年,当时的宫廷官员蔡伦在皇帝的资助下,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了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但这并不能算是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

41、,它其实是在一种古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形成的。现代历史学家试图追踪历史悠久、循序发展而来的造纸术的起源。他们找到了一种“原生纸”:这种纸是人们通过模仿毛毡的制造方法,从植物纤维、丝绸或棉絮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和书写纸还相差很远。一种工艺技术一旦出现在世界上之后,人们再回过去看它,常常会觉得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善,主要在于他扩大了造纸的原材料基础。人们不仅仅将它当作书写材料,还拿它来裱糊门窗,做成灯笼、纸花,或是扇子和雨伞。有证据表明公元9世纪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厕纸了;到了10世纪,纸币已经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一

42、个古老的阿拉伯故事描述了纸从东方第一次传播到西方的过程。故事说,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和突厥军队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的突厥军队有一些中国的援军相助。在这场战争中,一些中国的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虏。阿拉伯人将这些工匠从塔什干战场的塔拉兹河岸带到了撒马尔罕,并强迫他们透露造纸技术的秘密。从那时起,撒马尔罕及其周边地区这些阿拉伯人在8世纪早期就已经征服的地方,人们开始造纸。其质量一点不比中国所产的纸张逊色。当代纸张研究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是:中亚的军事冲突加速了纸的传播,不过这一传播可能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军事史上记载的对东方秘密知识的加速传播和武力征服,是以贸易史上长期的东西文化传播运动为背景的

43、。丝绸之路在纸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这批中国造纸工匠被俘虏之前,纸就已经作为商品,通过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传到了中亚。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纸张之路。从这个角度看,造纸术更像是一种缓慢渗透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技术,而不是一种在特定日期习得的技术。中国纸被纳入长途贸易,引发了当专有知识以商品形式转移时通常会发生的双重步骤:首先进口一种商品,然后是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进口商品的耗费巨大,必须经过漫长的旅途,这使得这种引进方式变得十分有吸引力。最开始,阿拉伯造纸工匠可能一直是使用浮筛,后来才一步步地通过“抄纸”替代了这种“浇铸”工艺。但不管对造纸技术做了哪些细节上的修改,阿拉伯的造纸工匠们都需要让

44、纸的生产技术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他们需要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并找到其他材料来代替中国造纸术中主要使用的原料构树的韧皮。在这种压力之下,破布、旧织物、绳索这些在中国至多起辅助作用的原料,变成了阿拉伯造纸中的核心原料。于是一种物质循环的基本模型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一模型中,人们不是仅仅通过改变废弃物的物理形态来获得材料,比如金属,而是制造出了一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材料。从此以后,纸成为一种人造材料,其原料本身就是文明的产物。(摘自纸的文化史,德罗塔尔穆勒著,何潇伊、宋琼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人们无法明确纸的用途,难以追踪纸的起源,但纸起源于中国是确凿

45、的事实。B. 在皇帝的资助下,蔡伦改善造纸技术,以低廉成本制造出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C. 在阿拉伯人俘虏的中国造纸工匠的帮助下,撒马尔罕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开始造纸。D. 在纸的传播过程中,丝绸之路至关重要,作为商品的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人们追踪纸的起源的历程,客观、准确地评价了蔡伦对纸的生产传播的巨大贡献。B. 文章通过列举纸用来书写,做成灯笼、纸花等用途,论述了纸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观点。C. 文章通过讲述阿拉伯战争故事,论述了中国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强调了其间军事冲突的作用。D. 文章论述了中国纸在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

46、易中发生的双重步骤,突出了中国纸的强大吸引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纸的确切日期,但是历史学家们找到了人们从植物纤维、丝绸或棉絮中提取的“原生纸”。B. 中国人在公元9世纪时开始批量生产厕纸,纸币在10世纪时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这些都是当前有据可查的事实。C. 从根本上说,造纸术是一种通过多种方式,缓慢渗透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技术,并非是在特定日期习得的技术。D. 阿拉伯工匠通过“抄纸”替代了浮筛,并不断地改进技术,使造纸技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找来新的造纸原料。【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

47、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尽管人们无法明确纸的用途”说法错误,原文为“人们不仅无法对纸的用途一概而论,就连追踪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无法一概而论”并非“无法明确”。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客观、准确地评价了蔡伦对纸的生产传播的巨大贡献”说法错误,原文为“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善,主要在于”,讲的是蔡伦对造纸术的改善,原文没有提到蔡伦对纸的传播的巨大贡献。B.“论述了纸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观点”无中生有,原文为“人们不仅仅将它当作书写材料,还拿它来裱糊门窗,做成灯笼、纸花,或是扇子和雨伞。有证据表明公元9世纪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厕纸了;到了10世纪,纸币已经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并没有说纸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D.“突出了中国纸的强大吸引力”错误,原文是“这使得这种引进方式变得十分有吸引力”。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从根本上说”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从这个角度看”,即从“由丝绸之路传播”的角度来看;另外,原文是“更像是”,表示推测、估量,而C项语气肯定。故选C。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年年初,根据茅盾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