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第2章粒子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第2章粒子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科学下第 2 章粒子模型与符号第 3 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第 2 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 3 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构成;2、了解原子 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开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3、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测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的证据,打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开展过程,体会科学开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开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教 学 重 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
2、的过程 教 学 难 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教学准备:PPT 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行星绕太阳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 年)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的内部结构 引入新课 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 师;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还可不可以再分呢?学生结合电解水试验,分 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粒子叫原子。师: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旅。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师:1803
3、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 单位,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的得出 师: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生 1.原子内有带正电的物质。生 2.带正电的物质是怎样分布的呢?师: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学生画图,和课件上对照。师:汤姆生的模型继承了道尔顿模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不同?生:仍旧是球体,且是实心
4、球,但是可以再分,电子镶嵌其中,因为发现了电子。行星模型 师: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 瑟福和他的学生一起,用带正电荷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用粒子撞击探测、推断微粒内部结构是现代常用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对应的实验现象推导的结论。1.大多数的 粒子直接通过。2.少数 粒子发生偏转。3.极少数被弹回。学生得出结论: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2.核很小、但是所占质量很大的核。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开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测的过程二过程与
5、方法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建立的开展过程体会科学开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开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教学准备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史道尔顿原子模型年实心球模型汤子的内部结构引入新课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师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还可不可以再分呢学生结合电解水试验分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粒子叫原子师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氢原子的行星原子模型 师:原子很小,原子中的电子更小,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比是怎样的,1015 分之一,如果原子有鸟巢那
6、么大,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乒乓球。师:行星模型和西瓜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生:共同点: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不同点:带正电的物质不是均有分布的,是以一个极小的核存在的。电子不是镶嵌在其中,是在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分层模型 师:1913 年,丹麦科学家波尔认为,带负电的电子之所以不会掉到带正电的电子核上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教师展示碳原子的模型,让学生找出分成几层,每层有几个电子,感受分层模型。学生观察发现有两层,第一层 2 个,第二层 4 个。师: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教师解释: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根本相
7、同,但是对核外的电子排布做出了修正。电子云模型 师:现代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外有点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点区域出 现的次数少,如果将每次出现的地方都点上一个点的话,这些点就会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感受电子云模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个原子模型的建立和开展过程,新模型的建立分别和什么新的发现有关。试着让学生阐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历程,体会科学进步的不易。感受科技开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知道假说的修正离不开实验的证据。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开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测的过程二过程
8、与方法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建立的开展过程体会科学开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开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教学准备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史道尔顿原子模型年实心球模型汤子的内部结构引入新课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师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还可不可以再分呢学生结合电解水试验分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粒子叫原子师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知识小结: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 3、卢瑟
9、福原子模型(1911 年)行星绕太阳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 年)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带的是负电,这样整个原子对外就不显电性。电子在原子中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着原子核做高速的运动,电子的高速运动在原子的周围形成像云一样的外衣,也叫电子云。不同的原子内电子的数目不同,电子运动的模式也不同。就像一个班的同学,大家都穿上形状各异的外壳,由于外壳的形状不同,使得有些人靠在一起会比拟舒服,而有些人很难靠到一起。当然实际情况还要复杂得多,上面只是一个简单化的比喻。练习:1、以氧原子
10、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3、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A、质子和中子 B、质子 C、中子 D、质子和电子 4、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A.汤姆生 B.卢瑟福 C.道尔顿 D.玻尔 5、原子核外有 17 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设它得到一个电子后,将-()A不显电性 B显正电 C显负电 D无法确定 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开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测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建立的开展过程体会科学开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开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教学准备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开展史道尔顿原子模型年实心球模型汤子的内部结构引入新课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师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还可不可以再分呢学生结合电解水试验分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粒子叫原子师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