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前 言1一、 规划背景1二、 规划内容2三、 规划依据2四、 规划范围2五、 规划期限3第一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4一、农业资源禀赋及承载力分析4(一)土地利用总体格局4(二)耕地资源承载力4(三)建设用地承载力5(四)水资源承载力5(五)生态与环境承载力6二、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6三、农业发展现状及成效10(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10(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10(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11(四)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12(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12(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13(七)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2、有效推进13第二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5一、有利条件15(一)生态环境条件优良15(二)产业资源基础厚实16(三)特色产品潜力巨大19(四)民族农耕文化浓郁20(五)政策机遇蓄势待发21二、制约因素23(一)产业培植投入不足23(二)新型主体发育缓慢24(三)特色产品有名无牌24(四)社会化服务不到位24(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25第三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26一、指导思想26二、基本原则26(一)坚持绿色发展26(二)实施特色引路27(三)强化科技支撑27(四)突出市场引导27(五)注重品牌打造27三、发展目标27(一) 总体目标27(二) 具
3、体目标28第四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34一、做大做强产业34(一) 茶叶产业34(二) 现代林业(含林下经济)36(三) 冬早蔬菜38二、提质增效产业40(一) 现代畜禽40(二) 甘蔗产业43(三) 蚕桑产业44(四) 咖啡产业46三、新兴骨干产业48(一) 康养产业48(二) 生态旅游50(三) 热带水果52(四) 淡水渔业54第五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创新重点工程57一、 院士扶贫示范工程58三、 特色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工程59(一) 基础农田建设59(二) 水利建设60(三) 道路建设61(四) 生态环境建设61(五)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62(六) 加强资
4、金投入力度63三、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63(一)茶叶精深加工63(二)甘蔗精深加工66(三)桑叶精深加工66(四)草果精深加工67(五)石斛精深加工67(六)咖啡精深加工68(七)多依果精深加工69四、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69(一)科学地制定XX县农业品牌战略规划69(二)完善品牌扶持政策与措施70(三)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70(四)县域品牌与农产品品牌双推进71五、优质农产品营销工程71(一) 优质产品工程建设72(二) 优质优价工程建设72(三) 电子商务创业园渠道工程建设73(四) 营销宣传工程建设74六、 综合素质提升工程74七、职业教育培训工程76(一) 创建三位一体教育
5、创新综合体76(二) 构建XX特色农业科技知识服务数据库78(三) 职业农民学校和在线课堂搭建79(四) 建立XX“三农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79八、 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快乐拉祜小镇、古茶小镇、乡村音乐小镇)80(一) 养生体系打造81(二) 养老体系完善85(三) 旅游体系升级86九、 美丽乡村打造工程88(一) 边境旅游型美丽乡村89(二) 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90(三) 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90十、农产品质量工程91(一) 构建绿色标准QEH星级指标体系目的91(二) 构建绿色标准QEH星级指标体系的实践意义93(三) 体系构建的具体举措97第六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措施103一
6、、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协同推进103二、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性生产条件104三、调整产业政策,明确发展重点105四、实施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106五、推进战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07124前 言一、 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消除贫困等重大战略的深入落实,XX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定位”,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XX江开发开放经济带的深入落实,“五网”建设大会战的全面打响和XX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深入推进。为XX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时提出要“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省委、省政府将高原特
7、色现代农业产业列为8大重点产业之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成为提升XX农业生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XX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XX东临XX江,与临沧、XX、版纳的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两段与缅甸接壤。境内多条XX江水系河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海拔悬殊大,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为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契机,结合XX环境、资源特点,深入挖掘XX生态优势,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健康农业,实
8、现可持续的、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以创新驱动XX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XX从农业大县向高原特色农业强县转变,为XX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二、 规划内容科学分析XX现有资源禀赋和资源承载力,深入挖掘XX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分产业、分阶段树立中长期发展目标,对XX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前瞻性、可操作性规划。三、 规划依据1. 国务院关于支持XX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2. 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XX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 XX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 XX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
