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760038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猪丹毒病的流行?群特点与防治措施猪丹毒病是常见的热性传染病,也称为“打火印”,发病迅速,24天病猪便会出现死亡情况, 其传播途径为内源性感染、消化道感染、吸血昆虫吸血与皮肤接触。若不及时控制该病,威胁生猪健 康生长发育,会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实际收入。本文探讨猪丹毒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与具体防治措 施,以控制猪丹毒病的传播与蔓延。1病原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存能力强,在病料组织中存活时间 长。镜下观察大小为0.62.6微米x0.10.5微米,形状为细长、两端钝圆,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 物与陈旧肉汤培养物中分离的菌为长丝状。此菌表面无荚膜,不运动,恶劣环境下无法形成

2、芽胞。猪 丹毒毒可以感染猪、禽类动物、反刍动物与人类。其抗原结构相对复杂,目前已确认的血清型为25 个,A、B、N型为我国常见血清型,A型多从败血症病猪体中分离出来,B型从关节炎和疹块型的病 料中分离出来,B型与N型多从健康猪的扁桃体中分离出来。干燥、腐败与日光照射对猪丹毒杆菌不 会产生影响,能够在普通地下水存活5天以上,在污水中能够存活15天以上,因此,饲喂治水的生 猪易感染该病。对病猪尸体深埋后,半年内仍可检测并分离活菌。2流行特征猪丹毒病通常在炎热季节发病,但存在地域差异,八成以上的猪丹毒病例在炎热的季节发病,由 此看出,猪丹毒病的暴发与热应激有直接联系。此病毒主要感染中大猪。据调查显示

3、,中大猪易感染 此病,原因为中大猪膘肥体壮,散热能力较差,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猪在热应激的刺激下,机体免 疫力下降,抑制猪的免疫机制运行。近些年,猪丹毒流行病例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此病的传染源为带病猪、病猪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均可使健康猪发病。在适宜的酸 碱环境、温度与湿度环境下,致病菌存活时间较长,可达14个月。猪丹毒疫病高发于小型散养户中, 此类养殖场存在疫苗接种不到位,通风不畅、条件设施简陋、消毒不及时等问题,易对特异性免疫力 造成影响,降低抗逆性,发病概率较高。3临床症状3.1 最急性败血症对此种类型病猪剖检后,可见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有出血斑。脾脏呈樱

4、桃红色,充血肿大, 外包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松软,脾髓组织可以用手术刀背部刮下来。病猪心房与心脏外膜有出血 点。肝脏呈暗红色,表面浑浊,瘀血肿大,弹性降低。肾脏表现出与肝脏相同症状。胃肠黏膜红肿, 表面被黏液覆盖,并伴随充血、出血情况。3.2 亚急性疹块型亚急性疹块型病猪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些红色或紫色的小块状皮疹。其病变多发生在耳根、 颈部、颊部、前胸、肢体内侧、肛周红肿等处,红斑呈菱形和方形,个别为不规则形状,红斑会逐渐 消退,对其他脏器影响不严重。3.3 慢性型此类型的病猪,多为最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疹块型逐渐进展所致,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病变主 要集中于心脏和四肢关节等部位,包含心内

5、膜病变型疾病和四肢关节型疾病。四肢关节型患猪,采食 正常,但不愿运动,气喘,机体日渐消瘦、虚弱,生长发育迟缓。病情进展到后期,四肢关节僵硬或 肿胀,表皮出现大面积脱落或坏死的情况。心内膜病变型患猪,机体消瘦,萎靡不振,行动缓慢,经 听诊诊断,发现心律不齐,心音亢进伴有亲隹音,对病猪剖检可见心脏瓣膜处外观似花椰菜样。此类型 病猪的病死率较高,常出现突发的死亡。4实验室诊断猪丹毒病初步诊断可采用视诊检查,兽医应按压疑似病猪的表皮上的不规则疹块,若出现褪色现 象,可初步诊断为急性猪丹毒病。检测人员进行进一步实验室检验,可采用取荧光抗体实验、病原分 离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确诊。染色镜检法为常

6、用的鉴定方法。采集少量病死猪的脾脏、 肝脏、肾脏部位的病料制作成涂片,对其进行染色处理,镜下可见丝状杆菌,革兰氏呈阳性反应,便 可确诊为猪丹毒病。此外,可将病料组织接种到血琼脂试管中,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培养 皿中可见半透明针尖状菌落形态,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处置,若结果呈阳性,便确诊为猪丹毒病。5科学防控5.1 卫生管控猪丹毒病高发于卫生环境较差的养殖场,其病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生猪之间的相互接触,当猪舍 卫生条件较差,病猪的粪便、尘土、废弃物等对此病的传播蔓延有促进作用。每天必须对猪舍进行清 理,打扫地面卫生,清扫前提前洒水,避免尘土飞扬。采用人工干清粪的形式清理排泄物,集中堆肥 发酵

7、应选择在养殖场的下风向区域内进行,通过生物热彻底消灭病原体。对大门与道路每周进行两次 以上消毒,或撒生石灰粉。每天带畜消毒12次,可使用0.2%过硫酸氢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 液。在太阳下晾晒闲置饲喂用具,通过高温与紫外线的共同作用,消灭表面的病原。饲养员进入猪舍 前,穿戴专用衣帽与胶鞋,出舍后进入缓冲区,使用碘酊对胶鞋进行喷淋消毒,对衣帽进行紫外照射。 生猪出栏后,统一打扫空舍,可对地面与墙面涂刷2%烧碱进行消毒。5.2 疫苗接种定期为健康猪群安排猪丹毒疫苗接种。为了提高生猪对红斑丹毒丝菌的抵抗能力,应对断奶仔猪 进行疫苗免疫,之后每半年接种一次。在疾病高发养殖场,管理人员在夏秋两季进行

8、疫苗接种。猪丹 毒GC42株弱毒冻干苗为常用疫苗,注射前使用20%氢氧化铝溶液稀释疫苗,可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剂量为每头猪1毫升。口服接种剂量为每头猪2毫升。接种疫苗前后一周内,不能服用抗生素类 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5.3 禁用泪水长期饲喂潸水的养殖场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潸水是猪丹毒病原菌适宜的培养基,该菌在泪水中存 活长达半个月之上,是主要的染病源头。通常情况下,饲喂泪水的养殖场规模较小、卫生条件较差、 饲养管理执行力不强。虽然滴水能够节约饲喂成本,但其含有食盐浓度较高,病原菌代谢产物较多, 易引发猪群盐中毒与其他疾病,导致疫病的扩散。6治疗一旦在猪场内发现病猪,立刻将其隔离,避免感染健康的猪。若病程发展迅速,必须按时服药。 可使用土霉素或四环素,通过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 降至正常,食欲增加。也可使用中药治疗该病,成年猪选用紫花地丁、银花、元参、板蓝根各45克, 大黄30克,丹皮、黄连、山桅、黄苓各25克,马鞭草、赤芍各24克,文火煎煮后,将其分为两份, 早晚分别服用一次,连续服用35天即可康复。7结束语猪丹毒病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威胁。饲养人员应全面掌握该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特征,通过实验 室诊断后,选择适宜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猪丹毒病的扩散,促进生猪养殖的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