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贵州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贵州卷】语文全解全析1. 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书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2. n 啬3. 装妆即既4. ,5. D【解析】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莅临:读音是lihn,意思是指,来到;来临,光临。吝啬:读音是lin sG,意思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3 .本题考查字词的辨析。化妆,(动)用脂粉、唇膏等使容貌变美丽。化装,指生活化妆;艺术化妆;假扮,装扮。 结合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可知,化了装的装应改为妆知既又是固定搭配,表示并列关系,因此,即应该改成既。4 .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从既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句子,第处的句号应该改成逗号;又不绵绵如丝和或淅 淅
2、沥沥之间是句子的并列,应该用逗号。5 .本题考查词语的填写。A.信访的意思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 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B.参访的意思是“参观访问;C拜访的意思是拜会、拜望;D.造访的意思是前往访问;这里形容雨滋润大地,应该用“造访。故选Do6. 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 布衣指平民百姓,也指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故选Bo7. 在河之洲烽火连三月 芳草萋萋鹦鹉洲 铜雀春深锁二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
3、上熏黑的矿灯怀旧 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 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中的洲、烽、萋、鹦、鹉、雁、纺、惫、熏、吟、柯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8. A 9.示例1: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作者通 过塑造这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讽刺了一心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儒生,批判了 科举制度。示例2:严监生临死前执意要灭掉一根灯心草作者通过塑造这个吝啬鬼形象,讽刺了严监生 吝啬的行为,也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
4、炎凉。【解析】8.考查名著人物。根据b中的因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可知,这个人物是 严监生。根据c中的自学画荷花,最后归隐会稽山可知,这个人物是王冕。故选Ao9.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开放类试题,结合周进和严监生的相关事件具体分析即可。如:当薛家集的人把周进辞退后,他没有生活来源,不得不跟着姐夫金有余去省城学习经商, 在省城,他要去参观贡院,到了贡院触景生情,失心疯发作大哭大闹,悲伤不已,引得同行 的商人们动了恻隐之心,大家凑了 200多两银子,为他捐了个监生。从这一情节当中,可以 看出作者对痴迷科举,一心追求富贵的封建儒生的讽刺,也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10.
5、 B 11. 看豆角 炖豆角 吃豆角 忆豆角 12.穿梭勾”到弄 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出外婆在豆角田里忙碌的情景,突出了外婆的辛勤。 13.氤 氯豆角香表层含义是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最质朴最纯粹的香气;深层含义是指外婆坚强 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就像豆角的香气一样使我怀念,让我赞美。(意近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联系第段中的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 起来一一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可知,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 外婆生活的全部表现了外婆的乐观与满足。故选Bo11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结合第段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
6、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 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可知,外婆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到地里看看,据 此概括看豆角;结合第段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 干,囤起来。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可知, 外婆把成熟豆角或晒干或炖着吃,据此概括炖豆角;结合第段“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 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 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可知,我们一家人吃豆角,据此概括吃豆角;结合第段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
7、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 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 阳,融为一体可知,我望着远方想起豆角和外婆,据此概括忆豆角。12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要求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结合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捌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 祷告分析,加点词语穿梭勾捌弄都是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地描写了外婆在豆角田里忙 碌的情景,表现了外婆的辛劳(辛勤)、质朴和坚韧。13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结合第段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 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
8、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 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 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可知,标题氤氯豆角香是指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最 质朴最纯粹的香气,那是最接近故乡的味道;结合第段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 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 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第段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 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 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可知,我一
