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论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摘要】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降低成本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企业降低 成本的途径进行探讨。【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降低成本;途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 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产 品成本。面临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深化成本管理的改革也日益成为一 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 求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 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
2、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 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化。一、成本的概念和内容1、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耗费。成本是一个用货币形式 反映企业经营耗费的概念。成本概念有它特定的内容,在会计中,一 般是以特定产品对象来描述相对应的成本。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 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 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8、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 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
3、科学、运筹学、系统 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 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 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会计、质量成本 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 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 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 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 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 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
4、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9、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 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 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 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 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 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 完善。10、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5、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 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 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 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 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 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 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 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总之,降低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增收节 支,创造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在竞
6、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 下,通过创建勤俭节约的良好企业文化,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考核奖 惩制度,并建立由专人负责的监督检查体系,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就 建立起来了。成本控制的加强,必然能导致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为 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利润最大化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企业的主要 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精于计算的思维 与能力,业务流程要实行量化管理,更要有严密的考核奖罚制度。企 业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就要讲投入产出比,就要把重视节约资源、 降低成本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参考文献】1刘英。成本会计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
7、7.3吴金法.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李洪斌.成本会计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5王俊生.成本会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成本的内容。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成本就是C+V,即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 动消耗中的必要劳动部分(工资性支出)。一般来说,一个单位要有效 开展经营活动并维持其正常运转,至少需要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 动力、管理活动、财务活动、销售活动等要素,并消耗相应的成本(C + V),但这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成本”。在会计中主要是为便于进行成本计算和账务处理,从投入产出和 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反映和分析成本的,因此会计成本和理论成
8、本是有 差异的。以产品为例,在会计中,一般把产品成本的内容分成三个项 目:1)直接材料:指生产中与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材料、燃料的 消耗;2)直接人工:指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各种工资福利性支出;3) 间接费用:指产品生产中发生的除上述直接项目以外的各种间接性的 生产消耗费,以及车间的管理费用。二、降低企业的成本首先要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 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账报账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 适应。其表现在:是盈亏与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 费惊人,甚至很多企业虚
9、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 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 利于企业转换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 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 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建立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 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 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 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
10、接调控管理体系。三、降低成本的重要性1、成本是补偿生产的尺度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用,即资金耗费进 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 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 大小的尺度。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份额划分 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用。这样,才能维持资金周转按 原有规模进行。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企业资金就 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进行。因此,降低成本是企业增 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 要降低成本就能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
11、成本可使得利 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 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可见,成本作为补偿生 产耗用的尺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成本是企业生存的保障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在企业内部低 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 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企业的经济正处于萎缩阶段,那么降低成本对 企业的继续生存更为重要。通常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 的提价要求,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种外部压力。企业降低成本的各种 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经营战略设定的目标利益而进行的,实施成本策 划,正确运用价值分析达到降低成
12、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利益目标。因 此,成本策划作为改善成本手段的同时,也是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3、降低成本对决策的影响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努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 争力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要 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而进行生产经 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是其中首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 -O这是因为,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盈 利的多少;而较低的成本,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成本是控制发展的基础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
13、而售价不变,那么企业的利 润就会有大幅的增加,企业的经济基础就会更加稳固,企业就有力量 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的经济状况处 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没有进行成本策划的情况下盲目地发 展,如果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盲目进行,一旦决策失误或市场行情 发生变化,企业经济基础较差的话,那么企业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一个企业盈利、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怎样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一般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面临 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四、降低成本的原则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 制而失去的效益。2、因地
14、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 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3、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的原则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的原则指企业领导和每个普通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涉及到全体职工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全体职 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4、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 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 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 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 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
15、务量。只有这样, 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 制的作用。5、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由于成本形成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成 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 理,要求企业所有人员都要参与。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 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 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 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 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 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
16、,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五、企业降低成本的策略1、重视知识因素,不断开发新产品市场经济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构成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 且处于主导地位。知识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的总价值中占的比重不断 增加,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应致力于研 究、开发新项目,从而拥有发展生产的主动权,优化产品结构,增强 企业竞争力。在知识经济的资产结构中,有形资产退居其次,无形资 产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企业应考虑无形资产因素,采用名优品牌扩 展策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用来节约新产品的宣传和广告费, 使新产品顺利打入市场。2、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是一个综合
17、性的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企业 的全部生产过程。因此,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一 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生产的全过程,将成本指标分解 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形成成本管理的网络。通过实行全员和全过 程的成本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局面。3、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 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生 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裁减人员。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8、很多,如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 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这些途径的采用,能提高产品的产 量,但不一定非要裁员。当然,若是通过购置新机器设备、采用先进 的工艺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则可能使人员产生过剩的情况。4、节约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成本,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 径。因为在产品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 一些加工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 耗的潜力很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 领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会使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5、控制生产损失的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损失
19、,如废品损失、停工损 失等。对于大部分损失,都是列入产品成本的,因而,不断地减少生 产损失,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有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不但是 造成了废品,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或整个企业的停 产,其损失就很大。6、降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 如物料消耗、水电费消耗、低值易耗品、修理费、办公费等,应对每 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促其 费用不断降低。7、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 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 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 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 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 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 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 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 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了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 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 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