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473022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述21、现状概况21.1 XXXX风景区区域发展沿革及概况21.2 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32、规划总则42.1 规划依据42.2 指导思想42.3 规划原则52.4 规划目标5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策略61、制约因素62、有利因素63、发展策略7第三章 用地规划布局71、功能定位72、用地布局与项目体系83、用地平衡表11第四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11、规划原则112、道路系统规划11第五章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131、控制指标的设定与分类132、控制原则143、使用强度与控制取值15第六章 市政设施工程规划161、给水工程规划162、排水工程规划173、供热工程规划184、燃气

2、工程规划215、电力工程规划236、电信工程规划24第一章 概述1、现状概况1.1 XXXX风景区区域发展沿革及概况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XXXXXX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陆总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61.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28KM2。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XXXXXX国家旅游度假区”起步区用地面积为13.6 平方公里(五号路以南同时,批复“度假区坐落于XXXX风景名胜区之中”。2004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XX开发区、XXXX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合并管理,成立三区管委会。XXXX风景名胜区三面环山,气候宜人;区内植被繁茂,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

3、良好;海滨沿岸,金石嶙峋,海蚀地貌等地质景观独特;天然海水浴场,海水水质清澈,沙滩沙质绵软;景区内的特色主题园、高尔夫球场及景区及旅游服务基地内的建筑景色极富XX海滨景观特点,展现了XX现代化海滨景观建筑特色;因此XXXX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自然山水风光、海蚀地质地貌景观、海滨沿海风貌等自然风光及以高尔夫球场、特色主题园、滨海景观建筑为代表的现代人文景观景观于一体的;以滨海度假、体育休闲、商务娱乐、海滨游览观光、地质科考等旅游及科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 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的黄海之滨、XX市的东北部,距XX市中心约50公里,

4、距XX周水子国际机场56公里,距XX港20海里。风景名胜区西与XX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接壤,北以老座山、康坟山为界与金州区相邻,东与金州区大李家镇相连,其东、西、南三面临海。全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0公里,均为旅游岸线,占XX城市岸线的13.6%,占城市旅游岸线总长的43%。序号用地性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所占比例(%)01R居住用地4.120.9002C公共设施用地76.0418.78其中C12非市属办公用地5.901.29C21商业用地9.682.11C22金融保险业用地1.860.41C25旅馆业用地40.75

5、8.89C36游乐用地21.974.80C51医院用地0.420.09C61教育用地5.461.1903M养殖加工用地3.210.7004S道路广场用地35.717.79其中S1道路用地35.467.73S3社会停车场用地0.250.0505UU市政设施用地1.270.28其中U2变电站用地0.310.07U3邮电设施用地0.960.2106T轻轨车站用地2.150.4707G绿化用地9.932.1708E水域和其他用地316.1170.91其中E1水域6.151.34E2农用地11.112.42E4山林地149.7032.66E6村镇建设用地14.063.07E7闲置地144.0931.42

6、规划建设用地合计458.54100 本次规划用地为XXXX风景区的中心区,用地范围:北至五号路,东至枫洋街,南以海滨路和银滩路为界,西以靠近海滨的规划路为界,规划用地面积约为433.85公顷。1.3 土地利用现状中心区内现状大部分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道路网设施比较完善,轻轨从XX市区直达本区。各类用地所占比例详见现状用地平衡表。2、规划总则2.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XX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5)XX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XX开发区发展规划纲要7)XX开发区XXXX控制性详规设计任务书8)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和规范。

7、9)原XXXXXX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仅供参考)现状用地平衡表10)XXXX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仅供参考)2.2 指导思想按照XX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依托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丰富旅游业的内涵,拓宽和延伸旅游产业链”要求,依据XX开发区发展规划解决XXXX度假区建设问题的总体思想,打造区域旅游核心区,解决目前XXXX度假区面临的项目布局分散、核心不强,旅游设施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旅游度假区综合实力和滚动发展奠定基础。2.3 规划原则1)系统规划原则规划不仅提出空间布局,同时提出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控制依据。2)市场主导与规划调控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

