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475589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docx(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2目 录前言 6一、发展条件 7(一)现实基础 7(二)发展环境 7二、总体要求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5(三)发展目标 16三、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19(一)坚持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19(二)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21(三)彰显区域德育特色品牌 22四、促进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24(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24(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6(三)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28(四)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9(五)重视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 28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33(一)加强师德师风建

2、设 333(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33(三)健全完善教育人事制度 34(四)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 35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36(一)推进教育新基建 36(二)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37(三)促进数字教育创新 37七、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 38(一)优化项目谋划布局 38(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38(三)强化项目要素保障 38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39(一)完善教育资助体系 39(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40(三)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40(四)改革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41(五)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 41九、保障措施 42(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42(二)坚持依法治教 42(三)保障教育投入 4

3、2(四)建设平安校园 434(五)强化教育督导职能 44(六)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44附录:南平市延平区“十四五”期间教育建设项目表 465前 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既是推动党和国 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 生工程。为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南平市延 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延政文202157号)精神,特编制本规划。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推动教育事 业高

4、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 加注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融合发展,不 断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围绕“十四五”时期教育 事业发展必须突破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本规划突出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突出教育结构优化,突出教育质量提升,突出教师队 伍建设等重点内容,科学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一 、发展条件(一)现实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区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

5、发展地位,着力打赢教育翻身仗,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 建设新时代富美新延平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前、义务教育普惠均衡发展。 新建和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 园,新增学位1410个。全区幼儿园92所(含市属园1所),其中 公办幼儿园23所(含市属园1所),普惠性幼儿园76所;全区公 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1.1%,学前教育普惠率94%,超额完成省上 目标。省、市、区三级示范园50所,各级示范园占比达5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100%完成硬件标准化,乡村 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6、、创建41 所省级义 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入读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成立全区中小学学科指导组、九年 级毕业班学科核心指导组,力求在推动管理机制建设、抓好教育 教学管理、开展常态化活动、实施教学信息共享、促进学校共同 发展等五个方面综合发力,探索城乡强弱校手牵手发展路径,以 提升城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全区中考优秀率连续十年居全市前茅,2020年中考总分、平均分进入全市前3位,南平一 中统招线7除2019年位列第二外均居全市同系列学校榜首,南平高级中学 统招线连续第13年居全市同系列学校榜首。大横中学等4所农 村初

7、中校的九年级教学质量(总分平均分)进入全市(共144所 学校)前40名之列。组织完成国家(语文、艺术学科)、省级 (科学、德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工作,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通过高位嫁接,与省内一级达标高中校对接,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南平九中高中部课程实施基础条件,持续拓展艺体特色发展路径。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区域 “1+1+X” 职教联盟,即一所省属高职院校、 一所区属高职院校 和三所中职院校,形成从中职到高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延平职教园区,以夏道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区内五所中、高职院 校为主体,集成高职教育、中职

8、教育和技能培训三大功能板块, 主动对接七大绿色重点产业,实施产教融合,建立职业教育学历 培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为一体,面向闽北、辐 射全省的一流职业教育基地和闽北地区最大的劳动力培训基地 和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中职和普高统一招生平台,普通高中和中 职院校招生比例接近1:1,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持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坚持德育为首,实施德育“ 一校一 品”工程。抓实抓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南平市第三中学、延平区实验小学、南平第二实验小学、延平区实验幼儿园获得“福建8省文明校园”称号。加强体育引导,增加中考体育考试分值,引 导学生掌握1 至2项

9、运动技能,学生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学生体 质健康合格率达97.37%。科学安排各类体育活动,创建全国足球 特色校4所、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 目学校1所。注重以美化人,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 充分利用改薄资金实施整体提质,为全区127所学校配备了音、 体、美实用设备。开发走进南词的艺术世界、 四贤故里百 合之乡等本土特色课程资源,南平市胜利小学被认定为“中华 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倡导劳动实践,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 程体系,创建延平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1个,省级劳动教育特色项目2个。教师队伍建设显著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扩大教 师队伍, “十三五”

10、期间共招录749名新任教师,委托武夷学院 培养本土教育人才44名。全区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 历人数占比57.7%,较2015年增加8.9%;具有正高级职称2人, 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11.5%,较2015年提高1.8%。贯彻落实南 平市教师队伍“131”培养工程,认定南平市中小学教学名师7 名、学科带头人31 名、骨干教师104名。目前,全区有名师名 校长、学科带头人等省级荣誉称号14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全部提高至人均每月500元。制定山区高 级职称教师奖励金制度,区属中小学及部分高级职称教师享受山区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专项奖励金,最低月增资388元。9教育保障机制不

