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9475293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8劳动模范车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优秀先进事迹从业28年,坚守在货车焊接制造工作一线,手工电弧焊、气焊、MAG焊、TIG焊、埋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合金钢、不锈钢、铸铁、铜、铝合金等多种材料,货车车钩、转向架、制动、钢结构等多种关键特殊岗位可谓全能型电焊人才。在拥有各项焊接技能的同时,遵循“一次就干好,件件是精品”的工作理念,持之以恒地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零质量缺陷”水平。1“这个技校生,行!”焊工的绝活儿,是被焊花烫出来的。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疤,是职业留给的“徽章”。专门换上了一套新工装。他将时间拉回到28年前,向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1995年国庆假期,所在班组接到

2、一个急活儿:一个长度24米的钢架,中间有个仅为100毫米的接口需要焊工焊接。几个颇有经验的老焊工,谁焊都变形,刚性固定也解决不了问题。回忆,“当时老师傅们一个个低着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时年仅18岁的进厂刚3个月。“让我试试吧!”鼓足勇气说。“你会吗?”老焊工们有些质疑。“我听说过一种焊法,让我试试吧。”解释说,束手无策的老焊工们决定让试试。根据所学知识,焊一点,歇一会儿,用小锤敲一敲,晾凉后接着焊。100毫米的一条焊缝,用了2个小时才焊完。“这么点活儿,就焊了两个小时,不能这么干啊!”老焊工们认为的工作效率太低了。“理论上应该没错。要不量一量,看看变不变形?”充满自信。经过测量,钢架没

3、有变形!“嘿,这个技校生,行!”老焊工们连连夸赞,这是首次得到老焊工们的认可。“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告诉,他的爷爷、父亲、伯伯都是车辆厂(现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从小耳濡目染,他身上有老一辈工人“干一行,爱一行”的质朴。“在技校,教焊接的工艺老师是个专家级的工人,在铁道部赫赫有名,好多外资企业也向他请教。”从业路上,老师对的影响很大。令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帮助一家日资企业处理缸套。日方要求,一个直径300毫米的缸套,焊完后变形不超过0.01毫米。老师焊完后,变形只有0.008毫米。日方验收时,对老师竖起大拇指。这让对职业有了新认识:工人,照样能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作为。焊接是一门技术活,腿功、腕

4、功、眼功,“三功”缺一不可。手稳,是一名出色焊工必备的条件。在技校时,为了练好基本功,课下用手腕吊砖头,一蹲就是两个小时;用电焊钳子夹毛笔,蘸水画圆弧、画三角,手速、姿势,一一到位。练得手麻、胳膊打晃也不休息。由于成绩突出,他一毕业就被定级为5级工,比别的学生高一等级。2令博士叹服的“小李师傅”1995年7月进入车辆厂工作后,技术扎实的很快成长为厂里的优秀焊工。1998年,某研究所设计出300吨架桥机,交付所在公司试制。“这是国内首台300吨架桥机,设计方领衔人员是博士,一般工作人员至少也是硕士、本科等,能参与其试制工作,大家都很兴奋。”回忆,当时他作为“焊得好”的5名焊工之一,被选入参与此任

5、务。按照设计方要求,架桥机的承重心盘,也就是支撑座,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焊接,但焊好后马上就裂开,多次尝试,依然如此。“不妨把酸性焊条改成碱性焊条,采取预热、缓冷的焊接工艺试试看。”提出建议。设计方上下打量,眼中满是怀疑。他们坚信设计工艺没有问题,一定是焊工技术不行。“你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看有无相关案例,再做决定。”说。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设计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一会儿,电话响了。“快,叫小李师傅接电话!”“谁是小李师傅?”“就是焊工里面最年轻的那个!”原来,设计方派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找到了相关案例。“李师傅你说得对,是工艺有问题。您看还有什么要查的,我一并查查!”工作人员在电话那头请教。

6、后来,通过改变焊接材料,改善焊接工艺,果真成功将支撑座焊接完成,并检验合格。经此一事,设计方不但对焊工们刮目相看,对所在单位也更加信任。以前设计方派人24小时蹲守车间,监督生产过程,而且生产工艺从不与工人商量,不论对错都只能按照他们的设计图工作。这件事后,设计方不但很少在现场“盯梢”,还会提前与工人商量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第一台300吨架桥机成功试制后,设计方相当满意,把600吨架桥机的试制任务也交给我们完成。”自豪地说。“年轻时把底子打好,以后学什么都会很快。”说。因技术全面、水平过硬,多次在公司电焊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全能型”电焊人才。在大提速中,他曾多次被公司委

