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_T 88-2022 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_T 88-2022 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020CCSB60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882022代替DB35/T881998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nvertoryanddesignofcuttingarea2022-04-25发布2022-07-25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5/T88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伐区区划.25伐区调查.36伐区设计.67毛竹伐区调查设计.98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109伐区调查设计成果及质量评价.11附录A(资料性)伐区调查记录表和计算表.12附录B(资料性)伐区调查设计书.16附录C(资料
2、性)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设计.17附录D(资料性)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表.18附录E(资料性)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评价表.19参考文献.20IDB35/T88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5/T881998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与DB35/T88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8年版的第2章);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1、3.4,1998年版的4.1、4.2);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2、3.3);删除了总则(见1998年版的第3章);删
3、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1998年版的4.34.7、4.94.24);删除了伐区规划(见1998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伐区区划的区划系统、伐区配置(见4.1、4.2);更改了伐区调绘的内容(见4.3,1998年版的6.1);更改了伐区调查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的内容(见5.1、5.3,1998年版的6.2、6.3);更改了伐区标界(见5.2,1998年版的6.1.3);更改了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设计的内容(见6.2,1998年版的7.1、7.2);更改了采伐年龄设计的内容(见6.3,1998年版的7.3);更改了材种出材量设计的内容(见6.4,1998年版的7.4);更改了伐区更新造林设计的内容(见
4、6.5,1998年版的7.5);增加了伐区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见6.6);更改了毛竹采伐调查设计的内容(见第7章,1998年版的第9章);增加了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见第8章);更改了伐区调查设计成果及质量评价(见第9章,1998年版的第10章);更改了伐区调查设计书、各调查方法的记录表、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评价表(见附录A、附录B、附录E,1998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各调查方法的计算表(见1998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设计表(见附录C);删除了伐区调查设计填写说明(见1998年版的附录B);删除了伐区调查设计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单和汇总表(见1998年版的表C.1、表C.2);增
5、加了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表(见附录D);删除了福建省二元立木材积表公式、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速见表(见1998年版的附录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总站、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国有林场发展中心、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恩莹、肖君、洪端芳、胡晓明、刘代明、石伟生、陈祖挺、蔡小英、许雪玲、施恭明、洪桢华、刘其松、吴志勇、刘剑钊、李宝银、李贞猷。本文件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DB35/T882022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
6、规定了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和其他采伐的伐区调查设计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的伐区调查设计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DB35/T842020造林技术规程DB35/T1823主要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DB35/T1876主要用材树种出材量测算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伐区c
