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pdf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9503071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131 大小:4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pdf(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普通高中教科书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 1 普通高中教科书定 价:元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普通高中教科书DILI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 华 地 图 学 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3?419?2020?8?1?2020?8?1?890?1240?1/16?8?190?ISBN 978?7?5588?0314?7?12.00?2017?15?GS?2020?4597?第 1单元地球运动第 3 单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 2 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52244主题 1

2、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5探究 地球自转 /5地球自转 /6昼夜更替和地方时 /7地转偏向现象 /9主题 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3探究 当地正午人影的长短变化 /13地球公转 /14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15四季与五带 /20第 1 单元复习指导 /22实践活动制作日晷 /23主题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5探究 岩石在建筑中的应用 /25岩石的基本类型 /26岩石的相互转化 /31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32主题 4 地表形态的变化 /35探究 地表形态的“沧海桑田”变化 /3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3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4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45第 2

3、 单元复习指导 /50实践活动岩石标本的鉴别 /51主题 5 常见天气系统 /53探究 近地面实时天气形势 /53锋与天气 /5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59主题 6 大气环流与气候 /63探究 贸易风与马纬度 /63三圈环流 /64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65季风环流与气候 /68目录第 4 单元水圈与海气相互作用76主题 7 陆地水 /77探究 自流井的形成 /77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 /78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81主题 8 海洋水 /88探究 漂流瓶的新功能 /88洋流的分布规律 /89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92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9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98第 4 单元

4、复习指导 /101实践活动饮用水水源与水质调查 /102第 5 单元自然环境特征104主题 9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05探究 全球气候变暖与野生丑蛙的灭绝 /1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06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08自然带 /111主题 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14探究 不同纬度城市的市树 /114自然环境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分异 /115自然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分异 /117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 /118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 /120第 5 单元复习指导 /122实践活动小区域自然环境综合考察 /123气候与自然地理景观 /71第 3 单元复习指导 /74实践活动天气

5、谚语的验证与气象观察 /75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 /1254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第 1单元地球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和地方时。地球公转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探究地球自转、公转的过程与原理,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学会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等自然现象。5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1.摆放地球仪,使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高空俯瞰地球图 1-1 地球自转示意图 主题 1

6、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为什么上海的时间比伦敦早?为什么许多河流两岸的冲刷程度不一样?问题导引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现象学习目标 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分析不同经度位置的地方时差。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地转偏向现象。核心术语探究探究地球自转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分别从北极上空方向和南极上空方向观察地球运动,请在图1-1中的红色弧线的一端标上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3.找出学校所在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用双面胶等材料标示学校所在的经线,用彩笔分别标示北极点、学校所在地、该经线与赤道的交点。观察并比较上述三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

7、角度和转过的弧线长度,并总结其规律。67地球太阳公转轨道指向太阳及遥远的恒星指向遥远的恒星指向太阳同一颗遥远的恒星P恒星日太阳日PP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参照物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有差异。以太阳为参照物,一日的长度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这是人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如果以距离地球无限遥远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一日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 的时间,即图中地表 P 点连续两次位于地心与恒星连线位置间隔的时间。太阳日的参照物是太阳,因为地球公转位移的原因,地表 P 点经过一个恒星日,并不能在同一恒星方向正对着太阳

8、,必须再自转59,太阳与地心的连线才再一次经过 P 点。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表达形式。角速度是地球表面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地球表面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其他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约为每小时15。线速度是地球表面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长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变化产生差异,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南北两极点,线速度为零。图 1-2 恒星日与太阳日7图 1-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把地球平分为昼和夜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就是晨昏线(圈)。晨昏线(圈)将

9、其经过的纬线圈分割为昼弧和夜弧。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地球表面各处的昼夜不停地更替,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差不会太大,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正午日出日落子夜北极南极夜弧晨昏线昼弧太阳光图 1-4 昼夜更替示意图 为什么在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并不觉得地球转得快?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也不觉得地球转得慢?思考8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人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同一纬度上位置较东的地方比较西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全球共划分为2

