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篇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简析:1、教学内容:相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详细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相识几分之几,从而相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之上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学问的驾驭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洁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相识小数的基础,所以相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
2、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相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识的详细事例,使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相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状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实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操作,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实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沟通,听取他人的特长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几并体会。(3)情感目标:初步相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肯定爱好
3、,能够主动的参加其中。3、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依据实物来相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2)教学难点:相识分数。二、教法与学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动身,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协作实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奇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加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需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胜利的欢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
4、索和开展小组合作沟通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并体验数学的乐趣。三、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纳来组织教学。(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挚友们发水果了,假如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挚友,那每个小挚友可以分到多少?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挚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1)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2)板书1/2读数。(3)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
5、唤起学生主动参加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当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呼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爱好被升。从而在生动的详细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挚友们分发点心了,今日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挚友,又应当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挚友觉得合理呢?(1)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2)板书1/3读数。(3)使学生相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3、午幼儿园里的小挚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须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挚友,那她应当怎么分呢?(1)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
6、,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2)板书1/5读数。(3)使学生相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4、手工上还须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须要分给10分小挚友,又应当怎么分?(1)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2)板书1/10读数。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爱好,使学生主动参加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相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子来参加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爱好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二)视察总结,动脑动口。1、请学生视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2、引导
7、学生视察,分析,概括,总结的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3、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4、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三)注意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1、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2、小组合作,制造分数。(1)利用打算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1/2,1/4,1/8,1/10。(2)沟通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沟通,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
8、分”的目的,而且思索的过程中,充分敬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找寻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力和概括等实力得到熬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气和提取别人的特长。(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相识的发展和评比。1、比较分数的大小。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2、板书1/2大于1/31/4小于1/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9、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学问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相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育了学生视察、归纳、概括、比较的实力。3、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新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胜利和喜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说一说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
10、内容是让学生探究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洁规律,并进行简洁应用。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验间隔现象中简洁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教学目标是:(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教法与学法是: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励学生自主探究。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提高。3、面对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学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下面,我重点来介绍
11、这堂课的教学思路依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嬉戏,导入新课,引出规律;其次部分在好玩的童话情境中,探究规律;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相识得到提升;第四部分联系生活找寻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相识;第五部分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最终是总结评价,延长规律。一、嬉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起先,我和学生玩一个简洁的“跟我学”的小嬉戏。然后追问:同学们学得都这么快,这么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依据学生回答,指出嬉戏中存在着规律的现象。(师板书:规律)然后顺势说明:就是我们再熟识不过的双手中,也存在着规律呢。不信?就让
12、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沟通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空档是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然后指出: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在这里,我从学生喜爱的嬉戏活动导入,让学生从简洁的嬉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新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显示:音乐声中,小兔们在欢快地唱歌跳舞的场景)告知学生在这一场景里隐藏着一个规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视察沟通:
13、自己从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此时学生的视察可能是无序的。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序视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在小兔子中间还有什么?(体会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只蘑菇)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蘑菇吗?接着再视察另外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树和绳子这几组图,并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再仔细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大树与绳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沟通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
14、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紧接着师提出:是不是有这种排列现象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就肯定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试验来找一找规律。(将板书补充完整:找规律)以上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化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在学生随意视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视察、发觉、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经验了不同的探究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发觉的规律,增加他们探究、探讨问题的爱好和实力。三、动手操作,提升规律首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人随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上一个圆片,将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分别
15、填入表格中,并视察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进行集体沟通,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觉规律的联系。思索:按其排列位置,小棒相当于上面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呢?小棒的位置和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接着再进行对比:通过操作发觉的规律与在例题里发觉的规律一样吗?能把发觉的规律总结出来吗?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经验数字化过程,进一步验证规律。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分析,再次经验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及个数关系的探究过程。沟通与例题中发觉的规律的联系,使学生把获得的详细的、感性的相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索,初步感受有关的简洁数学模型。四、联系实际,找寻规律首先请学生找一
16、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现象,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视察四周事物的意识和实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谛视生活,然后再请学生观赏一组图片:桥的栏杆;长廊;路边的香樟树和冬青;花栏;地砖;路灯;课桌;梳子;直尺;空调的叶片;学生的队伍等,进一步感受生活中蕴含的规律,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首先师指出: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公路上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干脆视察,依据发觉的规律得出答案。然后激励学生联系实际思索、解决“想想做做”其次题“锯木头”的问题。接着再回到主场景中,现在有1
17、2只小白兔手拉手做嬉戏,每两只小白兔之间有一个小蘑菇,想一想应当有几个小蘑菇?假如12只小白兔想围成圈做嬉戏,每两只小白兔之间有一个小蘑菇,那应当有几个小蘑菇呢?这里,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应引导他们争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圆形排列的物体的规律,我采纳多媒体来进行模拟试验:把12只小兔分别用12个数字来表示 /article/,假如每两个数字之间出现一个蘑菇,有多少个蘑菇呢?细致瞧,数字们要变魔术了!课件演示12个数字围成一圈,形成一个钟面(钟面是学生比较熟识的,通过以前的学习,都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和12个间隔)。然后师再提问:现在蘑菇的个数有改变吗?为什么?这样的排列又有着怎样的
18、规律呢?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静为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分,体会规律的发展改变,启发学生依据实际状况正确解决问题。六、总结评价,延长规律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视察、数数、画图、摆学具等方式发觉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假如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假如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最终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用漂亮的图案装扮自己的卧房,设计美观大方的广场,设
19、计有创意的嬉戏等。)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学问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1)关于教材1、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83P84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其次课时的内容。2、地位与作用: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 “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敏捷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学问基础。(2)关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问与技能目标:结
20、合熟识的生活情境,理解方向、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驾驭依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依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详细位置。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从现实空间中学会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与看法目标:在用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在小组合作沟通中,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驾驭依据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能依据不同的视察点来推断方向。(3)关于教学流程设疑激情引导探究实践应用沟通评价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多媒体呈现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学法1、小组合
21、作沟通2、动手操作3、自主探究三、说教学程序(相关内容见课件)(一)设疑激情1、创设“笑笑元旦要去动物园巡游”的情境,结合导游图:(1)笑笑可以去那些景点游玩?你能用学过的数对学问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爱好,并且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旧学问。(2)撤去方格图,将新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方格,你们还能够确定它们详细的位置吗?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学问的须要。(二)探究新知1、探究物体详细方向(1)点名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方一直表示位置(其它方法只要正确也给于确定),此时刚好引导学生说一说熊猫馆、虎山在什么方向?
