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报批稿).docx(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07.040CCS A75CH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测 绘 行 业 标 准CH/T XXXXXXXXX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规程Glob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ourcesCode of practice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roducts(报批稿)(本草案完成时间: 2022 年 12 月 15 日)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 布CH/T xxxx-xxxx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14.1 数据产品 14.2 基本制度 14.3 精度统计 25 工作流程 36 抽样程序 36.1 确定单位成果单位 36.2 组成批成果 46.3 确定样本量 46.4 抽样 47 检验内容与方法 47.1 检验方法 47.2 检验方式 57.3 数字表面模型 57.4 数字高程模型 67.5 数字正射影像 87.6 核心矢量要素 97.7 地名 117.8 30 m 地表覆盖 137.9 10 m 地表覆盖 148 质量评定 158.1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指标 158.2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158.3 批成果质量判定 169 报告编制
3、1610 资料整理 16附录 A(规范性) 数字表面模型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17附录 B(规范性)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20附录 C(规范性)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23附录 D(规范性) 核心矢量要素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26附录 E(规范性) 地名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 30附录 F(规范性) 30 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质量评定指标 34附录 G(规范性) 10 m 地表覆盖数据质量评定指标 36参考文献 39ICH/T xxxx-xxxx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
4、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30/SC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陕西测绘地理信息 局、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自然资源部四川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自然资源部海南测绘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站、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武汉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继贤、张莉、赵海涛、郭婧、陈海鹏、徐永敏、谢雯君、史文中、赵颖、 杜晓、张雪萍、阳俊、陈华、明飞雄、蒲鸿杰、司连法、李畅、李海、周进、姚炳全、涂宏京
5、、卢 遥、陈宇恒、彭凯迪、何川、邱博、吕霖冰。IICH/T xxxx-xxxx引 言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系列规范全面规定了全球测绘生产的产品内容、生产流程和主要技术方法, 包 括数据产品规范、数字表面模型生产技术规范、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范等。本文件是全球地理信 息资源系列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的质量检验需求,根据产品技术 要求、生产方式和质量要求,制定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标准、规范了质量检验 工作, 有效保障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的规范性与一致性。IIICH/T xxxx-xxxx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全
6、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规定、工作流程、抽样程序、检验内容与 方法、质量评定、报告编制和资料整理。本文件适用于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的质量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适用于本文 件。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 9032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8316、GB/T 24356 和 CH/T 9032 中界定的术语
7、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规定4.1 数据产品表1给出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表 1 数据产品序号数据产品类型1数字表面模型2数字高程模型3数字正射影像4核心矢量要素5地名630 m 地表覆盖710 m 地表覆盖4.2 基本制度4.2.1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包括一级检查、二级检查和验收检验。4.2.2 一级检查一级检查要求如下:a) 通过自查、互查的数据产品,才能进行一级检查;b) 一级检查对数据产品资料应进行 100%内业检查;c) 一级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生产单位作业部门应认真组织修改、复查,并在检查记录上签字;1CH/T xxxx-