10、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这样划分的时区通常被称为理论时区。各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理论时区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国界,现实中,世界各国会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例如,我国疆域东西横跨5个时区,但全国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美国本土由东到西跨了4人们一直都是按“天”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自然界中大多数动植物的活动,也和人类一样,有着类似规律。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人们开始把

11、时间分割成不同长度的间隔。例如,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日,把一日划分为24小时。在古埃及,人们把昼夜分别划分为12个小时;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随着文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经度会议上,正式将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作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并把它作为零时区的中央经线。以15个经度为单位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此后,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时间。图 1-5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标志阅读阅读时间是如何划分的9图 1-6 世界时区图 读图思考,当

12、格林威治时间是19时,伦敦、莫斯科、北京、纽约、洛杉矶的时间分别是几时?思考地转偏向现象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除位于赤道处的以外,都会发生运动方向偏转的现象,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随着纬度的增高,物体的偏转程度增加。造成这种偏向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个时区,分别采用西五区至西八区4个时区的区时作为当地的标准时间。为照顾各州的边界,时区界限并不完全按照经线划分。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即180 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事实上,考虑到国际日界线附近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方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

13、与180 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弯折。10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我们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在野外环境中辨别方位。1.看太阳定方位太阳大致东升西落,正午太阳在正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此可以确定方位。季节不同,太阳升落的时间和方向有很大变化。夏季,日出在东偏北的方向,日落在西偏北的方向;冬季,日出日落都偏南。所以根据太阳方向再配合上时间定方位相对比较准确。活动活动学会在野外辨认方位图 1-7 地转偏向现象示意图地转偏向力对河流、洋流、大气环流等地理事象产生影响,如对河流两岸的侵蚀和沉积、季风和信风方向、台风的形成及其移动路径等产生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对航空、航天等长距离飞

14、行也会产生影响。为什么沿着赤道运动的物体其方向不会发生偏转?思考南极北极物体初始运动方向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向右偏转无偏转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右偏转向左偏转无偏转地球自转方向法国科学家科里奥利用一个假设的作用力来解释地转偏向现象,这个力称为科里奥利力,也称为地转偏向力。11太阳南北表盘上12时方向图 1-8 利用日影定方位示意图图 1-9 利用手表定方位示意图杆子正南北方向杆影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半圆上2.利用日影定方位利用太阳定方位最精确的方法是日影杆法。如图1-8所示,先在地面上竖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以杆基为圆心,适当距离为半径,在杆影的一侧画一个半圆,然后观察杆影变化的情况。因为在北半球的

15、中高纬度地区,绝大多数时间太阳都是位于南部上空,因此杆影基本是朝向北方的。记下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半圆上的两点,将这两点与圆心连接,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此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便是南北的方向线。太阳在正午时杆影的方向线,即为当地经线指向。说明日影定方位和手表定方位的原理。与同学分享其他野外辨认方位的方法。3.利用手表定方位利用手表定方位的方法是:把手表平放,使时针对准太阳,然后把表盘上时针和“12”时方向之间的夹角二等分,这条角平分线便指示南北方向。用这种方法定方位,使用的时间是地方时。1213图 1-10 7000 年以来长江口海岸线的变迁示意图 1.搜集上海和乌鲁木齐两地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

16、,比较其差异,并说明原因。2.读图1-10,分析长江口数千年以来的海岸线变迁过程。有人认为这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有关,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堆积。进一步查找资料,讨论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题练习13图 1-11 某地正午时分人影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年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当地时间正午时刻,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都会出现图1-11所示的人影现象。试解释这一现象的成因。你有上述或类似情形的经历吗?如果有,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所在地的正午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吗?观察当日当地正午时分人影的长短、方向等情况,预测后续若干天正午影子长短和影子方向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主题 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

17、义 地球仪的地轴为什么是斜的?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它的移动规律是怎样的?问题导引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正午太阳高度 四季更替 五带学习目标 结合图表,说明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解释地球四季更替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五带的划分依据。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核心术语探究探究当地正午人影的长短变化14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黄道所在的平面就是黄道平面。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日地距离和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同的。近日点时,公转速度稍快,远日点时稍慢。地球公转的周期根据参照点的不同分为恒星年和

