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学院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案01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97058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才学院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案01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英才学院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案01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才学院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案01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才学院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案01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概括地理解:学前教育、素质教育以及 学前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2 .通过教师将结合学生讨论,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学前素质教育课程的 必要性和指导思想。3 .初步认识学前素质教育课程结构的特色。4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素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兴趣与愿 望,体验成就感。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本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地树立学前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 的可能性的素质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素质特性和素质教育特点。2 .本章教学难点是“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理论。本章教学形式和方法:1 .讲解演示法:教师讲解基本的概

2、念和素质教育观点;2 .分组讨论法:什么是素质和素质教育?为什么实施学前素质教育以 及怎样实施学前素质教育。本章教学内容和程序:第一节学前素质教育概述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的任何发音。但如果十几岁才开始学习第二语 言,就很难学习纯正的语音。推广普通话也要从小开始,此时开始进 行双语素质教师是比较适宜的。幼儿期所以是学习外语的敏感期,还 是由于他们没有顾虑,不怕开口,说错了也不会感到羞愧,反而以多 说为乐。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的敏感期或关键期,在掌握数学概 念方面,敏感期在5-5岁半。(二)学前素质教育必然是塑造性教育,而不是改造性教育儿童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许多敏感期或最佳

3、期都在学前阶段, 抓住敏感期、最佳期、关键期进行塑造性素质教育就会获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尤其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 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一种新的思想品德的塑造,需要 长期的塑造性教育,一种不良的思想品德的改造,更需要长期改造性 教育。学前期素质教育是民族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按照 先入为主的规律进行塑造性的素质教育,比较容易的,而改造性的补 救性的教育也是很难很难的。五、学前儿童素质的发展性与学前素质教育的动态性特点(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处在高度发展时期。发 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总趋势体现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 到抽象,从

4、低级到高级,从不齐全到齐全,从凌乱到成整体。随着年 龄的增长,整体性素质都在不断发展。(二)学前素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儿童身体、心理素质不仅在活动中产生的、发展的,而且是通过 活动表现出来的。儿童的日常活动、游戏、学习、劳动、以及交往活 动等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儿童正是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操作学习、 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的。图示进程表网络表活动性:6种素质(表)12种活动(表)第三节学前素质教育整合式课程的建构一、整合课程的含义(一)什么是课程?“课程”这个概念是用得最多,定义最不确定的概念。“课程” 源于拉丁语的Recourse,意指“跑道”。后来转义:“课程”即为 课业及进程。(二)什么是

5、整合课程?“整合” 一词使用范围广泛,对其理解也不尽完全一致。有的理 解为“综合”,也有的理解为“结合”,还有的理解为“整体”等。 我们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把整合定义为: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结合所构成的课程整体结构,称为整合。”80年代以来,课程结构改革呈现出一种整合化趋势。这种整合 化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想的整合,课程目标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形式的整合等方面。二、学前素质教育课程整合化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和复杂 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并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课程问题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总是处于中心地位。课程具体 地体现了

6、教育目的的要求,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广义理 解的课程,是指学科体系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老师指导下的整个教育活动的总 体设计。这种新的课程观指明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学前双语 素质教育整合课程”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观指导下并经过长期幼儿园 实验探索建构的成果。三构建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指导思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整合课程建构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婴幼儿整体教育整合课程建构的意义 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婴幼儿整体教育提供了现 代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婴幼儿整合课程建构提供了方法论 指导。(一)系统论

7、的整体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启示L什么是系统论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 V.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关于研 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2.根据整体原理实现婴幼儿教育的整体优化所谓整体原理,是指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有各部分的功能,而且 有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产生的新功能。根据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是由若 干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是由许多部分有机联系构成的整体,有 它自己的特殊结构,应该由以下因素构成:(1)教育因素(包括教 育任务、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等);(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包 括保教人员和不同年龄的幼儿;(3)环境因素(包括幼儿园、家庭 和社会的关系);(4)

