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太宗加封陈叔达为礼部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太宗加封陈叔达为礼部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太宗加封陈叔达为礼部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文本一: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比闻京城士庶居父母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 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 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宜令州县教导, 齐之以礼典。”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立修中,公曾进直言 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釉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控,恐不胜忧愤, 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忠客,有此迁授。”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 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日:“朕知公非 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贞观十五年,
2、诏曰:“联听朝之眠,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绚国,何 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 未能显加季枣,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 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十八年,(马周)历年中书令,养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 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尊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日: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 此人,共康时政也。”(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文本二: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
3、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 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 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 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 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选自王安石兴贤,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3分)苟A行B此C道D则E何F虑G不H跨I两J汉K轶L三M代N然0后P 践Q五R帝S三T皇U之V涂W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武德”,唐高祖
4、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 武帝。B. “朕听朝之暇”的“暇”指空闲时间,与狼中“意暇甚”的“暇”意 思相同。C. “旌表”,表彰的意思,指官府为讲忠孝节义的模范人物立牌坊,挂匾额, 以示表彰。D. “迁”表示调动官职;“兼”表示兼任官职;“摄”表示代理官职,“署” 也有此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朝时,京城的百姓在为父母服丧期问,有逢辰日那天不哭,以此来谢绝 别人的哀悼慰问,拘泥于禁忌而不能悲伤的陋习。B.在唐太宗还没有做皇帝时,陈叔达曾向唐太宗的父亲直言进谏,说唐太宗 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能降职或罢免他。C.马周处事公允
5、,深受当时世人的好评。唐太宗认为他评论人物能够秉公直 言,因此多次任用他推荐的人,都感到非常满意。D.王安石认为一个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使用就像没有一样,因此“君上用 之”非常重要,而文本一就体现出唐太宗是一个善于用人的君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译文:(2)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译文:14 .魏征曾写谏太宗十思疏向唐太宗谏言,如果梦回大唐,你也要上疏 向唐太宗谏言,请根据文本二简要列出你谏言的三个要点。(3分)【答案解析】15 .【答案】DKN (每处1分)【解析】本句有明显的断句标志
6、词“则” “然后”;另一处需要断句的地方 可从对称的短语结构来判断,“跨两汉” “铁三代”都是动宾结构。16 .【答案】B【解析】“意暇甚”的“暇”,形容词,意为“悠闲、从容”。17 .【答案】C【解析】“都感到非常满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意思是说“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接连任 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18 .【答案】(1)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从而导 致疾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抑挫” “不胜” “毙”各1分,大意1分)(2)每看到古代的贤臣辅助国家,忠义的臣子以死为国效命,我何尝不想 与他们相见,
7、然而只能掩卷叹息!( “览” “徇” “废书”各1分,大意1分)19 .【答案】任用贤能;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不要有忌讳; 远离小人;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不受制于世俗之见;不挑别人的小毛病。 (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得3分)【参考译文】文本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京城的百姓在为父母服丧期间, 竟然有人相信巫书的话,逢辰日 那天不哭,以此来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拘泥 于禁忌而不能悲伤,这是伤风败俗、违背人情事理的做法。应该 命令各州县, 让他们教导百姓,一律按照相关礼仪法典的规定去做。”贞观六年,唐太宗加封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武德年间, 你曾向太上皇直言
8、进谏,申明 我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可以罢免我。 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从而导致 疾病甚至有死亡 的危险。今天为了表彰你的忠心正直,所以将升还你。”陈叔达回答:“我认为 隋朝父子自相残害,以致灭亡,我那时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管后车不 改前辙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太宗 说:“我知道你并不是为我一个 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着想。”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诏说:“我处理朝政的空闲时间,阅读前朝史书,每 看到古代的贤臣辅助国家,忠义 的臣子以死为国效命,我何尝不想与他们相见, 然而只能掩卷叹息!至于近代以来,时间距离现在还不算久远,他们的后代有 的可能还在世,即使
9、不能大规模地对他们进行表彰,也不应该将他们抛弃在边远 荒凉的地方。北周、隋朝两代名臣和以忠尽节的臣子的后代,如果有在贞观以 后犯了罪被流放发配的,应该命令负责 管辖他们的人把情况整理好报上来。” 于是对这些人大多采取了宽大的处理。贞观十八年,(马周)一直升迁到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马周身兼朝廷和 东宫的官职,处理事情公平 允当,很受当时人赞誉。后来又兼代吏部尚书的职 务。太宗曾对侍臣说:“马周看问题敏捷,办事慎重周到。至于评论人物,能乘公直言,我接连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 意。他既然竭尽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定要依靠他来共同把政事办好。”文本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
10、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 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 况,怎么不应该慎重地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 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土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 的土人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 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 任用了。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有才 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 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 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地处理事务了; 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以达到相应 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然后达到五帝三 皇那样的盛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