18、回归年,其中恒星年是真正周期,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人们通常使用的地球公转周期是回归年,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德国科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分析丹麦天文学家第谷 布拉赫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这三条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第二定律面积定律、第三定律调和定律。第一定律: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公转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太阳地球地球 远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1.52108

19、km 角速度:57/d 线速度:29.3 km/s近日点(1月初)日地距离:1.47108 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 km/sS1S2S1=S2地球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为23 26。?图 1-13 黄赤交角示意图图 1-12 开普勒定律示意图阅读阅读开普勒定律15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高度在一日的正午时刻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图 1-14 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3月20日前后春分日 秋分日9

20、月22日前后6月21日前后 夏至日冬至日 12月21日前后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的公转运动中,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简称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 26 和南纬23 26 之间来回移动。6月21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纬23 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9月22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1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纬23 26。此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向北移动,第二年的3月20日前后(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人们把北纬23 26 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 26 纬线称为南回归线。16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

21、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图 1-15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南北西地平线东日落冬至日夏至日日落日落日出日出日出观察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春分日和秋分日图

22、 1-16 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观察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图1-16中的观察者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看到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哪个方向落下?试推断观察者所在地的纬度。思考17活动目标直观感受太阳运动的轨迹,认识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太阳运动的轨迹,提升综合思维素养。活动内容与过程1.如图1-17,进入“三维太阳运动轨迹”网页。在页面右上角的“GEOGRAPHIC LOCATION”(地理位置)中拖动橙色进度条,定位到上海(约31.0 N,121.5 E),时区为 GMT+8 00,点击右侧“DATE AND TIME”(日期和时间),拖动两条橙色进度条,将时间调整为6月21日10时30分,如图1-17

23、所示。按相同步骤,切换地点至新加坡(约1.3 N,103.8 E)和摩尔曼斯克(约68.8 N,33.0 E)。比较三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大小。2.重新定位到上海,观察并比较6月21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建筑影子长短。3.小组合作交流。以家乡为例,归纳一年中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活动活动模拟太阳运动的轨迹评价与反思探究该界面中的“TWILIGHT TIMES”(黎明或黄昏时间)的地理含义,尝试推测“TWILIGHT TIMES”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查找资料,了解一年中某时段的太阳运动轨迹呈“8”字形的影响因素。图 1-17 三维太阳运动轨迹1819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晨

24、昏线(圈)有规律地移动,被分割的各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的长短也有规律地变化。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在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现象。秋分日至来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在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正好通过两极点,把所有的纬线圈平均分割为两段,昼弧与夜弧长度相等,全球昼夜等长。赤道终年被晨昏线(圈)平分,位于赤道上的地点,终年昼

25、夜等长。在距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处,有一片巨大的圆形石林巨石阵。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与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另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日落的方向。1986年,巨石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英国巨石阵19在表1-1中,参考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填写南半球的情况。时间北半球南半球春分日昼夜长短相等春分日至夏至日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夏至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秋分日昼夜长短相等秋分日至冬至日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

26、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冬至日至春分日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历法是为记录和计算较长的时间序列,安排年、月、日、时等计时单位所依据的法则。现在使用的历法包括阳历、阴历和阴阳历。公历,也称阳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它通过设置闰年的方法,使历年的长度接近于回归年。公历设闰年的法则为:以公元纪年为标准,凡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逢整百年的年份,只有能被400整除的才为闰年;其余年份都为平年。平年的2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增加一天,有29天。其余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小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这样,公历平年有3

27、65天,闰年有366天。阴历根据朔望月来定月。由于朔望月的周期为29.53天,所以阴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这样1年12个月共354天。现在,我国与公历并行使用的农历,用朔望月来定月,又通过设置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于回归年。我国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历和阳历的结合,因此农历又称阴阳历。它的平年即阴历年,只有354天。阴历年与回归年相比,两者相差约11天,三年就相差33天。为使农历历法适应季节变化周期,每隔两年或三年就要设置1个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闰年有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表 1-1 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活动南半球的昼夜长短阅读阅读阳历、阴历和阴阳历注:表中的

