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526197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 1、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教学反思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本单元内容,从微观的世界介绍了世间万物的构成,是学习化学的根底。本单元没有试验,不简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中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等内容特别的抽象,对于初三的学生难于理解。本单元的重点许多,难点也许多,是学生两个月来的第一块硬骨头,其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的计算。假如这单元的内容不被把握,整个初中化学没法学,中考没法考。近一个月的时间中,在期中考试之前,最终完毕了这局部的内容,以下是我对本单元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作

2、业安排和习题讲评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课时一、原子的构成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局部: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分为两节课教学。 第一局部原子的构成,这局部内容与初二物理中学习过的内容有些重复,物理中说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由于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整体不带电。本节课的重点是: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无难点。我的设计:从学生已知的学问点入手,结合书本的两张表以及flash演示,请学生自己观看,争论。 首先是三种粒子的带电状况和质量状况,再补充核电荷数的概念,最终是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等式的推导。结合书本的练习,学生能够很好的

3、把握学问点。整节课用时很短,因此我认为该局部内容不需要一整节课,可以与相对原子质量合为一课。核电荷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读的时候读成核/电荷数,有助于学生理解。书本的两张表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充分的运用好两张表格,可以挖深出不少有用的信息。如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不是全部原子都有中子的,质子数不肯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整体不带电的缘由。评价手册中的题目,可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双基要览局部。 其次局部相对原子质量,书本对概念的介绍过具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我,事后我发觉,定义局部不肯定要介绍的具体,实在太抽象,说不清,只要记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忽视不计。关键是运用,也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4、质子数+中子数,为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打根底。教学过程中,借用表4-2和表4-3,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等式。 课时二、元素 本课时内容分为三局部: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分为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介绍元素的概念。重点是物质,原子,分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质子数打算元素种类。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转换,很难很抽象。其次就是考纲要求的记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设计之初,我做了课件,但我听了老教师一节课后,打算放弃课件,用板书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边记笔记的同时,一边理解,加深记忆。从学过的物质引入,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组成,构成的区分。然后画图表,表达出4个名词的联系。最终

5、让学生自己找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运用谐音“养闺女贴”,学生感兴趣,记得牢。教学后感觉在4个名词的辨析和联系上,学生,尤其是女生,不好把握,尽管结合着例子讲,但是从学生反响上看,还是抽象,弄不懂。我有点懊悔,这局部是书本要求的重点,不能不讲,但是学生的理解力量有限,一下子理解这么多,很难。这局部的练习也不多,考试时候不会出到详细的题目,是不是不该这么大张旗鼓的讲,铺张时间呢? 其次课时。介绍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重点就是介绍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微观),然后就是背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局部,书本安排在这里,只要求了解一横行是一周期,一纵行是一族,介绍元素周期表现在发觉七个周期,16个族,每

6、个单元格的信息。教学的时候,我只是在课堂上把表4-3上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读了一遍,想让学生下去自己背,实际上学生回去根本上不背,应当在课堂上让他们背,然后结合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记忆,但这又很耗时。元素符号的意义,举个H的例子,再举个Fe的例子,学生比拟简单把握。书本的资料局部介绍了从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看它属于哪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由于没有介绍核外电子排布,所以内容如同隔靴搔痒。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第三课时结合核外电子排布,介绍了什么样的在一周期,什么样的在同一族,为什么同一族化学性质相像。 课时三、离子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局部: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两节课完成。 第一局部,核外电

7、子排布。我在教研员面前开课,预备了很久,结果效果不好。本局部的重点是:1、核外电子依据能量不同分层排布。2、画原子构造示意图。3、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种类的概念。难点就是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很多学生会认为电子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实际上不是轨道,而是电子层。这局部内容很抽象,又没有生活阅历可循,只有书本图49。现在我觉得不需要对学生解释如何分层,说不清,就两句话: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2、能量越低的电子越往内层排。其次是画构造示意图, 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大家画稀有气体的,然后找出规律:8电子稳定。然后是金属,非金属。后来教研员教我一手,评价手册双基要览第一题,在课堂上完全围绕这一题绽开教学,全在里面

8、了,以后肯定要改。 其次局部,粒子的.构成,内容比拟简洁,主要是依据之前学习的内容,了解原子为了到达相对稳定的构造,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此时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阴阳离子的概念通过看书得出,重点是读写离子符号。另一个重点就是书本79页最下面的表,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有关原子团的内容,书本说的不清不楚,教学时,我还跳到后面,介绍五种离子,现在看来,像那样蜻蜓点水式的讲还不如不讲。评价手册拓展延长的题目也特别的好,4个问题包含了全部的学问点。 第四单元、物质购成的神秘 该单元特别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分为三局部:化学式的概念和读写,化合价的相关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分为8课教