8、xxxxd) 一级检查的检查记录随项目数据产品资料一并提交二级检查部门;e) 经一级检查未达到质量要求的, 项目数据产品资料应全部退回处理;f) 退回处理后的数据产品资料应进行复查, 复查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并签字。4.2.3 二级检查二级检查要求如下:a) 数据产品经一级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二级检查;b) 二级检查对数据产品应进行 100%内业检查;c) 二级检查应审核一级检查记录;d) 二级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任务承担部门应认真组织全面修改、复查,并在检查记录上签字;e) 二级检查完成后,应对全部数据产品进行质量评定,并出具检查报告,检查记录及检查报告随 数据产品一并提交验收。4.2.4
9、 验收检验验收检验要求如下:a) 数据产品经二级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验收;b) 样本内的数据产品应逐一详查, 样本外的数据产品根据需要进行概查;c) 验收应审核二级检查记录及检查报告;d) 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作退回处理,整改后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 应重新抽样;e) 验收合格的批成果, 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 并通过复查核实;f)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4.3 精度统计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的统计应依据以下原则:a) 检测点数量少于 20 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当数量大于等于 20 个时,按中误 差统计;b) 高精度检测时, 在允许中误差 2 倍以内(含 2
10、 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 中误差 2 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 在允许中误差22 倍以内(含 22 倍) 的误差 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2 倍的误差视为粗差;c) 高精度检测时, 中误差计算按公式(1) 执行;m = 土 (1)式中:m 数据产品中误差,单位为米(m);n 检测点数量;Ai 较差;m = 土 (2)d) 同精度检测时, 中误差计算按公式(2) 执行;式中:m 数据产品中误差,单位为米(m);n 检测点数量;A 较差。i2CH/T xxxx-xxxx5 工作流程检验工作流程包括: 检验前准备、提取样本、质量检验、质量评定、报告编制和
11、资料整理。见图1。 具体内容如下:a) 收集相关技术文件、标准及资料, 明确检验内容和方法,准备检验软硬件,制订检验计划, 必要时应编制检验方案;b) 提取样本资料及数据;c) 对单位成果实施详查,必要时进行概查;d) 对单位成果质量进行评定,对批成果质量进行判定;e) 按要求编制检验报告;f) 汇总、整理、完善检验记录、数据和资料,按要求存档。检验前准备提取样本质量检验质量评定报告编制资料整理图 1 检验工作流程6 抽样程序6.1 确定单位成果单位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单位成果单位应符合表 2 规定。表 2 单位成果单位序号数据产品类型单位成果单位1数字表面模型幅2数字高程模型幅3数字正射
12、影像幅4核心矢量要素幅/行政区5地名行政区630 m 地表覆盖景/幅710 m 地表覆盖幅/行政区3CH/T xxxx-xxxx6.2 组成批成果检验批应由在同一技术设计书指导下生产的同等级、同规格单位成果汇集而成。数据产品数量较大 时,可根据生产时间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 实施分批检验。6.3 确定样本量检验批的样本量按照GB/T 24356 的规定执行。6.4 抽取样本6.4.1 样本抽取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考虑不同作业单位、不同行政区划、不同数据产品类型特点 基础上,同一国家同种数据产品采用同一抽样单位,抽样时应顾及任务区内地形地貌类别、人文因素、 不同
13、数据源等情况。a) 数字表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产品宜采用“幅”为抽样单位;核心矢量 要素数据产品宜采用“幅”为抽样单位, 也可采用“行政区”为抽样单位。b) 地名宜采用行政区划单元作为抽样单位,抽样时可适当兼顾地名密度、行政区划面积等因素。c) 30 m 地表覆盖宜采用“景”为抽样单位, 也可采用“幅”为抽样单位; 10 m 地表覆盖宜采用 “幅”为抽样单位, 也可采用“行政区”为抽样单位。6.4.2 提取数据产品的全部数据和文档资料,主要包括:技术设计书、相关技术规定和技术文件;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相应检查记录;接合表;按技术设计要求组织的样本及接边数据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基
14、本资料和文档资料。6.4.3 核实样本资料完整性。当样本资料不完整,影响检验工作的实施时,应停止抽样。7 检验内容与方法7.1 检验方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产品主要采用以下检验方法。a) 生产资料核查: 依据生产中使用的基本资料 (如众源地理数据、多期影像数据、区域网平差产品等)与被检数据比对,确定被检数据是否存在错漏或获取被检数据与参考数据的差异。 该方法主要用于核心矢量要素、地表覆盖,如检查要素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几何位移是否超限, 属性精度、完整性、分类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也可用于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如编辑 质量是否符合要求。b) 数据产品内部检查: 检查被检数据的内在特性。该方法可