28、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2021四季与五带地表各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使各地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由此产生了地球五带。因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现象。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根据有无太阳光线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人们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将地球表面大致分为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图 1-18 地球的五带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9、我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季节的起点划分四季,与天文含义的四季基本一致。北半球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中一般把3月、4月、5月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月、7月、8月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月、1月、2月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21太阳光北极图 1-19 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于战国末期的中国古代巨著吕氏春秋,记载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15 左右所达到的位置及相应的气候状况。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农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一直广泛使用,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

30、主要依据。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在同一节气,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往往较大,农事活动也不尽相同。下面是一首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一带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带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还不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结冰,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读图1-19(图中深色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这一天的日期并说出判断依据。2.比较这一天北京与上海两地白昼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大小。3.这一天以后的一个月内,上

31、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季节气名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公历日期2 月 4 日前后2 月 18 日前后3 月 5 日前后3 月 20 日前后4 月 4 日前后4 月 20 日前后夏季节气名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公历日期5 月 5 日前后5 月 21 日前后6 月 5 日前后6 月 21 日前后7 月 7 日前后7 月 23 日前后秋季节气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公历日期8 月 7 日前后8 月 23 日前后9 月 7 日前后9 月 22 日前后10 月 8 日前后10 月 23 日前后冬季节气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公历日期11 月 7 日前后11 月 22 日前后1

32、2 月 7 日前后12 月 21 日前后1 月 5 日前后1 月 20 日前后表 1-2 二十四节气阅读阅读节气与农业主题练习2223第 1 单元 复习指导1.举例说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有什么联系?3.学校所在地地处地球五带中的哪一带?与赤道和两极地区比较,本地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遵循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时空规律,能够合理规划生产生活;逐步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人地协调观运用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解释 24 小时昼夜更替现象;说明时区和地方时的概念;能够解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理解地表四季变化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综合结果。综合思

33、维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时差对区域联系产生的影响,认识五带划分与区域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模拟地球自转;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模拟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模拟演示地转偏向现象;根据各地太阳辐射和昼夜长短的情况,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居住、旅游、科考、农业生产。一、知识图谱二、学业要求三、复习思考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转偏向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运动的特征地理意义运动特征地理意义周期:恒星年、回归年速度:近日点稍快、远日点稍慢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

34、球运动四季与五带2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探究太阳高度在一年和一日内的变化规律。纸板或三合板、竹针、晷座材料(如泡沫板等)、胶水或双面胶带、剪刀、美工刀、圆规、指南针、水平仪、带量角器的三角尺和笔。1.在纸板或三合板上用圆规画出一个圆,作为日晷的晷盘。在盘面上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注上0、1、224作为时线,反面则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注上0、1、224作为时线。注意,正反面0时线要重合。2.用竹针作为晷针,把它插进晷盘的中心处。使竹针垂直于晷盘,并使竹针在晷盘两面的长度相等。3.用泡沫板或其他材料制作晷座,把晷盘粘在晷座上。4.将日晷的指针指向正北,并借助水平仪使晷座保持水平状态。在发明钟表

35、之前,人们通过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投射到地面的影子长度和角度来判断时间。通过测量同一物体影子的变化确定太阳的运行情况,从而得到精确时间,这种仪器就是“太阳钟”,也称为“日晷”。图1-20是赤道式日晷,晷盘两面都有刻度。正面读数显示为春分到秋分,即3月20日到9月22日期间。秋分到来年春分从背面读数。图 1-20 日晷1.从外观、可操作性、测量精度等方面评价自己制作的日晷作品。2.思考晷盘和垂直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是什么关系。3.计算当地正午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差值,北京时间=日晷时间+修正值。实践活动 制作日晷一、活动目标二、活动准备四、活动评价与思考三、活动内容与过程24江西三清山第

36、 2 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使地表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影响下,地球表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探究岩石圈构成、板块构造理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等,掌握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化过程,理解人们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趋利避害从事生产生活的过程。25园林景观中的太湖石岩石是山川大地的重要组成物质,可以形成大自然中各种雄伟、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可以被人类开采加工,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观察:校园中是否有各种用岩石作为材料的建筑

