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83511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教化学考试复习题答案第一章相识高等教化心理学一、选择题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是(A )。A、高校生B、高校老师C、高校的教化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化教学规律2、科学教化心理学之父是(C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A )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供应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化心理学4、瑞士教化学家(E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化心理学化”的设想。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D )提出了闻名的教化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

2、、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D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 解而产生的“顿悟”。(B )强调教化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更,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北(A)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斯教化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 ), ( B )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化心理学。(C )被誉为“俄罗斯 心理学的宏大代表,(D )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A、乌申斯基B、

3、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8、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 )0A、视察法B、试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1、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2、教化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记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教化心理学)。3、赫尔巴特认为教化过程要经验(明白)、(联想)、(系统)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 即:(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和(应用)。4、俄国教化家乌申斯基指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化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

4、学的首位”。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化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化心理学。6、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详细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化性原则)。四、简答题1、阐述高等教化心理学的学科性质。a,高等教化心理学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分支学科;b高等教化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二c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高校生;d高等教化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供应心理学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2、学习高等教化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化教学质量;有助

5、于进行教化教学改革。3、简述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方法。视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支配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视察记录,以推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试验法:在限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视察的探讨方法。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有关材料、问卷法等。11、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C)教化来获得的。A、社会B、家庭C学校、D、朋辈四、简答题1、试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推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自律,他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趋势。推断 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标记就是看儿童对敬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的相识水

6、平。儿童道德发展趋势详细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A、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B、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C、从听从的公正到公允、公道的公正D、从抵罪性惩处到报应性惩处。2、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觉儿童的道德推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A、前习俗阶段。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开惩处或获得个人奖赏而听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处与听从定向阶段其次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B、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听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也表现为两个阶 段: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

7、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C、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推断已不限于遵从某个特殊的权威人物,而是与人共同担当责任,即 外在的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了。同样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科尔伯特将道德阶段的发展看成一个系列,同时,前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后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的增长而 递增。3、试论班图拉等的道德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仿照而不是强化,儿童的道德推断主要表现是个人差异而 非年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榜样

8、造成的;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各种外界诱惑。认为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变更;学生的品德形成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口头说教一一劝说或教化;另一个是在学习者面前展示自己的行动和实践。社 会学习理论者们特殊强调行为展示的重要性,认为成人是否言行一样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试述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视察和阅历总结,提出道德或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有向任何 方向发展的可能。人格或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必需完成肯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任务又是受特定文化 制约的。每一任务中包括一对冲突。假如一个个体在

9、每一阶段都能保持向主动品质方面发展,就是顺当完成了该阶段的任务, 从而形成健康、成熟的品德;反之,就会产生心理一一社会危机,出现心情障碍,从而产生病态和不健全人格。道德或人格 发展发展的八个阶段是:A、学习信任阶段(诞生一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此阶段儿童得到足够的关怀就获得平安感,就会对四周的世界和 环境产生信任,否则就会产生胆怯、怀疑心理。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一一4岁):自主感与羞愧感、怀疑感的冲突。此阶段假如在平安范围内允许儿童自由,激励 其在活动中获得胜利,儿童就会获得自主感,否则其依靠性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变得过分羞怯与怀疑。C、发展主动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的

10、冲突。此阶段假如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进行各种运行性嬉戏,父母对其主 动性问题赐予耐性回答,其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D、变得勤奋阶段(6-11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冲突。此阶段儿童特殊喜爱学习和提问题,假如其得到激励、赞扬和奖赏, 就会发展和加强其勤奋感,否则就会导致儿童的自卑感。E、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1218岁):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F、担当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G、显示创建力感的阶段(中年期和壮年期):创建力感与自我专注的冲突。H、达到完善阶段(成熟到晚年):完善与无望、厌弃的冲突。5、学生不良品德是怎样形成的?应采纳哪些方法加以矫正?(

11、P243249)第十一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化一、简答题1、衡量高校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C、接受他人,善与人交往D、有较强的情形调整实力E、适应社会生活F、酷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G、人格完整和谐H、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生物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对高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生活事务D、自身因素3、高校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B、偏执型人格障碍C、分裂型人格障碍D、攻击型人格障碍E、痣症型人格障碍F、强迫型人格障碍G、回避型人格障碍H、依靠型人格障

