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7.游褒禅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 文拓展模块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公元1054年4月,34岁的王安石不再任舒州通判。在回家的路 上,他游览了褒禅山,并在三个月后写下了这篇有名的游褒禅山记。 这是一次未能使他尽兴的游山经历。王安石通过描写自己在游山过程 中的所见、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顽 强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教学目标】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 学生诵读文言文、欣赏文言文。还要充分利用文言文课开展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经典古文怎么教?游褒禅山记一文在义理层面最直露的是“尽 吾志可
2、以无悔矣”一句。但此句细想起来较为空泛,根本不能支撑起 本文千古名篇的地位。所以仅仅讲述这个“观点”,无法揭示此文的 妙处。其实,经典古文教学倘若只是跟学生讲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常 常了无意味。因为,很多经典名篇所说之理曾经或许是精警之言,但随着此文 的广泛传播,其道理早已深入人心而不再新鲜。也就是说,这些名篇 的特质很多时候不在于说出一个多么深刻的道理,而在于如何说出这 个理。就经典作品而言,把“理”抽出来讲,常常变得干硬枯瘦而打 动不了人。因此,赏读一篇经典古文,不能仅仅关注思想主旨,更要品味文 章的艺术魅力。经典古文是鲜活饱满的,让人思之再三,回味无穷。 对于那些千古传诵的名篇,老师空说好
3、没有意义,必须讲出其中的“好 处”“佳处” “妙处”,才能让学生读懂经典,也才能真正让学生信服 这是一篇经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阅读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游褒禅山记活动一:阅读课文分析内容游褒禅山记全文仅五段。第一段介绍“褒禅山”名称的由来。此山原名“华山”,因唐代 和尚慧褒埋葬此处,后渐被人称作“褒禅山二随即笔起波澜,提到 山中有一座倒在地上的石碑,碑上有文字记录,其中有“花山”二字。 所以,此山真名非“华山”,乃“花山”,因读音相近,以讹传讹变成 了 “华山”。第二段叙述作者一行五人游褒禅山后洞的经历,描绘游玩过程的 文字极为简略,主要讲后洞
4、景观虽奇特,但王安石等人因担心火把燃 尽而早早出洞,故未能尽兴。除首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的景物 描写外,其余是记叙或议论的文字,特别是深入评析了众人出洞的原 因及自己的懊悔。第三段是重点,全为议论,大意是:世间奇景常在险远,志、力、 物是做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有了志向以后,要竭尽全力去实 现自己的志向,不能随便放弃,即使最终没有实现,自己也不会后悔, 即众人皆知的名句“尽吾志可以无悔矣”。第四段很有意思,又回扣第一段,由世人不察石碑文字,误把“花 山”叫做“华山”,想到后世谬传的事例还有很多,得出求学之人必 须深思慎取的结论。第五段是固定格式,交代一同游玩的四人之姓名籍贯,并无深意,
5、 可以不论。本文的结构并不复杂,生僻字词也不多,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完全 能够读懂。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呢?如果从一般游记的角度 看,此文真是寡淡之极,一气读完,全文连篇议论,哪里是游记,简 直是议论文,一点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趣都没有。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 详述游山玩水的经历,生动描写山川景色,抒发一己之情思,才算是 好的游记。因此,当我们以游记体式评论此文,就会感到方柚圆凿, 殊觉无味,甚至会贬低之,以为是文体不明的劣文。幸好不乏千古知 音,清代文论家吕留良评此文说:“以游喻学,记之兼说体者。”囚点 明此文乃“说体”,即议论文的特质,可谓慧眼独识。当我们转换视 角,以议论文来看此游记,便发现
6、此文别有怀抱,意蕴无穷。此文特色恰在于,这虽然是一篇游记,但作者对景色着墨不多, 而对“道理”则言之又言;对外在景物描绘极简略,对个己心境心情 心思却极尽刻画之能.事。作者之意不在“游”而在“思”,虽未得“游 之乐”,却得“思之乐”!文章处处显露出作者好思深思的品格,正因 为深思,作者从石碑中“花山”二字想到此山的真名,从人们不经意 处发现事情的真相;正因为深思,作者虽未能尽兴游玩后洞,却联想到古今做人做事 之法,从一段小小的游历中发挥出一番深远的道理;正因为深思,作 者在写作过程中,力求每一段交39代清楚,前后呼应,层次明晰, 逻辑严密,一步步推导出自己的观点。正是这种深思品格使得这篇游 记
7、别具一格,不以描摹风景取胜,而以说理深透见长,给人无尽的启 悟。因而,本文出彩处不在表面上言说的“尽吾志可以无悔矣”的道 理,也不是景物的生动描摹,而是弥散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之品 格,正是这种思考的穿透力使得文章深处蕴涵着逸兴遗飞的神采。因 为好思深思,作者可以把天地万物都作为思考的对象,总能以小见大, 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发现大道理。茅坤说此文“逸兴满眼,而余音不 绝”,正是此义。作者无处不思,无所不思,且思而有得,所以文章 显得神采飞扬,有一种参透天地、遨游宇宙的轻快!有人赞叹此文“千 盘百转,尽伸缩之能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活动二:小组讨论艺术特色提及游褒禅山记的艺术特色,众多评论家皆
8、言及详略得当、 前后呼应。其实,这不单是写作技巧的运用,也是作者性格使然。文章第一 段交代“褒禅山”名称的由来,第二段对自己赫历过程进行深入评析, 第三段把自己领悟的道理一层层说开,第四段又回扣第一段。王安石 就像一个冷静的外科手术大夫,在行文中把一切都解剖得清清楚楚, 丝毫不爽。据说,王安石被当时人称为“拗相公”。为什么会“拗”? 因为他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人云亦云,亦不随俗所 见,所以显得“拗”!他冷静、理智、深思,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对 世间的一切问题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自然难随众议。在游褒 禅山记一文中,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文字是锤炼的,语言是明 晰的,思维是严谨的,
