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466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息转移纸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全息转移纸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和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全息转移纸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7974纸、纸板和纸浆 蓝光漫反射因数D65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8733防伪全息纸GB/T 1882

2、0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0862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 31604. 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GB/T 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4448生活用纸及纸制品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37860纸、纸板和纸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YC/T 207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3、 1绿色设计 green-design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 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 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活动。来源:GB/T 321612015, 3.2,有修改3.2绿色设计产品 green-design product符合绿色设计理念和评价要求的产品。来源:GB/T 321612015, 3.3,有修改全息转移纸 ho I ograph i c transfer paper将激光光刻或激光拍摄形成的全息图案依

4、照印刷图文组版,在塑料薄膜上进行涂布、模压、蒸镀(镀 铝或其他镀层)再与纸复合转移制成的产品。4评价原则和方法4. 1评价原则4.1.1 生命周期评价与指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全息转移纸的制造生命周期,深入分析各阶段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 人体健康影响因素,选取不同阶段的、可评价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满足评价指标要求的基础上,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编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并作为评价绿色设计产品的必 要条件。4.1.2 环境影响种类最优选取原则为降低生命周期生命评价的难度,宜选取具有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国家法律或政策明确要求的 环境影响种类,通常可

5、在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水体生态毒性、人体毒性一癌症影响、人体毒性一非 癌症影响、可吸入颗粒物、电离辐射一人体健康影响、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酸化、富营养化一陆地、 富营养化一水体、水资源消耗、矿物和化石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变化等种类中选取,选取的数量不宜过 多。4.2评价方法本文件采用指标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息转移纸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判定 为绿色设计产品:a)满足基本要求(见5.1)和评价指标要求(见5.2);b)提供全息转移纸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见6.2)。5评价要求5 1基本要求全息转移纸生产企业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生产企业三年内(投产不足三年的,自投

6、产之日起)无重大安全和环境 污染事故;b)应按照GB/T 1900K GB/T 23331、GB/T 45001和GB/T 24001分别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 进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体系;c)宜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 装备及相关物质;d)固体废物应有专门的贮存场所,避免扬散、流失和渗漏;生产过程应配备粉尘回收装置;减少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充分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弃物;生产企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 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要求;e)应按照GB 17167配备能源

7、计量器具,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配备污染物检测和在线 监控设备.f)生产企业正生产的全息转移纸质量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GB/T 18733的要求。5.2评价指标要求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和产品属性。 全息转移纸产品评价指标见表lo表1全息转移纸产品评价指标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基准值判定依据所属阶段资源 属性基材利用率%N97依据附录A.1进行计算,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生产单位产品取水量m3/t1.5依据GB/T 18820进行测算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生产产品年度生产合格率%N97依据附录A.2进行产品生产能源 属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

8、e/t110依据GB/T 2589进行测算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生产热回收效率%N90依据附录A.3进行计算环境 属性可回收利用率%299依据GB/T 20862计算废弃后回收 处理非甲烷总烽排放mg/m3三15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品质 属性产品质量应满足产品明示 的标准中最高等 级的技术要求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产品生产D65荧光亮度%1.0依据GB/T 7974的进行检测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生产溶剂残留溶剂残留总量mg/m250依据YC/T 207的进行检测并提供证明材料溶剂 水质总量mg/m2W6苯系物mg/m2W0. 5苯mg/m2W0. 005甲醛mg/kgW75依据GB/T 3

9、4448检测并提供证明材料邻苯二甲酸酯总量mg/kgW100依据GB/T 37860检测并提供证明材料特定芳香胺mg/kgW20依据GB 31604. 52检测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生产5.3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相关指标的检验方法和计算方法见附录A。6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及编制方法6 1编制依据应依据GB/T 24040、GB/T 24044、GB/T 32161给出的生命周期评价规定,并根据附录C中的全息转 移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并依据此方法学编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6 2编制内容6. 2. 1 基本信息报告应提供报告信息、申请者信息、评估对象信息、采用的标准信息等

