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506872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计划 1、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进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提倡教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

2、。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抱负,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和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力量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忙他们正确熟悉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

3、,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构造,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根底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局部,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根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把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

4、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进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进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 3、突出力量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索力量、制造精神和自主探究力量的培育。以力量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公平、理解、信任的态度

5、,制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力量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力量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力量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其次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一月份:复习迎考 2、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规划 一、教学学问目标及能理培育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把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学问。 3、培育学

6、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索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表达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依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动素养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讨论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问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

7、以下几点: 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状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奇怪、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xx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xx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局部学生上课时能围围着教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熟悉又缺乏,故要到达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

8、抓课堂常规治理、学习习惯的培育,严格治理和标准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需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准时稳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精确性、综合性、科学性、稳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晰明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根底,进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力量。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加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根底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培育为核心,积极探究教

9、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展帮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根底,培育学生力量。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进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需夯实根底,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进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力量。 2、优化课堂教学构造,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依据学校的规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

10、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良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宠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准时补救。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规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力量、教学力量;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力量,努力提升教学的境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力量。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

11、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力量,且有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进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进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大事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进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

12、学目标:1、目标统一,精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表达统一要求与共性进展统一。 其次、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争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治理。准时发觉缺乏,准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舞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力量。加强培育学生制造精神实践力量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

13、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其次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 华夏之祖 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 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状况总结;六王毕 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 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拓;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

14、;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其次十周:复习 其次十二周:期考 以上教学规划,肯定仔细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4、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进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提倡教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

15、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抱负,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和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

16、限制,社会辨别力量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忙他们正确熟悉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构造,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根底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局部,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历史小故事”,梳理根本线索。书中还设计了一些探究习题以及“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增长历史学问。

17、五、教学措施: 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把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进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进展

18、”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 3.突出力量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索力量、制造精神和自主探究力量的培育。以力量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公平、理解、信任的态度,制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力量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力量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力量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5、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进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9、留意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提倡教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抱负,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

20、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和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力量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忙他们正确熟悉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构造,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根底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21、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局部,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根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把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进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22、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进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 3、突出力量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索力量、制造精神和自主探究力量的培育。以力量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公平、理解、信任的态度,制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力量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力量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力量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23、。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其次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一月份:复习迎考 6、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规划 新的学期开头,依据学校教学规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大事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根底学问,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所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较强,兴趣深厚。但缺乏综合归纳力量,也会有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

24、,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进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进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大事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进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仔细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其次、落实好课堂的教学

25、目标,1、目标统一,精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表达统一要求与共性进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回答下列问题、动脑筋、小争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治理。准时发觉缺乏,准时总结订正。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舞学生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力量。加强培育学生制造精神实践力量。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同学科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大周

26、进展集体备课两次。 第六、上好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实效。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四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五个课时。 附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进度表 7、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规划 泽夫初级中学 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 学 计 划 学 科 历 史 任教班级 教师审批(签字)教研组长教育主任 2023年9月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规划 一、根本状况 1、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及学习兴趣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学问狭窄,奇怪心强;在小学接触的历史学问想对较少,学习方法不够敏捷,目的不明确,

27、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却有深厚的兴趣,所以利用学生的奇怪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根底学问 经过小学对社会科目的学习,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根底,学习比拟扎实。但也有少局部学生的成绩不抱负,根底学问把握不系统、不坚固,学习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肯定要留意对这局部学生的培育。 3、学生的智能因素 初一学生奇怪心较强,思维活泼,聪慧好学,反映灵敏喜爱探究,敢于创新,易于承受新事物。但也有少局部学生智能水平较低,理解力量较差,学习有肯定的困难。 4、学生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学阶段六年的学习,大局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根底学问的理解、学

28、问的综合运用效率较高。但也有局部学生地学问死记硬背,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开头在学习方法上要赐予指导,帮忙学生理解记忆,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5、教师本人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水平 新的学期,初一历史教材没有多少变化,今年本人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和远程教育全员研修,对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有了肯定程度的理解,再加上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积存了肯定的阅历,我会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学习和探究,力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信任我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会在原有的根底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连绵不断、源远流长。自夏朝以

29、来的王朝体系,清楚地勾画出了中国古代历史进展的脉络,某种程度上说明白中国古代文明连续进展的轨迹,这是一种国情。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展线索还缺乏了解,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新教科书实行了以主要朝代的兴衰更替反映时序的方法,予以弥补。 本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进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前后的学问,综合性的看问题,又由于侧重于文明的起源问题,其他问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其次个单元“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肯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回避了学术界近年来争论比拟剧烈

30、、争议比拟大的社会形态的划分问题,同时又提示学生用进展的眼光对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稳固的历史,而对于汉武帝以后西汉的进展与衰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楷体字简单表达,有的干脆不涉及。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乱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乱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供应了土壤。从学术的角度看,这四个单元的题目,不肯定能完全概括相应历史进展时期的全部特点,但它确定留意到了如何适合学生的特点。以第四单元为例,魏晋南北朝还有其他

31、一些特征,如门阀士族统治等,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但从以前的教学状况看,像门阀士族制度一类的学问,距离学生的实际比拟远。所以,尽管它们重要,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暂不涉及。 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进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大事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进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力量的培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把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学问。 3、培育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

32、索和处理问题。 四、详细措施 1.夯实根底,培育学生力量。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进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需夯实根底,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进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力量。 2. 优化课堂教学构造,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展帮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准时查漏补缺。做到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加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根底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争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治理。准时发觉缺乏,准时总结。 6、加强研讨,发觉问题准时研讨,发挥备课组的整体优势。 7、结合本校实际,连续推行和深化“三环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附表一】课时安排规划表 【附表二】单元测试规划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科教学规划这篇文章共29642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