7、uttingarea同一年度内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来源:GB/T264232010,4.13.2伐区调查设计invertoryanddesignofcuttingarea在森林采伐区内,为满足伐区生产作业而进行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和专业项目的调查和设计。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分类中,属于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从工作程序看,包括伐区区划、伐区调查和内业设计。来源:LY/T21002013,3.13.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2000;CGCS2000采用200
8、0参考椭球,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Z轴国际地球旋转局参考极方向,X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来源:GB/T149112008,2.321DB35/T8820223.4采伐类型typeofcutting根据生产需要和树木生长特性,对林地上符合特定要求的林分或林木按不同性质进行采伐利用和经营管理的类别。注:采伐类型包括主伐、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其他采伐等。3.5采伐方式cuttingmethod在某种特定的采伐类型上,对林分或林木所采用的具体采伐作业方式。4伐区区划4.1区划系统伐区区划是根据森林资
9、源分布、林龄结构、采伐方式、地势条件、木材流向和集材方式的不同,将伐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伐区调查设计实行作业区、采伐小班二级区划。4.2伐区配置4.2.1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伐区执行。4.2.2尚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依据森林类别、林种、起源等森林资源数据进行伐区配置。4.3伐区调绘4.3.1伐区界线调绘4.3.1.1采用最新大比例尺地形图,结合卫星导航系统控制主要拐点勾绘采用经校正配准且不低于1:10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利用图上和实地的地形、地物标志,现场判定伐区界线、拐点;无明显地形、地物标志的地段,用全球定位系统(以下简称GPS)、北斗定位系统(以下简
10、称BDS)等卫星导航系统或经纬仪、罗盘仪等仪器辅助测量边界。4.3.1.2采用罗盘仪导线法测绘,重要拐点应采集GPS或BDS坐标利用罗盘仪定向、测距形成导线闭合圈,确定伐区界线。罗盘仪在使用前应校正,采用闭合导线测量,每个测站应前、后视观测,伐区界线附近地物应调绘。可采用经纬仪导线测量或全站仪测绘,重要拐点应采集GPS或BDS坐标。罗盘仪导线测量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1。4.3.1.3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绕测伐区,记录轨迹勾绘采用定位精度优于5m的专业GPS或BDS进行伐区绕测,记录绕测轨迹,根据实测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平面图。坐标系选用CGCS2000,选用其他坐标系勾绘伐区前,应根
11、据所在地设置GPS或BDS仪器的基准转换参数。4.3.1.4采用新近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航空像片,现场勾绘伐区优先选择现势性强,并经校正配准后的卫星遥感影像或航空像片,利用图上和实地的地形、地物标志,现场判定伐区界线、拐点;无明显地形、地物标志的地段,用GPS、BDS、经纬仪或罗盘仪等仪器辅助测量边界。2DB35/T8820224.3.2特殊物点调绘采用地形图或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像片,或现场目测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的方法调查伐区或伐区周边的特殊物点,如珍稀树种、母树等。采用各类专题图叠加,标记与伐区接壤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区位情况。4.3.3伐区平面图绘制实测、勾绘或
12、判读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伐区调绘平面图,标明各类区划界线、重要或特殊的地物地貌、测量控制点等,如陡崖、房屋、桥梁、河流、高压线等。伐区平面图绘制数据格式采用SHP格式,坐标系采用CGCS2000。4.4伐区面积测算伐区面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算。外业调绘时,使用安装有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平板电脑或外业调查仪进行现场调绘,若为纸质调绘,应将纸质调绘结果矢量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算面积。5伐区调查5.1调查内容5.1.1基本情况调查包括伐区的行政位置、经营管理单位、林班号、小班号、林地林木权属、小班面积、采伐面积、森林经营类型、林种、起源、可及度、伐区四至、生态区位等。具体内容参照附录B
13、中表B.1的基本情况调查部分。5.1.2立地情况调查包括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立地类型、立地质量等级等。具体内容参照附录B中表B.1的立地条件调查部分。5.1.3林分状况调查包括树种组成、年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具体内容参照附录B中表B.1的基本状况调查部分。5.2伐区标界伐区外靠近界线的树木,应刮皮或划线为记,每间隔一定距离要确定定位树。伐区界线转折点没有明显地物标志的应做标记,可选择界外最近的三株树作为定位树,进行编号、划胸高线,并记载定位树的编号、树种、胸径、转折点号以及定位树与转折点的相对位置。界外10m内没有树木的地段应采取埋设木桩等
