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523045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的综合,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地。讲究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注意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经过几千年的进展变化,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特色,其精华博大精深。这种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进展起来的文化形态,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对其不断强化,已经深深地烙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中华民族才智的结晶,表达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审美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纯真、

2、质朴、平淡,高度概括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布满了分散力,注意和谐,注意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同时对外部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独有的以追求道法自然为目标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到达完善的统一。绘画、雕塑等艺术上追求大智若愚、大巧不公,注意作品的神似,讲究一种境地,是详细与抽象、灵动与拙朴、写实与传神的综合体,其审美表达为多样性。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与端详者的角度和人生经受相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独特表现 中国传统服装讲究含蓄美。人们在其上可以观看到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这是东方文明的历史沉淀形

3、成的特殊符号。中国的传统服装以宽衣体系的平面表达为主,讲究意境的通达,通过纹饰的变化表达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认知,通过颜色的专属认定来表达和维持社会的阶级属性。在构造设计上多以直线和垂线为主,以最简约的平面裁剪处理方式进展构造分解,以系带式为主进展闭合处理。把对自然的理解、宠爱和敬畏以图案的形式表达于章纹中,传递人们对宇宙的认知观。提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自由性、制造性,是写实与虚幻的完善结合,正所谓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化。 服装设计注意细节的同时,对服饰的穿着组合有明确的要求。中国传统服饰采纳上衣下裳制度、深衣制度和短襦制度,构造上采纳平面通裁方式。其服装的根本特征是交领

4、、右衽、系结、宽大袖身、配以多变的圆领与直领等,给人潇洒飘逸的印象。其中唐朝的圆领衫始终连续到明代,并对朝鲜、日本等近邻国家影响深刻。女装的襦裙裙腰高系,腋下以丝带系扎,同时裙身修长,配上薄纱织制的披帛,挽于两臂之间,行走时摇曳多姿,别具美感。 中国传统的颜色理论是以五行变化为根底的,对颜色的喜好源于黄帝时期。这一理论体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审美爱好。在这个理论的形成中,是以男尊女卑血缘连续为主要社会意识思想,加上对神奇自然现象的崇拜,通过儒、佛、道家等哲学思想的补充进展,形成阴阳五行学说的颜色理论,最终构成了中国传统颜色的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服饰颜色是中国社会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从中国服装的进

5、展进程看,颜色包含的独有文化随着社会的进展而演化,具有鲜亮的阶级特征和民族特征。在周代,就确定了中国的服色制度,规定了皇帝着冕服、玄衣、红裳,服饰图案配以十二章纹,王公大臣等衣着按此规制依次降低一个等级使用。而在民间,每到喜庆的节日人们穿红戴绿来表达心中的喜悦。 在用色上,以纯色的红、黄、黑、白、青等 5 种颜色为正统色,作为服装的根本色调。详细到哪一种色为尊贵,与每一个朝代所崇尚的思想和五行理论有关。例如周朝尚火(红色),秦朝尚水(黑色),汉朝尚土(黄色),汉朝之后尚木(青色)。同时五行和星相术结合,认为黄属土,居中心;青为木,居于东;红为火,居于南;白为金,居于西;黑为水,居于北;黄色居五

6、行中心,居其他色之上,最为尊贵,为天子专用色。从今也奠定了黄色在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尊崇和专属地位,成为了皇家的专有用色。最闻名的便是宋太祖的黄袍加身成就帝位,可见人们对于黄色的态度。黄色还是佛教中的主要用色,通常所说的再塑金身、佛靠金装等都是黄色的主要表现。 3 西方文化及其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和表现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进展形成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文化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相互碰撞、沟通和融会贯穿,共同形成了以含蓄、包涵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统治,构筑起高度兴旺的文化体系。 从地缘上看

7、,西方文明是开放的,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美洲文明等多种文明交互融合的产物,是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包含整个西方世界中所推崇的标准和价值观的文化体系。以宗教、个人主义为主要代表,以此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根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这种文明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等的综合,并在此根底上作进一步的进展。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确定了人人自由公平的观念,即上帝、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公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胜利,最终成为上帝的宠儿。这种思想和中国宗教文化截然不同。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模式的又一个典型表现。在西方,人们把个体的进展作为最高追求,强调个体进展的重要性,强调社会进展进步是在个

8、体进展进步的根底上实现的,突出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制造意识对社会的进步作用,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价值制造的意义,强调个体权利高于一切,主见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张扬自己的共性,对自我的充分熟悉是实现自我表现价值的前提,认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但是突出强调个体的奋斗高于一切。 西方服装服饰的造型和颜色装饰等受宗教和个人主义影响较大。在圣经中就有对服饰的规定:女人做礼拜要蒙着头巾,男人则不能蒙头。同时十字架的宗教意义对服装的形制也是西方服装服饰进展的根源,到后期的丘尼卡的缠绕式形成了西方服装的主要类型。西方的个人主义崇尚人体美,所以西方的服装以突出人体为前提,其形制外向,

9、注意人体的自然属性,注意人体的自然表达。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技的进一步进展,立体的裁剪方式应用于服装,省、褶裥的作用使服装能更突出表现人体的自然美。服装的作用是用以表达自我价值的工具,所以西方的服饰是以露、透为美,以服装弥补人体缺陷,追求自然法则通过人体予以表现,这与中国服装追求与自然和谐、着重表现精神气质与气韵不同。其裁剪方式和造型手法以线条、图案、颜色本身的客观化来集中表达,服装是为突出、表现个体而效劳的。 4 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缺失 4.1 创新乏味,仿照横行,设计缺乏历史内涵 以仿照与仿制为主的再设计是服装界始终以来的做法。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简洁拿来主义为主

10、,以传统题材为目标的设计没有任何新意。多数设计师追捧西方的设计师,认为西方的文化和设计理念是先进的,因此在设计时不对国外的设计作品进展深入地分析和借鉴,尤其是没有从设计所表达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分析其形成的缘由,只是追求设计形式上的相像,设计的作品缺乏独有的文化内涵的支撑。单纯的仿照不能做到神似,也就无法满意骨子里满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消费者对时尚的至高追求。设计的作品以简洁的某一种所谓的中国元素为主,外表上看是中国模式,认真分析却缺少以文化为支撑的思想骨架,产品没有长期的生命力。 4.2 设计远离市场,为设计而设计 服装设计是依托于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设计,是以产品的艺术表现与人的个体魅力相结合

11、的艺术制造,服装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个体的着装供应适宜的产品。在进展服装设计时,假如无视了设计与个体的组合关系,无视设计与地域的文化属性的结合,无视服装的最终极目标,单纯为了设计而设计,其最终的设计产品必将失去消费者。因此,在进展服装设计时,必需明确定位,明确设计的效劳目标,不能简洁地走为设计而设计的路子,不能为生活存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5 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进展 现代服装设计必需是依托文化背景的再设计,是结合思想精华的再创新。从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元素来看,服装设计所要求的既不是对传统的重复, 也不是对西方的简洁复制, 而是以一种宽容、包涵的治学精神与广泛的时空文化进展不同因素的组合, 从而使得设计师从传统的服装艺术中取材,进展更为自由的再设计。服装再设计不仅强调文化的传统性,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利用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来表现当代的精神理念, 以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来参加世界文化的进展。在设计时必需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从中汲取优良的人文内涵,以时尚化元素来表达传递,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需提高学问的修养,提高对文化历史的把握力量,在长期的积存下消化为自然的情感。在当代各个方面都提倡传统化、民族化的大环境下, 中国服装传统元素的再设计是永不落幕的艺术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