9、学,4节新授+4节练习。 书本写的很不好,在没有说化合价之前就把化学式的命名和读法说了。在讲化合价的时候,简洁的用一句“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带过,特别的模糊,重点放在运用上。整个教材比拟乱,至少我看不懂思路。我参照了我旧教材,为学生补充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然后从共价键、离子键的角度,从根源上谈化合价。我的本意是好的,结果不大好,新教材这么写,有减负的需要,更是由于运用和概念没什么关系。这里的学生根底很差,共价键、离子键对他们来说太难理解了,以后不能这么干。看来我又犯了完善主义的错误了,人教版的教材还是能面对各个学校的学生的。 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节课在依据元素符号

10、的意义,介绍了化学式的概念和意义后,跳过了书本上化学式的读写,介绍了化合价,结果效果很差,算是我上的最差的一节课了,还是一节公开课。整个完毕后,我发觉学生对命名把握的不好,缘由就是上课的时候一带而过的缘由,我再次宣誓:蜻蜓点水似的讲解不能再说了。化合价是重点和难点。这个东西学生没法理解,死背化合价吧,对学生又很困难。编口诀吧,两个礼拜都有人没背下来,这些记不住,化学式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推求根本就无法完成。其次节课介绍化合价,从共价键、离子键说,时间明显不够。第三节课讲相互推求,方法比拟好把握。一说一举例,学生全懂,但是一到练习,全蒙掉了,事实上,现在学生在化学式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推求的题目中消

11、失问题,就是不会背化合价的缘由。第四节课,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半说半练,上课的时候,我觉得设计的有些仓促,学生的理解力量不同,许多孩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练习就布置下来了,结果只能随大流。4节新授课我都没有给学生布置硬性的作业,这是个很大的失误,这里的学生实在不自觉,如此重要的内容以为我和他们玩了4天呢。最终一天相对分子质量的运算,我布置了书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强调作业格式的标准。其次天我做了仔细的批改,还写了评语,结果发觉大家写的不好,其次天我退回去一半人重写,订正。 化合价的概念不必纠结,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说到运用,无非是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的相互求算,再者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的

12、相关运算。这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要说难吧,真不难,小学数学水平的计算,但是其中包含的化学意义却比拟难。以我的阅历来看,运用的东西,需要反复的练习到达娴熟,这局部类容也是接下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根底。练习的时机并不少,书本课后练习,评价书册,补充习题,加上我复印的试卷两份。 2、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神秘的教学反思 4月29日,我在178班上了第三单元复习课。复习课的模式是我们组自去年开头探究的“先进展课前诊断,依据诊断结果绽开课堂复习,一段时间后再把课前诊断中消失的错误改头换面再次检测。” 4月28日用15分钟检测(使用单元自查),收了1组半学生(16份)的试卷批改、统计。从诊断

13、结果来看,该班学生对于微粒的表示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学问漏洞较大,对于原子构造的”熟悉尚有肯定遗漏。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熟悉原子的构造,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学问。2、熟悉构成物质的微粒,把握微粒的表示方法。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前面的复习课都在用这种方式,学生已适应。授课方式还是我惯用的一对一地提问沟通,提问中发觉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一般会提问课前诊断中消失错误的同学)。学生在课堂表现得很积极、踊跃,特殊是砸金蛋一环节很受学生欢送。一节课下来,我在同学们脸上看到的是意犹未尽、是喜悦。他们的表情告知我,我的教学目标到达了。 去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吴

14、教师听课后确定了这种做法,给了我们前行的信念。今年,我们依旧坚持,信任会做得更好。 3、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的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意图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局部内容,学生在第三单元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究了物质构成的神秘,知道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但他们并不满意,还想知道原子毕竟是否可分、原子的质量究竟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答复这些问题。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以下途径: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图表作为探究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以争论、归纳小结的形式弄清原子的构成及其内部关系。以H、C、O三种原子为实例,给出“三种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

15、原子质量、一个C原子质量的1/12”三个数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由来。以到达学生:a.能熟悉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b.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与归纳,培育学生利用教材资源进展自主探究的力量,初步把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c.将所学学问与培育学生熟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以及对权威进展大胆质疑不唯心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相联系并以张青莲教授为材料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预备: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的.学问。 教学片断 师:分子与原子的区分是“分子可分,原子不行分”,对吗? 生齐答:不对,应当还有

