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3∕T 1053-2023 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宿迁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51117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3∕T 1053-2023 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宿迁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3213∕T 1053-2023 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宿迁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213∕T 1053-2023 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宿迁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13∕T 1053-2023 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宿迁市).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20B16宿 迁DB3213市 地 方 标 准DB 3213/T 10532023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I at i on for control I ing head smut of brewed sorghum2023-03-21 发布2023-04-21 实施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13/T 10532023一。-刖 S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文件由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宿迁市农业技术 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倩、吴敏、李瑞雪、赖上坤、陈之政、王卫军、潘明泉、刘晓飞、崔小平、田胜营、张善磊。IDB3213/T 10532023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酿酒高粱丝黑穗病的病情分级、防治原则、防治技术和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宿迁地区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671-2009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粱丝黑穗病head smut of sorghum由丝抱堆黑粉菌明。/75。”力力31_7/13切7(Kuhn)Langdon&Fullerton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性高 粱病害,主要危害高粱果穗,严重影响产量。孕穗打苞期症状明显。病穗苞叶紧实,中下部稍膨大且色 深,剥开苞

4、叶穗部显出外围一层白色薄膜的棒状物,抽穗后白色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病菌冬 抱子,露出散乱成束的花序维管束丝状物。高粱丝黑穗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参照附录A。3.2种传病害 seed-borne disease以种子携带病原物传播为主的病害。3.3无病种子 disease-free seed不带高粱丝黑穗病活体病菌的种子。4病情分级1DB3213/10532023a)无病地块:没有高粱丝黑穗病发生的地块;b)零星发病地块: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以下;c)常发地块: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5%;d)重病地块: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在5%以上。5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使用无

5、病种子为前提,物理防治为重点,根据病情分 级对不同发生程度的地块采用分级治理的原则。多措并举控制重病地块;种子处理等技术防治常发地块;农业防治控制零星发生地块;重点保护无病地块。实现地块病情逐年降级,由点到片再到面。6防治技术6.1农业防治6.1.1抗病品种选择适合宿迁地区种植的抗(耐)丝黑穗病的优良品种。6.1.2种子要求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选用无病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的规定。6.1.3 轮作倒茬高粱忌连作,在高粱丝黑穗病重发区,高粱与玉米、豆类、薯类、油料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倒茬。6.1.4 土壤深耕高粱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地块,秸秆不宜作为饲料使用,高粱收获

6、后深翻25cm35 cm,将病株残体 深埋土中减少田间菌源,增强土壤蓄水保埔功能和高粱抗旱抗病能力。6.1.5适期晚播浅播春播区根据土壤墙情和高粱品种生育期,可以适期晚播和浅播。有条件地区采用地膜覆盖促进出苗。夏播区抢墙早播,适当浅播,加快高粱出苗速度。6.2物理防治6.2.1拔除病苗根据苗期病株症状,铲除矮化、分窠增多、叶色浓绿,叶片扭曲、皱褶的病苗。6.2.2摘除瘤体在成株期典型症状显现后、黑粉开裂散出之前,及时摘掉病株病穗。带出高粱田,集中深埋(30 cm)或烧毁。6.2.3温水浸种2DB3213/T 10532023用45 55 温水浸种5 min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既可

7、保苗又可降低发病率。6.3 化学防治6.3.1种子处理6.3.1.1 处理时间播种前Id3d。6.3.1.2药剂配制可用2%戊噗醇可湿性分散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对种子进行拌种;或60g/L戊嗖醇悬浮 种衣剂100ml处理100kg种子;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7%进行拌种。种子处理应符合GB/T 15671-2009 的规定。6.3.2 茎叶喷雾6.3.2.1防治时期发病初期。6.3.2.2药剂种类合理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喀菌酯20nli/666.7m2Mml/n?药剂进行防治。药剂 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8、1276-2007的规定。6.3.2.3施药方法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施药时应保证药量分布均匀,避开降雨用药,施药操作应符合NY/T 1276-2007 的规定。6.3.3安全防护要求拌种处理和茎叶喷雾过程中农药安全使用、安全操作及个人防护应符合NY/T 1276-2007的规定执 行。6.4 田间管理6.4.1肥水管理禁止施用未充分腐熟或含病残体的农家肥作为基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根据 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以及气候、栽培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施肥。6.4.2清洁农田苗期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措施拔出病苗、可疑苗;在孕穗打苞期摘除病穗;拔除的病株

9、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失。7生产档案做好酿酒高粱丝黑穗病防治过程记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田间管理等生产过程 中的详细记录。3DB3213/10532023附录A(资料性)高粱丝黑穗病症状及发病规律A.1高粱丝黑穗病症状高粱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高粱穗部,使整个穗部变成黑粉。在高粱孕穗打苞期症状明显,病穗苞叶 紧实,中下部稍膨大且色深,手捏有硬实感,剥开苞叶穗部显出外围一层白色薄膜的棒状物,抽穗后白 色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冬泡子,露出散乱残存的花序维管束丝状物。多数病穗不是全部露出 苞叶鞘外面,有的仅露出一侧或顶端一部分。主茎的黑穗除掉后,再长出的分枝穗仍可形成黑穗,

10、俗称“二茬乌米”。病株分篥的穗部也易被侵染发病。有的病株穗部形成丛簇状病变叶,有的形成不育穗。病株常表现矮缩,节间缩短,特别是近穗部节间缩短严重。高粱病株在苗期也可表现症状,植株变矮,分孽增多,叶色浓绿,有时叶片扭曲、皱褶。高粱病株成株期叶片也会表现症状,叶片上沿叶脉形成红 褐色或黄褐色条斑,斑上有稍隆起的椭圆形小瘤,后期破裂散出黑褐色冬袍子,但冬泡子数量较少。有 时在同一病株的分篥上,可见丝黑穗病与散黑穗病或坚黑穗病复合侵染发病,出现同株高粱主茎和分孽 茎的穗部发生两种黑穗病的情况。A.2高粱丝黑穗病发病规律高粱丝黑穗病病菌以冬狗子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冬泡子在土

11、壤 中可存活3年以上,是高粱丝黑穗病菌的主要侵染来源,种子带菌次之,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为幼苗侵染系统性发病的病害。病菌冬泡子萌发后以双核侵入丝侵入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L5 cm为最适宜的侵染时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30 d后菌丝向上移动,明显距生长锥较近;40 d后菌丝开始进入生长锥中;50 d后生长锥处充满了菌丝;60 d后菌丝移动到分化的穗中。高粱病株 抽穗后从茎基第一节直到顶端每节组织里均有菌丝存在,而且上部节组织内比下部节组织内分布的菌丝 数量多,为此,在田间除掉主茎上黑穗后,从病株上部叶腋抽出的高粱分枝穗仍表现为黑穗,甚至侧芽 也可形成黑穗。高粱播种时,土壤温度偏低、湿度小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秸秆还田和连 作田发病重。病原菌具有高粱、玉米两个寄主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主要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 率不高。玉米专化型能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