15、用于数字表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核心矢量要素和地表覆盖,如逻 辑一致性中的绝大多数检查项, 接边检查,数据范围,影像质量的色调均匀等。c) 桩点法:利用区域网平差产品, 构建立体模型,在立体环境下采集检测点计算中误差。该方法主要用于数字表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如计算高程中误差、平面位置 中误差等。d) 高精度资料定点验证:利用收集的高精度资料(如高精度控制点、高精度立体像对、可公开 获取的高精度数据等)与被检数据比对, 获取被检数据与高精度数据的差值。该方法主要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如局部区域的平面位置精度、 高程精度的验证;当高精度数据充足
16、时, 也可用于计算上述数据产品中误差等。e) 参考资料交叉验证: 利用收集到的各类参考资料(如可公开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激光 测高数据、可公开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世界各地地图集等) 与被检数据比对, 确定被检数据是否错漏或获取被检数据与参考数据的差值。4CH/T xxxx-xxxx该方法主要用于核心矢量要素、地表覆盖,如辅助验证属性精度、分类精度、完整性是否错漏; 也可用于数字表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 如地形地貌编辑质量的辅助验证。f) 大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或软件,辅助分析被检数据产品的质量,该方法主要用于 地名, 如辅助分析地名数据的分类代码、属性值、翻译名称的正确性
17、。各项检验内容采用的检验方法(见表 3表 9) 可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查、计算机辅助检查和人机交 互检查三种方式实现。7.2 检验方式7.2.1 详查对样本内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检查项进行全面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 中误差等。7.2.2 概查对样本外单位成果中重要的、特别关注的质量要求或指标,或详查发现的系统性偏差、错误进行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7.3 数字表面模型7.3.1 检验内容及方法数字表面模型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数字表面模型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地
18、图投影投影参数高程基准高程基准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成果数据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内部检查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位置精度高程精度高程中误差桩点法、高精度资料定点 验证、参考资料交叉验证同名格网高程值内部检查栅格质量格网参数格网尺寸内部检查格网范围编辑质量高程值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3.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投影参数的正确性。7.3.3 时间精度从影像参数文件中读取影像获取时间,核查分析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检查元数据中影像获取时间 是否与影像参数文件一致。7.3.4 逻辑一致性5C
19、H/T xxxx-xxxx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正确性,数据文件有 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 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7.3.5 位置精度7.3.5.1 高程中误差利用采集的检测点与数据产品中同名点位置比较, 计算出精度检测区高程中误差。a) 一般情况采用桩点法,在立体环境下采集检测点计算高程中误差。精度检测区一般选取 2050 个高程检测点, 检测点位置应分布均匀,避免选择高程急剧变化处, 应适当选取树顶、房 顶、桥面等地物表面处。当发现局部存在精度严重偏差并且缺少高精度资料时,应采用参考 资料交叉验证法,利用可收集的各类开源参考资料(如激光
20、测高数据、可公开获取的高精度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与被检数据产品进行比对。b) 当精度检测区内存在少量高精度资料 (如高精度控制点、高精度立体像对、可公开获取的高 精度数据等) 应采用高精度资料定点验证法进行精度验证; 当精度检测区内的高精度资料数 据满足精度统计要求时, 应采用高精度资料进行中误差统计。c) 精度统计应符合 4.3 中的相关规定。7.3.5.2 同名格网高程值将相邻图幅同名格网点高程值进行比较, 计算高程接边误差, 检查是否符合要求。7.3.6 栅格质量7.3.6.1 格网参数核查分析数字表面模型格网尺寸、格网范围(起止点格网坐标和格网的行列数)是否正确。 7.3.6.2 编
21、辑质量编辑质量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采用生产资料核查和数据产品内部检查方法, 利用生产数字表面模型的区域网平差产品构建 立体模型,采用立体检核和平面检核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数字表面模型格网点或反生的等高 线,检查是否存在地貌形态与实际不符、套合精度超限等;b) 采用生产资料核查和数据产品内部检查方法, 通过分析数据产品晕渲图比对分析是否存在硬 折、高差异常, 叠加核心矢量要素数据的水面要素,检查水域编辑是否正确。7.3.7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元数据: 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元数据文件的命名、格式、元数据项数目、顺序和各 项内容填写的正确性、完整性;b) 附属
22、资料:核查分析各种基本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权威性;技术设计、技术 总结、检查报告及其他文档资料的齐全性、规整性。7.4 数字高程模型7.4.1 检验内容及方法数字高程模型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 数字高程模型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地图投影投影参数高程基准高程基准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 查成果数据6CH/T xxxx-xxxx表 4 数字高程模型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续)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内部检查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位置精度高程精度高