8、作用,并注重市场与空间规划的有机结合,增强旅游项目集聚效应,作大作强旅游项目集群。鉴于目前旅游项目不确定的实际情况,规划考虑多功能组合模式的空间布局方案,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取舍、组合,以提高规划对旅游市场的适应能力。道路与用地规模依据市场要求,用地规划具有一定的兼容性。3) 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注重切实可行,对于不适应规划要求的土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注重规划执行过程中规划成本、土地市场等经济方面的分析。4)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统一规划、永续利用”的要求,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化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点,

9、保持适当的开发强度,避免城市化。2.4 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根据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及职能,我们将其目标确定为,通过对中心区内旅游项目景点的进一步整合, 加快规模大、功能全和参与性强的主题游乐项目群的建设,做大主题游乐业;通过对旅游基地内各项功能设施的逐步改进与提高,把中心区建设成为景观独特、生态良好、游人喜爱、接待设施完善的综合服务区。2)经济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宾馆、度假村等旅游接待设施,提高地方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把旅游业逐步培育成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高其科技含量。3)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发展中心区的人口规模,发挥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本地居民的生

10、活质量和人口素质,依法治区,形成规范化的体制和法制环境,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4)环境发展目标 本着“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重视风景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严格控制全区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把好开发项目关,切实加强自然资源尤其是核心区内不可再生的地质景观的保护及森林景观的培育,达到自然环境的最佳化,生态效益的最优化。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策略1、制约因素1.1 部分地区路网密度低,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中心大街以西区域道路网较为完善,局部道路走向不够合理,如枫洋街与五号路的联系;以东区域道路网系统薄弱,路面行车条件较差,南北向干道缺少,严重制约了东部山地区域的开发和建设

11、。1.2停车泊位较缺由于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对停车设施的认识不足,导致中心区内没有大型的社会公用停车场。虽然在一些单位门口设置了一些临时泊位,但是也只供本单位车辆停放,外来车辆只能占道停车,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1.3 基础设施薄弱,市政管网配套不够完善。1.4 项目布局分散、核心不强,旅游设施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1.5 旅游度假项目时空分布不平衡,冬季项目匮乏,没有充分挖掘适宜地区气候条件的特色项目。1.6 项目布局没有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濒水不用水,靠山不见山。2、有利因素2.1自然条件优越XXXX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达30公里。这里三面环海,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

12、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域不淤不冻,有“东北小江南”的美誉。XXXX的自然资源条件非常适合开发观光度假结合型旅游产业:天然植被和大面积风景林是北方狩猎的理想场地;200多米宽的海水浴场绵延4.5公里,沙软滩平,水质清洁,是辽东半岛最佳浴场;周边海域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理想的垂钓场所。2.2 规划起点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XXXX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目前XXXX风景区围绕度假、休闲的主题,已建成了金石高尔夫俱乐部、金石国际会议中心、金湾高尔夫球场、国际游艇俱乐部、狩猎俱乐部、金石蜡像馆、外事公寓、鲜花世界、黄金海岸、影视艺术学校、金石剧场、金石公园、金石广场、天鹅湖、旅游港口等项目,

13、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旅游接待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中心区依托整个XXXX风景区,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3、发展策略3.1 围绕旅游大主题,严格控制其它无关项目设置。3.2 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与气候条件,兼顾舒适期与非舒适期的项目设置。3.3 走度假旅游、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相接合的发展道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专项规划。3.4 积极进行空间整合,充分发掘自身景观与环境资源价值,合理利用和分配岸线。3.5 提高接待与服务设施水平。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进行旅游度假氛围的营造。第三章 用地规划布局1、功能定位根据XX开发区发展规划纲要,XXXX中心区要形成以旅游、娱乐、接待设施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14、区,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设施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需求。2、用地布局与项目体系2.1 空间布局中心区空间布局:一区、一村、一带、二园。 一区旅游服务管理区包括旅游接待管理中心、餐饮、酒店、商场、金融等。 一村度假村包括会议商务度假村、世界风情度假村、蜜月村、民族村、渔家村等。 一带滨海旅游带包括海域与陆域旅游等。 二园水上嬉水乐园和影视乐园。以区级道路为纽带,以绿地为分隔,建成各自既功能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完整的中心区空间布局。2.2 中心区旅游项目体系中心区旅游项目体系,包括旅游接待、旅游服务、度假、水上嬉水乐园景区、影视乐园景区、滨海旅游带。核心接待管理中心包括车站、轨道交通

