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94017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哲学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管理哲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中。2 .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况。3 .阅历管理学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9世纪。4 .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见以礼治国。5 .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法治国。6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相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7 .要称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管理素养娥管理实力之外,还必需拥有相应的权8 .管理客体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9 .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10 .重视人须要是管好人的关键。11 .对一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

2、、业务决策三种类型。12 .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安排、组织、限制三个阶段组成的运动过程。13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确定人的本质的是社会属性。14 .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15 .协调的主要哲学依据是冲突的同一性。16 .管理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17 .克-霍金森说:“倘如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需成为哲学家18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正是对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的生动概括。19 .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整。20 .企业管理者中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1 .君

3、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洁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22 .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高,这就是热岛效应23 .东方文化留意人文精神和跨度思维、而西方文化留意科学精神和顿悟思维, 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二、选择题1 .管理哲学的产生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理论基础:(A、B、C、D、E)2 .管理主体必需具备的条件有(A、B、C、D)3 .马斯洛关于人的须要理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B、C、D、E)4 .在管理领域,影响较大的西方几种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A、B、C、D)5 .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B、C、D)6 .决策的基本特征如下(A、B、C、D)7 .决策的基本类型可分为(A、B、

4、C、D、E)8 .组织中的冲突关系包括(A、B、C、D、E)9 .协调的类型可分为(A、B、C)10 .广义的管理具有如下特点(A、B、C、D、E)11 .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指(A、B、C)12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原则(A、C、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须要哲学的引导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学派林立,令人无所适从,使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工作特殊 是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大大减弱。这种现象客观上要求人们把管理理论上升到哲 学高度,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中的内在联系,把握一般管理原 理和原则后面更基本的观点、方法和规律,从而使经济管理

5、处在一个统一的理论 体系的引导之下。(2)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哲学不能离开经济领域。经济是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远离社会经济的哲学就 是远离现实的哲学,是与社会须要脱节的哲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哲学。将哲学与 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 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哲学开拓广袤的道路。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决不 仅仅是将哲学的原理、方法简洁地移植到经济管理中,或从详细的经济管理中引 申出某种哲学原理或精神,而是必需用哲学的思维对人类经济生活主要是经济管 理行为及其理论进行哲理性的深刻反思,探求顺乎人性、崇尚价值、高效有序、 卓越和谐的经济管理观和方法论

6、。8 .从哲学的角度谛视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产生于20世纪50年头初,持续到20世纪末叶。传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物质财宝的快速增长为根本目 标;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趋向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协助行为和伴生现象。传统发展观在指导后发国家的发展实践时,起到了确定的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 在传统发展方式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使很多后发国家解决了最为紧迫的人民 生存问题,同时也启动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但也导致了后发国 家一系列困难的社会问题,使这些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传统发展观最深刻的局限性在于“将发展现代化这样的基本范畴当作某 种自明的先验的前提来加以确认并广泛运用

7、,却忘了对这些范畴本身的逻辑预设 及其合法性问题,因而导致对发展本身缺乏辩证的批判的看法:这就使人 们在发展模式上不行避开地陷入了种种误区:(1)认为“发展是一个自由的无冲突的过程,误把实现发展的某些手段和阶段 性目标当作发展的终极价值”。由此导致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发展”时,忽视和 漠视了 “经济一自然”、“经济一社会”、“经济一人文”等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 系。(2)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上,实行了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 立场,主要从客体的尺度动身,将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程度、GDP总值等物化 指标作为发展的参照系,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首先要科学地回

8、答发展的标记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发展 标记问题也就是推断何为高级何为低级的问题。这一问题明显涉及主客体两方 面,只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角度才能相识到发展的全部意义。也就是说,发展应 不仅仅以事实、更以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推断来衡量。这种价值推断就是人本 的、重视发展的人文价值和人的本质需求的。传统的发展观却仅仅从客观世界本 身去寻求“发展的标记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明显是远远不够的。9 .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谈谈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冲突关系。它们虽然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又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环境,指的是环绕于我们四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 从事