9、叙述是流畅的,思考是深入的。经典作品最能显现作者的性格,同样写游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赤壁赋是记录美景抒发心情,显出人与自然的交融统一;而 王安石则不停留在感受上,不满足于抒情,力图突破表面的现象,追 问深层的原因,表现为一种上下古今、纵观天地的飞扬感。文如其人, 其性格成就了其文风,其文风也彰显了其性格。至此,我们可以对游褒禅山记的精妙之处做一总结:古往今 来,游记多矣,大抵记录自然山水,抒发一己之感慨,即借山水写心 境;此文则打破常规,借山水说道理,说得如此妥帖,如此透辟,彰 显出作者好思深思的品格。正如浦起龙所说:“此游所至殊浅,偏留 取无穷深至之思。” 一言以蔽之,这篇文章的独特在
10、于以议论文的形 式来写游记,首尾一气,层层推进,每一段都是精心构制出来的,每 一处都见作者的运思,让人读来能感受到阔大无边的思索力,可刺破 眼前之表象,穿透模糊之现象,纵横掉阖,上下求索,直入根底,追 问究竟,尽显王氏“明透峻快”的文风,毋怪乎被誉为“王集第一”!活动三:课外拓展积累写作虽然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但是它与那些着重描写山川风 物的游记并不相同。游褒禅山记的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褒禅山 山名的由来,第二自然段记叙了作者游览褒禅山后洞的经过,第三自 然段写未能深入华山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第四自然段写由仆碑 引发的联想,第五自然段记同游者的姓名和写作的时间。初读文章,学生好像无法从中
11、学到写作的技巧。此时,教师可以 组织他们再读文本,感受王安石的“别有用心二文章的重点不是记 游,而是因事说理。作者重在写自己在游览中获得的心得体会,所以 在选取材料时会有一定的取舍。比如,文章的首段对于所提到的华山、 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的景色都是一笔带过的。作者略写它们, 只是为第二自然段写游华山后洞作铺垫。作者在记述前洞和后洞的概 况时也是有详有略的。他略写了前洞的景色,详写了后洞的景色。议论 部分也有所侧重的。作者重点写了游览华山后洞的心得和体会,略写 了由仆碑生出的感慨。文章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值得学生品鉴。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写作 时应明确重点,学
12、会取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找出其中 写得好的句子,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素材,还要 积极地思考,标注出这些素材的适用范围。只有这样,他们在写文章 时才能灵活地使用这些素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游褒禅山记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记录了作者因未能深入 华山后洞的感想和体会。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批注:这说明大道理往往隐藏在极其细微的 事物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和发现)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批注: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不畏 惧艰辛
13、的那些人才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我们在治学、处世、创业的 道路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 峰”)3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批注: 要想摘取胜利的果实,我们就得考虑志、力、物这三个条件)4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自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批注:这句话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即使结果不如他预期的那样好,他也不 会后悔)5 .王安石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后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但是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一个
14、人害怕了,说:“不出, 火且尽。”接着,大家就都想退缩了。出了山洞之后,他们才发现他 们当时是有能力走完这趟旅程的。王安石因盲从而感到十分的后悔。 (批注:有主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盲从的人不可能有出息)6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由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 “华实”之“华”的事情,联想到人们在抄录古籍时也会犯各种各样 的错误,进一步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二(批注: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当做到深思慎取)【作业设计】结合文本内容,开展写作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 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学以致用。【教学总结】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掌握是很有难度的,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针 对存在的问题,形成反馈意见并改进。在这次写学习中,学生准确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较好完成课后任 务,较为准确地理解并运用所积累的名言和素材,做到了学以致用, 所以论证分析观点时显得较为自如,说服力强。而丰富的文言文的学习使得学生阅读能力更充实,同时增强了学 生的文化底蕴。当然,本次课程也暴露了学生的一些问题。这些亟待 改进的问题可以作为下一次文言文阅读课的重点,让学生得到进一步 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