15、的游客接待节点。国内外旅行社的接待、各旅游景点的导游等一条龙服务。还包括各类会议的安排和组织工作。接待管理中心还要进行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策划。接待管理中心是中心区旅游核心指挥体系,要改变由各景点、企业分别接待的状态,形成完整的接待管理体系。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餐饮、酒店、商场、金融等设施。 集中布置餐饮地段,形成海味一条街、各地特色小吃一条街、国际西餐坞、酒吧城等。 世界一流的酒店服务。布置独立的大型高档次星级酒店设施,带动整个度假村的接待水平和景观形象的提高。布置多元化酒店,提供豪华套间、家庭套间、蜜月套房、滨海小别墅、标准客房等多规格客房,户户向海景,满足各层次游客需要。

16、世界旅游产品的集散地。中心区商业以旅游商品为主,包括工艺品、纪念品、地方特色产品以及为游客服务的商品。各类产品专业化、规模化,建成世界旅游产品的集散地。规划布局应集中布置各类产品专业商店,共同组成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不仅零售还进行批发业务,形成全国最大的旅游商品物流中心。 规划多元化酒店最大接待游人住宿量为0.8万人。度假村度假村划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具有各自的主题。会议商务度假村、世界风情度假村、蜜月村、民族村、渔家村等。根据主题内涵形成各类风格的建筑群落。度假村最大接待游人住宿量为0.7万人。滨海旅游带滨海旅游度假包括海滨生态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海水浴场、沙滩运动、海上体育、海

17、底探险、钓鱼活动等。 海滨生态观光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海水、海鲜和新鲜空气。 海上旅游项目体系包括渔人码头、游艇、陆岛观光、海水游船、近海垂钓、潜水观光、海上戏水(水上自行车、摩托艇、滑水、帆板、滑翔伞等)项目群。 沙滩娱乐及沙滩运动,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雕等。 海水浴场与沙滩是滨海旅游的中心,带动其他海上活动的开展,应防止对海水的污染,沙滩外应有足够宽度的绿化用地,供游客休憩和娱乐,还增加海滨的自然风光。海上运动项目将为您带来更多的刺激与挑战,击博海湾,您可以驰聘海面、体验风的速度,可以温馨浪漫、情浓海天,可以游于蓝天之间、融入自然,感受无尽的动感与激憾。水上嬉水乐园水上嬉水乐园是中心区以

18、水上活动和观光为主的旅游项目。 嬉水乐园是供游客水上嬉水和水上运动的场地。根据不同年龄层游客的兴趣和爱好,布置各类儿童嬉水池、跳水池、陀螺滑道、儿童陀螺滑道、大型潜水区体验漫游,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设置各种顶级水上娱乐设备,使游客切身体会参与所带来的快乐。 造型独特可以水上自由漂动的船型舞台,水上表演、各类文艺团体专场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海滨的夜晚,绚丽灯光下,成为游客欢乐的海洋。 水上嬉水乐园最大生态游人量为0.3万人。影视城集中国影视旅游文化之精义,打造国际化观光与休闲的梦幻之城、快乐之都。 影视城具有拍摄影视作品和旅游两大功能。 影视城内建立拍摄外景基地和大型现代化拍摄棚,拍

19、摄影视作品,这是影视城的中心任务。影视城也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影视基地向影视主题公园转变,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游客将可深入体验影视拍摄,享受度假休闲乐趣。 景区建设突出影视旅游的特点,每一天都有演出,把精彩节目奉献给游客,因为有影视剧组进驻拍摄,不定期还会有国内外影视明星光临,游客不期而遇,使游人大饱眼福,在其惊喜情况下一赌明星风采,感受影视旅游的独特魅力。3、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所占比例(%)01R居住用地23.325.0902C公共设施用地290.3463.32其中C12非市属办公用地6.661.45C21商业金融用地13