9、规划(20162020年)6.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 XX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8. XX市绿色农业试验示范工程行动计划(20162020年)9. XX拉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 规划范围一、 规划范围包含XX拉祜族自治县辖勐朗、上允、惠民、糯扎渡、东回5个镇和拉巴、谦六、东河、大山、南岭、酒井、竹塘、富邦、安康、文东、富东、雪林、木戛、发展河、糯福15个乡,下设161个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总国土面积为880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9.8万人,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9%,拉祜族占43%。五、 规划期限
10、规划的期限为9年,即2017年到2025年。图0-1 XX县在XX省和XX市的位置第一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一、农业资源禀赋及承载力分析XX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比较强。通过充分考虑XX县经济及人口发展趋势、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着力实现XX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土地利用总体格局XX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用地及生态用地。其中耕地面积16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8.17%,主要分布坡度较平缓的丘陵坡地与山谷盆地区域;林地面积1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6.12%,分布较分散。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8.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0.22%,相对集中勐朗、
11、上允、惠民和糯扎渡等镇;未利用地面积占总面积较多。(二)耕地资源承载力2015年,XX耕地保有量为16万公顷,粮食产量25.12万吨,XX县粮食需求量约为19.92万吨,综合分析,XX粮食自给率可达126%,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根据长期发展趋势,XX县在严格执行耕地红线,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区域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人粮矛盾不突出。据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考虑保持耕地红线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以及XX县粮食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计XX县现有耕地可承载人口规模可保持在63万左右。(三)建设用地承载力2015年XX县国土开发强度为2.3%,一般乡镇开发强度小。其中县城区(主要是
12、勐朗镇)开发强度为2.9%,其它乡镇均在1%以下。基于XX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需要,扣除坡度大于25%难利用地,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意义重大的区域和基本农田、耕地以及水域等不适宜建设的国土面积(占整个XX县面积90.4%),理论最大开发强度为9.6%。依据XX县“十三五”国土规划等相关规划,预计到2020年XX县国土开发强度约为2.8%,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28平方公里;2025年约为3.5%,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38平方公里。(四)水资源承载力XX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53条,其中径流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3条,径流面积在100至999平
13、方公里的河流20条,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30条,境内河流均属XX江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49.7万千瓦,可开发量18.3万千瓦,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3.98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72.65万立方米,人均水量12796立方米。根据XX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主要农业产业需水量测算,预计2020年主要农业产业总需水量4.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约2.5%;至2025年主要农业产业总需水量4.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约2.6%。扣除城镇、工业及居民用水后,综合预测XX县的水资源对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种植面积承载力分别为2020年约276万亩、2025年约294万亩。(五)生态与环境承载力采用国
14、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XX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84,等级为优,且年际变化差异不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2015年XX县生态服务总价值169.94亿元,约占全省的1.46%。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14.07亿元/年,占67.1%;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占15.7%;其三为水域生态系统,占12.3%;草地生态系统和荒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小,仅4.8%。区域性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主要水体水质基本达到I类和类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左右,常规检测指标全
15、部达到二级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二、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3.05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5亿元,增长6.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8.79%,拉动经济增长1.77个百分点,2015年末全市排名第四;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12.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82%,拉动经济增长4.7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亿元,增长8.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39%,拉动经济增长2.8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33.3:35.6:31.1调整为2016年的29.6:36.7:33