9、想起豆角就想起外婆,据此可知,豆角 是外婆的象征,标题氤氯豆角香是指外婆坚强不屈,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精神就像豆角 的香气一样使我怀念,让我”赞美,使我”敬佩。14 . A15 .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畜牧业造成了土地资源和淡 水资源的短缺,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6 .示例:畜牧业或是幕后杀手17 .示例:当信用卡透支时,我们还有机会偿还。但当我们向地球透支生态资源时是否 有机会有能力偿还呢?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口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F1常生活中作出更好 的选择,以阻止生态超载,为延长地球的健康运转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面对严峻的资源 形势,我们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
10、就是那个可以保护地球的人,毕竟目前来看,地球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解析】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A.根据材料一“2022年6月,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2022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是7 月28日,材料二根据全球足迹网络发布的数据显示基本上每十年,地球生态超载日 就会提前一个月可知,每年的7月,地球就进入了年度生态赤字状态表述有误; 故选Ao15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材料四画线句中的70%约60%可知I,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全球的淡水资 源有70%用于农业,其中畜牧业的饲料生产用掉了大约60%的灌溉用水,用具体的数据科 学、准确的说明了前文大规模的畜牧业还造成了土地资
11、源和淡水资源的短缺的内容,使说 明内容更具说服力。16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材料四围绕首句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业化生产、交通等问题, 往往忽视了一个更凶险的幕后杀手一一畜牧业展开说明,说明了畜牧业如何引发生态危 机;据此可拟写为:生态危机的幕后杀手一一畜牧业。17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材料三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到2030年,人类至少需要两个地球的资源。这笔 生态超支的成本包括砍伐森林、渔业资源枯竭、淡水稀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导致气候变化和更严重的干旱、火灾和飓风,这些威胁会迫使人们 迁移到城市或其他国家
12、,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可知,生态超支的成本是巨大的,破坏生态, 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据此可写评论: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旦我们的 家园被破坏,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巨大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尽 量不使用一次性制品,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出行,节约用水等,自觉参与到“守护家园”的活 动中去。17. (1)寄居 (2)同披,穿 (3)因为 (4)只,仅仅18.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2)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图奢华,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19. 通过与同舍生的对比来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2
13、1.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寄居在旅店里。寓:寄居。(2)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3)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以:因为。(4)句意: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但:只,仅仅。19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 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h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14、,符合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余,我;编袍,粗麻絮制 作的袍子;敝衣,破衣;略无,完全没有,一点也没有;慕艳,羡慕。(2)尔,你;年尚幼, 年纪还小;贪,贪恋。20 .考查对比手法的理解。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惮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的意思为: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 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 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15、情,所 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写同舍生服饰华贵,是为了从 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从而突出 自己求学的信念坚定。表现了作者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俭朴,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2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 绕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概括即 可。甲文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 不知,写出了作者求师之难。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
16、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写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 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结出 自己学有所成的关键是勤且艰,即勤奋自持,努力刻苦。乙文“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 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希望子孙能够勤俭自持,习惯劳苦。余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曾国藩用自己亲身 经历告诫子孙要节俭自持,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 家风,曾国藩告诫子孙要传承家风,读书要勤奋刻苦,由此分
17、析,两文都认为年轻人要想 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勤奋自持;刻苦努力。【点睛】参考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 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 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 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 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 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