20、.793.01C25旅馆业用地181.2739.53综合酒店用地40.008.72度假村用地141.2730.81C36游乐用地78.8417.19C51医院用地0.420.09C61教育用地9.362.0404S3社会停车场用地4.741.0305S道路用地69.5515.1706T轻轨车站用地2.150.4707U供电设施用地0.470.1008G绿化用地67.9714.82其中G1公共绿地63.3613.82G2防护绿地4.611.01规划建设用地合计458.54100第四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1.1 以XXXX风景区总体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为基础。2.2 结合现状和土地使用规划,

21、进一步构筑道路网的等级和布局,协调中心区内部与周边路网的关系。3.3 充分考虑不同交通对道路要求的差异,合理规划交通性道路。4.4 根据总体用地布局,合理确定道路网密度。2、道路系统规划2.1 道路交通现状中心区北侧紧靠联系XXXX和XX开发区的主要道路五号路,对外交通便捷;区内主要路网已基本形成,南北向主要道路有枫洋街、南湖街、中心大街等;东西向主要道路有五号路、丹枫路、海滨路、观石路、银滩路等。2.2 路网布局与交通组织考虑到现状道路网及用地审批情况,规划采用分级网状结构道路系统对中心区现状道路网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主干道为五号路、中心大街、南湖街、观石路、银滩路、银滩街。2.3 道路

22、等级划分规划将中心区的道路分成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3个等级。主、次干道贯通中心区各功能分区。主干道:指以承担区内外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干道。次干道:指以承区内机动车交通为主的道路。支路:指以承担街区内部交通联系为主的道路,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增加或删减。2.4 道路断面本区内部道路分类如下:1)主干道:五号路、中心大街、南湖街、观石路、银滩路、银滩街。其中中心大街以西段五号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00米;以东段五号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米;中心大街27规划红线宽度为58米;南湖街规划红线宽度为56米;银滩街规划红线宽度为40米,道路断面为两块板形式;观石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道路断面为一块板形式。2)

23、次干道:为构成中心区框架的区内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或19米,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3)支路:街坊内道路及辅路,红线宽度为19米,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4)环山路:为环绕区内山体的道路,主要供游人骑车登山游览使用,红线宽度为9米,道路断面采用公路断面形式。5)海滨中路:为现状沿南部海滨蜿蜒的一条游览性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5米;规划通过区内道路将海滨路和环山路联系起来,作为供游人骑自行车游览的道路使用。规划道路一览表道路名称红线宽度(米)长度(米)断面形式金石路1001182两块板之江路40970两块板中心大街581383两块板南湖街561417两块板银滩街40953两块板枫洋街3

24、01093一块板枫洋老街14507一块板丹桥街25727一块板丹枫路252212一块板丽湖路251127一块板枫叶路19604一块板海滨中路251742一块板海滨东路-740一块板观石路302007一块板银滩路301645一块板东丹路19661一块板赏石路19628一块板东一街191136一块板东二街19966一块板东三街30928一块板影视街19527一块板乐园街19279一块板山银街19261一块板山海街19366一块板环山路93600一块板规划道路用地69.68ha,道路总长27.66公里,道路面积率为15.20%。2.5 停车场规划规划社会停车场4处,总计用地面积47400,按2530

25、/车位计,机动车停车泊位总计约16001900个。公共停车场主要解决外来旅游车辆的停放问题。第五章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是对开发建设容量的控制,是控规编制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工作。1、控制指标的设定与分类为有效控制地块的建设开发容量,按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指标实施对各类地块的控制:1.1 地块的规定性指标(5项)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1.2 地块的指导性指标(5项)用地面积、人口容量、空间组织要求、建筑形态要求、环境设施要求等。2、控制原则根据上述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的项目与内容,按照如下原则确定指标的取值:2.1 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

26、790)等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2.2 区别各地块的不同用地性质,合理考虑建筑间距等因素,根据地段位置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控制指标;2.3遵照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适度提高绿地率的取值;2.4 为有效、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城市规划成果的弹性和适应性,为城市发展留有充分余地,适度采用偏高限取值;2.5 考虑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各个地块的开发容量、土地的投入产出和开发收益率、公众利益相统一;2.6 依照各指标的相互关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进行有关指标的校核验算,保证规划成果的可行性。3、使用强度与控制取值按照以上控制原则,经逐个地块的细致研究,最终确定各地块控制指标的取值。具体指标详见用地指标控制表

