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 学案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整的构造根底和调整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 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1. 反射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 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局部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2) 要有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2.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推断(1) 依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以下图中的 c。(2) 依据突触构造推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 依据脊髓灰质构造推断:与膨大局部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局
2、部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 切断试验法:假设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 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1 (2023 广州模拟 )以下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定消灭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解析: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神经元,A 错误;反射活动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构造根底,B 正确;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肯定消灭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 错误;
3、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一样,反射是功能, 反射弧是构造,D 错误。2以下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甲为感受器、乙为效应器 (肌肉)。现 a 处受到损伤,而其他局部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C )A既有感觉,同时肌肉又有收缩反响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也无收缩反响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响 D失去感觉,但肌肉有收缩反响解析:神经调整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构造根底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响,由于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则肌肉无反
4、响;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因而能形成感觉。3(2023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 推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假设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构造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构造是解析:依据题图可以判定,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感受器,A 错误;假设处受到破坏,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 B 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 正确;
5、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构造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 错误。4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局部,、表示突触组成局部)。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D)Ae 为感受器,a 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 c 处B兴奋时 b 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处表示突触前膜,可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与之间为组织液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d 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所以 e 为感受器,a 为效应器,神经元之间都有突触,A 错误;兴奋时b 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 错误;处是胞体膜,表示突触后膜,可发生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 错误;图中包
6、括三个神经元,与之间为组织液,D 正确。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 膜电位的测量及膜电位曲线解读(1) 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电表两极均接膜外(内)侧(2)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2.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推断(1) 指针偏转原理图以下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2) 例析电流偏转问题在神经纤维上a. 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在神经元之间a.
7、 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刺激c 点,兴奋不能传至a,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3.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状况的推断与分析(1) 正常状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马上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 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缘由:假设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缘由: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8、;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4. 兴奋传导方向的试验探究(1)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看 A 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假设 A 有反响,且乙处电位转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假设 A 有反响而乙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 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甲处,测量丙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丙处,测量甲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假设两次试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假设只有
9、一处电位转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效应器的构造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图甲中 a 为神经元的轴突,b 为突触后膜 B图甲中神经递质受体受损可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C图乙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持续刺激 b 膜D图乙中显示相关神经递质可能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解析:突触小体应为“轴突”末端膨大形成,图为神经肌肉接头,b 为肌细胞膜,即突触后膜,故 A 正确;假设神经递质受体受损, 将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阻碍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化,B 不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快速分解,C 不正确;图乙显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10、膜结合后,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推想该类神经递质肯定为兴奋性神经递质,D 错误。2(2023邯郸模拟)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育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选项是(B)A. ab 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 bd 段主要是 Na外流的结果C. 假设增加培育液中的 Na浓度,则 d 点将上移D假设受到刺激后,导致 Cl内流,则 c 点将下移解析:图示为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气理。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d 段表示受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主要是 Na内流的结果;假设增加培育液中 Na浓度,会使Na内流增
11、多,动作电位变大,d 点上移;假设受到刺激后,Cl内流, 使膜内电位进一步降低,静息电位增大,c 点下移。3. 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C)A在甲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两种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B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状况,a、c 为兴奋部位C兴奋在处和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D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甲图中共显示了三个、三种 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个突触但只有 一种突触,即轴突细胞体;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假设
12、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 分布状况,则 b 为兴奋部位,a、c 为未兴奋部位;兴奋在处以电信号传导,在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传导,处传导速度较处快;因缺乏比照试验,只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 化,不行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4. 图 1 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 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D)A图 1 中 B 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 2 中 A 点的电位B假设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以下图 2 中 A点下移C图 2 中 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图 1 中 B
13、转变为 A 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解析:图 1 中 B 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 2 中 C 点的电位,A 错误;假设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 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 中 C 点下移,B 错误;图 2 中 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肯定强度的刺激,而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 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 正确。5(2023枣庄模拟)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
14、渗溶液 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 乙图,等渗溶液 E 中 K浓度更低B. 乙图,等渗溶液 E 中 Na、K浓度都更高C. 丙图,等渗溶液 E 中 Na浓度更低D. 丁图,等渗溶液 E 中 K浓度更高解析:乙图的动作电位比甲图高,可能是等渗溶液 E 中 Na浓度较高、内流较多引起的,而静息电位不变,说明 K没有什么转变, A、B 错误;丙图受到刺激后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说明 Na内流的很少,即等渗溶液 E 中 Na浓度更低,C 正确; 丁图的静息
15、电位比甲图高,故等渗溶液 E 中 K浓度更低,D 错误。6(2023绵阳模拟)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注射时不能通过 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 2 所示效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D )A.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 局部麻醉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全都,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据图 2 可知,局部麻醉药与Na通道结合,使其关