22、学生可能会说:熊猫馆、虎山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还有可能说北偏东一点。通过视察和比较,还是不能精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2)让学生小组沟通、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A:学生假如能想到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出示30角的虚线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虎山在北偏东60(或东偏北30)方向上;方案B:假如学生不能想出这种方法,老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在其次单元学过的有关角的学问来帮帮我们呢?归纳:可以结合角度来确定物体的详细方向。(3)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须要的角度。(4)说一说:大象馆、鹿苑的详细方向2、
23、结合详细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1)创设问题情境:笑笑想去熊猫馆的旁边新建的一个百鸟林,可是笑笑发觉熊猫馆和百鸟林都在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她给妈妈说不清鸟林的准确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2)让学生小组沟通、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给出(量出、知道)百鸟林、熊猫馆到猴山的距离再加上方向就可以确定了。(3)给出各景点到猴山的距离,让学生起来说一说它们的详细位置。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刚好改正,突破重点。(三)实践应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敏捷多样,注意课外的拓展延长。1、练习一:“夺宝嬉戏” 巩固所学的.学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须要知道方向与距离。2、练习二:“中心广场”
24、是上一个“夺宝嬉戏”练习的延长与提高。本题给出了距离与景点,须要学生详细测量角度并填写位置,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阅历,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抽象的概念。3、练习三:“说位置,找区分”让学生进行视察,先确定不同的视察点,再推断方向,体会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此题也是为了下节课84页其次题,即描述简洁的路途图做打算。(突破难点)4、练习四:“气象雷达如何确定位置” 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问的价值,以及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5、练习五:辨析题让学生在探讨辨析中突破难点,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条理的视察,在确定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视察角度。1、西偏南20和南偏西20的方向是
25、一样的。( )2、电影院和超市都在车站的南偏东40方向,它们的位置确定在一起。( )(四)沟通评价总结这节课的效果提出问题:你如何把动物园的景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活动:先小组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扮演妈妈,请同学来介绍。四、板书设计直观、简明,帮助学生归纳方法,突出重难点确定位置:方向 距离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 说指导思想小学数学义务教化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问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的熏陶。二、
26、 说教材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76页内容。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依次是:相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记居处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
27、质性联系。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态;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3、教学目标:(1)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相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3) 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视察、操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实力,发展空间观念,培育团结协作精神。4、教学重点:相识面积和面积单位。5、教学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6、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纸,长10厘米
28、,宽6厘米的长方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每人两张卡片(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边长8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三、 说教法依据本堂课学问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供应直观往往是相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驾驭空间与图形的学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学具,以多媒体课件,留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干脆阅历,更有利于表象
29、的形成。2、比较法。为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四、 说学法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四周环境和实物干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受到学问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需让学生经验感知再到表象最终到形成概念应用的过程。因此有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学习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感性相识,有效地提高学问摄取的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育团结协
30、作精神。五、说教学设计及分析(一) 干脆导入,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师: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学生自由回答)师:千米是什么单位?平方千米表示什么单位?学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二) 情境创设,探究新知1、 面积的定义(1)课件出示动画片蓝猫和调皮在打扫卫生,蓝猫在抹一块大的图画,调皮在擦电脑,由学生表达情景后,老师指出,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学生通过自己找、摸,感受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体现新课标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比较谁先擦完呢?引出面积的概念。老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作板书)(2)刚才大家摸的都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发言
31、:有正方形、长方形等)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呢?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老师引导学生视察这些图形共有的特点:首尾相连,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再让学生比较图中长方形和圆形的大小,质疑:这些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这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3)先由学生自己小结面积的定义,老师再作补充,师生共同得出面积的定义,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 面积单位(1)提问:如何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视察法)(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练习本封面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3)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拼摆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是怎样进行拼摆
32、的,指出要用统一的图形为标准来拼摆)(4)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5)再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有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举例)其实我们身体的中指指头表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厘米。(6) 应用:先估计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多大,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究竟它的面积有多大?(7)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桌子的大小,学生认为不合适,老师顺势指出我们要用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引出平方分米。并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8)假如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整个会场的大小,合适吗?引出平方米,用实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学生先估计黑板表面的面积,老师进行测量。三、巩固新
33、知1、比较路面的大小,出示图形(因为图形是用小正方形拼成的,所以只要用数数的方法就能比较出来)2、单位应用题:乒乓球台4( );电话按键的面积约1( ) 课桌的表面约30 (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学问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终一节课,主要属于驾驭学问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学问
