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破山寺后禅院》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8.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枕石高攀龙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幕,微闻钟磬声。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参考答案】【答案】 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2、。 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3、赏析,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运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写 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
4、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 故答案为: 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
5、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三首诗,理解各自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然后比较分析作答,分析内容相同之处的理解要在理解两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
6、、内容的基础上完成。(2019浙江衢州)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6.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3分) 1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3分) 【参考答案】16.(3分)示例: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答到“幽静“特点即可)。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17.(3分)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
7、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学生从此诗中衍生出的哲理,言之成理即可)。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2019广西桂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参考答案】8.(3分)宁静,幽美(突出“
8、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2014黑龙江大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6(3分)“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
9、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7(3分) (1)不矛盾(1分)。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1分)。(观点1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若答矛盾,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13江苏连云港)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
10、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23.“万籁此
11、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21.C(2分)22.D(2分)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2006新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R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
12、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倾向。【参考答案】(1)D (2)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颇为浓厚的禅隐(2004四川资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的特点。(1分)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 (1分)(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_【参考答案】(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1分) (2)思念故乡(1分) (3)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不局限于此,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2003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