27、。地块编号用地性质代码用地性质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建筑限高(M)A-01T1铁路用地2.15-254012A-02S31停车场库用地2.150.00350A-03G22绿化用地0.250.001000A-04C21商业金融业用地5.011.5403024A-05C25旅馆业用地3.411.8403024A-06C21商业金融业用地2.351.0353015A-07C25旅馆业用地9.181.0353015A-08C25旅馆业用地15.880.6303510A-09C25旅馆业用地2.691.0353015A-10C25旅馆业用地3.121.0353015A-1

28、1C25旅馆业用地3.930.8303012A-12S31停车场库用地1.480.000350A-13C36游乐用地2.300.330408A-14G22绿化用地1.600.0001000A-15C36游乐用地6.930.110404B-01C12行政办公用地4.761.8403030B-02U12供电设施用地0.470.6402010B-03C25旅馆业用地7.891.8403030B-04C21商业金融业用地3.411.5403024B-05R1居住用地3.021.5303530B-06C61高等学校用地4.61-B-07R居住用地4.201.5303530B-08R居住用地11.991.

29、2303518B-09C36游乐用地3.920.5303010B-10C36游乐用地11.420.5304010B-11S31停车场库用地0.33-B-12C61高等学校用地1.71-B-13C12非市属办公用地0.84-B-14C25旅馆业用地4.971.5303024B-15C25旅馆业用地12.070.5303510B-16R1居住用地4.12-B-17C36游乐用地2.510.110404C-01C12行政办公用地1.071.2403020C-02C51医疗卫生用地0.42-C-03C12行政办公用地3.561.8403027C-04C25旅馆业用地6.891.8403030C-05C

30、25旅馆业用地5.081.5403018C-06C25旅馆业用地4.541.5403024C-07C25旅馆业用地4.831.5403024C-08C25旅馆业用地5.841.2303515C-09C25旅馆业用地4.971.2303515C-10C36游乐用地11.430.3204016C-11S31停车场库用地0.790.00350C-12G22绿化用地0.190.001000C-13C25旅馆业用地8.871.2303515C-14C25旅馆业用地8.541.2303515D-01C25旅馆业用地10.210.6303510D-02C25旅馆业用地5.540.6303510D-03C25

31、旅馆业用地3.490.6303510D-04C25旅馆业用地3.560.6303510D-05C25旅馆业用地2.470.430358D-06C25旅馆业用地20.550.430358D-07C21商业金融业用地2.020.8303516D-08C61高等学校用地3.041.0303012D-09C24服务业用地1.011.2353015D-10C25旅馆业用地4.650.5303510D-11C25旅馆业用地9.650.5303510D-12C25旅馆业用地7.700.6303510D-13C36游乐用地15.890.8304020D-14C36游乐用地24.420.8304020第六章 市

32、政设施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1 现状本区为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区,供水由松树山水厂供给,目前有一条DN500mm的给水管道向该区供水。松山水厂现状供水能力为0.5万m/d,现在扩建中,扩建后供水能力可达到3.0万m/d。区内给水管网已初具规模,给水管道长12390米,管径为DN200mm-DN300mm,管材为球墨铸铁管。1.2 规划用水量估算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给水专项规划,确定用水标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度假村用地0.1万 m3/km2.d,旅馆业、综合酒店和文化娱乐用地0.2万m3/km2.d,医疗卫生和教育用地0.5万m3/km2

33、.d。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为25Ls,并按同一时间内有一处发生火灾,灭火持续时间2小时用水计算。用水量估算表用 水 性 质用水量(m/d)行政办公用地67商业金融用地140旅馆业用地3630综合酒店用地800度假村用地1410文化娱乐用地1570医疗卫生用地20教 育 用 地470消防用水量180总 计8287供水设施本区仍由松树山水厂供水。给水管网充分利用现状管网,并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布置方式,近期以枝状为主,远期逐步连成环网,确保供水的可靠性。给水管径为DN200mm-DN300mm,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规划给水管道长度:DN200mm管长4195m,DN300