14、方式做标记。3调查方法基本方法适用范围操作要求全林分调查法对符合量测条件的林木,逐株量测胸径,以2cm径阶计测株数和量测树高,用二元材积表求算伐区蓄积量。经营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字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量测。检量后的林木要进行标记,以防重测、漏测。标准带调查法标准带形状为长方形,以中线为控制线,中线一般与等高线垂直,标准带宽度为10建议不少于3条标准带(调查带总面积,天然林不少于7%,人工林不少于5%)。先求标准带单位面积蓄积量,后得伐区蓄积量。m,林相不整齐;伐区面积大;地势较平坦;择、渐伐伐前林木调查。点位要保证上、中、下;标准带面积要计算准确;要以中线为控制,正确判定边缘木。要有
15、代表性,并均匀分布于伐区内。方形标准地调查法标准地形状为正方形,边长25.82m,面积220.067hm(1亩),标准地块数4hm以下设3块,2每增加2hm另增设1块。根据标准地单位面积蓄积量求算伐区蓄积量。林相较整齐的人工林;坡度较小的伐区;择、渐伐伐前林木调查。所选标准地要有充分的代表性,点位要覆盖伐区,不能在边缘地带设置,不能在过密或过稀的地方设置;标准地要进行闭合导线测量(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1)。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法采用角规控制检尺法测定角规断面积,222hm以下10个角规点,每增加1hm,增设2个角规点。对于被绕测计数的林木测量胸径,求算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后得伐区蓄积量。林分
16、密度较稀;林分年龄较大;非择、渐伐。点位要保证部位的上、中、下及其密度的稀、中、密;要进行控制检尺,以保证观测有效距离;角规缺口(断面积系数)要因林设置,详见表2。圆形标准地调查法(样圆调查法)标准地形状为圆形,半径3.26m,面积33.322m;4hm以下不少于8个群,每群设4个点,每2增加2hm加设1-2个群。先求得单位面积蓄积量,再算伐区蓄积量。林分密度较大;林分年龄较小;抚育间伐伐区。点位要保证部位的上、中、下及其密度的稀、中、密,要正确判定边缘木。按一定顺序进行,如采用“之”4DB35/T8820225.3调查方法5.3.1基本情况调查行政位置、经营管理单位、林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
17、、森林经营类型、林种、生态区位直接引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采伐面积根据4.4要求调查,林地林木权属、起源、可及度等按照GB/T264242010或最新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开展调查。5.3.2立地情况调查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立地类型、立地质量等级等按照GB/T264242010或最新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开展调查。5.3.3林分状况调查树种、年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除按照GB/T264242010或最新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开展调查外,根据不同的蓄积量调查方法还应满足表1要求。5.3.4蓄积量调查5.3.4.1调查
18、方法蓄积量调查根据树种、胸径、树高、株数等小班因子调查结果进行测算,调查方法有:全林分调查法、标准带调查法、方形标准地调查法、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法、圆形标准地调查法(样圆调查法)等。各种调查方法详见表1。表1蓄积量调查方法林分特征断面积系数(Fg)平均直径8cm16cm的中龄林,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0.5平均直径17-28cm,疏密度为0.6-1.0的中龄林、近熟林。1.0平均直径28cm以上,疏密度0.8以上的成、过熟林。2或4DB35/T882022表2林分特征与选用断面积系数参照表5.3.4.2技术要求5.3.4.2.1伐区界内所有活立木以及树干通直、木材可用的其他树
19、木,起测胸径5cm,以2cm径阶上限排外法计测株数。5.3.4.2.2判别树种或树种组,根据树种蓄积量比例确定树种组成。5.3.4.2.3量测胸径应严格控制在树干1.3m部位量测,树干1.3m处有节结或其他生长异常情形的,在其上下正常部位等距处量测直径取平均值。检尺时围径尺应保持与树干中轴垂直,并紧贴树干,待拉紧后读数。凡在胸高位置以下分叉的树木,应分别检尺。胸高位置以上分叉的按1株检尺。割脂松木1.3m有割口的,要加上树皮厚度。5.3.4.2.4每株应测林木胸径都要量测两次以上,两次差值不应大于0.2cm,合格的以第一次量测为准,两次单株木胸径之差大于0.2cm的,还要再次量测,以其中差值不
20、大于0.2cm的前一次量测为准。5.3.4.2.5树高测量根据树种组成、径阶分布序列、林层状况,分别林层对优势树种(组)的每一个径阶各选择12株林木实测,中间径阶选择23株林木实测。5.3.4.2.6绘制树高曲线或建立树高方程的样木,要实测胸径和树高,胸径精确到0.1cm,树高精确到0.5m。5.3.4.2.7择、渐伐伐区要根据采伐强度和树木生长状况确定采伐木和保留木,采伐木应在1.3m处打叉作记,并现场计算蓄积量和采伐强度,采伐强度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范围,应重新进行采伐木的标记和计算,直至合理为止。5.3.4.2.8伐区蓄积量调查误差应小于10%。5.3.5蓄积量计算5.3.5.1全林分调查
21、法现场调查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2,根据实测的树种、胸径、树高,绘制树高曲线或建立曲线方程,据此求得各树种各径阶中值的树高,使用DB35/T1823或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单株材积后,求算小班林分蓄积。5.3.5.2标准带、方形标准地调查法现场调查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2,标准带调查法和方形标准地调查法都是根据实测的树种、胸径、树高,绘制树高曲线或建立曲线方程,据此求得各树种各径阶中值的树高,使用DB35/T1823或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单株材积后,先测算单位面积蓄积量再求算小班林分蓄积。5.3.5.3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法根据选定的断面积系数,用围尺测出树干胸高直径,用皮尺测出树干中心到角