7、派,协助兄弟单位处理各类焊接技术疑难杂症,获得高度评价。3攻克货车安全“老大难”安全,对运输来说非常重要。焊接质量的好坏对于确保货车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动系统故障是困扰货车安全的难题之一,而制动管系裂折导致的泄露又是难题中的“老大难”问题。“货车通过风压控制刹车,制动管系是用于通风的管路,一旦发生裂损,货车就会抱闸停车,影响行车安全。”说,制动管系裂损,多发生在焊缝部位。“焊缝成型为凸型,这种成型结构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时间长了,易产生脆断。这就是焊缝裂损的原因。若把焊缝由凸变凹,就能解决问题。然而,一字之差,难度却非常大。”说,原有生产工艺是通过自动焊机焊接,通过30多个参数

8、控制焊接动作。要把凸型焊缝变成凹型,需要调整30多个参数,重新设计出一套极致参数。然而,生产不能停,凭着对焊接制造技术的痴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见缝插针,利用生产空隙研究调试参数。30多个参数,控制着焊接速度、电流大小、焊丝角度等多个方面,历经百余次试验,耗时一年时间,终于找到了最优方案。他将这套操作法写成汇报材料,并附上成品照片。公司领导看了之后表示难以置信,开玩笑说:“这是不是故意摆拍的?估计是焊了一万个里面,只有一个这样完美的。”胸有成竹地邀请领导到生产现场查看,微笑着说“每一条焊缝都是如此完美”。很快,这套操作法就被固化到了公司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中,并形成优秀操作法在全国行业进行推广

9、应用,还被收入到中国焊接技能小窍门一书中,有效保证了货车运输安全。研制新型工装,优化生产工艺,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在新造货车不锈钢制动管生产中,焊接效率较低,成品合格率只有40%左右。结合焊接要求和设备情况,通过制作专用定位工装后,焊接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省费用80多万元。他独自编制大型工装“货车用牵车台”“货车翻转机”等设备的组装焊接工艺,一次试车成功,为公司生产快捷顺畅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他参与研制的“漏斗车研制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货车用型钢加工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获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三

10、等奖。4“小点子”带来“大成就”同事们都知道爱琢磨、点子多,于是遇到困难都喜欢找他帮忙。在货车防脱轨装置生产中,由于同轴方向有3处不同的螺纹紧固连接,一直通过人工组装作业。然而,人工分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给琢磨一台装备吧。工人们在拆解防脱轨装置时太累了,效率也低。”一天中午在食堂就餐时,班长魏拥军向求助,希望他能设计一台装备,让脱轨阀检修工告别人工作业。自此,把这事装进了心里,一有时间就开始琢磨。先思考再干,是的工作习惯。他认为无论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去干,发现问题,把问题想透了,再去想如何解决。“3个螺纹,固定其中两个,拆一个;再固定一个,拆一个。剩下第三个,怎么拆?总不能让机器拆两个,

11、剩下一个再让人工拆解吧。既然要机械拆解,就要完全实现机械化。”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再换一条。然而一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想到解决方法。直到一天在家休息时,他突然有了灵感,“三个螺纹,为什么要按顺序拆解呢?可以打破原有拆解顺序啊!不妨先拆中间的螺纹”。按照这一思路,立即展开行动。他设计了一把带磁力的扳手,吸附到配件上,通过让配件旋转,实现拆解螺纹的目的。没有动力装置怎么办?发现隔壁班组有个闲置的套丝机,便借来使用。不久,装备初步完成设计,进入试验阶段。一天,脱轨阀检修工王计斌带着配件来给做试验。刚到现场,王计斌就被设计的装备吸引了。“李师傅,你快告诉我怎么操作!”王计斌迫不及待。仅仅30分钟,他就用这

12、个装备拆解了20个配件,这相当于平时一天的任务量。尝到甜头后,王计斌第二天又带着配件来了,另一个脱轨阀检修工刘国强也跟着来了。第三天,二人又把工作现场搬到了这里。班长魏拥军看工位上没人干活,一问才知道工人都去找了,于是激动地一路小跑赶到现场,随后就把设计的装备“抢”走了。历时2个月时间,设计制作的货车防脱轨装置拆解机,让防脱轨装置拆解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拆解,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机械拆解装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被推广到整个行业。如今,仅一上午时间,一名工人就能拆解300余个配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018年,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培训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公司焊接工艺难点,认真总结梳理,在培训中,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作业指导书,并系统性传授给其他员工。他先后培养出15名高级技师、34名技师、158名高级工、119名中级工等各级焊接人才。多年来,先后制作各种工装50多件(套),参与编制完善各种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书30余份,累计提案改善百余项,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