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575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2)飞湍瀑流争喧肠,o (李白蜀道难)(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K答案H (1)性郁邑余隹僚兮 (2)秋崖转石万壑雷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 .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 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 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

2、配合,错落有致,o结构上,极尽变化 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 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 肉,;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O剂要其次催罢练“琴科之 或一Mr物上乏翥叔幽林 走日也天前氧用之乳为福伊 胡c曲目蔚檬表趣视魏之 短信可经也K4.N锢再彷伫 一代或豕#裱也悟言一 力内 或国-W酒芯微花糅宝扑我 小安第番*同ta以 拉开遹施昌4乙怏*&幺不 冬光之舟至A其箝之吼惦雁 正手11眠像a果痴. 欣也用一之用WI居陵庄宿不 他不再之M像汉储摊随化必 期水右7

3、W缸之二大失望 不扁次集粒若人典学y也 名公一架未雷亦能久 缺俞、2小掾团为一处生方 钝着我琼当笈件泼视乐 *分视若1送夫故不 人#4潘左旗批林多 宾开八典林艮我一中w骐秋净 心率贤手4, 、1小M必 治哪丸林储竹道流乐散 送暖奉方龙乃二基港觞曲水秉性、精神、风仪各异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强调欹侧、揖让、对比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A.B.C.D.(2)下列行为表现不符合人物性格的一项是()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凤姐戏弄,引发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 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以及画线句“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刻 画年幼的我亦步亦随跟在父亲身后的状貌;“跟着脚印走”

4、不仅仅是说跟着父亲的脚印 走,“脚印”也象征父亲的言行思想,此句含蓄表达言行思想追随父亲、父亲引领我的意 味;口语化,如“歪歪的鞋跟”,“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 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因此看到父亲“歪歪的鞋跟”符合孩子观察大人的视角,呈现 老舍作为父亲家常朴素的一面;“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三个“不必”连用,短句排比,简洁有力;“我愿跟 着它走到天涯海角”突出强调了我对父亲的信任、依赖以及父亲带给我巨大影响。K10题详析H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含义、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其中“悲伤”是因为父亲老舍含冤去世,暗含为父亲如此含 冤去世

5、而伤痛;“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 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悲伤表达父亲去世离开带给我的 悲痛;“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悲伤还包含不能以爱回馈父爱的悲伤。“幸运”是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学识渊博、人格纯良,“他当时严重贫血,整 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 友来北硝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 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他懂得教育、严厉又慈爱,“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 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

6、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 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 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伸出手来和我握 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 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 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 子”。父亲老舍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我为我得到他的爱、受到教育感到庆幸。K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求从“选材”角度分析鉴赏本文独特的选材旨

7、趣。第段写“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 “母亲带我到 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 你看,你们俩一样! ”,作者描写了记忆中第一次出现的父亲是在做撒尿示范,凸显老 舍平等、坦然、家常、以身示范的父亲形象; 第段“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 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 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耍两根!干嘛耍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 一路”,描写成人的“我”

8、出差时,父亲一定要看是否带了车票,一定要让带两条皮带的 细节,体现老舍对成人的儿子仍像小孩子一样的疼爱、深情。由此可见,本文选择了儿子的视角来看父亲,选择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与父亲有关的小事, 趣事、细节,刻画父亲形象,凸显父亲注重言传身教以及对儿子的细致的关爱,体现老舍 宽厚博大的父爱,以及父子间浓厚的深情,彰显了写作意图。(三)(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唐)杜甫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圆月(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K备注11邮

9、州:今陕西省富县。此诗作于天宝15年(756)秋,因安史之乱,杜甫被禁 长安,亲属避乱在廓州。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帐。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杜甫流寓夔州。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圆月。列宿: 众星。12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A.五绝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13 .对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诗以月为题,以月色统摄全篇。B.两诗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C.两诗意境清冷,思亲之情真挚。D.两诗语言平易,景物人物转换自然。14.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K答案工12. B13. D14.月夜虚写想象中的妻儿望

10、月思亲,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设想未来月下双拥、 离泪照干的画面,“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将当下分离的痛苦与未来团聚喜悦在想象中叠 加,互为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加深了情感。圆月写自己主观视角下的月下物像, 尾联联想想象万里之外故园的松桂也正沐浴月色清辉,借松桂(飘香)表达时空同处时的思 乡之情;由眼前实景到想象中虚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两诗尾联都是虚写,在想象中结尾, 一首想象未来,直接抒发亲人团聚的渴望;一首以景传情,含蓄表达思乡之意,各有意趣。K解析XK12题详析R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体裁的能力。首先可以确定两首作品为诗歌,并非词,所以排除D;从句数和押韵角度看,两首作品为 近体诗,

