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docx

上传人:1868****340 文档编号:9500474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观沧海教学反思篇观沧海教学反思1观沧海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曹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文中主要通过描写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景象以及作者由此产生奇妙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并由此呈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理想,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化和志向教化的好教材。一节课下来,感觉优点寥寥,而问题多多。(一)胜利之处:1。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方法明确,环节齐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基本落实到位。多数学生能感悟到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2。讲解学问要从形象到抽象。引导学生从实景的详细描绘到虚景的想象夸张;从实景中感悟祖国漂亮的山河,体验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酷爱,

2、到虚景中感悟诗人博大的胸怀及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循循诱导,水到渠成,从而促进了目标的达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注意了古诗词的学习必需与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开课后我不惜珍贵时间给学生读导学案中大篇的背景介绍部分内容,同时还对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作了适当的讲解补充,为学生体验诗歌意境和感悟诗人情怀作了有效的情感铺垫。4。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虽有很多瑕疵效果不明显,但终归迈出了最为珍贵的一步。(二)存在的问题:1。在诗歌朗读环节花时不多,比较仓促,胆怯时间不够而取消了原先准备的多种朗读方式,学生特性化朗读和朗读体验明显欠缺,违反

3、了诗歌须从“读中感悟”的原则。2。没有逐句进行翻译,基础较差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获得大面积丰收。3。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往往处于“半成品”就草草收兵,致使气氛不够浓郁,探讨不够深化,在诗句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够深刻。4。在评价上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老师评价居多,表现了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的错误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5。学生发言不够主动主动,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孩子的胆小淳朴,一方面也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训练。6。小组代表发言时没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往往直述观点,给人造成好像是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小组的共同看法。(三)今后的准备通过这次我校举办的公开赛

4、课活动,使我看到了其他年轻老师的优点并努力向他们学习,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我校教学的希望,更看到了我县教学的崛起。今后,我将在上级的引导下,在同行的大力帮助下,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在课改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点,为我乡教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观沧海教学反思2在我讲完了这一节课之后,感觉也不是很好。总体上讲,或许是自己把学生的实力估计得太低了。应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去读,去理解。但是,我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学问的确很差。所以,在讲解基础学问部分时耗时过多。还有,我也没有对这首诗歌进行翻译,只是在提示学生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驾驭,即须要知道它在

5、这句中的意义是什么。我分析完第一句,明确了这句交代了视察的主体、地点、方位和视察的对象后,就说“接下来的三句写到了哪些景物?那么同学们齐读一遍找出这些景物”。之后,又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随之就只将里面的字的意义讲解了而没有翻译。接着又提问“这些景物是不是真实的看得见的?也就是说是实景吗?”。最终,再讲写虚景的那两句及附文。另外,我这课的教学目标有:1、能读会写“碣、澹、竦峙”等词语。2、理解、积累“澹澹、若、次、以”等文言词汇。当然,在讲的时候由于种种缘由导致时间支配上不合理,如太重基础,学生没预习等,所以,就使课文显得支离破裂,感受不到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更多的还是应当让学生通过不

6、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抽读、男女分读等)去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观沧海教学反思3观沧海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曹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文中主要通过描写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景象以及作者由此产生奇妙的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并由此呈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教学中,意图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走近诗人的想象世界,感悟诗人的胸襟和理想。详细做法是结合多媒体,运用多彩的画面和生动的声音,使学生与作者走得更近,从而更好地去感受诗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一、

7、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一点与学生们的词语量匮乏有很大关系。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相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化。学生们的特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育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实力,去走进诗人的心田;还应当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学问。观沧海教学反思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即找出了文中的诗句。可是分析的不够到位。老师分析:全诗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概,来表现诗人自

8、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雄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这寥寥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穷无尽,实在是壮丽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着陆,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绚丽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象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宏大的物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旧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日月”四句是写

9、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建了一个极其开阔的境界: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改变万千的特点和汹涌澎湃的气概。这不正是诗人那开阔胸襟的体现。观沧海教学反思5观沧海一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首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只要求有初步的感悟,并能结合文句来谈自身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我在上完本课后,总结了一下问题:第一:我们的学生在结合画面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达得很笼统,不够详细且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感悟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

10、想想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其次:我们的学生对古诗歌的相识只停留在表面,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很不到位。第三:通过这节课我们学生的表现,折射出我们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化,朗读缺乏应有的.技巧。学生们的特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综合以上几点,假如我再上观沧海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着重培育学生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个人情感,来品尝诗歌。让学生自觉地走入诗歌,理解诗歌。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找寻诗歌的诗眼、意象,去体会诗

11、歌的意境。做到真正的走入诗歌,走近作者,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去主动思索发言,来谈自己的感悟!观沧海教学反思6始终觉得语文的课堂应当是琅琅的书声,在充分的朗读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力也就丰富了。可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却把这一相识给渐渐的忽视了。以赶教学进度为由,诵读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观沧海这篇诗歌中,我就留足了时间,让孩子们采纳许多种形式去朗读。首先是老师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气概,先入为主。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另外我又挑了某些重点的句子反复的诵读体会,比如:“东临

