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能敏捷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学问、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受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加沟通,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熟悉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展沟通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把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查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
2、用所学学问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留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 属:在物理学中,有许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力量。 师生行为
3、: 可由学生独立思索,领悟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学问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供应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生:(1)解:设I=kR R=5,I=2,于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当I=0.5时,R=10I=100.5 =20(欧姆)。 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 样的原理呢? 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师:是的。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觉了闻名的“杠杆定律”: 若两
4、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列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 二、讲授新课 活动2 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设计意图: 物理学中的许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在这儿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依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
5、生提醒“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 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定律”中杠杆平衡的条件去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建立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学生能否面对困难,仔细思索,查找解题的途径;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深厚的兴趣。 师:“撬动石头”就意味着到达了“杠杆平衡”,因此可用“杠杆定律”来解决此问题。 生:解:(1)依据“杠杆定律” 有 Fl=12000.5.得F =600l 当l=1.5时,F=6001.5 =400. 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牛顿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过200牛,依据“杠杆定律”有
6、Fl=600, l=600F 。 当F=40012 =200时, l=600200 =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如长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来解,如下: Fl=600,F=600l 。 而F40012 =200时。 600l 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米。 生:还可由函数图象,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 师:很棒!请同学们下去亲自画出图象完成,现在请同学们思索以下问题: 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释:在我们使用橇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生:由于阻力
7、和阻力臂不变,设动力臂为l,动力为F,阻力阻力臂=k(常数且k0),所以依据“杠杆定理”得Fl=k,即F=kl (k为常数且k0) 依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O时,在第一象限F随l的增大而减小,即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师:其实反比例函数在实际运用中特别广泛。例如在解决经济预算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3 问题: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规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又当x=0.65元时,y=0.8.(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度电的本钱价0.3元,电价调至0.6元,请你预算一下
8、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人多少?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各部门,常常遇到经济预算等问题,有时关系到因素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往往由题目供应的信息得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用函数关系式解决一个详细问题。 师生行为: 由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争论完成。 教师应赐予“学困生”以肯定的帮忙。 生:解:(1)y与x -0.4成反比例, 设y=kx-0.4 (k0)。 把x=0.65,y=0.8代入y=kx-0.4 ,得 k0.65-0.4 =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15x-2 (2)依据题意,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入为 (0
9、.6-0.3)(1+y)=0.3(1+15x-2 )=0.3(1+10.65-2 )=0.32=0.6(亿元) 答:本年度的纯收人为0.6亿元, 师生共析: (1)由题目供应的信息知y与(x-0.4)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把x-0.4看成一个变量,于是可设出表达式,再由题目的条件x=0.65时,y=0.8得出字母系数的值; (2)纯收入=总收入-总本钱。 三、稳固提高 活动4 肯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体积y(m3)是密度(kg/m3)的反比例函数,请依据下列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当密度=1.1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V的值。 设计意图: 进一步表达物理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师生行为 由学
10、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师:若要求出=1.1 kg/m3时,V的值,首先V和的函数关系。 生:V和的反比例函数关系为:V=990 。 生:当=1.1kg/m3依据V=990 ,得 V=990 =9901.1 =900(m3)。 所以当密度=1. 1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为900m3. 四、课时小结 活动5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熟悉?重点把握利用函数关系解实际问题,首先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 析式,再依据解析式解得。 设计意图: 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制造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时机,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供应了充
11、分展现自己的时机,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使小结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效性。 师生行为: 学生可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沟通收获,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沟通。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 反比例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特别严密,特殊是为争论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根底。用数学模型的解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浅显易懂,同时不仅要留意跨学科间的综合,而本学科学问间的整合也尤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之间的不行分割的关系。 板书设计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 1、 2、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释:在我们使 用撬棍时,为什么动 力臂越长越省力? 设阻力为F1,阻力臂长为l1,所以F1
12、l1=k(k为常数且k0)。动力和动力臂分别为F,l.则依据杠杆定理, Fl=k 即F=kl (k0且k为常数)。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k0时,F随l的增大而减小。 活动与探究 学校预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矩形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与另一边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列图所示。 (1)绿化带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假如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m,那么它的宽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 x(m) 10 20 30 40 y(m) 过程:点A(40,10)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说明点A的横纵坐标满意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数k的值
13、。 结果:(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2) 设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 , 图象经过点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数表达式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达式中,求得y分别为40,20,403 ,10.从图中可以看出。若长不超过40m,则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m。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沟通”的根底上开头的。比拟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嬉戏和身边熟识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洁概念,初步了解比拟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
14、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留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阅历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阅历的沟通,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拟的思想和方法,经受简洁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推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受简洁的推理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嬉戏”“争论、沟通”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拟的思想和方法,经受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好玩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观看事物、擅长思索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详细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嬉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嬉戏,激发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欢乐。 教学预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嬉戏活动、体验沟通、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高矮、长短的熟悉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展高矮、长短的
16、比拟,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展高矮长短的比拟。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预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详细事物、争论沟通、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熟悉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熟识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阅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
