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安石《材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安石《材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安石材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上之不欲为,患上之人 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 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 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谓吾之爵禄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可以骄天 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又或不求取用之道,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可 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焉。上
2、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世之蔽者日:“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 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鸾骥杂处,饮水食 刍,嘶鸣蹄啮,其所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 辔,而千里已至矣。然后骐骥与莺殆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 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甲】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 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 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
3、力卓荤者乎?呜呼!后 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日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选自王安石材论)材料二: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 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 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3分)君A子B用C人D如E器F各G取H所I长J古K之L致M治N者0岂P 借Q才R于S异T代U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尤蔽者”的“其”意思是“其中的,与石钟山
4、记“于乱石中择 其一二扣之”的“其”相同。B.材料一 “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与“惟其遇事而事治”两句中的 “治”的含义都是“治理得好”。C. “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与“始适还家门”(孔雀东 南飞)的“适”含义不同。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因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认为用官位和金钱足以引诱有才华的人,所以即使傲视他们,人才也 会主动归附自己。B.良马和劣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粮,放声鸣叫,用蹄踢用嘴咬,因与众 不同而受到蔑视。C.材料一认为如果君主用人得当,那么愚昧浅陋的人也
5、能发挥他们的智慧, 国家会人才济济。D.两则材料都巧用比喻,驳斥了天下没有人材的偏见,强调君子应主动争取 人材,量才为用。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译文:(2)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译文:14,下面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文中的【甲】处?请简述 你的理由。(3分)材料1: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此弓 人之所当知也。材料2: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 宗欲治,而谟谋谏谙之佐来。材料3:南越之修彝,加强弩之上,而调之千步之外,此天下之利器,决 胜之
6、所宝也。用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注释】鳞:小竹,可做箭。梃:棍棒。【答案解析】10. FJ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译: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难 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11. D (资治通鉴不是二十四史之一。)12. B(“蔑”是微小的意思。)13. (1)况且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且,形,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2)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不让人费力地 驾驭。(引、夷、屡策,烦御)14. (3 分)(1)应选择材料3(1分)(2)本段的观点是要恰当地使用人才,不
7、能”用之不得其方“,要”适其 任”。(1分)(3)材料三的意思是南越的竹子适合做箭,而不适合做敲扑,强调要发挥事 物真正的作用,这与本段的观点一致。(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天下所忧虑的事,不是忧虑人才不够多,而是忧虑在上者不希望人才众多; 不是忧虑人才不为国效力,而是忧虑在上者不让他们效力。人才的作用,是用来作为国家的支柱,得到了,国家可以安定而繁荣,失去 了则使国家灭亡且受外辱。然而统治者不希望能人多,不让官员有所作为,这是 为什么呢?这里有三个偏见。其中最突出的偏见,就是认为自己身处高位,可以 免除屈辱、断绝危害,人才的得失对于安定和不安定没有什么帮助;也有的人认 为自己的俸禄富贵足以
8、诱惑天下的士,盛衰乐忧在于我,我可以在天下之士前骄 横,他们将没有不到我这里来的;又有的人不追求用来养育取用的方法,却恐惧 担心认为天下实在没有人才。他们心中并非不想任用天下的人才,只是不知道其 中的原因罢了。况且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只是他遇到事情能够办 好,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昌盛。所以在上层的人假如不能精细地考察他,慎重 地使用他,那么,即使他有皋、夔那样的才智,也不能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何 况才智不及他们的呢?世上有偏见的人才会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 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 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
9、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 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粮,放声鸣叫,用蹄踢用嘴咬,想看出(哪匹) 不同于其他的马是没有的啊。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 鞭策,不让人费力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 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古代的人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寻 求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是给他适合于他的才能的工作罢了。(南越长长的竹子作箭杆,搭在强弓上之后(把弓拉满),能射到千步远的 地方,这是天下锐利的武器,武力决定胜负的法宝。但是如果用它来敲打,那么 和枯朽的棍棒就没有什么不同了。)由此
10、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优秀杰出的人才, 但任用他们不得当,也和上述情形一样。古时候的君王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衡量 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地使用他们,使能力大小不同、长处短处不同的人才没有不 做着适合自己的事情的。这样做的话,那么愚昧浅陋的人都能发挥他们的智慧, 去尽力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德兼备、智力非凡的人呢?唉!后世的位高权重 者没有探究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尝试,就说天下确实没有人才,这也是没有好 好想过罢了。材料二:唐太宗让到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 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 ”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难道是向 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