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奏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奏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奏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受图定鼎:受天命,定首都。岩廊:比喻朝廷。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3、正确的一项是()A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B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C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D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多反之而败俗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C臣虽下愚虽董之以严刑D而况于明哲乎必先淳朴而抑浮华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必固其根本”的“固”相同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C则重谷帛而贱珍奇D屈己从人,恒若不足4把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画线句译
4、成现代汉语。(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2)“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5上面语段中,魏征都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展开说理,请辨析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时政疏【唐】马周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故其下爱之如父母
5、,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养之。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复可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后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
6、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民间知百姓亲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
7、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寝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求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茨,屋顶。纂组,读音为zun z,意思为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祚相继祚:福分,这里指帝位B以陛下不存养之存:使存活C不更外事更:经历D竟以资寇资:帮助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而承文景遗德余扃牖而居D式歌且舞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8文中
8、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民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B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民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C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民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D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民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9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作者陈时政之弊的一项是()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黎庶怨叛,聚为盗贼议者皆不以为俭水旱之灾,风尘之警ABCD1
9、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见微知著,引经据典,规劝唐太宗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B作者认为,虽然唐太宗有仁德,曾多次下令减轻徭役,但官府的文书下达后,有些地方并未落实到位,因此百姓服役的状况并没有改善。C作者认为唐太宗了解民生疾苦和前代兴衰,尚且无法制止皇室生活奢靡,如果将来太子登基,那么可能会动摇唐王朝的基业。D文章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都是写给唐太宗的奏折,但前者语气更加委婉,用语更为自然,几乎不假骈俪。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2)向使高祖之后即
10、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12马周认为唐太宗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A2B3B4(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2)掌握情况不难,实际去做才难;实际去干也不算难,坚持到最后才最难。所言确实不错呀。5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历史上君王们前后做法的对比,从创业、守成的角度借古讽今,讽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善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出言而莫己逆
11、”是宾语前置句,应是“出言而莫逆己”,“己”是“逆”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句式相同,所以“公道溺于私情”前后均断句,排除C。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B.都是连词,表目的;句意: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句意:微臣虽然愚笨。/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D.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并列。句意: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必
12、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固”,使动用法,使牢固。句意: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A.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句意: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B.覆,使动用法,使翻,颠覆。句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C.重,意动用法,以为重,重视。句意: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D.从,依顺,无活用。句意:委屈自己,尽量采用并发挥他们(别人所举荐的人)的特长,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始”,开头做得好;“克”,能够;“盖”,表推测语气,大概;“岂
13、乎”,难道吗?(2)“行”,实际去做;“惟”,才;“终”,坚持到最后;“信”,确实。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的能力。谏太宗十思疏中,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
14、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十渐不克终疏中,写古代帝王建立王业后,为了把政权“传之万代”,必先扬淳朴而抑浮华,贵忠良而鄙邪佞,绝奢靡而崇俭约,重谷帛而贱珍奇,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但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从而得出“终之斯难”的结论,以此讽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
15、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
16、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
17、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6B7D8B9C10C11(1)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
18、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2)如果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汉代的江山必定不会保全。这些情况离当今比较近,事情还清楚可见。12在能够治理的时候及时改进政治教化。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征收钱粮贮积财物。注重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B.“存”:体恤。句意: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抚养百姓。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句,介词,根据。句意:而且,自古帝王虽然都根据当时的局势。后句,介词,趁机。句意: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B.前句,动词,认为。句意:汉景帝认
19、为织锦刺绣会妨碍女工。后句,介词,在。句意: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C.前句,连词,表转折,但是。句意:但还是继承了文帝、景帝的遗德。后句,连词,表修饰。句意: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D.第一个“且”,连词,又、并。句意:大家就会载歌并载舞。第二个“且”,连词,又、并。句意: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听说勤奋早起而功业盛大显赫的君主,后代还会因循懈怠;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弊端产生混乱。陛下年少时,生长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败,也看在眼里,治理国家还尚且这样做。“后世”,是一个词语,后代的意思,之间不
20、能断开,排除CD;“陛下少处民间”中“陛下”作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黎庶怨叛,聚为盗贼”是往代以来成败之事;“水旱之灾,风尘之警”是做的假设。排除这两项。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C.“如果将来太子登基,那么可能会动摇唐王朝的基业”错误。作者认为太子生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陛下将来去世后,确实应当忧虑,“可能会动摇唐王朝的基业”无中生有夸大其词。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惜”,顾惜;“辍”,停止;“以为”,把作为;“幸”,宠爱的。(2)“向使”,如果;“全”,保全;“差”,比较、稍微。1
2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可知,在能够治理的时候及时改进政治教化。由“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可知,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征收钱粮贮积财物。由“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可知,注重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参考译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说:我历观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是积善积德,以恩德赢得民心。现在,陛下虽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积累恩德的时间还很短,因
22、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为后世子孙创下稳固的基业。怎么可以认为只要当今的政治没有过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而且,自古帝王虽然都根据当时的局势,制定或宽或严的具体政策,但节俭、施恩却是历代政治的根本。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爱戴君王如同爱戴自己的父母,仰慕君王如同仰慕日月,尊敬君王如同尊敬神明,畏惧君王如同畏惧雷霆。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没有动乱的原因。现在处于天下大乱之后,百姓人口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然而,如今徭役仍然很多,一个家庭里面兄长才回到家,弟弟又不得不离开了,并且往来征程几千里,一年四季,没有休止。陛下虽然仁德,每每下令减轻徭役。可是
23、,有些部门按计划,还是需要不断征派百姓去去服劳役。官府减轻劳役的文书不断下达,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访问民间疾苦,这四五年来,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辞了,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爱抚百姓。过去,唐尧让官吏住在茅草屋中,大禹以饮食丰美为恶。这些节俭的美德,我知道已不可能在当今推行。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妨碍女工,于是下令解散,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汉武帝时,他虽然穷奢极欲,但还是继承了文帝、景帝的遗德,所以民心没有动摇。如果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汉代的江山必定不会保全
24、。这些情况离当今较近,事情还清楚可见。现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物,诸王妃嫔公主的服饰也极其精美,民间的舆论都认为这太奢侈。臣听说勤奋早起而功业盛大显赫的君主,后代还会因循懈怠;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弊端产生混乱。陛下年少时,生长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败,也看在眼里,治理国家还尚且这样做,而太子生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陛下将来去世后,确实应当忧虑啊。我私下考察自古以来国家成败的事,发现只要百姓心生怨恨造反,聚集成为盗贼,国家没有不灭亡的。君王即使悔过,也没有能重新安定的。凡是改进政治教化,应当在能够治理的时候进行。如果发生变故才开始悔过,就没有用了。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在积蓄了多少财富,而是在于百姓的苦乐。贮积钱粮财物本是国家的常事,总得等百姓衣食有余然后再去征收。如果百姓劳苦却仍强行征敛,最后还是帮助了贼寇,积聚财物并没什么好处。不过,推行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实行过,所以如今实行起来也不会困难。只要实行一天,天下都会知道,大家就会载歌载舞。如果百姓已经劳苦,还不停役使,一旦中国受水旱之灾,边境有战乱警报,狂悖狡黠的人就会乘机作乱,就将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不仅仅是使圣上晚进餐迟睡觉而已。如果以陛下之圣明,真要励精图治,不用远求上古的办法,只要做到像贞观初年那样,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