16、.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568元、8037元,增长8.9%、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7亿元,增长11%。从以上数据来看,随着XX县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县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粮食。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22万亩,比2010年增加10.26万亩,增长9.4%;粮食产量25.12万吨,增加6.46万吨,增长34.6%。粮食连续11年增产,2014年被评为“国家产粮大县”,是XX市唯一的“国家产粮大县”。茶产业。2016年末,毛茶总产量1.66万吨,平均亩产49.7公斤,总产值17.55亿元,平均亩产值1163元,全市
17、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8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7.8亿元万元。茶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6.3万农户、28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8.4万人,贫困人口9.3万人)。茶农户均收入达6190元,人均茶叶收入1392元。全县现有茶叶初制所17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23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 ) 23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个,市级龙头企业有2个。打造了XX茶、名优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咖啡产业。2016年末,全县咖啡种植面积10.78万亩,约占全市咖啡面积75万亩的14.4%,投产面积8
18、.98万亩,鲜果产量7.14万吨,咖啡米产量1.02万吨,咖啡总产值1.87亿元。全县目前共组建咖啡专业合作社47个,初加工厂54个,咖啡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咖啡龙头企业(合作社)15家;日处理50吨咖啡豆咖啡加工厂2座。畜牧业。 全县大牲畜存栏16.0125万头,其中:牛存栏15.8412万头,山羊存栏3.9137万只,生猪存栏51.2067万头,家禽存栏306.0341万只。出栏生猪 44.5676万头,出栏牛2.9634万头,出栏肉羊0.9241万只,出栏家禽231.4288万只,畜禽肉类总产量3.0947万吨,禽蛋产量502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54亿元。蔗糖业。2016年全县
19、甘蔗种植面积20.79万亩,比上年增长0.42万亩,农业产量100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35亿元。果蔬产业。全县种植水果6.12万亩,产量10.65万吨,农业产值3.20亿元,主要有香蕉、西瓜、多衣、柠檬及芒果等水果。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4.7万吨、产值1.175亿元。主要栽种的品种有茄果类、块根块茎类、瓜类、豆类、叶菜类、葱蒜类等。生物药业。2016年末,全县生物药业种植面积3.49万亩,其中:草果1.61万亩,苡仁1.09万亩,砂仁5000亩,灯台树1251亩,花椒782亩,石斛313亩,白芨250亩,茯苓150亩,酸木瓜134亩,重楼130亩。完成生物药业产值1.5亿元。渔
20、业。2016年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4.37万亩,水产品产量18350吨,实现产值2.574亿元。蚕桑产业。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1.1万亩,桑农736户,其中投产桑园达0.84万亩,鲜茧总产量171.7吨,平均每张鲜茧产量35.9千克,鲜茧总产值621.2万元,平均每张鲜茧产值1297.1元,户均养蚕收入8440 元。林下经济。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积极支持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下资源开发、经济林果种植,实现林业总产值12.51亿元。现代林产业。全县林地面积55.9万公顷,活力木蓄积量4833万立方米,林才加工厂29家,现代化岐化松香厂1家,实现林产工业产值1.16亿元。三、农业发展现状
21、及成效(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22万亩,比2010年增加10.26万亩,增长9.4%;粮食产量25.12万吨,增加6.46万吨,增长34.6%。粮食连续11年增产,粮食单产从 385.03 公斤,提高到 449.32 公斤,增加 64.29公斤。2014年被评为“国家产粮大县”,是XX市唯一的“国家产粮大县”。(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生物产业,生态茶园建设不断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庄园化、标准化、品牌化深入发展,全县现代茶园面积38.4万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8万亩,现代茶园面积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24.4%。肉类
22、总产量2.85万吨、比2010年增长35.1%,禽蛋产量480吨、增长4.4%,实现畜牧业产值8.13亿元,增4.56亿元,增长127.73%。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4.25万亩,水产品产量1.72万吨,产值达2.57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06.2%、682.3%、415.2%。烤烟产业迈出新步,种植烟叶0.39万亩,烤烟产量1.02万担,产值1360.5万元。甘蔗、蔬菜、水果、橡胶等特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荣获“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景迈山入选为中国最具价值旅游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增强,成为XX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
23、。(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通过兴修水利,实施耕地地力建设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等沃土技术措施,培肥和提高了耕地地力,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3.387万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糖料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增粮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重点农业建设项目,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启动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累计代管资金10.5亿元,规范了农村经济管理。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执法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药、肥料、种子、饲料、农
