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学案是一种结合了教学、学习和评估的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评估标准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教-学-评一体化”学案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评估标准等都是相互关联的,彼此呼应。学习任务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而评估标准则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同时,评估标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评一体化”学案的好处在于,它能够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体化设计,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更具体的、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评一体化”的学案设计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案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二是以目标为引领。学案设计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估的一体化。三是以任务为驱动。学案设计要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四是以评估为反馈
3、。学案设计要重视评估环节,通过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五是以反思为提升。学案设计要包含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和自我认知。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学案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评估为反馈,以反思为提升,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国内学者房涛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教案设计的内涵包括三个追问:目标要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评价要让学习过程“可视化”,即体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活动要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具身学习;设计反思性学习
4、,实现学习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监控,将所学知识条件化、情境化和结构化。01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只有具备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更好地实现教学、学习和评估的一体化。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学习目标需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与课程大纲和考试要求相符合,实现教考合一。同时,学习目标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可实现性,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实现学习效果。因此,清晰的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起到引领、规范和检测的作用,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
5、灵魂。一、素养导向素养导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挑战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素养导向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素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是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这强调了学生需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取得成果;二是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这强调了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应用。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宗旨,有两个不
6、容忽视目标:一是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迁移应用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二是通过基础性知识技能进行意义建构的目标,即注重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标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的要求,是编写教材、进行教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研究课标研究课标,就是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将这些要求落实到教
7、育教学中。研究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1.从文本的课标到行动的课标,意味着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这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在行动的课标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从文本的课标到行动的课标,需要教师进行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深入研究课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标的要求和目标,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根据
8、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操作、项目合作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是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包括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四是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评价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总之,从文本的课标到行动的课标,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要求,制
9、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2.分解标准。分解标准是指将一个复杂的任务或目标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分解标准通常需要具备以下特性:一是明确性。分解标准应明确任务或目标的具体内容、范围和目标值,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际行动。一是可衡量性。分解标准应是可以量化的,以便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测量。二是可达成性。分解标准应是可实现的,避免过于复杂或困难,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限制因素。三是相关性。分解标准应与整体任务或目标相关,并且相互之间应协调一致。四是时限性。分解标准应设定完成时间或期限,以便能够及时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这些
10、特性可以使分解标准更加清晰、具体、可操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行动,提高任务或目标的实现效率和质量。3.细化目标。细化目标是指将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成更小的、更具体的子目标,以便更好地实现总体学习目标。细化学习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是确定总体目标。明确总体学习目标的内容、范围和目标值,以便指导实际行动。二是分析具体情况。分析实现总体学习目标所需的具体条件、限制因素和资源,以便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三是制定详细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和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包括完成每个子目标的时间、具体的行动措施和责任人等。四是实施计划并监测进展。按照计划实施学习行动,同时监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
11、措施,确保总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五是评估和反馈。定期评估每个子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通过细化目标,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更小的、更具体的子目标,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实现总体学习目标。同时,细化学习目标也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成功率和效率。(二)课标解析课标解析是指对课标的深入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标的内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课标解析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课标的内容和要求。需要对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内
12、容,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二是分析课标的核心理念。需要对课标的核心理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课程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三是分析课标与学生的发展关系。需要分析课标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四是分析课标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需要对课标明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五是分析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需要分析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了解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
13、课程评价和反馈。从“做(学)什么、怎么做(学)、做(学)到什么程度”等三个层次的追问,课标解析如下:做(学)什么?这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特定的技能和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实践技能、思维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课程的内容则是由一系列的学习主题和任务组成的,这些内容和任务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并且是具体可操作的。怎么做(学)?这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课程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的方法包括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学习资源和支持、评估和反馈等方面。这些方法和策略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和实现课程目标。做(学)到什么程度?这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课
14、程的评价和反馈。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的评价应该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现课程目标的情况,并且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实现课程目标。例如:(三)目标叙写在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中,目标叙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标叙写应该包括以下要素:一是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行为或动作,例如“掌握”、“应用”、“解决”等。二是内容描述。描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勾股定理”、“分解因式”、“分析电路图”等。三是目标达成程度。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或水平,例如“熟练”、“理解”、“掌握”等。四是可测评的指标。描述如何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例如“正确率”、“时间”、“数量”等。以下是
15、一些教学评一体化学案中目标叙写的示例:通过学习勾股定理,能够正确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通过学习因式分解,能够熟练地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并能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通过学习机械原理,能够分析和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效率,并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学习数据结构,能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定义、特点和用途,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中的目标叙写应该明确、具体、可测评,以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目标来进行教学和评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02如何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