16、闭,导致 Na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A 正确; 依据图 1 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 Cl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时的电位是内正外负,故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 正确;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局部麻醉药不属于神经递质,D 错误。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 以下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A.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掌握低级中枢B. “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旧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 H 区发生障
17、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掌握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掌握,A 正确; “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 正确;大脑皮层 H 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 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 错误。2. 以下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C)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B下丘脑与调整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无关C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中枢如呼吸中枢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整
18、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解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含感知等功能。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的调整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掌握有关。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整属于低级反射,中枢为低级中枢。3(2023武汉模拟)以下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掌握作用的是(D)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屡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掌握,意识恢复后可掌握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掌握的非条件反射, 与高级中枢无关,A 错误。短期记忆的屡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掌握的条件反
19、射,B 错误。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C 错误。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掌握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掌握低级中枢, 从而掌握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掌握功能,病人不能掌握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掌握功能,D 正确。4以下有关安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A掌握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整解析:掌握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
20、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 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 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 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 错误;血糖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整,D 错误。1. 反射是神经调整的根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2. 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 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 Na内流形成的。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全都。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传递方向为单向传递
21、,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产生反响反射:反射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响,但不属于反射。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展需要承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假设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展。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一样,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 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大脑皮层传导兴奋。最简洁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2 个神经元传入(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1)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2、2) 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的构造,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 理功能的区域。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很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 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1(2023全国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D )A. 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
23、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此题主要考察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 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 K浓度,细胞外的 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 Na浓度,故 D 项符合题意。2 (2023 天津卷 )以下关于人体神经调整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A. 构造根底是反射弧C不存在信息传递B. 不受激素影响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解析:此题主要考察神经调整的相关学问。人体神经调整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是反射弧,A 正确;神经调整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 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 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
24、是免疫系统,D 错误。3(2023江苏卷)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以下叙 述正确的选项是( C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Bbc 段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并消耗能量C. cd 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加而不断加大解析: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A 错误; bc 段 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帮助集中,需要通道蛋白的帮助, 但不消耗能量,B 错误;cd 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 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到达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
25、激时产生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 错误。4(2023江苏卷)如图为突触构造示意图,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是(D)A构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供给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构造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亲热相关解析:构造为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运出细胞供给能量,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 错误;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错误;神经递质经过时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不是主动运输,C 错误;构造膜电位的变化与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的细胞膜
26、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转变有关,故与膜的选择透过性亲热相关,D 正确。5(2023海南卷)以下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整而不参与体液调整解析: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整。6 (2023 全国卷 ) 以下与神经细胞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 C突触
27、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解析: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展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 ATP。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集中,不消耗 ATP。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 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 Na排出细胞, 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 ATP。7(2023江苏卷)以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 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D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开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
28、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开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 Na大量内流, 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8(2023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
29、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 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能(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胞吐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到达突触后膜。(3) 假设由于某种缘由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解析:(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B 表示 ADP 和 Pi,E 表示ATP。据图可知,AC 在突触间隙中,被 D 酶催化分解成 A 和 C, 其中,C 又被突触前膜吸取回突触小体中,重与 A 反响生成 AC,由此可知 C 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 假设由于某种缘由使 D 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 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 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