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建设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建设情况汇报.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荔波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建设 情况汇报 尊敬各位领导: 首先对州政协各位临到莅临荔波视察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荔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荔波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浓郁,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游客量更是年创新高,成绩喜人。201*年,荔波共接待游客536.86万人次,同比增长56.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91亿元,同比增长59.23%。现将荔波,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荔波位于贵州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6镇11乡,98个村(居)委会。
2、人口17.28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以上。荔波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世居在此的民族有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侗、壮、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每个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婚丧嫁娶习俗,样式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别具情趣,形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二、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建设情况。 近年来,荔波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的建设,紧抓旅游发展契机,采取可行措施,切实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一是把系统科学整理和保护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率先发起“水书抢救”工程,并延伸拓展对布依族、瑶族和苗族等民
3、族文化的挖掘。二是依托樟江景区、茂兰旅游区,在玉屏、朝阳、瑶山、驾欧、永康、洞塘等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接待,通过补助、对口帮扶等形式帮助“农家乐”经营户按乡村旅游配套建设要求,对住房、厕所、厨房等进行维修和改造,开展农户庭院美化、绿化、洁化、香化工作。通过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使游客真正体会到“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同时也给村民搭建了增收致富平台。三是重点打造瑶山民族村寨民族风情游。荔波瑶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灿烂,是最神秘、奇异、令人遐想,引人探索的古老民族,被称为“东方印地安人”,至今保存着大量远古遗风,长久以来,瑶山仅是扶贫开发的地方,没有形成与旅游文化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国家和“瑶之韵”文化企业先后投资3000万元打造瑶山民族村,建成了瑶山新村、瑶族文化展示厅、瑶族风情展示园、瑶王府、标志性雕塑及寨门、旅服中心、旅游公厕、村景步道、石水景观、景区绿化、旅游标识标牌等。对瑶山小学实行搬迁,对村容村貌房屋立面进行全面改造,加强了排污系统和环境整治,同时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建立民族歌舞表演队,农民素质得到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201*年10月被批准为3a级景区。201*年5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预计每年游客量可达10万人以上,市场前景可观。 三、取得的成效。 1、民族文化保护方面。积极编撰了荔波苗族、荔波傩戏等书籍,荔波县档案局被评为
5、首批全国唯一的县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书习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猎舞、矮人舞、猴鼓舞、民间陀螺竞技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着力打造民族体育品牌,陀螺运动等项目在全县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传承和发展。 2、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加大民族旅游村寨村寨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瑶山民族村寨、“泰美乡居”旅游度假区、水扒、水甫等民族村寨,目前,接待能力已小有规模,有“农家乐”近350家,乡村旅舍60多家。201*年分别接待游客45000余人和26000余人,切实改善了农户自身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
6、。 3、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打造“水韵樟江”民族文化产业。水韵樟江实景演艺是我县深入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内涵,全力打造,首个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投资近201*万元,建成了近201*平方米的水岸看台和水上舞台,200平方米民族文化长廊,排水和消防以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配套设施,安装240平方米的大型背景电子屏幕,现已有120人的演职员队伍。该项目主要以山水实景舞台表演的形式,通过布、水、苗、瑶四个版块多维立体化的民族风情表演,结合现代化音乐,灯光和创意舞台,为广大游客呈现的一台少数民族文化盛宴,并通过与游客互动交流,让游客感受古朴、神秘、淳美的民俗民风和轻松欢快的荔波之旅。水韵樟江实景演艺已于今
7、年“五一”试运营,计划通过市场运作,3至5年的持续打造,将该荔波文化旅游品牌推向全国和世界。 4、旅游培训方面。采取帮扶的形式,分期分批组织驾欧乡白岩村、瑶山乡拉柳、洞塘乡岜町和毕佐等布依寨农家乐经营户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开阔眼界;此外,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指导、监督,帮助其不断发展、完善。 四、主要作法和经验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和黔党发9号文件精神,部署文化支柱产业的各项工作,出台多项措施,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2、目标明确,高位推进。组织编写了荔波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规划纲要,制定了“
8、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旅游强县”和建设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发展战略目标。突出了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三大亮点,重点打造布依、水、瑶、苗四大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业、休闲度假业、民族展演业、康体娱乐业、工艺文化业五大产业。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做好旅游文化项目的储备、推介、招商等工作。编制了瑶山瑶族文化展示园及村寨保护工程、水韵樟江、樟江民族文化娱乐城、荔波民族体育竞技场、荔波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等35个民族文化类项目;引资开发荔波古城项目、甲良古镇等项目。 4、挖掘和整理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
9、等民族文化。积极申报1至2项国家级保护项目,争取申报水书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塑造水书文化品牌;每年举办组织大型节庆活动,不断丰富传统民族节日节庆文化。重点对水利水族卯节、驾欧“六月六”布依歌节、瑶山瑶王宴节、瑶麓打猎舞节、佳荣跳苗节、阳凤斗牛节和县城樟江的龙舟节、洞塘的梅花节进行打造,力争推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魅力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旅游产业链 荔波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项目欠开发,旅游产品少,没有形成产业链,制约了旅游发展。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又缺乏龙头旅游企业的介入,因此,没有大项目带动荔波旅游大发展。为此,我县应大力开展旅游招商,
10、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龙头旅游企业入驻荔波,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游,多种方式的开发旅游产品,形成产业链条,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同时开展喀斯特地质探险游,民族风情体验游、科考、山地体育运动、会展、节庆旅游、水上观光游乐,文化消费游,举办艺术节、美术、摄影展览等,丰富荔波旅游产品,扩大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2、关注旅游文化企业 水韵樟江实景演艺建成并投放市场,是我县旅游文化市场的新生事物,也是旅游文化企业的大胆尝试,为我县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创新开了好头,但其市场运作必然有艰难的过渡。为此,希望政府和社会给予大力支持,扶持和鼓励企业做好产品,以产品宣传荔波,吸引游客,留住游
11、客,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巩固已推出的旅游产品,使其发挥作用。 3、荔波旅游村寨缺乏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现在主要是缺乏规划资金。 4、民族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扩展阅读:特色村寨创建工作总结 开展特色旅游村寨创建促进新平乡村旅游发展 近几年来,新平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围绕花腰傣文化品牌,确立了“两山(哀牢山、磨盘山)一镇(戛洒镇)、两村(戛洒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一河(红河)”的发展思路,加大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风貌、农业生态、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内容的
