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化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1、“液氯”、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1)液氯是液态的Cl2,是纯净物;氯水是Cl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2)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Cl2、H2O、HClO和H、Cl、ClO、OH。(3)久置氯水中含有H2O和H、Cl。2、次氯酸的三大化学性质(1)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NaClOH2OCO2(过量)=HClONaHCO3。(2)不稳定性:2HClO2HClO2。(3)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漂白。Cl2本身没有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3、 解关于新制氯水性质类题的思路(1)新制氯水中的每种成分均呈现出各自的性质,在不同
2、的反应中,氯水起作用的成分不同。Cl2的强氧化性(与Fe2、I、Br等反应);HCl的强酸性(加活泼金属、碳酸盐产生气泡);Cl的性质(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HClO的漂白性(有机色质如品红、有色布条褪色)和不稳定性(光照下分解产生气泡O2)。(2)在书写新制氯水与NaOH、FeCl2、KI、NaBr等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时,应用Cl2作反应物。4、 次氯酸盐(1)常见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2)次氯酸盐的漂白原理:次氯酸盐与稀盐酸或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HClO。(3)漂白粉失效的原因:Ca(ClO)2在空气中与水和二
3、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和HClO,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实验室中,利用氧化性比Cl2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浓盐酸中的Cl氧化来制取Cl2。常用的方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净化氯气装置的选择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的性质,以便选择适当的装置除去杂质。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等杂质,除去氯气中的HCl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如图中所示);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如图中所示)或干燥的CaCl2(如图中所示)。(3)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吸收法(如图中A、B),储气法(如图中C),
4、燃烧法(如图中D)。6、 氯离子检验的误区警示Cl2和HCl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AgNO3溶液鉴别Cl2和HCl两种气体,也不能用AgNO3溶液检验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2、Cl2的用途: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
5、(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氯气的性质2Na+Cl2点燃(=)2NaCl(白烟)H2+Cl2点燃(=)2HCl(白雾)磷在氯气中燃烧(白色烟雾)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的尾气处理)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和Ca(ClO)2叫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
6、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从课程模块层面看,该节内容位于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所以教学中,也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具体到本节内容中,应格外关注化学学科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教材章安排层面来看,本节内容位于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刚刚完成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在第一章中,学生通过三节内容的学习,分别建立了中学化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三个重要认识角度“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而本章内容之后的第三章,学生即将开始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需
7、要学生综合利用已经学习的认识角度研究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化。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中,本章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两个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巩固认识角度、明确认识思路,逐步提升利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系统性。从教材节安排层面来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完成了“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相比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更为复杂,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水及碱的歧化反应,对氧化还原规律的呈现更为明显;同时次氯酸盐性质的学习和氯离子的检验,对于类别通性、离子反应规律的呈现也更为突出。所以本节教学应该在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利用认识角度指导
8、物质性质的学习。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较少,基本只涉及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通过“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熟悉了常见物质类别的通性,但对于含有不熟悉元素的物质,通过类别通性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偏弱;初步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离子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尚不够明确;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敏锐,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较少。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上述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意识不够,还很难系统地从多个角度综合研究物质性质。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既给学生提供自发研究物质性质的学习空间,又要在适时针对学生的困
9、难进行提示和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氯及其化合物具体物质性质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研究物质性质思路方法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利用各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性,也要强化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具体思维路径的完善。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认识到气是一种具有很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能与金属单质、氢气、水、碱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氯水性质的研究,熟悉基于微粒认识混合物性质的思路方法;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识到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设计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掌握制备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3.通过对氯
10、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转化的研究,建立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认识氯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四、教学重点1.氯气的性质,氯水的组成及性质,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五、教学难点1.基于微粒及微粒转化认识氯水性质。2.主动基于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六、教学过程(一)引入 认识氯及其化合物教师引导:利用物质类别和价态,请列举你知道的的含氯元素的物质学生活动:利用二维图列举氯及其化合物(二)环节一:认识氯气的性质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别从价态、类别、结构的角度预测氯气的性质。学
11、生活动:分别从价态、类别、结构的角度预测氯气的性质,并综合得出氯气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能与金属单质等物质发生反应。观察氯气任务2教师引导:观察一瓶氯气,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观察氯气,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1. 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任务3教师引导:演示实验1: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活动:(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讨论产生黄光的原因,以及白烟的成分;(3)书写反应方程式。任务4教师引导: 演示实验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活动:(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讨论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并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3)书写反应方程式。任务5教师引导: 演示实验3:
12、铜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活动:(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讨论生成物为氯化铜,根据铜单质金属活动性较弱(氢后),并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3)书写反应方程式。任务6教师引导: 演示实验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活动:(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根据氢气为非金属单质,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3)书写反应方程式。2.与水的反应任务7 教师引导:根据氯水能够杀菌消毒,讨论氯气溶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观察氯水,根据氯水为黄绿色,判断氯水中的主要溶质为氯气分子。任务8 教师引导:演示实验5:观察部分润湿的红布条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现象。学生活动:(1)观察到润湿部分褪色,干燥部分没有
13、褪色;(2)分析氯气不能使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可以使布条的红色褪去;(3)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务9 教师引导: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分别使氯水具有哪些性质?。学生活动:(1)氯水为黄绿色判断氯水中存在大量氯气分子(和水分子);(2)根据上衣活动所学知识,判断氯水中含有HClO分子,使氯水具有漂白性;(3)根据HCl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判断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不含HCl分子。进一步判断氯水具有酸性(即有酸的通性),可以和Ag+生成AgCl沉淀。任务10 教师引导:根据HCl和HClO和碱的反应规律,推测氯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
14、反应方程式。学生活动:(1)尝试书写HCl和HClO和碱反应的产物;(2)据此书写氯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三)环节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回顾舍勒发现氯气的历史,讨论实验室制备氯气所需的装置。学生活动:(1)根据反应物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2)根据生成物密度、水溶性和化学性质,选择收集方式;(3)根据反应体系可能存在的物质(体系原有、副反应、挥发物质等),以及杂质物质和目标产物的性质差异,选择除杂和干燥装置。(4)根据目标产物的是否具有毒性、是否污染空气,判断是否需要尾气处理装置,以及用何种试剂处理尾气。教师引导: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完整实验操作,并制
15、得一瓶氯气。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四)环节三:氯离子的检验教师引导:由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引出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取一瓶标签被遮挡的试剂瓶,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学生活动:讨论是否能判断待测液中含有氯离子。教师引导:打开被遮挡的标签,发现待测液为Na2CO3溶液。学生活动:(1)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2)总结检验氯离子时可能的干扰离子及标准操作。(五)归纳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教师引导:归纳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学生活动:在二维图中呈现氯及其化合物,通过箭头表示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书写先关的化学方程式。课件:练习:习题解析:1、下列关
16、于氯气、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比较正确的是()A氯气、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均含氯元素的单质B氯气和久置氯水无漂白性,而液氯和新制氯水有漂白性C久置氯水中无HClO,其他成分与新制氯水相同D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均具对酸性,且后者酸性强【答案】D【解析】A、氯气、液氯和新制氯水中均含氯元素的单质,但久置氯水中不含,选项A错误;B、氯气、久置氯水和液氯无漂白性,而新制氯水有漂白性,选项B错误;C、久置氯水中无HClO、ClO-、Cl2,其他成分与新制氯水相同,选项C错误;D、新制氯水含有盐酸和次氯酸,久置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生成酸性更强的盐酸,故后者酸性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D。2关于次氯酸性
17、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B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C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D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2HClO2HClO2,故说法正确;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使其褪色,故说法正确;C、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说法正确;D、比碳酸的酸性弱,故说法错误。考点:考查次氯酸的性质等知识。3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新制备的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后,再用滴管将新制备的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中,边滴加边振荡,并观察现象,结果溶液中的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请回答:(1)写出新
18、制的氯水中含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_。(2)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_;_。(3)为了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上述原因中的还是,请叙述相应的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_。【答案】 (1)Cl2、HCl、HClO(2)HCl中和了NaOH溶液而使红色褪去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3)取无色溶液少许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过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又变为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而不是;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而不是【解析】 氯水中含氯元素的物质有Cl2、HClO、HCl。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氢氧化钠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是
19、氯水中的酸中和了氢氧化钠而使红色褪去,则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还会变红;若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就不存在酚酞了,即使加入过量NaOH溶液也不会再变红。4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高锰酸钾溶液、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原理相同B双氧水和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皮肤的消毒C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发生反应:2NaClO+SO2+H2ONa2SO3+HClO【答案】C【解析
20、】A乙醇消毒液消毒是因为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并非是将病毒氧化,而次氯酸钠溶液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故A错误;B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用于皮肤的消毒,故B错误;C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的消毒原理都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原理相同,故C正确;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水,故D错误;5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中:(1)制法反应原理(方程式)为_;(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指出下列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C_D_F_【答案】MnO2+4HClMnCl2+Cl2+2H2O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氯气中水蒸气氢氧化钠反应吸收尾气中的氯气【解析】【分析】(1)实
21、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2)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HCl、水蒸气,氯气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2)C.氯气中混有挥发出的HCl,可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减小氯气溶解度;D.浓硫酸可除去氯气中水蒸气,则装置D中盛装的是浓硫酸;E.装置E是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环境,可利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选择盛装NaOH溶液。6检验氯化氢中是否含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答案】D【解析】A、氯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褪色,所以不能检验氯气的存在,错误;B、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所以不能检验氯气的存在,错误;C、因为该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所以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氯气的存在,错误;D、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若品红褪色,证明含有氯气,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氯气的检验方法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