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专业:农业建造环境与能源工程学号:姓名: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在寻求能源与经济均衡点的进程中,新能源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 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照国内外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及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煤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及开辟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前 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 生物质能1、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能源需 求量日益增加,而像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
2、的产量增长缓慢,能源短缺 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像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然而,整个世 界的能源供应也不富裕,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使能源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像石油的 价格十年间上涨了近五倍。不仅如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在使用过 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其直接后果就是气候异常导致的自然灾害增加,海平面不断上升,粮食安全等问 题浮现,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威胁人类安全。面对这能源危机,能源价格 的上涨和能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恶化,发展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问题越来 越重要和迫切。新能源开辟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都将开辟
3、利用新能源作 为提高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新能 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已经 成为新能源发展重点。其中,太阳能利用的另一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造, 未来的重点是在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供暖和制冷方向发 展。风电技术已基本成熟,开辟成本接近常规能源,未来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 展速度。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其中全球范围 内利用生物质能制取燃料乙醇在石油替代方面开始显示潜力。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是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是指风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
4、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辟和利用;二是对传 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主要包括对煤炭、石油的清洁高效利 用、车用的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2、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沼气利用,但新能源产业在 我国规模化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事情,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产量化发 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同时,我国具备丰富的天 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新能源领域成 为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优化能源结构、 改善环境状况,提高农村能源品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部份国家相比能源产
5、业 领域已具备相当规模但跟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评价、技术水平、机制等多个方面 存在较大差距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 、2002年24. 62%下 降到 2003 年 23.36%、2004 年 22.26%、2005 年 21.60%、2022 年 21.1% ,天 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 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 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 8%和2022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普通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 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
6、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 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 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1)洁净煤技术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 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 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2)核电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核电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 和水电。目前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全球第一:在建核机电组3
7、0台,总装机容量 3281万千瓦,占全球的45.7; 2022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居全球第三,达 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我国政府规划是到2022 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222022 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太阳能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 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 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者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 问题。在城市的建造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 荐生能源的
8、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 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 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但太阳能产业面临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主要是原材料、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技术门坎过低导致无序竞争以及传统观 念导致用户市 场受到限制等。生物质能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 丰富,70的储量在泛博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 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 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 柴油生产基
9、地,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 料。我国目前广泛运用的生物质能技术主要有:L生物质发电。利用农作物秸秆、 果树枝、林业加工废弃物以及城市垃圾等燃烧发电。应该指出的是,受粮食资源 不足的制约,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已不具备扩大规模的条件。今后 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原料应由粮食作物转化为适宜在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地带 种植的油料作物。水能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 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 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可 以大规模开辟的能
10、源。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的水电,而其他类型的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和还不到现。(6)风能风力发电的技术成本最接近常规能源,是近几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 增长率达到28%0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 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辟,中国有能力在2022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 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 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但是风电行业由于近年来增长过快,导致产能 过剩的现象开始显现。新项目盲目上马,许多风电场其装机容量远未达到标准, 造成为了资源的浪费。(7)地热能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