10、基本信息。其中,报告信息 包括报告编号、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发布日期等,申请者信息包括公司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 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评估对象信息包括产品类型、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商及厂址等,采用的标准 信息应包括标准名称及标准号。6.2.2 符合性评价报告应提供对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符合性情况,并提供所有评价指标报告期比基期改进情况 的说明。其中报告期为当前评价的年份,一般是指产品参与评价年份的上一年;基期为一个对照年份, 一般比报告期提前一年。6.2.3 生命周期评价6. 2. 3. 1评价对象及工具6. 2. 3. 1.1报告应详细描述评估的对象、功能单位和产品的主要功能,提供

11、产品的材料构成及主要技 术参数表,绘制并说明产品的系统边界,披露所使用的基于中国数据的生命周期评价工具。6.2.3. 1.2本文件以1吨为功能单位来表示。6. 2. 3. 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报告中应提供考虑的生命周期阶段,说明每个阶段所考虑的清单因子及收集到的现场数据或背景数 据,涉及到数据分配的情况应说明分配方法和结果。6. 2. 3. 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报告中应提供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值,并对不同影响类型在各生命周期阶 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6. 2. 3. 4绿色产品改进方案在分析指标的符合性评价结果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全息转移纸绿色产品改进的具 体

12、方案。6. 2.4评价报告主要结论应说明该产品对评价指标的符合性结论、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方案,并根据评价结论初 步判断该产品是否为绿色设计产品。附件报告中应在附件中提供: 产品原始生产材料清单;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产品基本工艺流程; 各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见附录C); 其他。附录A(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A.1基材利用率产品成品面积与原纸总面积的百分比,按公式(A.1)计算:U = &x 100%(A.1)S2式中:u基材利用率;S1产品成品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52原纸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2产品年度生产合格率在一年内合格产品数与产品总投入数的百分比,按公式(A

13、.2)计算:Q =x100%(A.2)m2式中:Q一一产品年度生产合格率;Mi合格产品数;M2一 产品总数(A. 3)A. 3余热回收率% =一 %)x &)/忆1(。认一TQ x 理)x 100%式中:小余热回收率;一产品生产烘箱排风进入换热器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北一产品生产烘箱排风经换热器后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北一产品生产烘箱附近环境温度(新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R一产品生产烘箱排风流量,单位为牛立方米每小时(Nn?/h)附录B(资料性)全息转移纸生命周期评价方法B. 1目的全息转移纸产品在原料的运输、生产、使用到最终废弃处理的过程中都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

14、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绿色设计或绿色化改进方案,从而可为提升和改善全息转移纸产品 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C. 2范围应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确保两者相适应。定义LCA范围时,应考虑以下内容并作出清晰 描述。8. 2. 1功能单位功能单位应是明确规定并且可测量的。根据全息转移纸产品的特性,本规范以1吨全息转移纸为 功能单位来表示。9. 2.2系统边界本文件界定的全息转移纸产品的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始于原料运送至生产厂,止于全息转移纸运送到 客户。其系统边界如图B.1所示。图B.1全息转移纸系统边界10. 2. 3时间边界LCA研究的基础数据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数据应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取最近两年内

15、有效值)。 如果未能取得两年内有效值,应做具体说明。11. 2.4地域界限原材料数据应是在参与产品和使用的地点/地区。生产过程数据应是在最终产品的生产中所涉及的 地点/地区。12. 2.5自然边界所有对自然界的排放和从自然界的输入输出都应被记录。B.3资源利用和排放数据清单编制B. 3. 1总则数据收集范围应涵盖系统边界中的每一个单元过程,数据来源应注明出处。数据收集包括现 场和背景数据的收集。应在系统边界内的每个单元过程中收集清单中的数据,通过测量、计算或估算用于量化单元过程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并给出数据的来源和获取过程。数据收集数据收集程序主要步骤包括:a)设计数据收集表,如果报送的数据有特