23、程中误差桩点法、 高精度资料定点 验证、参考资料交叉验证同名格网高程值内部检查栅格质量格网参数格网尺寸内部检查格网范围编辑质量高程值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 参考资料交叉验证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4.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投影参数的正确性。7.4.3 时间精度从影像参数文件中读取影像获取时间,核查分析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检查元数据中影像获取时间 是否与影像参数文件一致。7.4.4 逻辑一致性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正确性,数据文件有 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 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
24、7.4.5 位置精度7.4.5.1 高程中误差高程精度检测按 7.3.5.1 的规定执行,检测点应避免选择高程急剧变化处、树顶、房顶、桥面等地 物表面处。7.4.5.2 同名格网高程值将相邻图幅同名格网点高程值进行比较, 计算高程接边误差, 检查是否符合要求。7.4.6 栅格质量7.4.6.1 格网参数核查分析数字高程模型格网尺寸、格网范围(起止点格网坐标和格网的行列数)是否正确。 7.4.6.2 编辑质量编辑质量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采用生产资料核查和数据产品内部检查方法, 利用生产数字高程模型的区域网平差产品构建 立体模型,采用立体检核和平面检核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
25、或反生的等高 线,检查林地、房屋、桥梁降高错误、地貌形态与实际不符、套合精度超限等问题;7CH/T xxxx-xxxxb) 参考资料交叉验证方法,当地表信息(如林地、建筑区)影响到对地形表达、套合精度的判 定时,应利用收集的各类开源参考资料(如激光测高数据、 可公开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 型数据)辅助验证地形地貌表达是否正确、套合精度是否超限等问题;c) 采用数据生产资料核查方法和产品内部检查, 通过分析数据产品晕渲图比对分析是否存在硬 折、高差异常, 叠加核心矢量要素数据的水面要素, 检查水域编辑是否正确等问题; 利用数 字表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的差值, 检查裸地、水域等地貌形态编辑是否正确
26、。7.4.7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的检查内容与方法按照 7.3.7 的规定执行。7.5 数字正射影像7.5.1 检验内容及方法数字正射影像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5 数字正射影像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地图投影投影参数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成果数据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内部检查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位置精度平面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桩点法、高精度资料定点 验证、参考资料交叉验证影像接边内部检查影像质量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内部检查格网参数图幅范围影像特性色彩模式色彩特征影像噪声信息丢失附件质量元数
27、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5.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平面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参数的正确性。7.5.3 时间精度从影像参数文件中读取影像获取时间,核查分析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检查元数据中影像获取时间 是否与影像参数文件一致。7.5.4 逻辑一致性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正确性,数据文件有 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 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8CH/T xxxx-xxxx7.5.5 位置精度7.5.5.1 平面位置中误差利用采集的平面检测点与数据产品中同名点位置比较,计算出精度检测区平面位置中误差。a) 一般情况采用桩点法,在
28、立体环境下采集检测点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选取 2050 个平 面检测点,检测点位置应分布均匀,尽量选在影像特征点上,主要包括独立地物点、线状地 物或影像明显的脊谷交叉点、地物明显的角点或拐点, 避免选取高架路桥、高层建筑屋顶等; 当发现局部存在精度严重偏差并且缺少高精度资料时,应采用参考资料交叉验证法, 利用可 收集的各类开源参考资料(如可公开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与被检数据产品进行比对。b) 当精度检测区内存在少量高精度资料(如高精度控制点、高精度立体像对等) 应采用高精度 资料定点验证法进行精度验证;当精度检测区内的高精度资料数据满足精度统计要求时,应 采用高精度资料进行中误差统计
29、。c) 精度统计应符合 4.3 中的相关规定。7.5.5.2 影像接边调用相邻图幅比对分析重叠区域处同名点的平面位置较差是否符合限差要求。7.5.6 影像质量7.5.6.1 分辨率调用影像数据核查分析地面分辨率是否符合要求。7.5.6.2 格网参数调用影像数据核查分析起止点坐标、图幅范围是否符合要求。7.5.6.3 影像特性调用影像数据, 进行以下检查:a) 影像色彩模式、像素位是否符合要求;b) 影像是否存在色调不均匀、明显失真、反差明显的区域;c) 影像污点、噪声、划痕、云影等影响程度;d) 影像是否存在纹理不清、清晰度差、影像模糊等无法判读影像信息的区域。7.5.7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的检