11、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 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 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 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合理利用地热资源, 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 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 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造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22年, 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2年,地热能
12、年利用量达到1200 万吨标准煤。(8)潮汐能是一种海洋能,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的自转导致海水潮涨 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我国海岸线绵长,潮汐能丰富,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 广东和辽宁等省。我国潮汐能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建成并长期运行的潮汐 电站八座,最大的是温岭市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到2022年,建成潮汐电站10 万千瓦。(9)氢能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很热的研究高潮。我国十 分重视氢能技术的开辟和利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2 2022年)提出要重点发展氢能的创造、运输、储存等技术。我国在氢能研究领 域已经取得不少重要成果,燃料电池,
13、燃料汽车技术都已成熟。3、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能力弱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大部 分核心技术和设备创造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而技术和设备部 分普通占新能源投资的绝对照重,导致我国新能源利用成本高,同类产出产品竞 争能力弱。技术性瓶颈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对新能源的核心 技术并未彻底掌握,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资源评价不充分新能源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分布区域往往在偏远地区,新能源资源评价是 一项技术要求高,投入资金大且费时费力的工作。太阳能的资源评价相对简单, 现在比较缺乏的是大比例
14、尺和分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新能源的高成本、高价格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由于技术复杂,规 模偏小,新能源基建和单位投资成本普遍高于常规能源,导致新能源产品的单位 成本也难以下降。目前,产品成本比常规能源低或者相当的惟独太阳能热利用、 地热直接利用、沼气,各类新能源发电成本都高于煤炭燃烧发电和水力发电。 成本过高会抑制新能源市场容量的扩大,反之,市场狭小又会给新能源的成本 降低造 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 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政策法规滞后,体制机制尚待理顺2022年出台的可再生资源法只是一部框架性法律,新出台的该法
15、修正 案于2022年底出台,2022年4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尚在实施之中。修正案针 对新能源用电成本高、市场需求薄弱、产能过剩、缺乏规模效益等问题提出了具 体措施,例如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制度和用电企业实施强制性配额制度,对疏 散成本、扩大需求可发挥一定作用,但这些法规的提出已明显滞后,而且由于现 有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实施法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4、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发展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新能 源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快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大新能源国家扶植力度新能源是科技发展进步的产物,需要资本与技术多方面的支持,较之与传
16、统 能源研究开辟投入与企业日常运行成本要高昂得多,同时,新能源下游的容量偏 小,制约了产能的合理运输,也制约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世界范围内太阳能 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基本靠各国政府补贴才干发展,风能发电接近火电的成本, 也需要政府扶植,等等。为了进一步开辟我国的新能源,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对 新能源扶植利达,对新能源补贴的力度更大更广一些,激励政策应更加具体,符 合实际。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究我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之所以起步较晚,就是受制于新能源技术 的约束,因此,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就必须突破技术难关。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 其引导作用,出台政策激励新能源技术研发,鼓励和匡助企业增加新能源技术
17、研 发投资,使企业能从新能源技术研发中真正获得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同 时,放宽新能源的市场准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哺育新能源技术不断革新。增强大众的低碳意识,普及新能源由于受到新能源产品价格高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新能源产品的需 求不枉,使新能源产品推广艰难。因此,政府及企业都有向消费者宣传利用新能 源的义务,以此匡助新能源产品开辟市场,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 大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宣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与战略意义,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使消费者形成自觉首选新能源 产品的良好习惯。创新制度,完善保障机制要抓紧制定协调配套的制度与政策体
18、系,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 与发展环境。目前应加紧完善各种财政补贴制度,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和上 网电价补贴等,并辅之以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以解决新能源产业成本高 企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补贴,以及对电网企 业购买新能源发电予以补贴等法规,但补贴力度有限。5、新能源产业发展任重道远我国新能源行业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力度也在 空前加强。新能源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拉动 效应,二是能源供给效应,三是技术进步效应。投资拉动效应是通过新能源产业 自身的大规模投资创造产值和带动就业;能源供给效应是新能源可以为
19、其他产业 提供替代性能源,弥补可能浮现的能源供应缺口;技术进步效应是新能源的应用 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整体技术创新,增进社会福利。但就目前的条件来看, 受制于市场、成本和技术等因素,新能源产业短期内仍无法担当起中国经济增长 的支撑重任。政府应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培植力度,是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 济新的增长点。表2022年和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目标2022年实际2022年实际2022年目标风电(GW)2.6530生物质能发电(GW)2|5.530光伏发电(百万立方米)0.08|0.32太阳能热水器(百万立方米)100*150300生物质柴油温和化(亿立方米/年)80190440数据来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参考文献1刘琦,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21;2宋成华.中国新能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交流.20223 ; 57-603李建武,王高尚.2022.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分析.地球学报733-7404王安建.2022.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地球学报5韩芳.2022.我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和前景展望6吴迎春.新能源 新希翼N,人民日报,2022-01 -0417倪维斗.新能源不仅是可再生能源EB/OL,中国新能源网,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