12、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带着学生读,和学生一起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1)学生在单个诵读时,读不出来,或者是不敢读,这也是因为对朗读不重视导致的后果。(2)有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不是很活跃,这时不难发觉这样的学生思维状态是静止的,更不行能培育想象实力了。(3)诵读中,学生投入的感情不够。这也可能是理解上还存在欠缺。观沧海教学反思7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缘由,我认为:(1)长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

13、平常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绽开想象的翅膀。(3)对诗歌语言的品尝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精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最终我原本支配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支配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观沧海教学反思8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赶教学进度,诵读教学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习惯了默读等阅读方式。为激起学生的阅读的热忱,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

14、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首先老师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气概,先入为主。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老师依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选择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会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

15、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刚好加以指引,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缘由,我认为:(1)长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平常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绽开想象的翅膀。(3)对诗歌语言的品尝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精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最终我原本支配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支配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总的来说,通过对

16、这次汇报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须要留意: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犹如隔靴搔痒。2、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沟通有隔膜。3、虽然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仍感觉教学设计上,支配学生读的时间太少。假如我再上观沧海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索发言。观沧海教学反思9上完观沧海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反复的修改调整中,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如下规律: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同时学会

17、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起先我是从抽象到形象来讲授这一学问点的,结果学生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只知道记笔记,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我改动原有方式,授课的效果就大大提高。在上完课后,我感觉这次课最不尽随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头重脚轻,前松后紧,前半部分花的时间太多,结果到最终该解决的问题没完成,只能放到课后完成。充分的打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观沧海这首古诗,从传统的观点看,认为都是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但是我在备课时,在翻阅背景材料时,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不过我想可能学生不会提到,也没细致探究,结果在上课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却想到了,此时我凭借自己已有的历史学问给了这位学生适当的合理的引导。说的激发学生主动性,这

18、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实际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当别论了。此次开完课后我对这一问题起先也没考虑,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气乎乎的跑到我办公室,跟我说那次上课打击了他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当时我稀里糊涂,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打算好了问题我没问他,由此事情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课的时候我的.眼光应当跟同学进行时常的沟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刚好的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有可检测性,此次开课中我也设置了一些小练习,但是在上完课后,我才发觉我的练习与目标有点距离,练习稍稍高于目标,练习中涉及的内容过宽过多,结果却使的目标有点淡化,在教学

19、中出现了其次个难度高峰。此外,整个教学过程还应当讲究结构的完整,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强调,内容的连贯。只有这样才能将一节课上好。观沧海教学反思10就语文本身来说,语言文字是形式,思想感情是内容。就语文教学来讲,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留意引导学生去感受,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绽开思维,使课文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在头脑中出现出来,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内容,使情感得到共鸣。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诵读,耳朵可以详细感受语言抑扬有致的音韵,缓急合宜的节奏,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为生动的画面,显明的形象,以实现再造想象,激发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为激起学生阅读的热

20、忱,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首先是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老师依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选择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会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

21、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刚好加以指引,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缘由,我认为。1、老师长期讲,学生被好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没多大意义。2、对诗歌语言的.品尝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精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总的来说,通过对这次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犹如隔靴搔痒。2、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沟通有隔膜。今后在教学

22、中我想做这样的改进。1、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2、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索发言。观沧海教学反思1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一、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感、想象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相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

23、朗读不够深化。学生们的特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没有良好的语感、节奏、韵律对于理解诗句和对联都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育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实力 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还应当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学问。观沧海教学反思12观沧海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曹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文中主要通过描写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景象以及作者由此产生奇妙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并由此呈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理想,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化和志向教化的好教材。一节课下来,感觉优点寥寥,而问题多多。(一)胜利之处:1.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方法

24、明确,环节齐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基本落实到位。多数学生能感悟到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2.讲解学问要从形象到抽象。引导学生从实景的详细描绘到虚景的想象夸张;从实景中感悟祖国漂亮的山河,体验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酷爱,到虚景中感悟诗人博大的胸怀及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循循诱导,水到渠成,从而促进了目标的达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注意了古诗词的学习必需与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开课后我不惜珍贵时间给学生读导学案中大篇的背景介绍部分内容,同时还对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作了适当的讲解补充,为学生体验诗歌意境和感悟诗人情怀作了有效的情感铺垫。4.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

25、作探讨,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虽有很多瑕疵效果不明显,但终归迈出了最为珍贵的一步。(二)存在的问题:1.在诗歌朗读环节花时不多,比较仓促,胆怯时间不够而取消了原先准备的多种朗读方式,学生特性化朗读和朗读体验明显欠缺,违反了诗歌须从“读中感悟”的原则。2.没有逐句进行翻译,基础较差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获得大面积丰收。3.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往往处于“半成品”就草草收兵,致使气氛不够浓郁,探讨不够深化,在诗句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够深刻。4.在评价上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老师评价居多,表现了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的错误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5.学生发言不够主动主动,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孩子的胆小淳朴,一方面也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训练。6.小组代表发言时没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往往直述观点,给人造成好像是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小组的共同看法。(三)今后的准备通过这次我校举办的公开赛课活动,使我看到了其他年轻老师的优点并努力向他们学习,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我校教学的希望,更看到了我县教学的崛起.今后,我将在上级的引导下,在同行的大力帮助下,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在课改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点,为我乡教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