9、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与其四周环境相互依靠,不断 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 括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具有确定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其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淌。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叫 做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 有自动调整的实力。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样,就可能被不同部分的调 整所抵消。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困难,其调整实 力就越强;反之,成分愈单调,结构愈简洁,其调整实力也愈小。但是,一个生 态系统的自我

10、调整实力再强,也是有确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整就不再 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确定的环境。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 环境。人类的活动影响和变更着四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着主动或消极 的作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各种人为的自然灾难,就是人类对环境的消极作 用的结果。环境也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相宜的环境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 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能够在其中正常地生活、工作,产生无穷的才智和创建力; 而当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人与自然失去了相对的平衡,人类就要受到自然、 环境的惩处,付出相应的代价。如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轻

11、者使 人们感到厌烦,心情不畅,工作效率低,重者则使人们发生中毒,引起疾病,甚 至死亡。(注:这里最好能举点详细的实例)总之,人和环境是不行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需留意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维护必要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10 .谈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冲突关系。它们虽然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又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 界发展到确定的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不仅为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供应了必 要的物质前提,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进行历史活动的自然基础。自然

12、界中的生物群落与其四周环境相互依靠,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 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在生态系统中。人体在生命 过程中也要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人类的活动影响和变更着四周环 境,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相宜的环境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 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能够在其中正常地生活、工作,产生无穷的才智和创建 力;而当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人与自然失去了相对的平衡,人类就要受到自 然、环境的惩处,付出相应的代价。(注:这里应举实例加以说明)总之,人和环境是不行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需充分敬重、

13、重视哺育自己的大 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B C D)13 .对现代经济管理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A、B、C、E)14 .城市土地的特点有以下几点(A、B、C、D、E)15 .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有(A、B、C、D、E)三、名词说明1 .管理哲学是探讨管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的学问。2 .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确定的管理素养,有确定权威,担负管理工 作的人。3 .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实践活动领域,接受管理主体 协调和组织、指挥、运用的客观对象。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4 .定性思维方法是依据事物的性质来

14、相识事物的思维方法。6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 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7 .决策民主化指决策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 中贯彻群众路途。11.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 定。12城市化指一种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 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四、简答题1 .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1)区分: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虽 然也存在于管理领域中,但没有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

15、世界观的高 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有管理领域的特点。(2)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 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要汲取一般哲学的合理 成分和有益的因素。2 .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1)区分:管理哲学探讨的是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 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详细科学范畴,它探讨的是管理活 动中不同层次的详细理论、详细问题,比如,管理决策、管理目标、管理组织、 管理限制等。(2)联系: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二者之间存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管理科学要 受管理哲学

16、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探讨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留意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中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 规律适用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3 .管理哲学的特点管理哲学具有两方面特点:(1)与管理科学相比较,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2)与一般哲学相比较,它的概括层次低于一般哲学简言之:就理论概括层次而言,管理哲学低于一般哲学,而高于管理科学。4 .管理哲学的作用(1)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详细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 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17、5 .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人之所以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1)从人的作用看:有了人的作用,物和财才可能成为社会生活的因素,成为 管理客体。(2)从管好人的意义上看: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才能通过人实现对 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从人的特性上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 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不像管理客体中的物和财那样只是机械地接受 管理。6 .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是科学决策?科学的决策必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所确定的措施方案也是正确的;(3) 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运用的

18、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 间最短;(4)能保证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并且对一旦产生的副作 用有严密完善可行的处理措施(为了便于记忆,可简化为以下四点:目标正确,措施得当,成本最低,副作用 最小,并有完善可行的应付措施)7 .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具备哪些条件?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至少应具备以下五方面必备条件:(1)决策者应充分相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亲密联系群众,擅长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询问 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学问、阅历、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

