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千万工程”学习心得体会1箪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从2003年到2023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浙 江省“千万工程”的内涵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 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功夫、城乡 促融合、全域创和美”,不断更新、不断迭代、不断升级, 让一幅幅乡村振兴蓝图变成了现实,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 应该看到,“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 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 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
2、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要悟出“红色”密码,扭住“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实现乡 村振兴”这一关键。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 要看“领头羊工浙江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基层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作用,让说话 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党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让村干 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有了威信,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 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 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 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
3、荣获联合国“地球 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 “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 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 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 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 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 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 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 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 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
4、的改善。随 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 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 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 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 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 进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 经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 建与共享、村与村的联盟化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 环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 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千
5、万工程” 建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 空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 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 许多美丽乡村蝶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 营的理念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 工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 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 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 增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 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
6、等方面的不 平衡和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 不说是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 析。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 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 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大力实施乡村建 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路, 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 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 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
7、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 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 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实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与供给乏力有关,而且与这些 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有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 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 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 属及其管护主体;强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 村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 护中导入市场机制。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 避免低效率配置。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 自然与文化特点,甚至侵犯农民权益的大拆
8、大建,也要避免 忽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 守成不变的低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 村建设并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 先导下,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 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 基础性、兜底性,又要注重发展性。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 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温饱社会阶段,乡 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生存型乡村建 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建设应体现发 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体现乡 村的多功能发展,乡村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
9、、文化、 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 现乡村更快更好发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 发展阶段和乡村发展功能有机结合的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 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机制,是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乏力、 管护不力、形态单一、活力不足的重要路径。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 程:20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 种治理制度的功效,探索建立了 “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一是“党政合一”的科层 治理。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关 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垂直治理的制度功能。首先,坚持 “一把手”亲
10、自抓。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记工程”, 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 制度,形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 各方协同和分级负责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 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二是“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 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 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清和不到位的难题,探索了将压实地 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化相互匹配的规制办法。先后探索出 了河长制、道长制、所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可参照的“简 约化”制度选择与安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的全面推广
11、,将数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匹 配,实现“智治合一”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三是“调动 群众”的柔性治理。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更要通过合适 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中德治与自治是关键。首先是深化村 民自治。建立村民互助会、议事会、乡贤促进会等相关自治 组织,推动乡村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其次是增强法治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法、全民懂 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法治秩序。再次是激发德治活力。将乡 风文明与治理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对村民行为的引导, 用崇德向善的力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激励相 容”的市场治理。市场机制是最能体现激励约束相融的制度, 不仅在非公共
12、性领域,而且在公共性领域,通过一定的制度 设计,也能发挥高效作用。浙江在“千万工程”建设中,积 极引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农民、企业)生态资源利 用和公共设施建设(或管护)的使用权与经营权,不断丰富 乡村人居环境内涵,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激活人居环境市场, 将乡村公共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 山银山”的转化,同时转变相关主体的公共行为。这一系列 安排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而且也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 境、人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质的相 互促进。浙江“千万工程”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 现了乡村社区
13、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 参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 自治的合理匹配、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数智与治理的有 效结合,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运管护, 提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很 值得借鉴。面向新征程,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以“千 万工程”为牵引和龙头、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愿景、 共同富裕为追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 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呈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 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省域实践新 路径。浙江
14、“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5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 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 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 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 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 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 球卫士奖二“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 通历史、现实和未来
15、,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 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 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 的是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 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 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 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 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 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新 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 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
16、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 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 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 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 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 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 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 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 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天的浙江,乡村旅
17、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 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 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 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 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 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 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 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 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 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
18、主导地位,充分调 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 “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 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 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 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 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 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 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 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 绳,认真学习借鉴“千