11、断完善。 把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 点,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5.5302亿元,比上年的 5.3166亿元增长4.02%。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开展精准助学,基 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全学段的学生 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项目资金达2772万元,惠及学生41501人次,全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区级达标学校28所。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显著提升。专栏1: “十三五”延平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项目计量单位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适龄幼儿在园人数万人1.381.41适龄幼儿入园率%

12、9798.1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万人4.744.94入学率%100100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万人0.760.72毛入学率%103.13100.86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万人2.814.21毛入学率%38.052.3 10继续教育公办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100100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万人)万人0.611.04常住人口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839.05“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一是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短板。教育 发展还不够均衡不够充分,“农村弱、城区挤”的状况还未根本 改变,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前教育

13、“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 的问题。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 问题,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年龄、性别结构不够均衡,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等数量不多。三是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教育信息化水平、投入保障机制有待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新发展环境创造教育新机遇。 全面实施“双减”工作,加强 “五项管理”,以教学改革促教学内涵建设新变化,重视课程建 设,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因地制宜,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推动国家课程质量提升。发挥全区学科指导组、学 1

14、1科核心指导组的科研力量,抓好常态教学管理与课后服务管理, 强化薄弱学科指导,特别是九年级毕业班的薄弱学科指导,全面 提高课堂效益。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精品课程建设项 目,培育精品课程。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革 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推进若干有前瞻性、高层次 的教学改革项目。调动积极性,持续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创建工作。新发展阶段创造教育新需求。 延平区GDP 突破400亿元, 发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结构升级,对教育 事业和人才培养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对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 育教

15、学质量、培养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型城 镇化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中心城区为主,对调整优化城乡教育 体系、教育结构和教育空间布局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年龄结构 的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对老年教育终身教育提出了更迫切和 更高的要求。新发展阶段既对我区教育现代化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也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新需求。新发展格局拓展教育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提 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 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省级层面提出加快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

16、 12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将推动延平教育更大 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合作,以合作促改革、促发展、 促创新,扩大我区教育合作发展空间。市级层面上,南平市行政 中心搬迁至武夷新区,南平市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区域人口分布也随之变化,对构建“ 一市两区、市区一体”的教 育发展新格局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为教育事业发展拓展了新的 空间。区级层面上,积极融入福州大都市圈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 建设,打造“教育不贵”城市、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职 业教育高地、确保产业规划与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相衔接,补齐城乡教育短板,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革命、深化改革释放教育新

17、活力。 新一轮技术革命如火 如茶,新材料、装备、能源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以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新型终端技 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和应用,催生一大批新技 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既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 培养提出新要求,也为教育结构转型、教育模式转换、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手段变革创造了技术条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 键时期, “放管服”改革进入深化时期,将加快教育体制、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步伐。“十四五”期间,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充满着机遇,但也 要清醒地看到,更加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从国内看,人口政策的

18、调整,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 13变为有限供给,人力成本和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教育投入面临新 的压力。从周边区域看,现代快速交通网络的发展,沿海和山区 发展水平的扩大,生源和师资队伍流动性增加,区域竞争更加激 烈。从延平自身看,经济欠发达,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人口总体净流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压力。综上所述, “十四五”时期仍将是我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大 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 变化,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增活力、强保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立足优势、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延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二、

19、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教育领域 综合改革,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普惠,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推进教 14育现代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 全面加

20、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水平,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以优先发展为主题。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新时代富美 新延平和打赢新一轮教育翻身仗的战略部署,把发展教育作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切实做到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 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提升延平教育综合实力。以破解难题为导向。 按照“摆问题”与“明目标”相结合的 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的薄弱区域, 重点破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够协调、教师队伍素质不够

21、高、 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教育支撑服务产业不够有力等问题,进一步明晰路径、破解难题,加快补齐短板,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模式、招 生考试制度、办学体制、学校制度、投入体制、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扩大教育开放,强化闽东 15北交流协作,构建教育合作交流新局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 把项目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 撑,着力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基础 设施,改善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配置,完

22、善布局,统筹各级各 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 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 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现代教育体系 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到2025年, 适龄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98.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 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

23、教育毛入学率达96.5% 以上,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2年以上。贫困家庭、 外来务工人员、残疾儿童等群体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得到充分有效保障。教育发展更具质量。 教育质量和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素 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区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教研体系基本形成,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师 16队伍、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等要素水平明显提升,中考、高考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教育改革更具成效。 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 性突破,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全面推开,现代学校制度普遍建立,管办评分离深入推 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