19、)能留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驾驭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 不断总结和探讨别人的和自己的阅历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相识和驾驭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学问,使自己 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8 .安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只有科学地制定安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面的活动。(2)安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安排是制定目 标与达到目标的桥梁。(3)安排是管理者进行限制的基础 表现在:A、安排包括建立目标和一些指标, 这些目标和指标将成为管

20、理限制的基础。B、限制的全部标准也都来源于安排。C、 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切都在变更之中,安排是预料这种变更并设法消 退变更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4)安排工作还有助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削减盲目性所造成的奢侈,促 使各项工作均衡稳定的发展。9 .管理限制过程的辩证关系管理限制过程表现了多方面的辩证关系:(1)限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限制过程的几个步骤,各自 功能不同(这是相互对立的方面);而又相互联系、不行分割,并在确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这是相互统一的方面)。(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更发生显著变更时是稳定的, 反之是不稳定的。二者可以相互

21、转化。(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目标离不开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目标制约手段, 目标性质确定了手段的性质。10 .管理价值的特点(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管理价值受到价值系统的影响,而 价值系统不仅由组织内部确定,而且还由广袤的社会文化规范所确定。(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管理价值的反馈性:管理价值与人的价值相联系。人是管理实践的主体,管理价 值也是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个层面、一个方式,从管理价值反馈回来也 证明白管理者自身的价值。管理价值的两重性:管理的价值,是以对国计民生有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的,这 是价值的价值,没有第一价值,就没有其次价值。(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

22、。管理价值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建,而是整个组织系 统和人民群众集体动作的结果。(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管理作为一项集体活动,绝非短时期内能够见效。(5)管理价值具有创建性。管理价值不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可得,需通 过努力创建才能实现。(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这与管理价值的变动性相对应。(1)有的管理价值 在这个时期是有价值的,但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相当于因时 而异)(2)管理价值和特定的文化氛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的管理价值在本 民族或本文化中是有价值的,但到了别的民族或别的文化中就可能变得毫无价 值。(相当于因地而异)11 .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当具有哲学素养 经济管

23、理者在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建性的能动作用。(1)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 着眼长远,也就是要坚持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经济管理者的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有辩证的相识,擅长处理权威与听 从的冲突关系。(3)经济管理者的创建性作用要求其擅长创新,重视学习,并且擅长启发创建。 这离不开正确的哲学思维。12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看不见的手”指 的是经济生活由市场来调整,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自发进行。二者是经济生活中进 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市场调整,自由竞争

24、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具有确定的盲目 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气办 大事。(二者各自的优缺点,就是二者的区分所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二者具有互补性,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 的互补,事后调整和事前调整的互补等。(这是二者统一性的体现)13 .如何全面相识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 含以下四大原则:(1)生态持续原则:要求在爱护生态环境、不威逼后代生存须要的前提下追求 发展,并在发展的基础上主动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内 容。(2)经济持续原则:要求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对资源的合理开

25、发与利用来 实现经济持续。主见把传统的粗放的外延式再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的内涵式再生 产方式,在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既确定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又充 分留意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3)社会持续:从关切人的温饱上升到留意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激励人们追 求同等、自由、健康和谐的生活;把物质财宝的安排原则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社会改革,以实现公允安排和广泛的社会同等。(4)文化持续:提倡精神价值,激励人们摆脱和消退工业文明给人们的压抑、 迷茫、苦痛的不良影响,强调文化进步和价值系统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 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相识的多角度化

26、。生态持续与经济持续可说是对传统发展观中突出的缺陷的弥补,而社会持续和文 化持续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和创新。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 的相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 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接着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相识和 创新。14 .如何正确把握公允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允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尺度。可从条件公 允、手段公允、结果公允等多个角度来定义。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 等经济效率。条件公允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地位、法律上和人格上的公允。它与效率无干脆联

27、系。手段公允亦即机会均等,主要指竞争规则和社会参加规则对全部人具有同等效 力,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有可能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建。手 段公允是促进合理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结果公允指的是人们在收入、经济水平和权威上维持完全的同等。它与效率之间 存在尖锐冲突。通过竞争以外的手段干预安排结果以实现所谓的“均贫富”,必 定导致低效率,从而损害多数人的福利水平;而严峻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必定 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在经济管理中,我们当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允的原则,同时在不干脆损害 效率的状况下,组织有义务有责任实行确定的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对 在竞争中受到