12、乡村旅游发展路子,旅游业成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促进了新平旅游产品的转型,有力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县开展创建活动情况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优化旅游环境,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201*年,县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以戛洒为试点,以建设“最美的乡村”为目标,在戛洒集镇范围内,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乡村文化示范工程和花腰傣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活动。 花腰傣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以戛洒镇为实施主体,主要在集镇周边10公里半径辐射范围内的花腰傣民族村寨开展,根据村组条件和基础,实施分步创建。县旅游局、文化局、建设局、县妇
13、联四个部门按照职能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以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展示、村庄特色民居规划建设、旅游接待规范、居家文明建设、参与旅游节庆活动、特色创新为创建工作内容。201*年内,旅游局多次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旋涡、逛纳徕、平寨、新寨、大槟榔园、蔓里等村,在群众中开展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配合戛洒镇政府开展创建工作指导。在戛洒镇的积极努力和多部门的配合下,花腰傣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初见成效。旋涡村和逛纳徕两个小组已基本具备游客住宿、餐饮、休闲、体验接待功能。其它村组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居家文明建设、群众思想观念的引导和转变方面也凸显出201*年度创建工作的成效。12月,相关部门人
14、员组成创建工作考评小组,依据年初目标计划和各部门考评细则对试点村寨实施了考评。 在201*年戛洒试点的基础上,201*年修改完善了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方案,按照“一个目标、一条线路、三个板块”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建设“一村一特”和“最美的乡村”为目标,扩大创建范围,力争用3年时间,以“生态优美、村容整洁、特色鲜明”为标准,以自然村为单位,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使一批村寨基本达到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标准。 通过近二年以来创建工作的开展,花腰傣群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实施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走以旅富农、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奠定了良
15、好的思想基础。目前,我县的戛洒大槟榔园村、漠沙曼线南薅村已被列为省级旅游特色村,戛洒曼理村、平寨村和漠沙大沐浴村、曼线南薅村纳入201*年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的重点。 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共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8000余棵,栽植花卉201*0余株,新建和改建房屋212间,改厕18间,购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252台件,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165万元,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收入达104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乡村旅游接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我县有不同规模的农家乐饭店近20家,戛洒跃南村和漠沙大沐浴等村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了玉溪市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
16、,其中,四星级接待户1家,三星级接待户5家,两星级接待户1家。戛洒旋涡村27户农户依托新农村发展政策,实现了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启组逛纳徕花腰傣民族风情园已完成28幢连体民居建设工程。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的组织领导。 为开展好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整个创建评比活动在县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戛洒镇、县直各培训指导责任单位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认真组织实施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评比活动。 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村寨调研,把乡村旅
17、游提档升级和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紧密结合,各有侧重开展工作。行业管理按照相关标准,提前介入,积极做好前期行业指导和工作培训。在乡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花腰傣民族特色项目建设、发展“傣家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路和意见,要求“傣家乐”经营户下工夫做好民族民俗、农事活动、果蔬采摘体验,丰富民族特色食品和农村户外运动项目,力争做出名副其实的花腰傣民族特色,在总结推广戛洒跃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经验和基础上,做好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 (二)精心规划,突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我县旅游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
18、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认真研究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发展布局,努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突出了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突出了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花腰傣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和农业知识等,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突出了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区域文化
19、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根据以上规划思路,确立了以戛洒大槟榔园、曼理、平寨和漠沙大沐浴、南薅为重点,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 (三)突出特色,分类整理创建标准。 根据新平乡村旅游产品转型要求,新平重点在“特”字上下工夫,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塑造浓郁民族文化特色为重点,全面建设“生态优美、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色村寨为总体目标,弘扬生态理念和民族文化,按照星级分类,把标准整理成容易理解、便于把握的文本,印发到村(组),村(组)可根据基础条件创建目标,确定需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完善哪些创建指标,力争创建工作做到
20、点、做到位。创建工作以戛洒镇为主,旅游、文化、建设、国土、交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社团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做好指导、服务和支持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考评细则并实施创建指导工作。 (四)规范服务,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环境。 我县乡村旅游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的引导和现实的教育下,积极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一是建立健全规范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并且进行了乡村旅游星级评定,目前,
21、我县有7家“农家乐”被玉溪市命名为乡村旅游级星接待单位,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两星级1家。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四是努力加强人才培训。先后邀请各类专业老师及有实践经验的高星级酒店老师,举办了三期乡村旅游服务培训班,从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等方面,对270多人进行了培训,其中220人取得了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 (五)深入指导,创建“傣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对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旅游线的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调研后,选定了田园风光优美、民族文化风情独特、群众参与乡