11、并非古体诗,排除C; “绝句”属于近体诗,但只有四句,可见两首作品均不是 绝句,排除A。故选BoK13题详析H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景物人物转换自然”错误,圆月中只有景物描写,尾联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 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故选DoK14题详析U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月夜虚写想象中的妻儿望月思亲,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 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这是设想未来月下 双拥、离泪照干的画面。“双照”照应首联的“独看”,“独看”是现实,不仅包含妻子“独看”邮州之月而“忆

12、长安”,也包含诗人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哪州。而“双 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诗人将当下分离的痛苦与未来团聚 喜悦在想象中叠加,互为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加深了情感。圆月写自己主观视角下的月下物像,尾联的意思是: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 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诗人 联想想象万里之外故园的松桂也正沐浴月色清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 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借松桂(飘香)表达时空同处时的 思乡之情;

13、由眼前实景到想象中虚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两诗尾联都是虚写,在想象中结尾,一首想象未来,直接抒发亲人团聚的渴望;一首以景 传情,含蓄表达思乡之意,各有意趣。(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日:“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 若,从容对日:“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擢拜谏议大夫。数引 *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 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日:“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 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说

14、,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 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十七年,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 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 赠司空,谥日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 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日:“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日:“教者出 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 可,

15、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 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 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 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 S: “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日:“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 何

16、忧不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擢拜谏议大夫()(2)访以政术()16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征雅有经国之才()A.平素 B.极C.大D.不俗(2)古之名臣,何以加也()*A.增加 B.更加 C.好处 D.超过17 .对第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

17、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18 .将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9 .分析第段中太宗为魏征造屋、赐被的原因。20 .请结合选文,从唐太宗角度梳理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K答案U 15.授官请教16 .AD17 . B18但是陛下派人送去(贿赂)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 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19 .太宗给魏征造厅堂,出于对魏征节俭朴素至极的疼惜、关爱,暗含自省自责自律;“遣 中使赐以布被素褥”出于顺遂魏征节俭风尚之意,体现太宗对魏征的敬重。20 .善于任用房玄龄和魏征等

18、各类贤能,知人善任;太宗礼遇大臣,呵护关爱备至;太宗广 开言路,虚心纳谏,从谏如流;太宗关爱百姓,体贴民情;太宗自律自省,对自己有道德、 礼范要求。K解析UK15题详析H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拜:授官。句意:提升他为谏议大夫。(1)访:请教。句意:请教为政之道。K16题详析R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雅:平素。句意: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故选Ao(2)力口;超过。句意: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故选DoK17题详析R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皇上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

19、因在选 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 处死。“公直”和“忠清”都是“戴胄”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以”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敕令自首”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故选BoK18题详析R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遗”,送,赠送;“陷”,使陷入,引诱;“道”,同“导”,诱导;“齐”, 使整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德道之,以礼齐 之”。K19题详析H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太宗给魏征造厅堂

20、, 出于对魏征节俭朴素至极的疼惜、关爱,暗含自省自责自律;“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出于顺遂魏征节俭风尚之 意,体现太宗对魏征的敬重。K20题详析U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 献纳忠说,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 也”,善于任用房玄龄和魏征等各类贤能,知人善任;根据“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 褥,遂其所尚”,太宗礼遇大臣,呵护关爱备至;根据戴胄劝谏,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

21、,言如涌泉,上皆从 之,天下无冤狱”;“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日:为吏受 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上悦”,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根据“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 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太宗关爱百 姓,体贴民情;根据“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 赋”,太宗自律自省,对自己有道德、礼范要求。参考译文: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 ”旁人都

22、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 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 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 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 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 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 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

23、们呢? ”于是亲自解下佩刀 来赐给二人。贞观十七年,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仍旧管门下省的政事。不久魏征得了重病,他 家里原先没有正厅,太宗当时本想给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停下工来把材料给魏征造正 厅,五天完工。又派宫中的使者赐给他布被和素色的垫褥,以顺从他的喜好。过了几天, 魏征去世,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追赠他为司空,赐谥号文贞。太宗亲自给他撰写 碑文,还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又特赐给他家食实封九百户。(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皇上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 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 处死。不久