24、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围绕学 科素养培育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开展“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教育公平更具保障。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教育资 源配置科学合理,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 小。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困难群体依法平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 权利得到保障,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更加实效。 教育布局结构与人口变化、新型城镇化 等相协调,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知识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推动

2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文明进步。区域教育更具特色。 全面实施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战略,深 入开展闽东北教育合作交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职业 教育与我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产教结合有效提升,形成区域教 育特色。突出延平的“红色、古色、绿色”,开辟有效渠道,有质量地推介延平地方教育文化、地方教育特色。 17专栏2: “十四五”延平区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项 目2020年2025年属性学前教育适龄幼儿在园人数(万人)1.411.54预期性学前教育入园率(%)98.198.6预期性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适龄幼儿比例(%)94.0294.3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在校生(万人)3.243.

26、0预期性初中教育在校生(万人)1.701.50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699.8约束性高中 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万人)0.720.5预期性中等职业教在校生(万人)3.143.20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86100.90预期性高等 教育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在校生(万人)2.112.2预期性高等本科教育在校生(万人)1.511.6预期性双师型教师占比(%)35.0650预期性人力资源常住人口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059.2预期性 18开发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万人)1.041.1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360预期性三、

27、 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一)坚持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德育实效。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完善大中小幼一体 化德育体系,支持德育“ 一校一 品”工程建设,为全区大中小幼 思政教育教学搭建平台。统筹好思政德育目标一致和内容梯度衔 接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打破学段区隔,将德 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 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推动红色文化、四贤文化、廖 俊波精神进校园入课

28、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 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智育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 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减负增效,突出学生 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 19育,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增强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能力。举办校园科技周等活动,开办“益智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青少年创新大赛等。强化体育锻炼。 坚持健康第一,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 标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加强校园足球篮球特

29、色学校 建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特色体育项目,力争各 校每年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每天开展校内外体育活动1小时, 让每位学生掌握1 至2项运动技能,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 开放公共运动场所。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2%以上。增强美育熏陶。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 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开发美育课程资源,设立艺术特 色课程。推进南词、剪纸、茶洋窑、战胜鼓、太平鼓等延平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 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常态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帮助每位学生 掌握1 至2项艺术特长。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学年度工作督导评

30、估体系。加强劳动教育。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幼儿 园重在劳动意识启蒙、小学重在基本劳动习惯养成、初中重在职 业劳动体验、普通高中重在社会劳动实践、职业学校重在职业技 术技能训练的劳动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20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进青少年成长中心建 设,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按照不同学段,开展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康咨询与辅导。中学普遍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完善学校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加强食品

31、卫 生、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教育及防治。加强学校校医队伍 建设,逐步配备专职校医。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推 进学校教室护眼灯改造,建立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有效工作机制,力争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二)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 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 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 对性。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 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提升家长素质和能力, 积极

32、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切实增强 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推动家校合作,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一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搭建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推动学校育人向课外延伸、向校外21拓展,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协调和紧密 合作,用好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 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优化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搭建协同 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果,发挥“1+1+13”的良性倍增效应。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33、文件,开展 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以证照登记、安全隐 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为整治重点,学科类培训机 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通过 定期公布黑白名单,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 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 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建立校外培训机构 常态化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做好中小学校 “课后延时服务”提质扩面工程,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防止教育“内卷”现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问题。(三)彰显区域德育

34、特色品牌突出“红色”。发挥延平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活王台谈 判旧址(八角楼)、南山闽浙赣省委闽江地下航线纪念碑等延平 革命遗址,打造一批特色红色文化课程和教育基地。整合各校课 程资源,挖掘红色资源,带动更多师生重温红色经典,再走红色征程,踏访红色故地;依托思政德育教学,让红色文化“进校园,22进课堂、进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突出“古色”。发挥“闽邦邹鲁” “道南理窟” “闽学之源” 的传统文化优势,构建延平文化标识体系,做好延平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和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朱子敬师礼”等活动,用好 朱子文化读本等校本教材,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开展闽东北

35、协作 区和延台朱子文化交流和合作,探索朱子文化传播新路径、新思路,打造朱子文化特色品牌。突出“绿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 植延平绿色生态优势,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班团队活动、 研学实践等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 设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师生爱绿护绿的行动力,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活好习惯,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专栏3:素质教育行动专项计划中小学校外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建设1个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创建1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校园体育民生普及工程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足球教学改 革,构建校园足球竞