16、前提“在化学变化中”。 师:为什么要强调“在化学变化中”呢?意味着什么呢? (有的学生皱起了眉头,有的窃窃私语) 一生提出了猜测:或许原子还可以再分成几局部吧,只是我们还没学习而已?(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教师) 师:原子究竟还能不能再分,请同学们阅读P6869,书中有图、文字还有表格,可以说图文并茂,这么多丰富的信息呈现给你们,你们能否告知我通过看这些图文能获得哪些学问? (学生宁静下来,仔细阅读) 师:从图41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还有原子特别小,由于它的直径只有1010m 生2:我知道了原子核位于原子中间,而且电子是运动的。 师:你怎么会知道电子是运动的?

17、生:由于电子后面有一条“尾巴”,像慧星一样。 (学生齐笑) 师(跟着笑):特别对,不过我要订正一下,这不是尾巴而是运动的“轨迹”。 生3:我知道原子核也是由两种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师:Why? 生笑:(局部学生也跟着笑)由于图上面组成原子核的圆球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淡蓝色的,一种是淡黄色的,而且淡黄色球上有“”号而蓝色的没有。 师(用劲的点了点头):你真认真,大家为他鼓掌好不好?(学生鼓掌)。那你知道这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吗? 学生一哄而答(心情高涨):质子和中子 生4:我还发觉教材上的图文似乎相互冲突。 师(一愣)(学生也感意外):什么冲突?莫非教材还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 生连续答:,由于图中

18、画的有3个电子带3个负电荷,而质子只有2个带2个正电荷,很明显这个图表示出来的是整个原子带1个负电荷,显电性,与文中说原子不显电性冲突。 (学生们频频点头,教师竖起了大拇指) 师:太棒了,你说的特别正确,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尽信书”,古人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敢于对权威的观点提出疑问,比方哥白尼就对“地球中心说”提出了疑问,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爱因斯坦对大物理学家。 4、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学问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亲密。这一单元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讨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19、; 2.依据课本学问进展迁移,考察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 3.各种燃料(氢气、甲烷、酒精、煤、石油、自然气)的使用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内容。 这一单元的考察热点将是运用这些学问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力量,特殊是与生产、环境有关的问题。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省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爱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讨论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针对这一状况复习本单元时除了使学生把握根底学问外,我搜集了一局部与生产、生活联系亲密的问题让学生去处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力量。试验中常用的对比法在这一单元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学生清晰地熟悉到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20、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教学反思 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阅历,虽然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学问,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特别小,肉眼无法直接观看到,但其的确客观存在。 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简单理解和把握;学生能够娴熟把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集中、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所以复习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身边实例引导学生寻求科学答案,促使学生由感性熟悉逐步过渡到理性熟悉,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的.微观实质,让学生试着用分子和原子的理论解释化

21、学变化,利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进一步深入熟悉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不同。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复习学生加深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离子)构造示意图的根底上加深稳固了离子的学问,熟悉并理解了原子和离子的区分和联系,这样学生对于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复习就变得轻松起来。 学案总结的学问点全面,重难点突出,盼望我的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复习在马上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教学反思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本单元内容,从微观的世界介绍了世间万物的构成,

22、是学习化学的根底。本单元没有试验,不简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中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等内容特别的抽象,对于初三的学生难于理解。本单元的重点许多,难点也许多,是学生两个月来的第一块硬骨头,其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的计算。假如这单元的内容不被把握,整个初中化学没法学,中考没法考。近一个月的时间中,在期中考试之前,最终完毕了这局部的内容,以下是我对本单元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作业安排和习题讲评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课时一、原子的构成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局部: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分为两节课教学。 第一局部原子的构成,这局部内容与初二物理中学习过的内容有些重复

23、,物理中说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由于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整体不带电。本节课的重点是: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无难点。我的设计:从学生已知的学问点入手,结合书本的两张表以及flash演示,请学生自己观看,争论。 首先是三种粒子的带电状况和质量状况,再补充核电荷数的概念,最终是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等式的推导。结合书本的练习,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学问点。整节课用时很短,因此我认为该局部内容不需要一整节课,可以与相对原子质量合为一课。核电荷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读的时候读成核/电荷数,有助于学生理解。书本的两张表包含了许多的信