37、与物品?教学楼的墙面、柱子、地面和台阶等,是否使用了多种建筑石材?花园中、池塘边的假山等,是否使用了不同的岩石堆垒?楼道内、陈列馆各处,是否有各种岩石构成的雕塑、艺术品?连接各处建筑的地面,是否是石子路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由岩石加工而成的物品?为什么园林建筑、室内装潢中要选用不同的岩石或岩石加工的石材?主题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是如何形成的?岩石与矿物对人类有什么价值?问题导引 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学习目标 运用示意图,解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列举常见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核心术语探究探究岩石在建筑中的应

38、用26岩石的基本类型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天然集合体,是地球表层的基本组成物质。通常岩石在土层或堆积物质的覆盖之下,有的地方岩石上堆积物质厚达几千米,也有的地方岩石裸露于地表。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岩浆岩地球软流层中熔融状态的岩浆,是岩石的基本物质来源。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涌,在地壳内部或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岩浆岩是岩石圈的主体,也是其他岩石的母体。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由于冷却缓慢,结晶充分,通常侵入岩的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称为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喷出

39、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由于冷却迅速,喷出岩的矿物颗粒细小,通常难形成晶体,岩石中往往有气孔。分布最广的喷出岩是色泽较深的玄武岩。大洋底部几乎全部由玄武岩构成,部分陆地也覆盖有玄武岩。印度德干高原上的一些地区,玄武岩岩层厚达3 000米。图 2-1 岩浆岩的形成示意图喷出岩侵入岩27图 2-2 浙江象山花岙石林 浙江象山花岙地区,分布有面积达18万平方米,由成千上万条四边形、六边形柱状节理石柱组成的独特石林景观。研究表明,花岙石林是距今1亿年前后中生代白垩纪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岩。沉积岩沉积岩是由疏松沉积物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人们看到的地表岩石,大多数是沉积岩,它是构

40、成陆地表层的主要岩石。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后形成各类碎屑物质。碎屑物质经流水、风等外力的搬运,在湖泊、海洋及低洼处沉积,再经过长期复杂的固结成岩作用,最终形成沉积岩。由于沉积过程是不同地质时代的碎屑物质层层叠置,沉积岩往往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沉积岩中还常保存有动植物化石,它们是地球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录。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里,暗红的砂岩岩层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了壮美的景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色砂岩2829沉积岩的种类很多,有的是由砾石、砂或粉砂胶结而成的,如砾岩、砂岩;有的是由颗粒非常细小的黏土压紧固结而成的,如页岩、泥岩;有的则是经过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而成的,如石

41、灰岩、白云岩等。图 2-3 典型的沉积岩砾石胶结形成的砾岩 黏土胶结形成的页岩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石灰岩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煤是由植物遗体演变而来的,在煤层中常发现植物化石。煤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沉积环境,植物遗体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势低洼的地方堆积;二是时间因素,煤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才能转化而成。煤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品种。其中,烟煤含有硫,燃烧易造成大气污染;无烟煤的碳含量最高,杂质也最少。图 2-4 岩层中的煤层阅读阅读煤的形成煤层29无烟煤褐煤泥炭无烟煤烟煤图 2-5 煤的形成过程褐煤泥

42、炭褐煤泥炭无烟煤烟煤 植物遗体堆积,与空气隔绝,在细菌作用下有机质分解形成泥炭(图 a)。泥炭因沉积作用,埋藏变深,经压缩、脱水,碳含量上升,形成褐煤(图 b)。褐煤长期处于埋藏深度相对较浅,温度、压力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形成烟煤(图 c)。烟煤埋藏变深,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无烟煤(图 d)。变质岩岩石在保持固体状态下,受高温、高压影响,矿物的种类和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与原有岩石相比,变质岩质地致密,密度较大,颗粒定向排列,形成片理构造。有的变质岩能剥成薄片、薄板等。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是良好的建筑

43、和装饰材料。常见的变质岩还有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泥岩变质而成的片岩、板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片麻岩等。图 2-6 片麻岩的形成过程压力增强温度升高花岗岩片麻岩 花岗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形成片麻岩。与花岗岩相比,片麻岩颗粒出现条带状的定向排列,密度变大。acbd3031图 2-7 全球陆地表层主要岩石类型分布 活动活动判读陆地表层岩石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地球表层分布最广泛的是哪类岩石?分析这种分布产生的原因。指出东非大裂谷的位置,说出该地岩石的类型,并推测其成因。31岩石的相互转化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岩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出露地表重熔再生岩浆活动在