16、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进展和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学习评价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步和表现,还是其他方面的评估。二是评价内容。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主题,确定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三是评价方法。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作品、观察、自我反思等,以及评价工具和标准。四是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的标准和细化指标,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五是评价时机。确定评价的时机和频率,如课前、课中、课后,每周、每月等。六是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及时调整学习和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
17、学习评价设计的示例:(1)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2)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3)通过让学生填写自我反思表,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4)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或项目,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5)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总之,学习评价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课程主题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标准、时机和反馈机制等因素,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一)实现指标实现指标(质量标准)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标准,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
18、解学习的进展和效果。在实现指标中,需要明确学习的具体质量和数量标准,以及评估证据和细化标尺。以下是一些实现指标的示例:(1)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可以实现指标为能够正确分解多项式,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因式分解题目。(2)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可以实现指标为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3)在学习机械原理时,可以实现指标为能够分析和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效率,并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4)在学习数据结构时,可以实现指标为能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定义、特点和用途,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指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化和个性
19、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实现指标,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质量标准。(二)评价任务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需要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匹配,并且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1.评价方式(1)交流式评价(灵活)。通过课堂上提问和回答、对话、口头测验等方式评价。(2)选择式评价(效率高)。通过选择题、正误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等评价。(3)论述式评价(展现思维)。通过论述题、解答题等评价,涉及理解、分析、应用等概念性的知识(4)表现性评价(成本高)。评价学生技能、能力的表现,表现分作品、行为、过程。2.在设计评价方式和任务时,需要考虑
20、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匹配学习目标。评价方式和任务需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二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评价方式和任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三是考虑评价目的。评价方式和任务需要考虑到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步和表现,还是其他方面的评估。四是可操作性和可靠性。评价方式和任务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能够被教师和学生广泛应用和实施。从评价任务的视角如何创设知识情境?一是知识从何而来?在这个阶段,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补充知识背景,明确知识的意义。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历史故事或其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和意义
21、,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二是知识如何发生?在这个阶段,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激发思维建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情境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案例、一个实验或一个故事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发生和思维的发展。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在这个阶段,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发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这种情境可以是一个实际工作场景、一个社会问题或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综上所述,
22、情境的创设在评价任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和应用知识。在评价任务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创设符合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案例以下是一个学习评价设计案例,以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为例:学习目标:学生将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与分数相关的的问题。学习评价设计:考试:设计一份关于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试卷,让学生完成。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分数概念和运算的掌握程度。作业:布置一些与分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评估学生对分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观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对分
23、数概念的理解和解决分数问题的思路,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自我反思:设计一份自我反思表,让学生填写。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作品:让学生利用分数概念和运算原理制作一个与分数相关的的小作品,如一份报告、一个模型、一个游戏等。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对分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解决与分数相关的问题。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能够理解分数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反思表的填写情况,是否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并提出自己的改进
24、方案。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是否能够利用分数概念和运算原理制作一个与分数相关的小作品,并能够解释作品的原理和应用。以上是一个学习评价设计案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任务,评估学生对分数概念和运算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效果。(三)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表现性任务是一种直接测量学生表现的评价方式,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或作品来评估他们的能力和表现。而评价量规则是用来详细描述评价标准、评分标准和等级划分等评价维度的工具。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可以结合使用,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表现。通过设计合理的表现性任务,可以模拟实际情
25、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评价量规可以提供具体的评分标准和等级划分,使得评估过程更加客观、公正和可操作。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需要与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相匹配,并尽可能地模拟实际生活或工作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设计评价量规时,需要充分考虑任务的性质和目标,以及所需评估的能力和表现,从而制定详细、客观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03如何进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设计是为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类似于“爬楼梯”的过程。基于目标达成和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设计回答了“怎么做(怎么学)”的问题,是既定情境内学习任务实施形式或方案。在完整的活动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
26、是组织形式。是个体学习还是团体学习,需要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来确定。二是活动规则。在确定学习组织形式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以确保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三是活动程序。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程序,包括步骤、流程等。四是活动方式。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当的学习活动方式,如听说读写做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表达媒介、活动条件和所需资源等因素,以确保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总之,学习过程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个学习过程设计的例子,以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例:一是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
27、两个数的平均数,能够正确应用平均数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确定学习组织形式。采用个体学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学习。三是制定活动规则。为学生提供计算平均数的法则和步骤,要求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四是设计活动程序:(1)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公式。(2)提供一个包含两个数字的表格,要求学生计算这两个数字的平均数。(3)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解释计算的步骤和原理。(4)提供另一个包含多个数字的表格,要求学生计算这些数字的平均数。(5)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五是选择活动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填表等方式进行学习,并记录计算结果。六是注意表达媒介、活动条件
28、和所需资源。为学生提供计算平均数的法则、公式和数字表格,并确保学生具有必要的计算能力和知识背景。在以上学习过程设计中,我们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学习组织形式、活动规则、活动程序、活动方式以及注意表达媒介、活动条件和所需资源等因素,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平均数,并能够正确应用平均数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评一致性的判断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是评价能够对教和学发生作用的前提,而是否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进行一致性地思考,是判断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只有当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评价才能更
29、好地发挥其对教和学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估,还贯穿于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判断教-学-评一致性的依据包括:一是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和评价的依据,二者必须保持一致性,才能使评价与教学相统一。二是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学习目标是评价任务设计的依据,评价任务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才能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是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评价任务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评价任务的设计必须与教学活动相匹配,才能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必须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综上所述,判断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的一致性思考,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学习目标的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2.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