8、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交往等动 态因素)。(二)信息论的有序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启示L什么是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传递、处理、储存的规律和技术的科学。2.根据有序原理实行开放教育运用信息论于婴幼儿教育中,就要破除封闭教育思想,树立开放 教育观念,使婴幼儿教育成为开放的系统。1 .婴幼儿教育要向社会开放2 .婴幼儿教育要面向未来(三)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启示L什么是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信息 与控制这个横断面着重研究特定系统(人、动物和机器)及其行为、 功能的科学。3 .根据反馈原理,实现素质教育动态中优化1、反馈控制法现代控制论创建者美籍奥地利

9、数学家N.维纳(Norbert wiener 1894- 1964)指出:“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即将系统运动的 以往结果再输送入系统中去”。山也就是说,反馈是用系统运动的结 果调整系统未来运动的一种自控方法,即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 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 达到预期目的。运用控制论思想和方法于婴幼儿整体素质教育,就要强调在动态 中优化,树立发展与创新的教育观念。第一,实施超前控制,注重婴幼儿教育面向未来。第二,强调自适应控制,注重婴幼儿智能的开发。第三,进行条件控制,注重培养创造型人才。(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整合课程重要指导思想1 .社会整

10、体化趋势的需要社会整体化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现代科学发展趋于综合化;二是科学技术与生产趋于一体化。(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于综合化(二)科学技术与生产趋向一体化(三)社会发展整体性、全方位性加强2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构学前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 我们建构“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指明了方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提出:“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 本建成。”特别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

11、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 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坚持依法治 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 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国、 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 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思想 要体现在“学前双

12、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建构中。四、素质的综合品论是构建“学前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重要理 论依据第四节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的特色一、课程结构“立体化”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横向体现12种教学活动圆周 式联系纵向体现六种素质教育活动教程递进式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网 络结构。(一)社会教育一一学会做人1、交往活动:交往中学做人2、自己来活动:做人从我做起(二)科学教育一一学会求知1、认物活动:认识大自然2、认数活动:认识数、量、形(三)健康教育学会健体1、体育活动:锻炼身体2、心理保健:心情愉快(四)双语教育学会双语1、双语交流:双语交际2、双语阅读:阅读识字(五)艺术教育一一学会审美

13、1、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美、表现舞蹈美2、造型活动:艺术创造、表现心灵美(六)创新教育一一学会创造1、创造活动:综合式创造2、建构活动:表达式创造二、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目标整体化是“学前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第一个特征。课 程目标整体化集中体现在“两个发展”上,即促进幼儿体、智、德、 美全面发展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品质和谐发展。“全 面”与“和谐”是整体化目标的核心。(一)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体,即体育。幼儿体育具体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 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 动的兴趣。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中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实 施体育,

14、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智,即智育。幼儿智育的具体目标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 运用语言交往进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体验学习、操作学习的基本 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知能力,激发求知欲,培养认知兴趣,建立认 知结构,开发创造潜力。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中的认物活 动、认数活动、言语活动、意愿创造活动等等,是向幼儿实施智育的 重要途径。德,即德育。幼儿德育的具体目标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和良好品德培养,萌发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的思想情 感。考虑幼儿认识过程具有具体形象和情感过程易受情境感染的心理 特点,思想品质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学前双语素 质教育整合课程结

15、构中的亲子活动、社会交往活动以及戏剧游戏活动 等,是向幼儿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美,即美育。幼儿美育的具体目标是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 创造美的情趣及审美能力。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中的造型 活动、音乐活动、体育活动、意愿创造活动等都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 有效途径。在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结构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是融为一体的,在纵向12种活动之间和横向主题网络活动之间四育 是相互交叉、彼此联系、互相渗透的,体现出培养完整儿童促进幼儿 全面发展的整体效应。(二)和谐发展的具体目标认知目标: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是属于智力或智慧 方面的心理活动。婴幼儿认知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