12、碍I、自恋型人格障碍4、高校心理询问应遵守哪些原则呢/A、保密原则B、信任性原则C、教化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E、时间限定原则三、填空题1、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的总目标从纵向看,又可以分为(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其中(预防性目 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主导性的,(矫治性目标)是补救性的。2、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3、(学业)压力是高校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心理问题是困扰高校生的头号心理问题,因此(学习)辅导是高校生最为 迫切的心理需求。4、对高校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指导。5、高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

13、发展中)的冲突。6、高校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类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7、(神经症)是高校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8、恐惊症有三种类型:(场所)、(社交)和(物体)恐惊症。9、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10、焦虑症有(急性形式或称惊恐发作)和(慢性形式或称广泛性焦虑症)两种形式。11、精神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高校生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两类。12、高校心理询问中常用的方法有(会谈法)、(视察法)和(测验法)。四、选择题1、有探讨认为,90%以上的心理异样高校生的行为问题都干脆或间接地与其所

14、处的(D )环境有关。A、社会B、学校C、同伴D、家庭2、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D )A、生物遗传B、学校环境C、家庭环境D、负面生活事务E、社会环境3 ( B)是高校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4、(C )是心理障碍中最严峻的一类。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5、( A )是心理询问中最为重要的原则。A、保密原则B、信任性原则C、教化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E、时间限定原则6、心理询问必需遵守肯定的时间限制,面对面的心理询问的时间一般规定为(C )分钟左右,电话询问原则上限定为(A ) 分钟。A、30 B、40 C、50 D、4

15、07、在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中,(A )认为心理治疗就是使来访者在自由自在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异样的症结所在,并渐渐 变更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D )是通过学习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C )是通过认知和行为 技术变更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B )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创设一种同感、真诚、敬重的人际氛 围,充分信任来访者。A、精神分析疗法 B、人本主义疗法 C、认知疗法 D、行为疗法第十二章高校教学心理与老师心理一、填空题1、教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1978年美国教化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2、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3

16、、在教学设计中要分析教学对象,对教学对象主要要分析其(学习的打算状态)和(最近发展区)。4、为了帮助学生胜利地通过最近发展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 (言语指引)和(供应线索)等方式给学生供应教学支架。5、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纳的最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组织探讨法)和(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6、老师在课堂组织探讨中,不再以权威的身份供应信息,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整者)和(参加者)的作 用,从中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8、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

17、为(打算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摸底考试是一种 (打算性评价),单元测验是(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是(总结性评价)。9、对于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克龙巴赫)认为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教化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适 应不同的学生或不怜悯境中的学生。而(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最优化即是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最好的效果。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由(感官收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协调作用的过程。11、师生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有(特性层面)、(角色层面)和(群体层面)这三种交往。12老师的认知心理特征主要有(敏锐的视察力)、(记忆力)、(思维实

18、力)、(留意力)。13、老师在教学生活中拥有多种职业角色,主要有(家长的代理人)、(学问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心理医 生)、(挚友和知己者)。14、老师的威信由(思想威信)、(学识威信)、(品德威信)和(情感威信)构成。15、老师的成长与发展一般要经验(适应)、(分化定型)、(突破)和(成熟)四个阶段。16、在老师成长与发展的适应阶段,老师关键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的转变),而是由(教学学问向教 学实力的转变)。17、在老师成长与发展的分化定型阶段,老师一般可分化成四类:(教学技能较为缺乏却有较高学问和理论水平的老师),二 是(合格老师),三是(学问型老师

19、),四是(阅历型/实践型老师)18、学者型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特性化的教化科学探讨)。19、青年老师发展模型有二:一是由(新老师一适应型老师一学问型老师一准学者型老师一学者型老师),二是由(新老师一 适应型老师一技能型老师一准学者型老师一学者型老师) 二、选择题1、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支配属于教学设计的(A ),老师对详细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主次支配等属于教学 设计的(B),老师依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和传媒属于教学设计的(C )0 A、宏观课程决策B、微观课程决策C、教学决策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两种有代表性的组织方式。布鲁纳提出的(B)认为教材应依据学习者三种不同才智

20、发展水 平(动作的、印象的、符号的)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加以编撰和组织。奥苏泊尔提出的( A)认为要在新旧学问之间, 在“已经知道”和“须要知道”的学问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获得学习意义。A、“先行组织者”组织B、“螺旋式”组织3、( A )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提问法C、组织探讨法D、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4、认为教学设计应务求吸引力、感染力,必需充分展示老师的特色和创建性,这是教学设计的(E )观点;认为教学设 计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这是教学设计的(D )观点;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对教材加以说明、支配、实施、测试和 修正的过程,这是教