18、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 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可以安于贫困。这就是君子。 我为官二十年,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 稍微丰盛也可以。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 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 祖就传下来的家风。(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有删改)22 . C 23.甲诗草根肥美噪新蛙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美,新蛙争鸣的景象
19、,洋溢着浓烈 的春天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以及漫步听取蛙声一片的闲 适淡然之情。乙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花朵飘落、万物葱茏、独剩蛙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惜春之情。【解析】22.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C.乙诗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意思是:暮 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 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选取了暮春的典 型事物一一落花、绿叶、莺啼、青草、蛙声,没有描绘蝉这一景物; 故选Co23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草根肥美噪新蛙说的是初春到来
20、,万物复苏,草地翠浪滚滚,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 生的青蛙,它们尽情的欢叫,一片生机盎然,诗人漫步其中,自然被这美景所吸引,不禁感 慨春日的美好,春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活力,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乙诗无人问落花啼到无声处“独听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暮春时节花落生绿阴,莺啼剩蛙 鸣的景象,诗人一番感叹,是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惋惜之情。两首诗中甲诗写的是初春,乙 诗写的是暮春,一始终,两相对应,抒发了对春天不同的情感。24 .示例: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家乡变迁25 .示例:青岩卤猪蹄 凯里酸汤鱼 独山盐酸菜 遵义凉皮阳朗辣子鸡 兴义刷把头 黔 西黄耙26 . D27 .围绕贵州省内的风光来写,示例:
21、我爱贵阳的青岩古镇爱她的悠远古韵。【解析】24.本题考查栏目的设计。根据题干要求,为话说家乡一一贵州专刊设计栏目, 围绕贵州的地域特点来进行设计即可。示例:家乡风景、家乡风情25 .本题考查栏目的设计。根据题干耍求,为话说家乡贵州的家乡风味充实内容, 围绕贵州的特色美食来回答即可。示例:独山虾酸牛肉、肠旺面26 .本题考查对地域特点的熟悉。A为黄果树瀑布,B为荔波小七孔,C为思南石林,D为卢沟桥;故选Do27 .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 方面的特点,辨析作答。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L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 呼应。2.句式要统一。3
22、,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根据我爱黔东南的青龙洞,爱她的雄伟壮丽;我爱六盘水的丹霞山,爱她的绿意葱茏可知, 仿写句式为我爱,爱她的选取贵州省内的风景特点来写即可。示例:我爱小七孔的玲珑石桥,爱她的小巧秀气。28 .例文: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左手提一红色水桶,右手执束无名小花,翻过几座山岭,来到一棵小树前。将花别在树 枝上,放下水桶,半蹲,掬一捧清水,洒在树下。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中,好像看见远远 走来两个人影,一个活泼,一个稳重。我入神地盯着远处的虚影,思绪飘回到从前。那是不知道第几次,姥姥劝我加强锻炼了。宝儿,你身子弱,不锻炼不行啊!她总是 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只因为我是小病不
23、断。可面对她的苦心,我却不以为意。她一直为 这事着急,终于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宝儿,姥姥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那天,她手 握一棵小树苗,我好奇她拿棵树苗做什么,她却只笑了笑,朝门外努了努嘴,“去了你就知 道了。我撇撇嘴,不太想动弹,但好奇心驱使我决定跟她去看看。她带我来到山间。跟着我,别走丢了。她嘱咐我。知道了。我有些敷衍地点点头, 满脑子都是那棵树苗。姥姥就这样带我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溪。她始终手执小树苗, 一声不响地走在我前面。我在后面累得气喘吁吁,她却气定神闲,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姥姥,什么时候到啊?“在我无数次抛出这个问题后,终于得到了振奋人心的回答:到 了。我惊喜地向前看去,
24、却得到了令人失望的答案一一那不过是一个树坑、两把铁铲、一 桶清水罢了。显而易见,姥姥不过是带我来植树而已。只不过是种棵树苗,至于走这么远 吗?这句话几欲冲出口,可当我看到姥姥手拿小树苗撑住自己晃晃悠悠的身体时,这句话 又被我憋了回去。宝儿,你身子弱,不锻炼不行啊! 耳中回想起姥姥的话,心里好像打翻 了五味瓶。真的要辜负姥姥的一片苦心吗?我犹豫了一会儿,冲姥姥笑笑说:咱们一起植 树吧!宝儿,我们立个约定吧。给小树浇水时,姥姥突然对我说。好啊,什么约定? 我饶 有兴趣地问道。以后,每个月我们都来浇一次水,一直到你16岁,好不好? 她像哄三岁 孩子般,用温柔得过分的语气,对我说出她的愿望。好。我心里
25、清楚,她这是在耍我以爬 山的形式来锻炼,尽管心里不情愿,我仍不忍心拒绝。看我答应了,她开心得像个孩子,那 拉勾? 拉勾! 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我一直在履行着。如今的我,已经长大了,可我一直没有忘记姥 姥的话语,一直没有忘记那份属于我们的约定如今,我蹲在已抽出新枝的小树旁,竟下意识地伸出了小拇指,作出拉钩的形状。姥 姥,我来了,你呢? 我努力抬头望天,却仍抑制不住眼泪。你曾说,树下的泥土见证着我 们的约定,可最后的最后,怎么是你违约了呢? 我将手伸向天国的方向,想抓住什么,却 只是将手在空气里胡乱挥舞。我始终坚信着,姥姥在什么地方遵守着我们的约定。那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永远不会 消散。而那棵渐渐
26、长高的小树,也成了我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题目镌刻在一的约定,关键词是约定,约定顾名思义是承诺、信用、坚守。 镌刻意思是雕刻,意味着这份约定对两个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应写成以记事 的记叙文。补题时,我们要思考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由此可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填空。 第二,立意。半命题镌刻在 的约定有丰富的延展性,是个大而化之的题目。可以写 实,亲情、友情皆可。也可以务虚,心灵之约,侧重于痛并快乐着的自我成长,收获爱与责 任和勇气等等。如可以写镌刻在时光机上的约定,开展想象,与未来有约;可以写镌刻在日 记本上的约定,可以回顾过去,追忆真情;可以写镌刻在奶奶皱纹里的约定,可以突出细节, 歌颂亲情等等。第三,选材.。根据题干中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 可知,我们可以写关于友谊的约定,可以写关于亲情的约定,可以写关于过去的约定,可以 写关于未来的约定,可以写与老师的约定等;也可以是小树上的约定,夏天的约定,花架下 的约定,童年的约定等;甚至可以是心灵之约。选材时要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选取真实 典型的素材。行文中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清楚“我和谁之间的约定,发生过什么 样的故事。要运用细节描写,突出文章主题。语言要生动流畅,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