22、村旅游发展积极性高涨的戛洒镇曼里小组,进村入户,带领农户一起动手用花腰傣手工艺品和生活农具等对房屋进行了内装饰,指导农户从乡村的“土”文化上来打造,营造乡村生活气息,凸显生态、民族的乡村特色,体现花腰傣餐饮风味,实地创建出一个“傣家乐”旅游经营模式,为下一步创建更多、更规范、更具特色的“傣家乐”树立了典范。 (六)考察学习,提升新平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理念,全面提高我县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加快我县旅游景区开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县旅游局和县旅游行业协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先后两次带领相关旅游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201*年5月20日至22日,实地考察了玉溪市
23、灵秀镇、易门县馨苑、通海县里山和三杯杯、华宁县的华溪等四星级和三星级农家乐。201*年9月16日至21日组织赴厦门、武夷山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各经营户深受启发、触动较大,开拓了视野、思维,深切感受到与旅游成熟地区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看到了我县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今后新平县旅游行业发展树立了信心,对于打造我县自己的品牌和自身的特色有了信心。 通过集中学习考察,为经营户搭建起了相互沟通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相互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增进合作。 三、取得的成效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还为新平农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沟
24、通和文化交流,增强了群众的发展意识,推动了当地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展农家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通过外地的经验和我们自身发展的实践表明,创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可以达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农户把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将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的农户进行摸底调查,大部分家庭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远远高于全县3288元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从我县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现状看,当旅游旺季来临之际,正是我县农业生产农闲之时。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敞开农院,广纳全国各地游客,从事旅游服务,将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旅游服务和
25、农村生产农两不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优化了农村环境,改变了农村整体面貌。自201*年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乡村旅游规划范围内的有35个村民小组,占全县1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的31.5%,累计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扶贫、异地搬迁、民居抗震减灾、旅游扶持等项目资金201*多万元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修建了进村道路,整治了村容村貌,兴建了水电设施,整修了农家庭院,畜禽分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粪草随处堆,畜禽满街跑”的状况。戛洒南蚌村启祖村民小组投入了850多万元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并创
26、新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营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促进乡村旅游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强调的是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无形资产(如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征,相对于其它产业发展更具有比较优势,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农户只需将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绿化、美化、改水、改厕,并且购一批厨房餐具,经过必要的标准和服务规范学习培训,服从旅游行业管理,便可挂牌对外营业。旅游旺季时接待游客,淡季时自用,不仅增强了我县旅游的接待能力,还培养了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农民的鸡、鱼、
27、肉、蛋、蔬菜等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还可以就地得以消费,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四)可以促进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众多部门和行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反过来又可以带动许多部门和产业的发展。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无疑可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服务产业发展薄弱的方面。 (五)农户与游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将吸引大批城市人来农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
28、加工一条龙,吃、住、娱、购多种经营,农民不再将离乡进城作为感受现代生活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带来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乡村旅游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农户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厨、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从而对于改善乡村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 (六)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能带动相关的5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新平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
29、,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农村劳动力可以合理安排劳作与服务,增加更多的收益。 (七)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挖掘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失去了民族的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花腰傣一些古老的习俗、文化,已被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汉化,抢救和挖掘民族文化已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要创新。创新是事物延续的源泉。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几十年不变,再好的文化也会被淘汰。因此,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改造和提炼,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特征的文化,以此凝聚
30、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挖掘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 (八)可以有效聚集人气,有力的促进小城镇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人的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旅游者由最初的寻求特、新、奇、异等刺激,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是地域旅游文化的根,是形成景区特色的基础,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创建越来越适合现代人旅游的需求,将吸引更多游客进入新平,进入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有效聚集人气,促进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 总之,就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有许多好处。从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为了延
31、伸产业链条,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所以我门应结合县情、地情,围绕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民族特色村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产品策划、包装上不了规模、档次,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产业也难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二是人才匮乏,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奇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旅游线路和产品促销范围还叫窄,与周边县区的互通互联有待加强,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在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创建中各村的民族文化传承表现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 二一一年三月九日 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