16、三个方面:一是 建立认知结构,引导幼儿由感知动作认识维度向图象表征认知维度, 再向语言概念认知维度发展;二是引导婴幼儿的认知由静态向动态发 展,由知道“是什么”“怎么来的”“为什么”的科学道理,使幼儿 的认识不断由外部向内部转化即内化;三是培养幼儿认识兴趣,主要 是发现探索的兴趣。培养认知能力,主要是求异思维或称多端性思维 能力。情感目标: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婴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 和美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而引 起的情感。“三热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是道德感的最高 层次。根据婴幼儿认识过程具有明显具体性和形象性的心理特点,爱 祖国的教育要从爱幼儿园

17、、爱家乡、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做起; 爱人民的情感,要从尊敬老师和长辈,关心小朋友,助人为乐做起; 爱共产党的情感,要从生活中助人为乐典型事例,萌发社会主义好、 共产党好的道理,萌发爱祖国、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理智感是由于认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培养幼儿 理智感主要是满足他们好奇好问好动的认知兴趣和探究心理,激发求 知欲和成就动机,增强竞争意识。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的概念可以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0-6、7岁上学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 教育、托儿所、亲子园、幼儿园等的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3-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在接受

18、 入小学之前的教育。当前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类型有:幼 儿园、幼儿学校、托儿所、保育学校、游戏班、儿童之家、亲子园、 巡回幼儿园、小学预备班等。止匕外,还有专为残疾儿童和智力缺陷儿 童开设的特殊幼儿园、学前班等等多种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的概念在本书里作者采用狭义的理解:主要是对3-6岁 幼儿园三年制的幼儿进行的学前儿童教育,又称幼儿园双语素质教 育。相对划分三个年龄阶段:幼儿初期:幼儿园小班3-4岁儿童的教育;幼儿中期:幼儿园中期4-5岁儿童的教育;幼儿末期:幼儿园大班5-6岁儿童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概念(一)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qualitaty educ

19、ation)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 种解释。广义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伴随美的评价而产生的情感。 培养婴幼儿美感主要是创设环境美,表达艺术美,提倡语言美,感受 心灵美,体现行为美。然而,婴幼儿美感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道德标准 为准绳。社会性,指人的社会属性而言。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目标有三 个:一是发展社会认知能力,逐渐掌握社会道德准则,提高道德认识, 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二是发展亲社会行为,愿意和小 朋友同玩同乐,合作分享,交流感情,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三是掌 握交际的技能,培养善于交际的能力。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双向的, 也就是

20、说,儿童不仅被社会化,也在社会化着他人,既是被社会化者, 又是使他人社会化的因素。从小培养善于交际的能力,长大就能具备 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个性,又称人格,它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为一 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幼儿理想的个性特征应该是性格开朗,富于爱 和同情性,无私和克制,勤快热情,勇敢坚强,具有个人兴趣和爱好 等优良个性品质。综上所述,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品质和谐发展,集中地体 现了知、情、意、行之间的协调,构成了人格结构的整体性发展。三、课程内容“结构化”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第三个特征。内容结构化集中地体现在教材编排的体系上:纵向课程教材编排采用 “阶梯式

21、”;横向课程教材编排采用“圆周式”。(一)纵向“阶梯式”编排法,既能体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又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衔接性。(二)横向“圆周式”编排法,既能体现课程内容的中心性、整 体性,又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认知结构的多维性。四、教学过程“建构化”教学过程建构化是学前双语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的第四个特征。所 谓建构,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识在起点上,既不 产生于客体,又不产生于主体,而是产生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换句话说,智力来自于儿童的动作或活动。儿童的认识是一个积极的 主动的建构过程。学前双语素质教育课程非常重视儿童自选自导的学习和环境教 育,强调为婴幼儿提供“

22、有准备的教育环境”,提倡“环境”、”教 师”与“儿童”三个因素之间的协调,提倡儿童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 中,利用各种学具、材料进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和情感 体验学习等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主动建构、自我实现和自由创造 的目的。因此,老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注意幼儿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 更重视幼儿涉猎知识的过程,促使幼儿学会学习。建构构成结构,结 构是不断地建构的结果,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而建 构过程则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的过程,我们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在于 启发诱导、范例引导,现场指导、个别辅导;幼儿主体地位体现在: 探索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操作学习。教师的教育活动程序设 计

