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双重预防机制条款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安全生产法双重预防机制条款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安全生产法双重预防机制条款解读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 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 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 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 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 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 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 的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 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 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
2、代 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 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 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 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 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 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新的安全法中提到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其实早在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就印发了关于 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其中要求企业要 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第四十一条【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和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修改前(阴影部分为删去内容)现行法(黑体字为修改部分)条文释义安全生产法本条主要是进一步细化本法总则中有关“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风 险分级管控制度,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二是增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双报告” 要求;三是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 息系统。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本条第1款是本次法律修改新增内容,旨在防范化 解重大安全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危害 辨识、风险评估,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针对高风险工艺、高风险设备、高风险 场所、高
4、风险岗位和高风险物品等,建立分级管控制度,有效落实管控措施, 防止风险演变引发事故。其中,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 严重性的组合。由于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日益复杂化、 多样化趋势,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生产活动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 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对辨识评估出的安全风险采取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双报告”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 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 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5、较大,应当全部 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 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员或者有关负责人组织制度并 实施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当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 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装备物资的落实、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 限和要求、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做到“五落实”,即整改责任 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过程中,应当将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 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确保
6、 从业人员的知情权。此外,本次法律修改还增加了 “双报告”制度,即对于重 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既要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又要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三、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较大、整改难度大,一旦引发 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是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 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为此,本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 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通过相关信息 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及时掌握企业隐患排查治
7、理情况、加强对企 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重大隐患督办的方式,可以采取下达督办指令或网上公示。对于某些生产经营 单位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积 极协调,指导帮助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应当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重 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当及时核销。对于迟迟未按期削除重大事故隐患的 生产经营单位,又没有其他客观原因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 当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 重
8、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 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 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 的书面申请,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 告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 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 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 度。
9、风险二可能性X严重性二、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 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 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 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 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 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 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
10、存在的 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 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三、什么是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 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 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 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 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 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
11、、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 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 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四、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 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 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 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五、什么是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六、什么是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
12、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 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七、什么是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 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 风险的有效管控。八、风险一般分为几级?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红、橙、 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对采用5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 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低的两级都定为“蓝色”级别),以适应评价和管理 的要求。九、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
13、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 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 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 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 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 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 施及保存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记录。4 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 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应
14、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 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 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 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 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 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 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 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 于该级别及
15、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 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 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 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 施。十、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 制方法和手段。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安全性
16、:(3) 可靠性;(4)经济合理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 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十一、什么是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 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贵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 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十二、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十一个步骤。工作程序人员培训R
17、lfiWffl划分风险移级检利风除防控方案双重防机制评估组织机构确定风险点风度评估胃制风后点清单形成风用分级首控持谯改善运行机制十三、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 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 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 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 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的辩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引自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 大危险源辨识)十四
18、、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 常用的几种方法: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 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 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 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 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 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
19、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 可以接受的水平。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 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 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 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 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 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 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
20、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 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 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 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 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 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XS; 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 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 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
21、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 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 (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 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 值的乘积D (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二LXEXC。D值越 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5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风险程度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 R=MXEXS0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 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 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分别制定了 其取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