22、规点的水平距离,并根据水平距离与该树木的样圆半径大小确定计数木株数,统计各个径阶计数值,采用一元材积表测算出5M每公顷林分蓄积,单位为立方米(m);DB35/T882022形高,进而测算出每公顷蓄积量,详见附录A中的表A.4。表A.4为单个角规点测算每公顷蓄积量的计算表,n个角规控制检尺点的计算公式见式(1):(1)式中:3Fg角规断面积系数;n角规控制检尺点的数量;i第i个角规控制检尺点;k径阶数量;j第j个径阶;Zij第i个角规点第j个径阶的角规计数木的数量;fij第i个角规点第j个径阶的形高。5.3.5.4圆形标准地调查法(样圆调查法)现场调查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3,通过平均胸径和
23、平均树高,测算单株材积后,通过单位面积蓄积量测算小班林分蓄积。6伐区设计6.1伐区设计主要内容在伐区调查基础上,根据采伐目的、林分状况、已有采集运条件对伐区进行作业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采伐对象、类型、方式和强度,主伐年龄,材种出材量,伐区更新造林等。现有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和其他采伐。不同的采伐类型有相应的采伐方式,如皆伐、渐伐和择伐。根据林分不同状况设计的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参考附录C中的表C.1,详细要求见福建省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试行)。6.2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设计6.2.1起源6.2.1.1天然天然起源的小班不应开展商业性采伐,只准许进行抚育、更新和
24、低质低效林改造性质的采伐。6.2.1.2人工人工林根据情况可选择四种采伐方式。6.2.2龄组6.2.2.1幼、中龄林适用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6DB35/T8820226.2.2.2近熟林满足一定条件可进行抚育采伐和低产(效)林改造采伐。6.2.2.3成、过熟林应进行主伐、更新采伐。6.2.3林种6.2.3.1商品林用材林可进行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采伐、其他采伐。经济林、能源林的采伐属其他采伐。6.2.3.2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等生态公益林可进行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采伐、其他采伐。6.3采伐年龄设计6.3.1采伐年龄的确定根据森林生长和经营目的确定不同树种、不同林
25、种、不同采伐类型的采伐年龄。6.3.2用材林主伐年龄用材林主伐年龄设计有以下情形:a)用材林的主伐年龄,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目的,视培育目的材种、立地类型、林分生长状况等因素,分别按树种、起源确定;b)依法依规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且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森林经营单位,其用材林主伐年龄根据方案中经营类型成熟年龄确定;c)尚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实行主伐的成熟林分,其主伐年龄见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中的用材林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表;d)林种为短轮伐期用材林的森林和自留山人工用材林,主伐年龄按有关规定由经营者自主确定。6.3.3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年龄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年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按LY/T
26、1646的规定确定;省级生态公益林根据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小班区划调查技术规定中生态公益林龄级龄组划分标准表成熟林龄组的下限确定。6.3.4其它采伐类型采伐年龄6.3.4.1受采伐年龄限制情形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和其他采伐等采伐类型的采伐年龄根据相应的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设计的年龄作为采伐年龄的依据。6.3.4.2不受采伐年龄限制情形不受采伐年龄限制情形包括:7DB35/T882022能源林、经济林、散生木和四旁树;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占用使用林地、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天然毛竹林中人工种植的散生杉松,森林火灾受害木清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台风等自然灾害或特殊情况需要采伐的
27、林木。6.4材种出材量设计6.4.1材种出材量规格根据国民经济对各材种的要求,按照国家木材标准和林木材质情况,把蓄积量区分为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各个部分,并测定每个部分的材积。各个部分的材种的材积就是材种出材量。材种按规格分为:规格材:指小头去皮直径14cm(含14cm)以上,长度2m以上;小径材:指小头去皮直径6cm14cm(不含14cm),长度2m以上;短小材:指小头去皮直径14cm(含14cm)以上,长度不足2m或小头去皮直径4cm以上,长度1m以上。6.4.2材种出材率确定各树种树干规格材、小径材、短小材出材率,按照DB35/T1876的规定进行测算,出材率表与实际相差较大时也可采用经当地
28、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或审批的经验出材率。各树种不计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枝桠条的小径材、短小材出材率,暂由各地自定。规格材中原木、等外材出材率比例,应分别人工林、天然林,根据当地历年木材生产情况确定。6.4.3出材量计算6.4.3.1全林分调查和方形标准地、标准带调查法以径阶为基础计算材种出材量。6.4.3.2圆形标准地调查法和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法以点位为基础计算材种出材量。6.4.3.3非规格材出材量不计蓄积量的枝桠条的非规格材出材量,以伐区为单位计算。6.4.3.4出材量计算方法出材量等于蓄积量乘以出材率。应分别树种,计算基础单位(点位或径阶)的出材量,综合或折算为伐区材种出材量。6.5伐区更新造林设
