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等级考)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综合测试(等级考)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I.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 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2 .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 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I;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道小题,每题2分,总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 的。)1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
2、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2 .有学者认为北魏改革以公元490年为分期,前一阶段是冯太后主持,后一阶段是孝父帝主持:也有 学者反对这种认识,认为北魏改革具有连续性,不能把孝文帝排除在前期改革之外。据此可知()A.北魏改革措施有阶段性区别B.北魏改革措施具有连续性K-定荔C.对同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D.史料类型决定史料证史的价值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 一的局面。图示中代表的政权是OA.西汉B.三国C.西晋DJ匕魏4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
3、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驰。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A.改鲜卑姓为汉姓B.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C.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5 . I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 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 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6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作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
4、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 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7 .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记述出处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 民乏耕牛,至是费于戎狄,杂畜被野。”唐会要“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普 (缓,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 得交易。”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请于赤岭(今青海涅源县西日月 山)为互市,许之。资治通鉴,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
5、易马法,用制羌、戎。”明史食货志A.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B.保障唐朝边境永久和平的方式C.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D.民族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8;贞观七五年公主嫁到吐蔷,加强了中原与吐幕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A.唐蕃和亲的意义B.唐太宗的开明C.贞观之治的表现D.中原与吐蕃的友好9.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C.经济
6、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10 .新唐书载:“凡(官营)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 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展者,日为绢三尺。”此举意在()A.遵循农耕规律B.发展新型经济C.保证官坊生产D.垄断销售市场11 .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日“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 试士、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 仍旧这反映出,当时()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12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
7、,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匕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我 出耍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O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13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救“务求至当”,但由于各 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1 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1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14 .北宋时期,科举考试进行改革,考试内容趋向多样化,进士科由以诗赋为主转变为经义
8、、诗赋、 策论并重。读书人光凭背通儒家经典或擅长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开拓知识面、培养到 立见解和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科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由此可知北宋科举改革()A.使人才的选拔得到保证B.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力量C.进一步提高了儒家经典地位D.有利于选拔真正的治国人才15 .唐朝应举者在参加礼部正式考试前,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以加深对己印象,称为“行卷”, 亦称为“求知己这类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A.有待进一步完善B.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C.注重公正公平原则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6 .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科举出身社会阶层统计情况。由表可知,唐宋时期()类别士族小姓寒族
9、武则天时期63.3%11.2%25.5%唐代晚期65.3%5.2%29.5%北宋时期13%28.6%58.4%A.门阀政治开始走向衰微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C.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D.庶族地主权力日益增强17 .唐代科举考试没有出身门第的限制,考生可自行报名投考。这一做法()A.选拔了优秀官员B.扩大了统治基础C.强化了士族特权D.固化了社会阶层18 .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牛.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馋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委售 料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惬褰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A.科举制完全取
10、代九品中正制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C.理学影响宗法观念日益淡薄D.家谱社会功能逐渐衰退19 .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 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攀。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屈干()A.小纂B.隶书C.楷书D.草书20 .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 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rr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A.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D.佛教逐渐懦家化发展21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的户
11、数占45.5%,以北占到55%:据北 宋太平爽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知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22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LU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珑课儿锄。”这反映出()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白然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鄢23 .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 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长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B.儒
12、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宅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24 .下面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著作的杰出代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天工开物 齐民要术 史记 伤寒杂病论 郛 A.()B.C.d.(D意25.魏微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 一考古发现()图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 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第n卷(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第26
13、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 计50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溢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道武帝拓跋圭368409宣武帝元恪500515太武帝拓跋森424452孝明帝元诩516527献文帝拓跋弘466771孝庄帝元子攸528531孝文帝拓跋宏471499孝武帝元修532534材料二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 帝芸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 创了独子犯无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势常躬自断
14、狱,并设立司直言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 监督。一一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I)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及这些变化分别能体现的孝文帝改革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6分) 27. (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卷的御生,分别刻着“皇帝之里” “天子之至”“皇帝行 至”“无子行至”“皇帝信玺” “天子信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军”:若任命四夷 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生”:信里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兔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 脚军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5、” .汉亡,传国至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 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宝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军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 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 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1)根据材料,概述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的特点。(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貌、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具有的象征。(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唐太宗重新刻玺的原因及其为此而进行的制度建设。(6分)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杨炎任职宰相后便向健宗倡议推行机制改革,于公元780年推行两秘法,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
16、 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皆,一钱之效,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 海: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 之税,秋更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不废,中报出入如旧式。其出击之税, 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更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 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文总统焉。”一一摘选自旧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进行评价。(6分)29. (12分)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
17、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施、梁、隋之间。其言道徒仁义者不入于 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 也。”佛者曰:“孑L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 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 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 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1)指出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说 明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欧阳修对待佛、儒关系的态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