36、赛体系。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2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工程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全面达标,实 现所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规范心理健康室建设。生命教育工程在中学生中普遍开展生命教育,开设生命 教育课程和微课。与红十字会、交警、消防、 爱卫会等部门合作,采取主题讲座、现场观摩、 野外拓展训练等形式,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青少年文化艺术普及工程开展“走近名家、走近经典、走近科学” 活动,组织文化名家、专家讲座;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四、 促进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 将幼儿园建设纳入

37、城乡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建设规划,根据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情况, 科学预测学前教育供求情况,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 万人、农村服 务人口3000 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优化幼儿园总体 布局规划,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落实新建小区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政策,抓好城乡结 24合部和乡镇中心园、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建设,做到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幼儿园,满足就近入园需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持续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强化政府统筹职能,探索建立政 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 惠性民办园为

38、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94.3%,公办幼儿园比例达57%以上。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健全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规范幼儿园课程实施和教育行为,科学安排幼儿生活,坚决纠正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施示范园与薄弱园、公办幼儿园与民办 园联片教研、联动帮扶,促进合作共进。落实幼儿园基本办园标 准和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 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引导和支持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就近入园, 建立以关注教育过程、促进师幼互动为导向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 体系和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到

39、2025年全区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 资源覆盖面扩大到60%,至少新创建1 所省级示范园。支持和规 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民办幼儿园准入和年审制度,疏堵结合、 分类治理无证幼儿园,维护正常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持续实施 边远乡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25专栏4: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普惠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 13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开展政府 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试点,加大普惠民办园经费扶持, 培育普惠幼儿园更好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4.3%以 上 。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程:加大各级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创

40、建, 全区各级各类示范园占比达到60%以上,至少创建1所省级示范 园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学龄人 口变化趋势、流动就业人员规模以及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新形 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布点,构建与常住人口规模相 适应的中小学布局,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 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慎重稳妥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 整,审慎从严控制学校撤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 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等交通不便的 农村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工 程和“薄改工程”,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

41、学条件,推进乡村温 馨校园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在经费拨付、师资保障、装备配置等方面实施扶持政策,满足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26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进一步强化“大手拉小手、强 校带弱校、城乡同步走”举措,推动强校在辐射上有新作用,确 保弱校在兜底上有新作为,完善“小片区+教研片+委托校管理” 城乡一体化教学教研管理模式,全面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 壮大。通过送教、走教、支教,推送数字化课程资源等方式,支 持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程。重视起始年级教育,促进 小学、初中教育教学有效衔接,努力突破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瓶 颈。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25年全

42、区60% 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求。推进区域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工程, 落实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与福建 广电网络集团延平分公司深度开发“延平区教育平台”,开展优 课推送及网络教研的推广工作。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开展免费课 后服务。同时,提高教科研水平,依托进修学校教研室,发挥全 区学科教学指导组力量,根据“双减”工作要求,重点将作业设 计纳入教研体系,形成作业校本特色,建立校本作业设计模式, 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全力实施初中壮腰工程,确保中考总分平 均分保持全市第一梯队位次。到2025年,全区培

43、育2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专栏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中小学布局优化工程:积极实施延平城区教育学校用地布27局规划,加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 迁子女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工程:2025年全区60%义务教育学校达 到管理标准化要求。全区培育2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 结合社会公众评价,及时宣传推广“老百姓身边好学校”,提 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均衡水平。义务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工程和薄 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新建或改扩建一批

44、中小学校舍,缩小学校资源配置差异,提高学校均衡发展水平。(三)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优化普通高中,支持南平九中 办出水平和质量,提升区域高中办学水平。按照高考选课走班需 求和省上修订完善后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 实施普通高中攻坚工程,加强校舍建设,配足配齐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力争接近达标高中办学水平。着力推进优质特色高中建设。 南平九中充分利用迁址办学的 良好条件,高位嫁接,与南平一 中等名校对接,进一步优化和改 善高中部课程实施基础条件,大力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持续拓展艺体特色发展路径,高考录取率、平均分稳中有升。通过

45、倾力打造,真正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延平区乡村振28兴事业打好人才基础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构建高中多元育人方式。 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学生个性 发展,完善学生发展和生涯规划指导,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办 法。高质量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国家高校招生政策、 省高考方案,创新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制度,构建多 层次、可选择、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和兴趣爱好学 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学分管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制度的落实。专栏6: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南平九中积极打造优质高中;实施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计划。(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推动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 业教育和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