29、计6.5.1设计依据主要设计依据如下:a)县级森林经营规划;b)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书;8DB35/T882022c)有关定向培育和专项基地设计说明书;d)造林技术按照DB35/T842020的规定执行;e)伐区调查和伐前更新调查结果。6.5.2设计内容主要设计内容如下:a)确定更新方式;b)确定天然更新技术措施;c)确定人工造林技术措施;d)对采伐后保留林分提出经营保护措施。6.5.3设计要求6.5.3.1森林采伐后有需要开展更新造林的伐区,应同步进行森林更新的初步设计。更新造林方式的确定应因地制宜,结合伐区的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采取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法。
30、更新调查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5,更新设计填写参照附录B中的表B.1的更新造林设计部分。6.5.3.2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资源质量,走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道路。6.5.3.3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规划林种,并制定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做到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密度、精心栽植、适时抚育。6.6伐区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包括采伐作业设计、生产组织设计、楞场设计、集材道设计等,设计方法和要求应按照LY/T1646的规定执行。7毛竹伐区调查设计7.1毛竹采伐伐区调绘按照4.3、4.4执行。7.2毛竹采伐伐区调查毛竹伐区调查可采用全林每木检尺、标准带、标准地调查法。调查方法参照5.3,现场
31、调查记录表参照附录A中的表A.6。伐区内,分别采伐竹、保留竹计测各度株数和胸径。伐区内采伐的毛竹应用红漆、粉笔或记号笔等作标记。7.3毛竹年龄的测定毛竹龄级按度计测,测定方法采用观察竹秆皮色法和号竹法识别,具体详见表3。9竹度年龄测定方法1度1年毛竹竹秆粉绿色,节间具粉质毛,摸触有毛感,箨环上有褐色“睫毛”,箨环下有一圈白粉环,竹秆基部有较完整的竹箨。2度2年3年竹秆基部有箨但已腐烂。3度4年5年毛竹竹秆黄绿色,节间表面有一薄蜡质层,箨环下的白粉环已有黑斑,秆基部笋箨已全部腐烂。4度6年7年毛竹竹秆黄绿色,节间蜡质层更厚,呈灰色,手触摸有滑感,箨环下白粉环大多为黑斑占据,呈灰黑色。5度8年9年
32、6度以上10年以上毛竹竹秆古铜色,节间蜡质层已脱落,常有地衣贴生。DB35/T882022表3毛竹年龄测定方法毛竹竹秆绿色,箨环上“睫毛”已脱落或稀疏,箨环下白粉环有黑点,节间触摸已无毛感,毛竹竹秆绿黄,甚至有的深黄色,节间蜡质层不均匀脱落,箨环下白粉环已基本上为黑色。7.4毛竹采伐方式毛竹为异龄林,采伐一般宜采用择伐,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的原则。毛竹林采伐后每公顷应保留的健壮母竹,不应少于2000株。7.5毛竹采伐年龄毛竹林一般3度以下留养,4度抽砍,5度填空(长在密的地方砍,长在稀的地方留),7度以上的毛竹不应保留。8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8.1适用范围采伐遭受自然灾害的林木
33、、零星林木、山体滑坡等难以用常规方法设计的林分。8.2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8.2.1调查方法特殊情况伐区调查设计主要是简化了调查设计文本编写内容,外业同样需要进行面积测量和蓄积量调查,详见附录D中的表D.1。根据不同的林分情况选用适宜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见5.3。8.2.2调查内容8.2.2.1伐区调绘及确定伐区周界伐区调绘见4.3,伐区周界应作标志,标志要求明显、具体。伐区周界恰好为明显的地形地物,如山脊线、水沟的合水线、道路、河流等,经注明后可不另作标记。10DB35/T8820228.2.2.2确定采伐木及采伐蓄积:调查确定采伐地点、采伐面积、采伐树种、采伐类型、采伐方式、小班总蓄积、采伐
34、蓄积及出材量等。蓄积量调查误差应小于10%。9伐区调查设计成果及质量评价9.1伐区调查设计成果资料伐区调查设计材料主要包括设计书、调查记录表(全林分每木检尺调查、标准地或标准带调查、样圆或角规调查、竹林伐区调查)、附图(树高曲线图、伐区实测图)等。9.2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具体项目有:内外业资料是否齐全;采伐作业区、小班区划是否合理,标志界限是否清楚、准确、符合规定;林分因子调查方法和精度是否符合规定;设计方法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或是否科学合理,设计内容是否全面,设计思路、程序和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评价项目详见附录E中的表E.1。9.3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包括设计文件、图表和检查验收单等。伐区调查设计有关资料应以乡(镇)为单位,按伐区调查设计号顺序,归县(市、区)伐区调查设计主管部门存档。伐区调查设计技术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推行伐区调查设计信息化管理。技术档案一般宜保存10年。11标准地(带)号测站方位角倾斜角斜距水平距累计标准地(带)号测站方位角倾斜角斜距水平距累计1.闭合差4.闭合差2.闭合差5.闭合差3.闭合差6.闭合差DB35/T882022AA附录A(资料性)伐区调查记录表和计算表伐区调查不同方法的现场记录表及计算表见表A.1表A.6。表A.1导线(标准地)测量记录表测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