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9123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 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 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 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 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

2、同的。可是所不同 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 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 “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 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 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 是“礼治”的社会。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 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 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

3、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 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 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 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 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 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节选自礼记学记)注:教xi和,教导,使觉悟。

4、后作“教”。严:尊敬。尸:祭主。节:树的枝于 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丑:通“传”,齐。7.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乖碰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

5、 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B.北面,即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见臣子时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朝拜。与 之相反的词是南面,即南面称王。C.六艺经传:“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儒家 经典。现今乐已遗失,“六经”便成了“四书五经”中的“五经D.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一句话后面的停 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工9 .下列对两则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碰的项是()A.韩愈用三组对比,分别从今人错误的态度、父母错误的认识和士大夫荒唐的行为三 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行文呈递进关系,论证了中心论

6、点的正确。B.礼记学记提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需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C.礼记学记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D.师说选文第一段将对比重心放在批判对象上,从反面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学记选文第三段则将对比重心放在善于学道者上,从正面解说增进学问的方式。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答案】7. B 8. A 9

7、. C 10. (I)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指“句读之试卷第10页,共25页 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 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2)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 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 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答,没有提问的能力时,老师才加以开导。如果 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不足以”是一个词,中间不断开,排除A

8、C;“不足以”修饰的是“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前省略了主语“当教师的人”,所以应“为人师” 后断句,排除D。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错误,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选A。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错误,强调的是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小”大,小的方面、大的 方面。(2) “虽1 即使;旨 美味;“至道”,至善之道;“善”,精妙。参考译文:材料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

9、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 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 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 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 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 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 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

10、老 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谢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 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 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 匠这些人,君子不与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 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赘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

11、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 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 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 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 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 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 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善于

12、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学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跟随着老师学习更把 功劳归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勤苦而学生收效甚微,学生跟随着老 师学习还要埋怨老师教导无方。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木工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纹理 较顺的部位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功夫到了,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不善于提 问题的人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如同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弱,用力 大,钟声则强,等到尽力撞击时,则发出最为洪亮的一声。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恰巧与 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呀。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要 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

13、答,没有提问的能力时,老师才加以开导。如果老 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古代的学者,善于对不同事物进行比 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汇总为一类。鼓声不在五声之列,而如果没有鼓声则五声 就没有谐和之节拍;水色不在五色之列,而五色如果没有水调和,则不能分明;学习之 目的在于博闻强识,而不在于学会做五官中任何一官,而五官中任何一官不经过学习就试卷第12页,共25页 没有办事能力;教师不属于五服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没有教师教导,则五服之情 就不和亲了。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担任某一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某一件 事物:真正守信不必盟约发誓:天时变化的时间并不相同。君子

14、领会到这四点,就可以 立定以学为本的志向了。“三王祭祀百川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因为河是水的 源头,海是水的归宿。这就叫追求事物的根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金石录后序(节选)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李,凡见于 色不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 皆载之,可谓多矣。余建中辛巳,始以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 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 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比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穷遐方绝 域,尽天下

15、古文奇字之志。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 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羯其俸人以事铅桀汽 每获一 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爰坐归来堂房茶推堆积书史宜某事在某书 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 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妆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惨懊。余性不 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

16、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 不到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 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 为煨烬矣。建炎戊中秋九月,侯冬冬.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 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一日夜 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 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

17、 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 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 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 雅者之戒云。【注】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 “侯丞相: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曾官至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葛天氏:传说中 的远古帝王,其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铅桀(qia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 写;槊为木板,可书文字。怪愧(liao Hn):不安的样子。刑(wdn)阙:磨损残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18、确的一项是()A.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 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B.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信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 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C.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笫几叶第几行/以中 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D.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 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序:文体名,犹跋,刊于卷首的序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 情况。B.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

19、、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叫 金石学。C.礼部员外郎:礼部分曹办事官员,职位比赵明诚父亲赵挺之当时所任的吏部侍郎低。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后应召任职。后也泛指宜员被降职或革职后重 被起用。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夫妻俩在持留徐熙的牡丹图两个夜晚之后,最终因少钱而交还,以至 惋怅数R,真实流露心酸无奈之情。B.作者回忆夫妻俩或相对展玩碑文,或赌书泼茶,表现志同道合之乐,反衬文物多有 散失、故人殒逝之悲。C.李清照食不重肉,衣不重采,节衣缩食,求购书籍,是因为想尽己所能,帮助丈夫试卷第14页,共25页 多收集到心仪

20、的典籍。D.本文是一篇自传性散文,介绍夫妻俩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回忆婚后的忧患 得失,婉转曲折,词采俊逸。【答案】11. B 12. A 13. C【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 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 的先后。“坐归来堂京茶中,坐归来堂作“烹茶”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中,“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作“言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且“角胜负的方式是“以中否”,因此“以中否角胜负”句意完整,中间不 能断开,