28、损害的公允予以适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允促效率,以 效率带公允的良性循环。留意:对如何正确把握“XX与XX的辩证关系”这种类题目(如本题和下题) 的回答,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明XX与XX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二是说明 “如何正确把握”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确定道德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 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言之,义就是道德原 则,利就是物质利益。详细到经济管理中,义就是经济管理行为应遵循的道德原 则,利就是经济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与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

29、基础。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利 的取得也离不开义。经济管理中要获得更多的利,必需遵循确定的义,经济组织 的维系也离不开义的支持作用。(2)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德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 就能团结协作,利才得以实现;反之则会阻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必需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 道德原则才能得到自觉贯彻。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即义利同等重要,应当既重视利, 又重视义,要做到以义促利,以利促义。五、论述题1 .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见以“仁”为本、“正名

30、”、“知天命”,提倡先富后教,以 礼乐为教,修己治人等。在行政管理上主见施行仁政;在教化管理上主见以学“礼”(社会道德、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并提倡“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的学习 看法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上主见“节用”、“薄敛”、“使命以时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从物质利益是一切争斗的缘由这一思想动身,主见“兼相 爱”、“交相利”,“尚贤”,“节用”、“尚俭”“节葬”,“天志”、“明鬼”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哲 学思想动身,反对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则,主见“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

31、其细”,“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志向。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动身,主见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 术,提出“抱法处势”的管理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强调全局的重要性,强调对学问的驾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要求争取主动权;提出“奇正相生”的观点,着重“奇正形胜”的管理思想。2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1)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区分与对立A、二者所处地位不同: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听从地位,形成 指挥与听从的关系。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 是相识与被相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冲突。(按:教材对管

32、理主体的自控和管理客体的受 控所作的说明值得商榷。)(2)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依靠、相互统一A.二者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不复存在B.二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a)在管理活动中,人既可以作为管理主体,也可以作为管理客体。(b)在确定时空条件下的管理主体,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则可能成为管理客体。(c)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客体。C.二者的相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聚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 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目标。3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1)冲突分析的思维方法 (关于冲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识)A:冲突的普遍性: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

33、之中(冲突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 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冲突运动(冲突无时不有)B:冲突的特殊性:每一事物的冲突在存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各不相同,各 有自己的特性。C:冲突的普遍性存在于冲突的特殊性之中。(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关于冲突的不平衡性的相识)A.两点论(a)存在于同一事物的诸冲突中,有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之分(b)在同一冲突的两方面中,有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B.重点论:在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中要着重抓主要冲突的解决,在同一冲突中 要着重抓冲突的主要方面的解决C.两点论和重点论要相结合、相统一:在抓好主要冲突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忽 视次要冲突的解决,要留意主要冲突

34、和次要冲突的转化、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转化(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关于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相识)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A.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B.联系的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四 周其他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c、每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是相互联 系的(4)过程论的思维方法(关于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相识)A.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更和发展的B.事物变更和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C.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确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4 .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任何

35、一个组织系统都是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统一。所谓组织的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冲突诸要素、诸方面以及组织同环境之间形成协 调、和谐、适应的关系,从而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所 谓不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冲突诸要素、诸方面以及组织同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 不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而言的。 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确定的,所以不平衡是确定的,平衡是相对的。(这是对 立的方面)平衡和不平衡又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包含着某种平衡。 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素、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个别因素和方面的变 更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

36、组织系统内部冲突的绝大多数 因素、方面不能维持其相互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时, 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 平衡中的平衡。(这是统一的方面)5 .管理协调的原则(1)刚好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必需刚好进行协调,以免造成积重难返。 刚好性原则还包括进行预料性的工作。预防工作是刚好性原则的组成部分。(2)关键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抓住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包括影响长 远的问题、影响全局的问题、薄弱环节、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带动性(根源性) 问题、员工看法大、反映剧烈的问题等。二是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3)激励性原则。要求物质激励