30、查内容与方法按照 7.3.7 的规定执行。7.6 核心矢量要素7.6.1 检验内容及方法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6 的规定。表 6 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高程基准高程基准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成果数据逻辑一致性概念一致性属性项内部检查数据集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9CH/T xxxx-xxxx表 6 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续)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逻辑一致性拓扑一致性重合内部检查重复相接连续闭合打断位置精度平面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生产资料核查几
31、何位移矢量接边属性精度分类正确性类别代码生产资料核查、参考资料 交叉验证属性正确性属性值完整性遗漏要素遗漏生产资料核查多余要素多余表征质量几何表达几何类型内部检查几何异常要素关系地理表达图形概括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地图配图地图配图正确性生产资料核查符号表达连通性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6.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的正确性。7.6.3 时间精度核查分析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料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判断数据产品是否对照各类参考资料进行了 生产。7.6.4 逻辑一致性逻辑一致性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概念一致性:核查分析数据集(层) 定义
32、的符合性, 属性项数目、名称、类型、长度和顺序 等的正确性;b) 格式一致性: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 正确性,数据文件有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c) 拓扑一致性: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线要素节点匹配的正确性, 是否存在不合理伪节 点和悬挂点;面要素是否闭合,是否存在不合理面重叠或面缝隙, 相同属性面是否分割为多 个相邻面; 该重合的要素之间是否严格重合; 有无重复采集的要素。7.6.5 位置精度7.6.5.1 平面位置中误差利用采集的检测点与数据产品中同名点位置比较, 计算出精度检测区平面位置中误差。a) 采用生产资
33、料核查方法在数字正射影像上采集 2050 个平面检测点,检测点位置应分布均匀, 选在明显地物上,主要包括道路明显交叉点和拐点等。b) 精度统计应符合 4.3 中的相关规定。10CH/T xxxx-xxxx7.6.5.2 几何位移对照数字正射影像, 众源地理数据等比对分析线状和面状要素位置是否存在偏移超限。 7.6.5.3 矢量接边调用相邻图幅(或相邻范围边界)数据, 比对分析线状和面状要素位置接边是否符合要求。7.6.6 属性精度属性精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交通:采用生产资料核查方法对照众源地理数据交通数据集、数字正射影像, 检查铁路、各 级道路等交通要素属性值是否正确;当发现属性值明
34、显不合理,可采用参考资料交叉验证方 法,利用收集的参考资料(如世界地图集、各国家地图集、专题图等) 与被检数据比对,如 多个参考数据的属性内容与被检数据存在差异且各参考数据互相一致, 则可基本判定被检数 据存在错漏,应对此类问题重点排查;b) 水系:采用生产资料核查方法对照众源地理数据水系数据集、数字正射影像, 检查河流、沟 渠、湖泊、水库、湿地等水系要素属性值是否正确; 当发现属性值明显不合理,特别是大型 河流、水库属性信息明显不合理时,应采用参考资料交叉验证方法,利用收集的参考资料(如 世界地图集、各国家地图集、专题图等) 与被检数据比对, 如多个参考数据的属性内容与被 检数据存在差异且各
35、参考数据互相一致, 则可基本判定被检数据存在错漏,应对此类问题重 点排查;c) 属性接边: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调用相邻图幅或区域,比对分析线状、面状要素属性接边的 正确性。7.6.7 完整性对照数字正射影像、 众源地理数据等参考资料,比对分析交通、水系、行政区划要素是否遗漏、多 余或归错层。7.6.8 表征质量表征质量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几何类型:对照数字正射影像、众源地理数据等参考资料, 比对线、面要素几何表达的正确 性;b) 几何异常: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要素几何图形异常数量, 包括极小的不合理面或极 短的不合理线, 以及线要素的折刺、回头线、自相交和抖动等;c) 要素关系:对
36、照数字正射影像、众源地理数据等参考资料, 比对分析和核查同一层或不同层 要素空间关系表达的协调性、合理性;d) 地理表达:对照数字正射影像等参考资料,比对分析和核查要素图形概括的正确性, 核查分 析行政区划面能否准确表达行政区划的地理特征,核查分析国界线画法、走向的规范性、准 确性, 图形表现效果是否良好。7.6.9 地图配图地图配图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调用地图配图数据检查地图配图方案、模板使用是否符合要求;b) 对照数据产品,检查交通、水系地图配图符号表达是否正确;c) 对照数据产品、数字正射影像等资料,检查地图配图在各比例尺级别下显示是否连贯、合理。7.6.10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的