21、故排除AD。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刊于卷首”错,应是“刊于卷末”。后序,即跋,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文章、金 石拓片等的后面,内容多属评价、鉴定、考释之类。故选A。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为想尽己所能,帮助丈夫多收集到心仪的典籍错。原文第四段“或少损污,必惩 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惨懊。余性不耐,遇书史百 家字不利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中交代了原因,是因为想存起来作为副 本,不用担心损污书籍,以能够自在适意地读书。故选C。参考译文:金石录三十多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郡侯赵德甫所撰的。内容

22、远至自夏、商、 周,近至不远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凡是刻在金石之物上的文字共整理了 二千卷,全都校正了谬误,进行了汰选和品评,所有的都符合圣人的道德标准,还能够 帮助史官修订失误,这里都记载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我在建中靖国元年,出嫁从此属赵氏的人。当时先父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 礼部侍郎。丈夫赵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当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门,向来清 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 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两人对着买回来的碑文一起欣赏着,反复研究,自认为夫妻 二人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

23、便立下即使 节衣缩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曾记得崇宁年间,有 一个人拿来一幅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价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虽是官宦子弟,但 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夫妻二人把玩了它两夜,想尽办法也筹不到钱,只有 还给了卖家。夫妇二人互叹可惜,为此不开心了好几天。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 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亥“写。每得 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 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

24、人 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 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中, 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收集的书籍达到了要求,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 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如 果谁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责令此人揩干净涂改正确,改掉以前那种随便很不 在意书籍的作风。所以想求得舒心反而心生不安。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 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 绣的家具。节省下来的钱遇到想要的

25、书籍,只要字不残缺、正规版本,就马上买下,储 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 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明诚到南边给我婆婆奔丧。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 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高宗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夺情被任命为建康府知府,三年春三月罢官。夏五月, 到池阳,皇帝有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池阳,他 一人奉旨入朝。七月底,有信到家,说是病倒了。我又惊又怕,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 夜赶了三百里。等到到达以后,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 取笔做诗,写

26、下绝笔而最终逝去。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 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如今他的手迹 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试卷第16页,共25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 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 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 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 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

27、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 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箫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坏,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巧碰的一项是()A.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冷暖色调的对 比,描绘了一幅阔远苍凉的清秋图景。B.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

28、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 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C.杜甫的“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是写洞 庭湖的壮阔景象、浩大气势的名句。D.作者“凭轩涕泗流”是因为“戎马关山北”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个贫病中 仍不忘家国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15.登高颈联和登岳阳楼首联都从时空角度写作,但略有差异,所蕴含的情感 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 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 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

29、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 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 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说法有误。登高首联以“天风、啸猿、沙渚、飞鸟”等物象 动静结合地构造了登高所见之景,情意清冷,用“急、高、哀、清、白、回”等词对物象 加以工笔描绘,更增情意之清冷。词句中只有冷色调没有暖色调。故选Ao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角度和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登高颈联“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在空间上让人

30、凄怆不已。一个“常” 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一个“作客”让诗人的孤独上升到了个人与时局交融的层面。 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 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的伤感情怀,从纵(时间)、横(空 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诗人用字之精,由此可见。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 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 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

31、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昔闻 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 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 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见不到如愿以偿的喜悦情思。联系下 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 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五、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试卷第18页,共25页(1)静女中的“,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2)劝学中“, ”通过

32、“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 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 去的语句是:“, (4)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 正是:, 。”【答案】爱而不见搔首胸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搔”“蜘硼“砺”“顷”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金秋时节,风吹稻浪瓜果香,神州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各地秋收工作有序推进。麦 收有“麦客”,收

33、稻自然也有“稻客”。近期,在怀化洪江市,岩堤乡力丰村的1400 亩稻田喜获丰收,来自河南的唐玉成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很快就把金黄的稻 谷装进了麻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纬度和气候地区的水稻等农作物成熟时间各不相同。(),这 也就导致各地农机保有量存在一定,跨区作业的“稻客” “麦客”O“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流动的“稻客”,是中国人用勤劳双手致 富的最好应证。一辆货车载着一台收割机,“稻客”们踩着四时节令,追随农作物成熟 的脚步,如候鸟一般南北迁徙。为了节省开支,大部分“稻客”吃在车里,睡在车里, 有时连停车、用水、洗澡都成了问题。这群披星戴月、的人们,为稻农、棉农带 来丰收的希望

34、,用勤劳撑起家的脊梁。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穿越差异蜂拥而至风尘仆仆B.穿梭差异应运而生风餐露宿C.穿越差距应运而生风尘仆仆D.穿梭差距蜂拥而至风餐露宿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说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租赁农 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 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 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脸。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 的老农所遇看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曳始。前人所用来 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

35、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 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 服府;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 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 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 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 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 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

36、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 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 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 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 但是“礼治” 一词不会像“人治

37、” 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 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 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 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 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 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 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

38、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试卷第2页,共25页 机收割作业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更有效率B.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租赁农机收割作业不但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 更有效率,而且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C.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而且租赁农机 收割作业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更有效率D.由于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租赁农机 收割作业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更有效率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横线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碎了一口: “笨蛋!B.