44、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喷出地表或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岩石在与阳光、空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在风力、流水、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碎屑物质。碎屑物质经外力搬运,在地势低洼的地区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受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矿物排列重组,形成较原岩更为致密的变质岩。当岩石在地质作用下重新进入岩石圈深处,高温、高压使原来的岩石熔融,重新变成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如此周而复始,便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球上的岩石

45、,无论处于地表还是地下,总是处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某一阶段。图 2-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32图 2-9 我国著名的岩石地貌景观泰山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岩石的用途很广。花岗岩、板岩、大理岩、安山岩是最常见的建筑石材,石灰岩和大理岩是生产石灰、水泥的原料。有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也是以岩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我国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就是以高岭石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石灰岩在流水的“雕琢”之下所形成的太湖石,具有“透、漏、皱、瘦”的特点,有很好的造景功能。世界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也是由岩石雕刻而成的。例如,珍藏于法国卢浮宫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一座古希腊时期的大理石雕塑。不同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多姿

46、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野外考察、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普陀山等是花岗岩山体。我国的长白山、日本的富士山等属于喷出岩山体。我国的武夷山、丹霞山等山体是由红色砂岩构成的。雄伟险峻的泰山是由坚硬的变质岩构成的。华山丹霞山33仔细观察一块岩石,往往可以看到其中含有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岩石的组成物质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矿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目前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矿物有150多种。在冶金行业中,常利用赤铁矿、磁铁矿炼铁,利用黄铜矿、斑铜矿炼铜等。此外,黄铁矿是制硫酸的原料,磷灰石可以用来

47、制造磷肥。利用石英、萤石的光学性质,可以制作光学棱镜;坚硬的金刚石可用来研磨和切割材料;云母、滑石则可作绝缘材料。矿物由于具有不同的色彩,还是天然的颜料。有一些矿物因为其特殊的光泽、色彩和几何形状,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或被加工成精美的首饰。图 2-10 花岗岩的矿物组成黑云母长石石英图 2-11 钻石图 2-12 翡翠图 2-13 红宝石阅读阅读矿物及其利用花岗岩341.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沉积物和变质岩分别填入下图的空格内。2.在火山口附近可以见到一种“浮石”,它布满气孔,很轻,能在水中浮起。“浮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试解释“浮石”多气孔形成的原因。

48、沉积作用与固结成岩作用风化和侵蚀高温高压熔化熔化冷却结晶风化和侵蚀高温高压图 2-1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2-15 浮石主题练习35图 2-16 大西洋海底岩层年龄分布图研究发现,地球最古老岩石年龄超过40亿年。在世界各地的古老大陆地壳中,科学家找到了很多年龄超过38亿年的岩石。而在大西洋海底的大洋地壳中,发现最老的岩石不超过2.08亿年。图2-16为大西洋海底岩层年龄分布图。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中采集到了近万件热带、亚热带陆地和海洋的动植物化石。证明从大约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逐渐隆升,开启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大西洋海底岩石的年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海底岩

49、石远比陆地古老岩石要年轻?对照板块分布图,分析青藏高原隆升的可能原因。主题 4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贝壳类海洋生物化石?张家界的柱状石林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导引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 地表形态变化学习目标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海陆以及高大山系、海沟、岛弧等地貌的分布与成因。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内力与外力在某一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核心术语探究探究地表形态的“沧海桑田”变化大西洋洋脊3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表层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剧变,有的地方抬升成陆,有的地方陷落为海,地球表层最高处与最低处的垂直落差接近20

50、千米,这些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壮美的长江三峡、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以及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三角洲,这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均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在4 000多万年前位于海平面以下,在约3 800万年前开始逐渐隆起,现在还在缓慢上升。图 2-17 喜马拉雅山高度变化示意图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等。内力作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原因,对地貌的影响最为深刻。地球上绝大多数山地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按照运动的性质与方向,可以将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