23、体现“三阶梯”模式。第一阶梯:感知动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 幼儿感知操作学习。第二阶梯:形象表征认知维度,即表象水平,幼 儿形象表象学习。第三阶梯:概念符号认知维度,即抽象水平,幼儿 发现探索学习。五、实施手段“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也是婴幼儿最喜欢的主动自愿的活 动。实践证明,游戏是向婴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 教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纵向课程12个教育教学活动和横向课程 6种领域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开展“让我自 己来”的游戏活动来完成的。认物活动一一学科学游戏交往活动一一社会性游戏言语活动一一交际性游戏创造活动一一结构性游戏认数活动一一学数学音乐

24、活动一一表演性游戏英语活动一一情境性游戏体育活动一一活动性游戏六、课程效果“最优化”课程目标优化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实施手段优化选择, 课程效果优化设想,从而体现整体优化,是学前素质教育最有效的课 程模式。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都要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 质教育,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 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各级各类的教育中去。狭义素质教育:具体是指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 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乃至贯穿于 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而 言的。三、学前素质教育的概念(一)素

25、质的定义什么是素质?关于素质的定义众说纷纭,典型的定义有:1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素质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 能的特点。它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为遗传素质,亦称禀赋。2 .教育学中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 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 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的品质结构,通常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 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人格素质、角色素质、劳动素质等等。 素质教育中所讨论的素质,主要是指这种含义。(二)素质的类型结构1 .按素质层次划分(1)自然素质:即遗传性、生理素质。(

26、2)心理素质:即个性心理品质。(3)社会文化素质:即在后天习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人的素质的这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相互渗透、融为一体。2 .按教育目的和社会需要划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 质、劳动素质、技能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3 .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教育目的划分:(1)思想道德素质一一从小学会做人(2)科学文化素质一一从小学会求知(3)身体心理素质一一从小学会健体(4)审美艺术素质一一从小学会审美(5)汉英双语素质一一从小学会双语(6)创造能力素质一一从小学会创造学前素质教育就是学前教育机构向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素

27、质教育。我国政府高瞻远瞩,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和教育大趋势,十分明确 地把我过的基础教育定性为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 强素质教育。确定学前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 质教育课程的性质,既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根本目标,也适应国际 教育发展趋势,同时,海之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而更 严格地说,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发展性、整体性,学前教育以发展基础素质为定向较为合适。”把学前教育课程定 性为素质教育课程,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模式才能

28、更好地、更有效地实施学前素质教育呢?第二节学前儿童素质特征与学前素质教育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有不 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那么,学前儿童的素质教育 与学龄儿童的素质教育来说有哪些特点呢?一、学前儿童素质的根基性与学前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特点(一)学前儿童的素质先天性、自然性更强些。学前儿童刚出生 时还是一个自然实体,他只是有与生俱来的遗传素质;即通过遗传, 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给后代,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集体

29、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其中对心理 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的是神经系统的特征。遗传素质提供儿童有可 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奠 定了儿童心理素质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 的影响更大些;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也影响着儿童智力的个别差异, 遗传的气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性的形成,学前儿童的生理成熟 也是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生理成熟的顺序进而制约心理发展的顺 序。脑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二)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 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

30、教育的奠基阶段。城 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 生的发展打好基础。(1)民族素质教育取决于基础素质教育,学前 素质教育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二、学前儿童素质的整体性与学前素质教育的整合性特点人格反映着人的整体素质面貌。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 是对学前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一)素质具有整体性,提倡“完整儿童”教育80年代,人们加深了对儿童整体性发展的认识,认识到:儿童 的发展是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个性发展的有机整体。素质具有整体性, 生理素质(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心理素质的自然前提和生物物质 基础。反过来,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以

