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上传人:c****1 文档编号:9490422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穷人 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全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

2、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孩子多、生活十分艰难的桑娜家里,这就更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作者细致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阅读

3、中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同时,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具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为课文列的提纲,通过这一环节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掌握情况,又为本节课完整故事的呈现做铺垫。然后教学 811 自然段,我一开始设置教学情境,带领学

4、生走入这个海风呼啸的夜晚,随着桑娜急促的敲门声,展开故事情节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从朗读中感悟西蒙伟大的母爱以及桑娜善良的品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抓“忐忑不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词,分别从词典、字形、文中来理解,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也了解到桑娜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家里穷(能够突出桑娜家里穷的句子在第一课时已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过,在此可适时巩固。),虽然桑娜知道抱回孩子将会面临的困难,但桑娜还是义无返顾地抱回了两个孤儿,感受到她的善良和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其次,教学 1227 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观看情境录音视频和师生读的方式理解桑娜和渔夫他们各自的

5、“沉默“,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通过揣摩描写渔夫神态、动作和语言,在体会渔夫高尚品质的同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我们的世界需要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德,需要心地善良的人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善良的心,真诚的爱,友善的帮助,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6、“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法: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

7、、形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目标:1、抓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2、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3、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

8、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学情:大部分的

9、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课件说明: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体课文穷人。此文件为 ppt 文件格式,使用 powerpoint 软件即可正常播放。一共 17 张幻灯片,其中内容包括重点语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课文朗读视频,歌曲,课后小练笔等。通

10、过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直观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克服学生容易遗忘的恶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像)师:他是文学史上泰斗。他的作品语言质朴,大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生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写的一篇小说穷人。【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地从作者简介导入本课,人物的图画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回顾知识 回忆上节课我们一起为课文列的提纲及作者笔下的穷人都有谁?【设计意图】回顾提纲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体验到成功的乐

11、趣。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回顾作者笔下的穷人是为了更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三、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品质 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

12、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桑娜推开门,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面 读课文第 7 自然段 1、通过品读句子,感悟西蒙的善良和她身上伟大的母爱,以及桑娜对西蒙的关心。2、学生发表读书感悟。【教学意图】这一环节主要研读西蒙家境和她的特点,既要让学生感到她家境值得同情,揭示桑娜救助她孩子的心理动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西蒙是个很善良、很爱孩子的伟大母亲,对下文桑娜品格形成衬托

13、。两个层面的感受,都为学生深度研究语言文字奠定了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熏陶效果。读课文 8-11 第自然度 过渡:面对如此揪心的场面,桑娜会怎么做呢?1、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他的心情,从而感悟她的品质。(理解“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2、指导朗读。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

14、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在此环节中,让学生意识到造成桑娜忐忑不安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家庭的贫穷,可适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2)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

15、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设计意图】从桑娜的语言中去体会她抱回孩子时毫不犹豫的举止动作。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但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师过渡: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抱回了两个孩子

16、,尽管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着丈夫回来。就在这时,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回来了。读课文 1226 自然段 1、观看情境对话视频(第 12-20 自然段)。2、通过渔夫与桑娜的对话,理解他们“沉默”了,说一说他们在想什么?3、老师范读第 21-23 自然段。4、理解桑娜第二次沉默的原因。5、出示课件: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读书感言。(2)同学们,请注意渔夫的神情变化。“他的脸变得严肃,

17、忧虑”他在为什么而忧虑?(4)通过对渔夫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体会渔夫的善良。“挠挠”“得”“怎么行”“熬”“快去”。(5)大家再好好读读这段话,文中的哪个字用得特别好?(6)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日子是“熬”呢?6、理解桑娜第三次沉默的原因。【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桑娜与渔夫的对话以及对渔夫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对人物性格有所感悟,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的的品质。继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也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18、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过渡:在困难面前,他们两个人的心不谋而合,让人无比欣慰。他们那种宁愿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

19、高尚品质,让人无比钦佩。这不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友善”吗?朋友需要友善,家庭需要友善,社会更需要友善,有了友善,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一撇一捺是个“人“字,人字的结构表示相互支撑,可见相互帮助是多么得重要!请用心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大家庭,细细品味歌词的含义。五、作业设计 续编穷人的故事: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得难关呢?六、板书设计:穷 人 桑娜 渔夫 态度坚决(神态、语言、动作)忐忑不安(心理)勤劳 善良 西蒙(伟大的母爱)七、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我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

20、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注重以下几点: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

21、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二、语言和精神的统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做到了问题导学,感悟体

22、验,引领学生实现了探究性阅读过程,在充分领悟的基础上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从“感知”、“揣摩”,再到“朗读”,整堂课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这样在活跃的氛围下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三、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穷人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让学生自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合作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读,使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治。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

23、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但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以及语言艺术能力还需不断提高,争取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一直勇往直前。针对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与各位教师加强交流,还要认真做好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希望在实践中设计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小学生的课堂,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重点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个穷字然而穷人的生活却直击我们内心课文里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