16、殊情况、异常点或其他问题,应在报告中进行明确说 明;b)根据数据收集准备的要求,由相关人员完成数据收集工作;c)数据处理,即将收集的数据处理为功能单位的数据。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主要数据尽量使用现场数据, 如果现场数据收集缺乏,可以选择背景数据。背景数据可选用相关数据库中的数据。B. 3. 2. 1现场数据采集应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设施或一组设施的活动而直接测量或收集的数据相关采集规程。可直接对过程 进行的测量或者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从经营者处获得的测量值为特定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来源。数 据质量要求如下:a)代表性: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

17、内的生产统计数据;b)完整性:现场数据应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数据;c)准确性: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 录,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 所有现场数据均应转换为单位产品,即1吨全息转移纸为基准折算,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 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等;d) 一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则等。B. 3. 2. 2背景数据采集背景数据不是直接测量或计算而得到的数据。所使用数据的来源应有清楚的文件记载并应载入产品 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数据质量要求如下:a)代表性:背景数

18、据应优先选择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符合相关LCA标准要求的、经第三 方独立验证的上游产品LCA报告中的数据。若无,应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的 公开LCA数据,数据的参考年限应优先选择近年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 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b)完整性: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这些原辅材料或能源产品出厂为止;c)准确性: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 录;环 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 所有现场数据均应转换为单位产品,即1吨全息转移纸为基准折算,且需要详细

19、记录相关的 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等;d) 一致性:所有被选择的背景数据应完整覆盖本规范确定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并且应将背景 数据转换为一致的质名录后再进行计算。B. 3. 3清单分析B. 3. 3.1数据分析现场数据可通过企业调研、上游厂家提供、采样监测等途径进行收集,所收集的数据要求 为企业1年平均统计数据,并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QB. 3. 3. 1.2从实际调研过程中无法获得的数据,即背景数据,可采用相关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替代, 在这一步骤中所 涉及到的单元过程包括全息转移纸相关原材料产品生产、包装材料、能源消耗以及产 品的运输等。表B. 1为全息转移纸产品生命周期运输过程

20、数据清单,表B.2为全息转移纸产品生命周 期生产单元数据清单。运输过程产品(吨)运输方式(货车、空运、铁路)运输距离 (km)货车吨位货车燃油类型(汽油、柴油及标 号)数据采集过程 说明原辅材料运输加工过程内部运输成品运输至客户表B.2生产单元数据清单项目清单名称单位数量用途/排放原因数据采集过程说明产品全息转移纸kg消耗电力kW*h消耗煤kg消耗天然气m3消耗水m3消耗纸张kg消耗油墨kg消耗 排放废水m3排放CODmg/1排放BODmg/1排放总氮mg/1排放总磷mg/1排放硝酸盐mg/1排放废气3 m排放VOCsmg/m3排放非甲烷总烧mg/m3排放 清单分析对收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可利用

21、相关软件进行分析,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软件,通过建立全息 转移纸生命周期各个过程单元模块,输入单元数据,可得到全部输入与输出物质和排放清单,选择表B. 3 各个清单因子的量,为分类评价做准备。B.4影响评价B. 4.1影响类型全息转移纸的影响类型包括气候变化、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效应。B. 4.2清单因子归类环境影响类型清单因子气候变化(GWP)C02 、 NMVOC、 CO、 CH4富营养化(EP)P04: NOX、NH4、TN、TP、N03 一光化学烟雾效应(POCP)C2II4、NOX、CO、CH4、NMVOCB. 4.3环境影响特征化评价计算出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模型,本部分所涉及的

22、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特征化因子见表B.4o表B.4全息转移纸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类型环境类型参数特征因子单位气候变化C021kgC02 当量/kgCH,25CO1.57NMVOC3富营养化N031kgN03 当量/kgNOX1.35NH4,0.48TN2.61TP29. 20PO;一9. 20光化学烟雾效应C2Hl1kgC2H4 W/kgNOx0.028CH40.006NMVOC0.40CO0.027计算方法依据式(B.1)计算各影响类EPi =ZEP ij=ZQj xEij(B.l)式中:EPi第/种影响类型特征化值;EPu第/种影响类型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贡献;Qj一 第j种清单因子的排放量;EF,第/种影响类型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特征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