39、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菌。C.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D.所谓“自私”,就是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从社会上学来的。【答案】17. B 18. A 19. A【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穿越:穿过,越过。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穿行。形容来往频繁。语境为在 田间来来回回经过,应用“穿梭”;第二空,差异:差别,不同;奇异,反常。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 标准的差别程度。上文说不同纬度和气候地区的水稻等农作物成熟时间各不相同,所以 “各地农机保有量也会不同,应用“差别”;第三空,蜂拥而至

40、: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应 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根据语境“租赁农机收割作业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 更有效率”,所以说跨区作业的“稻客”“麦客”是适应时机而产生,应用“应运而生”;第四空,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 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语境说大部分“稻客”吃在车里,睡在车里,应用“风餐露宿故选B。试卷第20页,共25页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准确的能力。文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无须放 在句首加以强调:此处谈及的农业机械化存在两种情况,即租赁农机收割作

41、业和购买农机作业。语境强调 的重点是租赁农机收割作业,前后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选Ao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横线句“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中的引号表示引用。A.引号表示引用。B.引号表示特殊称谓。C.引号表示突出强调。D.引号表示突出强调。故选A。七、选择类2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吾师道也师:学习 B.善假于物也假:借助 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鸿习之通:全面【答案】A

4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徒:同类的人。句意:郑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C.知:同“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D.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故选Ao八、选择题2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透万顷之茫然(越过)击空明兮硼流光(顺流而上)纵一苇之所如(往)稍见云中白若樗痛数十立者(稍微) *冬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而半山后雾若带然(停留)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溯:逆流而上;稍:逐渐;及:等到。故选C。九、选择类2

43、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矮何为其终也B.郁乎苍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寄蜉峭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试卷第22页,共25页【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然”分别表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和“代词,这样B.“乎”分别表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和“句末语气词,吗”。C “于”都是介词,在。D.“之”分别表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和”结构助词,的 故选C。23 .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者,所以

44、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之”为提宾标志词。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 (如何)停顿,有疑惑不能解决。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 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 的。故选C。2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目雷横江B.至于泰安C.凌万顷之忙终D.至日观藜里内无树【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

45、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句意: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B.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到,到达”的意思。今义:(动词)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句意:到达泰安。C.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句意:越过 旷远的江面。D.数里:几里。古今同义。句意: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故选D。十、材料作文25.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人生无法避免重复。不过,当有些人在重复中迷失自我的同时,总有人能在重复中 获得新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

46、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材料呈现关于“重复”的相关论述,材料首先指出人生无法避免重复,这表明“重复”对人 生而言具有必然性、普遍性,每个人都在口复一口中生活,重兔着学习、重织着工作、 重复着与人交往。但不同的人在面对重复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在重复中迷失,在面对 重复时,变得消极、懈怠、无趣,每天都像是在原地打转,深陷生活的迷宫找不到方向、 出路。正如:佩索阿所言:我们是生活了一万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而重复了一万次。 生活了一万天,仅仅就活了一天。这种重复,消耗了生命,消磨了时光,禁锢了思想, 束缚了生命所蕴

47、含的价值。另一种人则是在重复中获得了新生,比如,在著名的达芬 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在口复一口的画鸡蛋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的观察能力和绘画 能力。在对待正确的事情上,我们要坚持重复。一个人能做好的大部分事儿,都是在一 遍又一遍重复之下,越做越好的。如何在重复中有所收获,关键要看我们的心态及行动。 不是混吃等死式的机械重:复,而是精益求精的,在重复中螺旋上升。写作时可思考,在 不可避免的重复中,怎样避免迷失,取得新生。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在重复中不断前进。接下来从怎么办 的角度展开论述,-、不断重复,在重复中扎实基础。二、在基础的前提下,进步追 求上进,追求创新。三、在重:中不断前进,需要打破传统的束缚。最后总结,因为有 了重复,我们夯实了基础;因为有了基础,我们才敢于创新;因为有了创新,历史才不 断前进!立意:1 .在重复中不断突破。2 .重复一人生的必修课。3 .重复使我们重获新生。试卷第24页,共25页求。民法典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