34、,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详细的问题。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驾驭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能正确地按须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3、教学重、难点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驾驭、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4、教法、学法依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视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驾驭学问。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
35、学生学习数学学问的获得,实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5345874131202398210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32()64532万47()05047万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二)、新授课1、导入新课(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须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讲授新
36、课(1)、出示例题情境图。师:同一个小数依据不同的须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生:思索。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像,都可以依据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留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其次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非常位的数。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
37、精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精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非常位上的0不能去掉。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当留意什么?a、要依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假如保留整数,就看非常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确定是舍还是入。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索的过程。(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
38、的第2题。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1)、精确到非常位3.470.2394.08(2)精确到百分位5.3346.2680.4954.思索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五)、布置作业。三、说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驾驭学问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起先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而在学问点的获得时,让学生主观发觉,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意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驾驭得不好,尤其是依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
39、数的近似数,这里须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索,但学生的逆向思维好像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实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惊慌,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忙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肯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情。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属于图形概念课,人教版支配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相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做三角形的高。概
40、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冲突,使得图形概念教学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尤其是在实践“模式”的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感悟?如何体现“模式”的精髓只要学生能自己明白的肯定不教,要导在所需之处,导在关键之处?如何敏捷地而不是刻板地运用“模式”?如何让“模式”自然地流露于新知的教学中?(一)设计中,我力求在以下环节突破“模式”的局限:1、引入环节,适当的加入情境。在以往的“模式”运用中,我们习惯于开宗明义,直奔课题。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学问的渴求或是挑战性的开课,更能引起学生对学问的爱好。因此,在课始让学生猜一猜我所比划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并尝
41、试自己画出三角形,在揣测中、在挑战中、在简捷的情境中,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2、自学指导,尽量多一些活动。“自学指导”是桥梁,它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自学指导”是拐杖,它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发觉与探究;“自学指导”更是教学的灵魂,它呈现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结合本学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所学学问,我采纳“活动”与“结论”同在的方式设计了两次自学,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边操作边学习,边尝试边感悟,逐步形成对概念的初浅理解。并利用之后的“填一填”,将形象的活动上升为理性的相识,这样既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凸现,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策略,提升了自学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学的实力。3、目标的出示,随内容依
42、次呈现。在“模式”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干脆出示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学生把小黑板上那一长串的甚至是分好几段的文字读完之后,真正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目标究竟有多少?即使是老师一再精减文字,但对于一些目标较多的课来说,这样做仍旧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变更一下目标的呈现方式,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逐步呈现出来,这时,学生对目标更为清楚,对是否达成了目标也更心中有数。因此,我的目标出示是放在课中的,在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及特性之后,做为一个阶段的小结才出示的,与此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三角形的底和高。(俨然一个“承
43、上启下”,不知这样做是否符合“模式”,还请提出珍贵看法。)(二)设计中,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1、整合重组教材,使教学更加趋于自然流畅。本课的教材编排依次是: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底和高特性”,在设计时,我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形成概念”,同时引出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透过生活,在试验中理解三角形稳定的特性;最终在自学指导中“自主探究,尝试画高”,体验“垂直”和“对应”。2、以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做”中学。本课中设计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如自学指导中的“画一画”、“标一标”、“试一试”、“填一填”,理解特性时的“拉一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在动中思
44、索、发觉,在动中感悟、体验,在动中理解、概括。经验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3、层层深化、步步逼进,提炼概括新知。在“三角形的定义”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然后对通过一组(四个)反例的辨析,对三角形有了更进一步相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理解关键词“围成”、“三条线段”,这样教学,让学生从图形语言逐步地过渡到数学语言,在纠错中提炼,在实例中解析,使学生的相识不断地升华。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尝试画高,由于书中只给出了最基本的锐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而且是最简洁的一条高,对于优生来说,他们知道的远不止这些,因此,我在自学指导中有意的加入了
45、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高。这样,就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汇报沟通高的画法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画的不同的高,在不同中找寻相同点,在不同中感受“对应”,在错误中辨析明理,逐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刻地相识。总之,我们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时候,“模式”是一种理念的影子,我们所须要的是找到、研读到里面所蕴涵的理念,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一、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其次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也学习了简洁的路途学问。这些学问为进一步相识物体在空间的详细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课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相识四周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非常熟识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调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与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详细到抽象、由特别到一般的相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中支配的练一练的内容都是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在练习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