34、mm管长1940m。与周边地区有关系的给水管道管径,为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给水专项规划所确定的给水管径。消防采用低压供水系统,与生活给水共用同一管道,为满足消防需要,在给水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地埋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由于XX地区是缺水地区,建议大型宾馆、酒店等用水大户要考虑中水回用,充分利用水资源。2、排水工程规划2.1 现状中心大街以西地区排水系统较完整,排水体制为合流制。现铺设排水管道长约9780m,管径为d400mm-d1500mm,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2.2 规划排水体制根据规划及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污水系统a、污水量污水量按给水

35、量的80%计算,则污水量约为6485m/d。b、污水设施本区污水排入XXXXXX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根据地形地势、道路竖向,结合规划道路布置。收集的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径为d300mm-d700mm,管材采用玻璃钢管。规划污水管道长度:管径(mm)d300d400d500d600d700管长(m)11320160013901280370与周边地区有关系的污水管道管径,为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排水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污水管径。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医院污水须经源内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根据地形地势,本区需设置一座污水提升泵站,位于枫叶学校西南部。2.3 雨水系统.3.1 暴

36、雨强度公式本地区采用XX市暴雨强度公式q=1250(1+0.8lgP)/(t+13)0.65 (L/ s. ha)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Q=qF式中:P重现期(年) 干管P=1年 支管P=0.5年t集水时间(分钟)F汇水面积(公顷)径流系数 取=0.5-0.6按照以上两式,即可得出雨水量和排雨水管渠的过流断面。2.3.2 管渠布置雨水管渠根据地形地势及道路竖向设计,结合规划道路布置,本区共设置7个雨水排出口,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径为d400mm-d1800mm,明渠断面为BXH=(0.5-0.9)mX0.5m、BXH=1.2mX0.6m和BXH=4.0mX2.5m。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和

37、钢筋混凝土明渠。规划雨水管道长度一览表:管径(mm)管长(m)管径(mm)管长(m)管径(mm)管长(m)管径(m)管长(m)d4002220d8001200d12003400.7X0.5390d5001660d9001380d15006650.9X0.5190d6001660d1000350d1800811.2X0.6480d7001130d11004850.5X0.527304.0X2.5975与周边地区有关系的雨水管渠,按XX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排水专项规划进行调整。3、供热工程规划3.1 设计依据(1)XX开发区XXXX控制性规划;(2)XX新区供热专项规划;(3)城市规划与建设强

38、制性标准;(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5)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手册。3.2 设计范围和内容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XX开发区XXXX控制性规划458.54公顷范围。3.3 设计规模根据XX开发区XXXX控制性规划,本设计范围内总用地面积458.54ha,总建筑面积为273.72万m2。3.4 热负荷预测1)热指标的确定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结合XX地区的气候条件并考虑节能建筑。采暖热指标确定如下:度假村及宾馆及酒店:60W/m2 公共建筑:60W/m2 度假村及宾馆及酒店制冷指标:90W/m2。2)热负荷根据各地块控制指标及各类建筑的采暖热指标,采暖热负荷为161.31MW,制冷热负荷73.45

39、MW,计算结果见采暖热负荷一览表。换热站编号建筑面积(万m2)热负荷(KW)换热站用地面积(m2)备注119.5411721.621618m12m212.717627.217817m10.5m34.62277216016m10m412.837699.217817m10.5m510.826494.417817m10.5m67.554532.416016m10m73.111900.816016m10m86.133675.616016m10m910.256148.817817m10.5m1010.646386.417817m10.5m113.432057.416016m10m125.963578.4

40、16016m10m137.014204.816016m10m1420.0212013.221618m12m157.25434716016m10m166.81408616016m10m177.694615.216016m10m188.85531016016m10m1919.3211590.221618m12m203.621739.5216016m10m2122.6511106.2421618m12m223.682206.216016m10m2313.49809417817m10.5m2413.658191.817817m10.5m2527.516498.821618m12m264.532716.216016m10m总计273.72161313.36注:20、23号换热站未统计现状面积3.5 热源及其供热系统划分1)热源概况 现状有一条DN400的供热管线,主要供本规划的A区域,本规划本着在供热布局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利用现状管道,当管道达到使用寿命时,最终管道布局按本规划实施。根据规划范围内的热负荷,本区域采暖总供回水管为DN700,规划17座换热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