24、息,充分的运用好两张表格,可以挖深出不少有用的信息。如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不是全部原子都有中子的,质子数不肯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整体不带电的缘由。评价手册中的题目,可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双基要览局部。 其次局部相对原子质量,书本对概念的介绍过具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我,事后我发觉,定义局部不肯定要介绍的具体,实在太抽象,说不清,只要记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忽视不计。关键是运用,也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为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打根底。教学过程中,借用表4-2和表4-3,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等式。 课时二、元素 本课时内容分为三局部: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分为两

25、课时教学。 第一课介绍元素的概念。重点是物质,原子,分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质子数打算元素种类。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转换,很难很抽象。其次就是考纲要求的记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设计之初,我做了课件,但我听了老教师一节课后,打算放弃课件,用板书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边记笔记的同时,一边理解,加深记忆。从学过的物质引入,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组成,构成的区分。然后画图表,表达出4个名词的联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找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运用谐音“养闺女贴”,学生感兴趣,记得牢。教学后感觉在4个名词的辨析和联系上,学生,尤其是女生,不好把握,尽管结合着例子讲,但是从学生反响上看,

26、还是抽象,弄不懂。我有点懊悔,这局部是书本要求的重点,不能不讲,但是学生的理解力量有限,一下子理解这么多,很难。这局部的练习也不多,考试时候不会出到详细的题目,是不是不该这么大张旗鼓的讲,铺张时间呢? 其次课时。介绍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重点就是介绍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微观),然后就是背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局部,书本安排在这里,只要求了解一横行是一周期,一纵行是一族,介绍元素周期表现在发觉七个周期,16个族,每个单元格的信息。教学的时候,我只是在课堂上把表4-3上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读了一遍,想让学生下去自己背,实际上学生回去根本上不背,应当在课堂上让他们背,然后结合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记

27、忆,但这又很耗时。元素符号的意义,举个H的例子,再举个Fe的例子,学生比拟简单把握。书本的资料局部介绍了从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看它属于哪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由于没有介绍核外电子排布,所以内容如同隔靴搔痒。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第三课时结合核外电子排布,介绍了什么样的在一周期,什么样的在同一族,为什么同一族化学性质相像。 课时三、离子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局部: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两节课完成。 第一局部,核外电子排布。我在教研员面前开课,预备了很久,结果效果不好。本局部的重点是:1、核外电子依据能量不同分层排布。2、画原子构造示意图。3、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种类的概念。难点就是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28、。很多学生会认为电子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实际上不是轨道,而是电子层。这局部内容很抽象,又没有生活阅历可循,只有书本图49。现在我觉得不需要对学生解释如何分层,说不清,就两句话: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2、能量越低的电子越往内层排。其次是画构造示意图, 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大家画稀有气体的,然后找出规律:8电子稳定。然后是金属,非金属。后来教研员教我一手,评价手册双基要览第一题,在课堂上完全围绕这一题绽开教学,全在里面了,以后肯定要改。 其次局部,粒子的.构成,内容比拟简洁,主要是依据之前学习的内容,了解原子为了到达相对稳定的构造,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此时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阴阳离子的概念通过

29、看书得出,重点是读写离子符号。另一个重点就是书本79页最下面的表,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有关原子团的内容,书本说的不清不楚,教学时,我还跳到后面,介绍五种离子,现在看来,像那样蜻蜓点水式的讲还不如不讲。评价手册拓展延长的题目也特别的好,4个问题包含了全部的学问点。 第四单元、物质购成的神秘 该单元特别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分为三局部:化学式的概念和读写,化合价的相关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分为8课教学,4节新授+4节练习。 书本写的很不好,在没有说化合价之前就把化学式的命名和读法说了。在讲化合价的时候,简洁的用一句“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带过,特别的模糊,重点放

30、在运用上。整个教材比拟乱,至少我看不懂思路。我参照了我旧教材,为学生补充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然后从共价键、离子键的角度,从根源上谈化合价。我的本意是好的,结果不大好,新教材这么写,有减负的需要,更是由于运用和概念没什么关系。这里的学生根底很差,共价键、离子键对他们来说太难理解了,以后不能这么干。看来我又犯了完善主义的错误了,人教版的教材还是能面对各个学校的学生的。 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节课在依据元素符号的意义,介绍了化学式的概念和意义后,跳过了书本上化学式的读写,介绍了化合价,结果效果很差,算是我上的最差的一节课了,还是一节公开课。整个完毕后,我发觉学生对命名把握的不好,缘由就是上课