37、检查内容与方法按照 7.3.7 的规定执行。7.7 地名7.7.1 检验内容及方法11CH/T xxxx-xxxx地名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7 地名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续)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地图投影投影参数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成果数据逻辑一致性概念一致性属性项内部检查数据集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要素一致性要素数量一致性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协同要素位置一致性协同要素属性一致性属性精度分类正确性类别代码生产资料核查、大数据分析属性正确性属性值地名准确性翻译名称内部检查、大数据分析完
38、整性多余要素多余内部检查、大数据分析遗漏要素遗漏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7.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平面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参数的正确性。7.7.3 时间精度核查分析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料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判断数据产品是否对照各类参考资料进行了 生产。7.7.4 逻辑一致性逻辑一致性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a) 概念一致性:核查分析数据集 (层) 定义的符合性, 属性项数目、名称、类型、长度等的正 确性;b) 格式一致性: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 正确性,数据文件有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
39、;c) 要素一致性:核查分析行政中心地名点数量与行政区划数量的一致性; 核查分析地名数据与 核心矢量要素、数字正射影像等相关资料的一致性,包括协同要素位置、属性一致性。7.7.5 属性精度属性精度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检查:a) 分类正确性:对照分类代码值规定、地名录、生产使用源数据等资料比对分析自然和人文地 理名称分类的正确性,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分类正确性判断, 提高检查效率;b) 属性正确性:对照核心矢量要素、参考数字正射影像、 生产使用源数据等资料比对分析水系、 山川、交通、行政区划、居民地及设施等自然和人文地名属性内容的正确性, 借助大数据分 析增强属性正确性判断, 提高检查效率;12CH/
40、T xxxx-xxxxc) 地名准确性:对照翻译标准、翻译准则等资料,核查分析地名译写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准确 性,分析重要地名、国界名及争议地区的地名是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和外 交立场,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地名翻译准确性判断,提高检查效率。7.7.6 完整性检查地名数量密度是否达标; 对照生产使用源数据、地名录等资料核查分析水系、山川、交通、行 政区划、居民地及设施等自然和人文地名要素是否有遗漏、重复,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地名完整性判断, 提高检查效率。7.7.7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的检查内容与方法按照 7.3.7 的规定执行。7.8 30 m 地表覆盖7.8.1 检验内容及方法30
41、m 地表覆盖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 30 m 地表覆盖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坐标系统内部检查地图投影投影参数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生产资料核查、内部检查成果数据位置精度平面精度数据接边内部检查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内部检查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分类精度分类正确性总体精度生产资料核查提取指标栅格质量格网参数格网尺寸内部检查数据范围栅格特性色彩模式特殊值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内部检查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7.8.2 空间参考系核查分析数据的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参数的正确性。7.8.3 时间精度核查分析生产中使用的各种
42、资料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判断数据产品是否对照各类参考资料进行了 生产。7.8.4 位置精度核查分析相邻数据产品位置接边是否符合要求。7.8.5 逻辑一致性13CH/T xxxx-xxxx利用程序自动检查或核查分析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的正确性,数据文件有 无缺失、多余, 数据是否可读, 数据文件命名的正确性。7.8.6 分类精度对照数字正射影像、参考资料核查分析数据分类的正确性,计算混淆矩阵得出分类总体精度,检查 总体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以及数据产品中是否存在显著超过设计要求的提取指标错漏。7.8.7 栅格质量检查格网实地尺寸、数据存储单元范围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色彩模式、索引色设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背景值、海域值等特殊值设置是否符合要求。7.8.8 附件质量附件质量的检查内容与方法按照 7.3.7 的规定执行。7.9 10 m 地表覆盖7.9.1 检验内容及方法10 m 地表覆盖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 9 10 m 地表覆盖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空间参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