37、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 合,激励理论和激励艺术相结合。(4)沟通状况和信息传递原则。要确保信息平安牢靠而且高效,并灵敏地反映 客观事实,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5)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自觉听从全局利益。(6)长远性原则。不要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也不要因为是刚出现的小 问题而不重视解决任其发展而成为重大问题,变得不易解决。(7)原则的坚决性和策略的敏捷性相统一的原则。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作为科学性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决性;作为艺术性的管理,要求策略的敏捷性。 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详细的人和事的处理上要详细问题详

38、细分析。6 . “真” “善” “美”的辩证统一是管理的价值目标“真”指的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关系及其客观必定性的正确相识。“善”是指人们 基于对已被相识的客观事物的必定性的承认,而形成的有益于社会整体或他人的 意识和行为,它是社会进行道德评价的最概括的标准之一。“美”指的是人们的 同被相识的必定性相协调,并引起他人或自己愉悦情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 详细形象。“真”、“善”、“美”有着亲密联系。“真”是“善”、“美”的前提和基础。人们 只有深刻相识到现实社会关系的客观必定性(真),才有可能真正导致有益于社 会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善),并使这种行为具有令人愉悦的详细形象(美)。同时,“善”又是“真

39、”的价值表现和“美”的社会内容;而“美”归根究竟是符合或 听从“善”的。“真”、“善”、“美”在侧重点和层次上又各有其特点。“真”侧重于主体外向的 统一,即它代表的境界是主体通过驾驭和运用不依靠于主体的客观规律所达到的 主客体的统一,核心是客体的必定性;“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各种社会规定性的 统一,人只有满意了自己和社会的须要才能达到“善。其核心是主体的必定性;“美”侧重于充分主体化的统一,是在“真、善”的前提下,比较自由地把握客 体,从而充分地达到人和人类自我实现的境界。其核心是人的本质确证和人的自 由发展。“真”、“善”、“美”在管理价值体系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又亲密联系。“真”是制定

40、任何详细的管理安排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价值的前提;管理活动 只有达到了 “真力才能产生效益。而“善”与“美”是管理价值目标体系中更 高的评判标准。凡是“善”、“美”的管理必定是“真”的管理,而管理中的“美” 则是管理中“真”、“善”的详细表现;然而,“真”的管理并不确定全是“善”、“美”的管理。有些“真”的管理,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内为某个个人或组织 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却可能无法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甚至 可能造成危害。这样的管理明显不能称之为“善”、“美”的管理。(注:对此最 好能举点实例加以说明)明显,管理活动决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它事实上是一个包含一系列价值评 估的系

41、统工程。人类是依据“真、善、美”统一的尺度来追求和创建自己的对象 和自身的,“真、善、美”的统一是一切志向境界的完整标记。因此,达到“真、 善、美”的完整的辩证统一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管理价值的最高目标。7 .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辩证关系哲学与经济管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它表现为:(1)经济管理须要哲学A、经济管理总体上要求得到管理哲学的指导没有管理哲学的指导就没有对经济管理中固有本质的必定联系的相识,就不行能 有科学的管理观和方法论,就无法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经济管理。B、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逆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要求人们进行哲学思索(a)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逆境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种种缘由,经济管理中骑虎难下、进退两 难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协调,限制与主动性调动的权衡, 路径依靠(即按常规办事)与创新动机的并存等。这些问题错综困难,假如只从 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动身已无法提出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哲学以其理论的 思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b)管理本身的局限性。人们在实际管理特殊是经济管理中往往只留意组织的 效率,强调管理的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组织领导中的人文因素,有的管理者甚至 把经济管理归结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最小最大原则”,“把效率和 效用作为组织的元价值,而使组织的本身失去了社会价值意义”,进而压抑了组 织中的个人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