21、学设计的(F )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发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将思维尤其是创建性 思维摆在重要地位,这是(C )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设计者自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把人的因素 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地位,是教学设计的(B )的观点;留意教学过程中全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教学设计的(A)的观点。 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5、( A )的教学设计观点是截止目前的一个最全面、最完整的教学设计观点。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6、对老师威信的形成起根本性作用的是(B )因素。7、老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D ),

22、老师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础是(C )。A、老师给学生的良好的第一印象B、老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C、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满意学生的须要D、崇高 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学问、超群的教化教学艺术A、客观B、主观四、简答题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A、确定教学目标B、组织教学内容C、分析教学对象D、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E、实施教学评价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问?A、把握问题的难度,一般认为所提的全部问题的75%能够被学生正确问答就是难度比较适当的提问。B、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C、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D、限制等待时间E、对学生的回答赐予适当的反馈F、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个案法:收集特

23、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其次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选择题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A ),心理的器官是(B )A、客观现实B、人脑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A )。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3、高校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D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起先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三、填空题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心理过程)、(特性 )和(心理状态)。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实力)、

24、(气质)和(性格)。四、简答题1、简述高校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高校生已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素阶段,基本上成人化。其生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2)身体机能: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神经系统的生理发育也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运动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3)性成熟:高校生内分泌腺的发育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也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实力。高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高校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养不断提高,详细表现有:高校生的留意力已基本上达 到成人水平,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实力得到高度发展;高校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

25、丰富,并且不断社 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起先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高校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 征;高校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高校生社会化水平明显也提高。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选择题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D )0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阅历2、学习是以学习(A )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阅历B、干脆实践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三、填空题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 学习分为四类:(反应性学习)、(联接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象征性学习)。

26、2、布卢姆从教化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和(技能领域的学习),认知 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学问)、(领悟)、(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阅历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学问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看法学习)五种。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打算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四、简答题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主要是

27、: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 为大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的奖赏概念,并特殊强调强化在学习中 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支配,有正负强化之分。个体自己的行为后果将确定其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胜利,将接着努力;因躲避而免于惩处,将接着躲避。强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强化物是否马 上呈现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依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是否每次都呈现强化物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 即时强化的效果优于,部分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

28、学习理论被视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上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提出的。其学习理论 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 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 反应。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经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一一发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意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学科的学问结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即三种 表征系统练习起来主动建构新学问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

29、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 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 重新组织。但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和发觉。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一一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不包括 任何发觉。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他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学问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学问 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既使新学问被学习者理解而获得心理意义,又

30、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更,增加了新 的内容。有意义学习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需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需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 需有同化新学问的原有的适当观念。依据有意义学习的任务的困难程度,将分为三种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另外还有较高级 的发觉学习,包括学问学问运用、问题解决和创建。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头末和60年头初,主要代表任务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可概括为: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建 性,为学

31、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创建条件和供应帮助。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老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加对 变更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敬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要敬重每一个人,敬重和接受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重视爱好、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倡者是班杜拉。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为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干脆阅 历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一种是通过视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相应的行为模式。班杜拉认为通过行为反应结果所进行的 学习是特别有限的,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视察而习

32、得的,即视察学习。依据视察者视察学习的不同水平,可 将视察学习分为干脆的视察学习、抽象性的视察学习和创建性的视察学习。视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即留意过程、保 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问观一一学问相对论。该理论强调学问只是一种说明、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对现实的精确表 征,学问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加性、过程性等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一一意义的生成与建构。认为学习不是有老师向学生传递学问,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学问的过程。学习是 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通过学习者通过对新旧学问阅历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学习并不是简洁的

33、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阅历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一一有打算的头脑。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学问 阅历,简洁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学问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学问阅历作为新学问的的生长点,引导学 习者从原有的学问阅历中,生长新的学问阅历。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1、有较多支配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具有探讨和探究的性质。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问与技能学习一、填空题1、加涅认为程序性学问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

34、则)构成的,可分为(才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型。2、陈述性学问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程序性学问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6、策略性学问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动作或动作组)、(知觉实力)和(体能)。9、动作可分为(反射动