19、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 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 兴的磅礴伟力。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 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 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 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 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 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 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
20、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 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 书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远见卓识和战 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 验的重要批示,高屋建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我们建 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学习 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综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21、是“第一工程”,也是动 力引擎。各地要坚持“大抓基层、抓大基层”的鲜明导向, 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下足功夫,把“政治标准”作为衡 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选用理念, 加大从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两 委”干部力度,加强后备人选教育及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 支“思想红、作风硬、业务精、效率高”的干事创业队伍, 带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悟出“绿色”密码,守住“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加快科 学发展”这一底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示范 村县县有,垃圾村到处有”到荣获“地球卫士奖”,从“室 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 从“
22、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千 万工程”让浙江村居面貌发生了质变,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 巨变,一幅幅山环水抱、林木葱郁的秀美乡村画卷,一条条 高质高效、富裕富足的康庄发展大道呈现在世人眼前。实践 证明: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各地要锚定美丽 中国建设战略目标,把环境治理紧紧抓在手上,聚焦村庄绿 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厕 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民生福祉工程;把强村富民 牢牢拴在心上,聚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充分 利用山水、田园、人文等资源优势,发展好现代农业、观光 合施策,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突出党建引领, 强化统
23、筹协调,健全政策体系,扎实抓好环境整治、产业振 兴、基层治理、激发活力等方面重点任务,实现农业生产、 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全力推动农业强、农村 美、农民富。要党建引领,高站位推动。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 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 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 经验做法,我们就要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组织推动,将“千 万工程”经验作为主题教育学习案例教材,把党的领导贯穿 乡村振兴始终,把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作为实施好乡村振兴的首要性、基础性、引领性工程来抓
24、, 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三农”干部强化 使命担当、提升能力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 贡献力量、建功立业,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 村振兴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要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浙江省“千万工程”坚持从 实际出发,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坚持一次性规划 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 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提超越发展阶段 的目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实施20年来,造就了浙江 万千美丽乡村。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我们 就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 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一村
25、一策,高起点谋划好全省 各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 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循序渐进、量 力而行,稳扎稳打,将规划的蓝图变为现实。要以民为本,高标准实施。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 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事业 的根本所在。浙江省“千万工程”坚持改善民生福祉,强化 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探索出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 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 验做法,我们就要以民为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
26、 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在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下来推 动发展,高标准办好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基本问题, 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收,以改革之手推开农民幸福大门, 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 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深刻领会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 验做法,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以民为本,扎实推进乡村发 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 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农业、农旅融合产业,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
27、和 谐共生。要悟出“黄色”密码,抓住“坚持实干笃行才能不负使 命担当,这一重点。“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 能梦想成真”,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千万工程” 20 年来的辉煌成绩,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118天跑遍11个地 市,一个村一个村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科学 决策;靠的是党员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 办,积小胜为大胜;靠的是6000多万浙江人民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要看到推进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然任重道远。要坚持 以担当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具体 措施,细化具体目标;以实干为本,不搞贪大求
28、快、刮风搞 运动,不走弯路、不翻烧饼,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 胜信心,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思促行、以上 率下、以身作则,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 实现,凝聚起“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的磅礴力量。“千万工程”学习心得体会2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赴 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 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全面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 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 民对美好生活
29、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 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远,不为困难所 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 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 中推动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 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 作的118天里,跑了 11个地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 一路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最终拉开了 “千万工程”的 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 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十大作 出
30、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 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 意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 政策符合实际,确保做出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 中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 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不断 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久久 为功,最终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 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 变现实,狠抓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 不放松
31、”的毅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 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 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搞“形象工程”, 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有“ 中推动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 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 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 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脱离 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32、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 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治优 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 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伟力。“千万工程”学习心得体会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 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 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 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 的经
33、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 解锁“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 过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 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 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终心怀人民, 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出发,让 “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 “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 心的交流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 决群
34、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 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 解锁“久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 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 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 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与时俱进、层 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务实、注重 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担 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要发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 “草地”,敢于征服“娄山关”“腊
35、子口”,敢挑“最重担子”、 敢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解锁“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二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 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 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 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 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喜闻乐见的 “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 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 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 下面
36、的这“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 策往通俗、简洁了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 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地域密码二【“千万工程”中心组研讨发言】4 “千万工程”的 巨大贡献与深远意义根据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统一安排,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 月20日上午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悟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做好人 民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指引指导,进一步用足用好我省宝 贵资源,彰显主题教育的政治味、浙江味、实干味,推动全 省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 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 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 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 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 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 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 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 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