24、,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 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答 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 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 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 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 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 官员说:“老百姓之

25、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 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 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 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 宿。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 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作为官吏,受贿当死。然而陛下派人送给他,他却接受了,这就是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以德

26、教化、以礼规范行 为的准则吧! ”唐太宗很高兴,召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公开力争,不当面服从, 倘若每件事情都这样,又怎么会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 起,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苦楝之木,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楠栋、 草斗之实,楮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 之“黄杜”

27、。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泄水皆啮石出,其中 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口。携童儿数 人,启陨獴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美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 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 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苦,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 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 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饮肥之肠,不可

28、以实疏糊,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 蓬瞿。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 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 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K备注工荼蓼:指野苦莱。蕾(dido):野草。2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也B.之C.焉D.矣22 .下列对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上北风甘而善苦,吹拂植物,味道

29、是苦的。B.山上物性偏苦的植物,也是容易茂盛生长的。C.山中野蜂酿蜜味苦,但能“已积热,除烦渴”。D.剑溪的鱼状似吹沙,味苦微辣,可以用来醒酒。23 .第段画线句语言特色鲜明,请加以赏析。24 .结合具体内容,评析本文作者的“苦乐”观。K答案21. C22. A23 . (1)整齐的对句,“口不尝” “身不历”,三句“寝必” “食必” “出入必”的排比, 相似的结构形式形成对举,内容形成对比,铺写“膏粱之子”顺遂时期饮食起居的奢靡,突 出“苦乐”倚伏转换的观点。(2)整齐句式中又有长短变化,繁复的修饰限定与简洁明快短句间杂,用词与节奏变化有 力表现了内容,突出了褒贬态度。24 .苦斋主人章溢认

30、为“苦乐”倚伏转换,主张主动求“苦”接纳“苦”,以“苦”磨砺自 己,苦中求乐、安贫乐道;作者借“苦斋”命名及记述斋主言行表达自己对朴素自适、以苦 为乐人生态度的肯定与欣赏。这种态度观点对今天生活富裕的我们也很有启示警醒意义。K解析UK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遂择其洼而室口”意思是“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此处 需要一个兼词,表示“于此”,只有“焉”能够做兼词。故选Co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匡山上北风甘而善苦”错,原文是“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意思是“风 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可

31、见选项表述的意思说反了。故选AoK23题详析H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画线句句式整齐,如“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口不尝”“身不历”对 举;“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寝必”“食必”“出入必”构成排比,句 式整齐,节奏鲜明;内容上形成对比,通过写“膏梁之子”在居住、饮食、出入等方面的 奢侈,论证了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句式整散结合,除了有上面的整句外,还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是人之 所谓乐也”这样的散句;长短变化,节奏富有变化,如“荼蓼之味”“农亩之劳”“寝必 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这样繁复的修饰限定与简洁明快短句间杂,表达了对“膏

32、梁之子”的否定,用词与节奏变化有力表现了内容,突出了褒贬态度。K24题详析X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能够表现苦斋主人章溢“苦乐”观的句子在第段“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认为“苦 乐”倚伏转换;“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认 为“苦”可以转化成“乐”;“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 乐,吾之苦也”,暗写了章溢“乐于苦,苦为乐”的心机在于艰苦磨炼自己,主张主动求 “苦”接纳“苦”,以“苦”磨砺自己,苦中求乐、安贫乐道;文章着眼一个“苦”字,书斋不仅位处

33、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 苦之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最后揭示原因,说明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 辩证的观点,并在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作者也借此表达自己对朴素自 适、以苦为乐人生态度的肯定与欣赏。这种态度观点对今天生活富裕的我们也很有启示警 醒意义。参考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的隐居之所。房舍共有十二间,上覆茅草,建在匡山峰顶。匡山 的四面,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 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而 那些生来就苦的植物,也适宜在这里生长。于是,鲜支、苦楝这类树木

34、,黄连、苦参这类 杂草,地黄、游冬这类野菜,楠、林、草斗这类果实,楮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 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 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 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 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 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 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

35、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 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 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 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 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 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 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 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

36、、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 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饕茎编制的 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惜春、湘云等人大笑。A.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B.林黛玉笑岔气了,扶着桌子“哎呦”。C.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D.宝钗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K答案X (1) D (2) D二、阅读70分()(16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 “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统美学 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 究对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