35、作)、(基本-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10、运动技能可分为(动作语词的获得)、(连锁与辨别)和(问题解决)三个层级。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仿照)、(整合)和(娴熟)四个阶段。三、选择题1、陈述性学问主要以(C )和(D )来表征;程序性学问主要以(A )和(B )来表征。A、生产式B、生产式系统C、命题网络D、图式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BCDEF ),属于简洁加工策略的有(GHIJKL ),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MNOP ), 属于组织策略的有(QRS )0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解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加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

36、 位置记忆法H、缩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性学习P、 利用背景学问,联系实际Q、列提纲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B )运动为基础。A、不随意B、随意/四、简答题1、如何培育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精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楚的动觉。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起先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短暂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慢;总趋势是进步的。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一选择题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A ), (A)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

37、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 件、自动的迁移。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C )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 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的(B )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 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F) 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D )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E )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 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G

38、)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更的,当两个任务之间 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H )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 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A、形式训练说B、阅历类化说C、共同要素说D、分析一概括说E、类比迁移理论F、关系转换说G、产生式理论H、元认 知迁移理论2、要促进学生迁移实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E )A、合理的教学目标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D、良好的教学程序E、教会学生学习, 学会迁移 三、填空题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

39、)和(概括化理论)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要具有时代性),其次(要具有迁移的价值)。3、组织教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如学习材料的相像性、学习情境的相像性、学习目标的相像性等。已有阅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如:分析概括的实力、元认知策略等定势的作用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实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建力一、填空题1、问题是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要素构成的。2、英国心理学家

40、华莱士提出创建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打算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和(证明阶段)。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发觉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思维的敏捷性),一个是(个体已有的学问阅历)。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策略).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8、影响创建力的心理因素有(学问)、(智力)和(人格

41、)等因素。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原来源:一是(新奇心),二是(怀疑精神)。三、选择题:1、在创建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加是(B )阶段的最大特点。A、打算B、孕育C、明朗D、证明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建活动的(C )阶段。A、打算B、孕育C、明朗D、证明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D )A、问题情境性B、操作序列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C )是最关键的步骤。A、发觉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C )A、呈现问题情境命题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C、填补空隙过程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A)可以保证问题肯定得到

42、解决,但费时费劲,而(B )的方法简洁胜利,但不能保证胜利。 (B)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A、算法策略B、启发策略7、一般认为创建力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于(B )因素。A、智力B、人格四、简答题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杜威认为问题解决要经验一下五个步骤:遭受到疑难;确定疑难的关键所在;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对各种假设分析评鉴,选出最佳假设;验证、证明、驳斥和改正假设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奥苏伯尔和鲁宾逊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有关的学问阅历;定势与功

43、能固着;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2、表征方式酝酿效应;(五)原型启发;困心情和动机状态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学问结构;帮助学生驾驭和运用思维策略;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学问的习惯。5、如何开发高校生的创建力?创设有利于创建性发挥的环境;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建力;运用创建思维规律开发创建力;教学活动具有创建性。如使教学活动具有新奇性,使教学活动富于变更,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名词说明1、动机一一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2、学习动机一一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3、认知内驱力一

44、一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须要,要求驾驭学问的须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须要。是一种内 部动机。4、自我提高内驱力一一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解决问题实力或胜任工作实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须要。是一种外部动机。5、附属内驱力一一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或学习做好的一种须要。6、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一一1908年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试验证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 题性质不同而不同的规律。当学习比较简洁的课题时,在肯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 的课题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肯定范围内,动机增

45、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殊在 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7、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务或行为结果的缘由的推断过程。8、自我效能感一一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胜利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断。9、学习动机的激发一一是指在肯定教学情境下,利用肯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须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 的主动性。二、填空题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在 教学中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

46、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胜利的学习阅历)。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和(趋避动机冲突)。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的行 为质量)。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心情失调)。三、选择题1、( A )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2、成就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B )的主动性。(A )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特别简洁活特别困难的任务。A力

47、求避开失败者B、力求胜利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B )。A、强化B、个体成败的亲身阅历或干脆阅历C、个体成败的替代性阅历D、个体的归因方式4、学习竞赛对于成果(C )的学生影响最大。A、极差者B、中下者C、中上者D、极优者5、在三种课堂目标结构中(B )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 A、竞争型B、合作型C、个体化 四、简答题1、简述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该理论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 生,完全取决于从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的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赐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 次出现的可能性。强化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加学习动机的作用,而惩处一般起着消弱动机 的作用。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气,忽视甚至否定人的学习内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成就须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麦克兰德发觉成就动机高的人, 喜爱选择难度较大,有肯定风险的开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