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0800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单选题L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2.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置是合理的,主要理由是()A.位于东都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B.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洛阳需要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D.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 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

2、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 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4唐王朝为了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面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吐蕃 C.鲜卑D.女真5,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一采访处置使。玄 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3、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7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了唐朝关系的突出特点是()昭君出塞步辇图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D.凭借先进的文明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8,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一采访处置使。玄 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

4、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 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造成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10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

5、时期的藩镇()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二、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 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 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 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数量比较多,互相牵制,没有出现某个藩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 藩 镇内部也不怎么稳定,经常发

6、生军人闹事,甚至兵变。另外要指出,所谓唐朝后期的藩镇割 据,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描述一种倾向,不是说真的全都割据了。根据学者的研究和概括, 唐朝后期的四十多个藩镇,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着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 当然,即使是这样独立性比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也是臣服于唐朝的。除河北以外,唐朝后 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此外,还有南方的藩镇,那就不能 算割据了。不但不割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很听中央的话,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 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是靠南方支撑的。(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设节度使的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藩镇割据,

7、但却依然维持统治140余年的原因。【答案及解析】1 【解析】C、D两项只符合秦朝历史,秦朝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一长城,为服务 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思想控制一“焚书坑儒”;而隋朝既没修筑大规模的军事防御 工事,也没推行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C、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只符合隋朝历史, 隋朝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一大运河;而秦朝开辟的灵渠只在南方,并没 有贯通南北,且主要是军事需要,故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和政策,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 制等制度和措施,且两朝的这些制度和措施都分别被汉唐沿用

8、和完善,因此,为汉唐盛世作 出了贡献。答案:Ao2.【解析】本题只要学生明确洛阳是隋朝的商业中心,同时洛阳地处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是南北商品的集散地,更重要的是洛阳是南方粮食运往北方并转运到各地的集散地,可见, 兴洛仓建在洛阳附近是合理的。答案:Co3【解析】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认 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 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 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唐朝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

9、族吐蕃实行和亲 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 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答案:Bo【解析】“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不是导致唐灭亡的 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藩镇割据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制度所致,故B项错误;“集节度使与 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军、政、监察集于一身,不利于防范贪腐、渎职等行为,故C项错 误;根据材料“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军、政、监察 权集于一身,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答案:Do【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0、使民族关系融洽,“和同为一家”,西 北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所以唐太宗不修长城。答案:Do【解析】本题主耍考查学生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解答本题必须 先要清楚两幅古代名画所处的时代背景,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迫于匈奴的强大而将宫女昭君 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而步辇图反映的是贞以观时期,松赞干布遣使向唐政府求 婚,之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从上分析可知,步辇图反映出的唐朝的突出特点应 选择D项。答案:Do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不是导致唐灭亡的 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藩镇

11、割据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制度所致,故B项错误;“集节度使与 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军、政、监察集于一身,不利于防范贪腐、渎职等行为,故C项错 误;根据材料“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军、政、监察 权集于一身,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答案:Do【解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造到浩劫, 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 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巢领导的唐末 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解析

12、】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 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 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 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 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 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二、材料分析题11.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 “为了避免远道征 调,明确防御责任”等信息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每一句话逐层分析。答案:(1)背景: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 要;行军大总管的实践。(2)原因:藩镇数量较多,相互牵制,难以形成独大的割据势力;藩镇内部矛盾复杂,经 济实力下降,缺乏割据基础;藩镇割据仅仅是一种倾向,割据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臣服于唐 朝;大部分藩镇处于一种半割据状态,而且南方藩镇听从于朝廷,并支撑中央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