17、数学思索和简洁的推理。 教学预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看争论、亲自体验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3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受对两种事物进展搭配的过程,初步发觉简洁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觉的规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 使同学在观看、操作、笼统、概括、合作和沟通等活动中,进展有序考虑的力量,培育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同学在活动中增加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积存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预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
18、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无锡有很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预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预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同学沟通,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展搭配。(板书:搭配) 二、 合作探究,体会有序考虑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全部的搭配状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展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状况记录在表格中。 同学活动,教师巡察,关注同学中
19、消失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拟方法。 提问:通过刚刚的观看,你更喜爱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同学沟通,体会有序搭配是比拟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刚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展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进展有序地搭配。 同学活动,教师巡察。 反应:谁能详细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同学一般会消失两种状况:(1) 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
20、(2) 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终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 小结。 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展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展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展有序搭配。 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出示问题: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预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争论。 启发:刚刚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争论争论。 全班沟通,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 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
21、用自身喜爱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现同学作业,简要研讨。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洁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 比拟。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爱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洁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 归纳。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洁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展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展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展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提问:假设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削减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依据同学答复,板书:32=6。 再
22、问:假设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依据同学答复,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刚的活动,你有什么发觉?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同学在小组里沟通。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四、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美丽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快乐兴地来到了无锡。翻开地图,他们预备从火车站动身,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同学沟通。 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拟适宜? 同学沟通。 小
23、结:当搭配的结果许多时,要留意选择最适宜的搭配方案。 2、 奖品问题。 谈话:锡惠公园里有很多有奖嬉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同学沟通不同的搭配方法。 3、 嬉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嬉戏时,有没有留意其中也有我们讨论的搭配规律呢?你知道在这个嬉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
24、议,试着玩一玩。 沟通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同学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结:原来嬉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看,就会发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五、 全课小结,引导延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023最新全集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依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在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展整理和整理。 4、培育幼儿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量。 5、让幼儿懂得简洁的数学道理。 活动预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
25、要有按标记分类的学问积存、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忙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绽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 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外形、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简单的识别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完毕。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由于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留意力,
26、课程就不简单连续下去了。采纳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留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教师的建议是:应当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展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假如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局部就无法显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经受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力量。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设计
27、(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答复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漂亮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沟通,并正确敏捷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索后,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几盘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
28、“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忙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依据学生答复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沟通算法,可能消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由于2+3=5,所以20+30=50;由于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用数
29、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爱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爱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沟通。)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在计算时,学生思索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肯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敬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供应沟通各自想法的时机,通过沟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力量都得到进展,较好地表达了算法多样化。)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其次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依据这幅图
30、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沟通。教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忙。)(全班沟通,依据学生答复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究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根底上,让学生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简单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育学生初步的学问迁移力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力量。)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局部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假如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
31、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敬重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体验到胜利的欢乐。) (三)稳固练习,拓展延长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列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特别快乐,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嬉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嬉戏,高快乐兴地去参与森林联欢会,很多小动物都来参与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表达图意,并解答。可能消失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索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赐予确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好玩、层次清楚。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供应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力量、解决问题的力量都得到进展,特殊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育了学生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