31、的时候一带而过的缘由,我再次宣誓:蜻蜓点水似的讲解不能再说了。化合价是重点和难点。这个东西学生没法理解,死背化合价吧,对学生又很困难。编口诀吧,两个礼拜都有人没背下来,这些记不住,化学式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推求根本就无法完成。其次节课介绍化合价,从共价键、离子键说,时间明显不够。第三节课讲相互推求,方法比拟好把握。一说一举例,学生全懂,但是一到练习,全蒙掉了,事实上,现在学生在化学式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推求的题目中消失问题,就是不会背化合价的缘由。第四节课,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半说半练,上课的时候,我觉得设计的有些仓促,学生的理解力量不同,许多孩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练习就布置下来了,结果只能随

32、大流。4节新授课我都没有给学生布置硬性的作业,这是个很大的失误,这里的学生实在不自觉,如此重要的内容以为我和他们玩了4天呢。最终一天相对分子质量的运算,我布置了书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强调作业格式的标准。其次天我做了仔细的批改,还写了评语,结果发觉大家写的不好,其次天我退回去一半人重写,订正。 化合价的概念不必纠结,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说到运用,无非是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的相互求算,再者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运算。这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要说难吧,真不难,小学数学水平的计算,但是其中包含的化学意义却比拟难。以我的阅历来看,运用的东西,需要反复的练习到达娴熟,这局部类容也是接下来学

33、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根底。练习的时机并不少,书本课后练习,评价书册,补充习题,加上我复印的试卷两份。 7、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引入开头采纳的是喷香水,让学生闻到香味,从而感受到香水成分在空气中的集中。在第一次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物理上已经学过分子运动,很快就提出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索。对此进展了一些改良:用两个试验“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冷水与热水的比照”来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学生思索,对马上要学习的学问点进展铺垫。 2、由于品红有毒,把“品红在水中的集中”改为高锰酸钾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的集中,增加了比照性,学生更加清晰温

34、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3、当讲到“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时,开头讲课只是表达给学生听,虽然学生都为之赞叹,但是没有亲身体会。在接下来的班级授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以下修改:在讲完“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之后,先给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心里默数,然后问他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数了多少个数字,再告知他们“假如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这样,学生对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之多有了比拟清楚的熟悉。活泼了课堂的气氛。 4、“活动与探究”局部,开头时采纳课本上的组织

35、形式,先做试验1(即先将氨水滴入酚酞溶液),让学生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之后,再做试验2(大烧杯罩两个分别盛有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由于产生了思维定势,学生全都答复酚酞变红是由于氨水的成分进入了酚酞溶液(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分子的有关性质),然后得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结论。学生思维不够活泼。对此,在接下来的班级授课时,将试验的挨次作了调整:方法一:直接做了试验2,并介绍氨水以及酚酞溶液的成分,让学生看到同样罩在大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慢慢地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而氨水的颜色却没有变化。这时,学生的思维就特别活泼,他们都觉得有点不行思议,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酚酞溶液在

36、空气中静置久了就会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响,变成红色”、“酚酞试剂在水中会与水分子反响,变成红色”、“玻璃烧杯中的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色”、“氨水中的氨分子进入了酚酞溶液,发生了变化”,甚至还有的同学真的以为我在玩魔术!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然后就由他们争论该如何验证种种猜想。结果,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就提出了试验方案:(1)单独放一杯酚酞溶液在试验台上,验证空气是否可以使之变红色;(2)用大烧杯罩一个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验证大烧杯壁上是否有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3)用大烧杯分别罩一个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和一个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验证水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4)在一杯

37、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几滴氨水,验证氨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方法适合学习力量较高的学生) 由于在验证大烧杯壁是否有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时必需用试验2的大烧杯,这里缺乏之处在于:(1)大烧杯内布满了氨分子,难以说明试验前烧杯内壁没有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2)拿开大烧杯后,使浓氨水露置空气中,污染环境。故实行了方法二的探究挨次(见教学个案展现),同样也能到达活泼思维的效果,而且能让一些思维力量较差的学生得到一些启发,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探究。 5、分子间隔演示试验中,开头采纳了酒精和水混合,从二者混合之后与混合之前的体积比拟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学生只是承受了这一个学问点,但是没有一个特别形象的熟悉。为了增加直观性,便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课堂上先用等体积的沙子(盐),和等体积的绿豆(红豆)混合,发觉混合物的体积小于原体积的两倍,学生可以很清晰地观察绿豆(红豆)空隙中的沙子(盐)。这时再来做酒精和水混合的试验,由宏观的现象联想到微观世界中微小的粒子间也存在着间隙,从而帮忙学生理解这一性质。 6、“水的电解”变化过程,采纳了彩色磁吸分别代表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在黑板上演示变化的微观过程,学生很快就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响的实质。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33691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