37、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 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 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 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例子。对于 一般人而言,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误行程,还会令人呼吸不畅, 让人因置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慌无助。可是,那让人紧张焦虑的海雾也可能 会霎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一旦

38、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会神、心 无旁鹫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 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 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 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 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 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 诠

39、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矛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 作的成功。“心理距离说”矛盾的二重性强调了 “美感的人” “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 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 有机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须超脱实际生活,心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 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 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 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 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

40、要使他的心意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 饿。赵子说:好药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 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 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 亡,越王勾践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刘某听了这番介绍并且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又写 了这篇苦斋记。三、写作70分25.写作。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 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后世也有不同

41、看法。对此你有怎样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K答案略美体验。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 忽视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验之 前、美感经验之中、美感经验之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验之前及之后 的现实生活、伦理道德、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材料二: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距离 太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

42、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造成主 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线漫射、空气浮尘等因素,审美 主体会感到对象模糊不清,自然就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都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间距 离。听音乐时,太远了会听不清,太近了又会觉得震耳欲聋;看电影时,如果坐得太近,屏 幕上的画面就会扁平得像一张纸,立体感的消失会使欣赏索然无味。欣赏艺术,“距离”是 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同样,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旧物、往事经过时间的沉 淀,往往具有某种美的力量,让人感到情意依依。如乡情是一种

43、人情美,时间隔得愈久,其 情愈烈。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 个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他不仅洗干 净,并且还诗化了回忆。”的确,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也许 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却和司马相如私奔,这在西汉时算是一件秽行丑迹,后 世却把这段情史当作佳话。在李贺的诗句“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 是画一般的幽美。并且,时间距离还能使往日伤痛、悲哀的情感,转变为感人肺腑的艺术创作。苏轼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其妻王弗离世后的第十年写下的悼亡之作,时间

44、的 距离,使深切的哀痛变成了情真意切的艺术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纵观中国古代诗 词史,除了悼亡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咏史怀古同样如此,我想这也是时间距离具 有美化、诗化作用的原因吧。(摘编自曹熠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一浅谈审美距离)3 .材料一第段中 “心理距离”具体指4 .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依据材料一,功利的“我”如果不能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不能发现司空见惯的 东西发出的奇光异彩,也不能领略到难以企及的一些审美之境。B.依据材料一,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足, 它忽视了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C.依据材料二,欣赏艺术

45、,只有保持足够的时空距离才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时间隔 得越久,作品产生的美感越强烈。D.依据材料二,古代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都建立在时间距离基础上,时间距离 美化、诗化了对象,增加了诗作的美感。5.下列不能用来支持康斯坦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A.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常常褪去了迷雾尘沙的干扰。B.在回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C. 一个人,跋山涉水饱经磨砺,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D.人们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中最美的往往莫过于有些段落勾起的回忆。6 .结合材料“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观点评析以下鲁

46、迅关于小说鉴赏的看法。鲁迅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 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7 .有人认为,相比材料一,材料二论证存在一些明显的逻辑谬误。请在材料二段 中任选一段,从逻辑合理性角度加以评析。K答案X 3.审美主体切断与审美对象现实自我、实用功利的联系,以旁观者态度看待审美 对象。(或者审美主体将审美客体与人的实际需要、道德、目的、利害关系等分离)。 4.B 5.C6鲁迅认为,中国人看小说将自身生活经验代入角色,狭隘局限地理解人物,不是

47、鉴赏的态 度。布洛“心理距离”二重性认为,欣赏既要脱离现实实际,又需要调动自身经验印证诠释 作品,激起感情共鸣,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鲁迅否定 了自身经验对艺术欣赏的积极作用(或以专业审美要求普通阅读受众),看法有些片面。7,存在概念不同一、偷换论题、论据牵强、强加因果等逻辑问题,结合具体段落有理有据分 析。示例1:材料二第2段,作者以“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都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间距 离”生活常识为例,得出“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 品的美的魅力”的结论,存在概念不同一、偷换论题等逻辑问题。首先音乐、油画、电影, 并不完全属于艺术,归类不严密;其次听清、看清不是欣赏艺术的目标,艺术欣赏的“审美” 距离与为看清或听清保持适当空间距离不是同一论题,不能类推或简单替换。示例2:材料第3段,开头“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与上一段结论“欣赏艺术保持适中的 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存在偷换概念、概念不同一的逻辑谬误。保持适中空间距 离与“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