31、 及时间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素质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如智力结构: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注意力等智力因素构成;而个 性结构:兴趣、气质、能力、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素质结构的个 因素有机地统一在人的身上,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早在80年代,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基于对儿童整体发展的认 识,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已成为现代幼儿 教育的新观念。由欧美传至世界各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形成了世界 性的学前教育目标追求。什么是“完整儿童”?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 平衡的儿童,是指身体的、社会的、情绪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 发展。(潘杰,1994年)换句话说,就是“

32、体、智、德、美”全面 发展,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和谐发展的儿童。(IQ+EQ=完整儿 童)高智商加上高情商的儿童。培养“完整儿童”是造就完整成人的 基础,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基础。(二)塑造完整人格,需要全人格素质教育什么是全人格的素质教育?全人格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儿童“全 面”与“和谐”发展的教育。完整人格的塑造性教育是学前素质教育 的真谛。人格比知识更重要,完整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集中体现和必 然要求。人格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性,也是对素质整体性的概括。 集中地概括了人性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精神风范、态度体系、价 值追求等,正是学前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性取向。三、学前儿童素质的潜在性与学前素

33、质教育的开发性特点(一)学前儿童大脑的智力潜力是学前素质教育智力开发的生理 基础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开端时期,是一个软弱、脆弱的个体,又是 一个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学前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却具有一颗 闪烁、智慧火花的大脑,人脑比任何动物的大脑都发达。它是人的智 慧才能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有惊人的接受信息、储存信息的机能,有 无法准确估量的智能资源。可惜一般人之利用了十分之一左右,儿童 大脑潜能的开发就更少。学前儿童(3-7岁)脑重已达到1011克一 1028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据脑电的研究表明,:56岁是 大脑发展的第一迅速期。脑细胞及其活跃和敏感,很容易接受信息和 储存信息,早期智能开

34、发不仅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的成熟,而且可以较 充分地开掘大脑的智能潜力。这种潜在素质的开发是通过环境和教育 来变成现实的。(二)早期职能素质教育是以智能发展规律为依据的国内外的神经生理学家、遗传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的许多研究表 明:智力发展先快后慢的规律,智力发展有递减规律。美国心理学家 本杰明.S.布鲁姆的儿童跟踪研究发现儿童智力发展5岁以前是最为 迅速的时期。以17岁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100%的话,那么4岁前获 得的智力占50%; 48对再获得智力的30%; 8- 17岁只获得智力的 20%;成熟期后,人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原期,发展速度显著缓慢下来。从孩子一出生就在理想的教育条件下培养,儿童可以发展

35、自己智 力的100%;但如果从5岁才开始进行教育,即或是理想的教育儿童 也只能发展自己智力的80%;若从10岁开始进行教育,就职能发展 自己潜在智力的60%,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起步越晚,儿童潜在智能的 发展所受阻力越大。因此,学前素质教育是开发型的素质教育,应尽 早开始。(三)学前素质教育要注重潜在发展区的开发什么是心理素质的潜在发展区? 儿童心理素质的潜在发展区,又称最近发展区。它是指儿童能够肃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 素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比喻为,前一种水 平是站着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的水平,而后一种水平是站着摘不到桃 子,跳一跳就可以够

36、得到桃子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 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怎样开发儿童心理的潜在发展区?教育者查明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向儿童提出稍高的,但是 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促进他达到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因人而 异,同时,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如果时时关注每个儿童,利用其最 近发展区,就可以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当儿童以达到新的水平时,又帮助他 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儿童总是可以在原有水平上向新的水平前 进。不断地开发儿童的潜在性素质。四、学前儿童素质的易塑性,学前素质教育的塑造性特点(一)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心理素质形成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 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 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不是不可以学习或形成某种品质或 能力,但是比起敏感期或最佳期来讲,就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比如,儿童学习简单口语,2-4岁是最佳期。在掌握语音上,3-4岁 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基本已接近掌握本族语全部语音,特别是4 岁左右可以说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几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