24、机、渔政、能源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专项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依法护农、治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完成疫病防控体系,畜禽疫病应免密度达100%以上,群体免疫密度达90%以上,抗体合格率70%以上,杜绝和减少了重大动物疫情及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49685千瓦特,拖拉机拥有量11918万台,农机耕作面积42.18万亩,水稻插秧机48台,水稻机插面积2750亩,水稻插秧机作业面积和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四)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25、,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4个(XX古茶有限公司、XX中云勐滨糖业有限公、上允糖业有限公司、梧松林化有限公司),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XX柏联XX庄园有限公司、XX古茶有限公司)。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72个,其中农家乐65家,休闲农庄2个(XX柏联XX茶庄园有限公司、XX古茶有限公司),民俗村4家(南岭、酒井、东回、糯福),其它休闲农庄1家(XX宝来农牧有限公司)。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2个(XX柏联XX茶庄园有限公司、XX古茶有限公司)。(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XX县以突出龙头带动,推进创新驱动,实施品牌撬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产
26、业培育和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以茶、蔗糖、渔牧为支柱,咖啡、橡胶、烤烟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茶叶特色产业品牌初步形成。全县已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3.8万亩,正实施有机茶园认证转换4.3万亩,大林窝生态茶园良种示范场已成为全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典范。全县现有茶叶初制所17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23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 ) 23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个,省级龙头企业有2个。打造了XX茶、名优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全县共引进农作物新品种86个,其中水稻新品种22个,新品种玉米29个,甘蔗新品种29个,水果新品种5个,茶叶新品种1个,先进
27、适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综合覆盖率达 82.5%,其中:玉米达98.20%,适宜种植杂交水稻区域良种覆盖率达99.80%,冷凉山区水稻区域良种覆盖率达49.6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25.26%,生猪良种覆盖率达82.25%。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共培训骨干农民近万人次。(七)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推进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累计投入交通资金23.24亿元,基本完成澜阿二级公路建设,思澜高速、东阿公路开工建设,建成安康、富东通乡油路2条77公里,建制村通畅公路66条1352公里,全县公路里程达7691公里,居
28、全市第一。景迈机场正式通航,糯扎渡电站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融合发展,3G、4G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第二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有利条件(一)生态环境条件优良XX拉祜族自治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湿季明显,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海拔悬殊大,地形地貌复杂,形成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四季不分明,最高气候均温23.9,夏季最长143天,春秋季日数222天,最低气候均温12.4,年均气温19.1,日温差较大,年温差较小。日照时数充足,年平均日照数为2118.9小时,年太阳辐射总
29、量为128.67千卡/cm2,光能资源丰富;因受季风和雨量的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蒸发量为1577.5mm;全县春秋季长,夏季较短。雨季多而集中,干湿季分明,水、热、光资源较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XX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0.26%,森林类型多样,种类繁多,以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珍稀动植物、药材、林副产品都十分丰富。林木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居多;珍贵林木有香樟、紫檀(紫柚木)、铁力木、百日青等,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XX石樟、杜仲等17种。县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属国家保护动
30、物有野牛、马鹿、熊、豹、野猪、岩羊、水獭、穿山甲、孔雀、蟒蛇等。温泉资源丰富,有百草温泉、付腊温泉、勐根温泉、热水塘温泉、黑山温泉等。竹塘、拉巴等乡内喀斯特地貌显著,暗河、溶洞等广布,有大平掌溶洞群、募乃溶洞、小庐山72峰、塔拉弄落水洞、大塘子溶洞等自然溶洞景观。(二)产业资源基础厚实XX县是XX省国土面积第二大县,农业基础良好。2014年被评为“国家产粮大县”,是XX市唯一的“国家产粮大县”。引进农作物新品种86个,其中水稻新品种22个,新品种玉米29个,甘蔗新品种29个,水果新品种5个,茶叶新品种1个,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综合覆
31、盖率达82.5%,其中:玉米达98.20%,适宜种植杂交水稻区域良种覆盖率达99.80%,冷凉山区水稻区域良种覆盖率达49.6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25.26%,生猪良种覆盖率达82.25%。畜牧养殖业生产稳定增长,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宽阔的库区水面,以池塘标准化精养为基础,发展库区网箱养鱼,推进稻田养鱼,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目前在积极争创“生猪调出大县”和“肉牛养殖大县”。在交通方便的热区河谷坝区建设成以外销型为主的蔬菜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外销型生产规模基地,以秋冬种植为主,主要品种为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特色野生蔬菜等品种为主。茶产业已成为XX县农
32、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截止2016年,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8.3万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面积2.8万亩,XX大叶茶群体种茶园面积23.16万亩。现代茶园面积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24.4%;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为10万亩,良种率26.1%。已获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3.8万亩,正实施有机茶园认证转换4.3万亩,全县茶园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大林窝生态茶园良种示范场成为我县生态茶园建设典范。全县现有茶叶初制所17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23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23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个,市级龙头企业有2个。毛茶总产量1.66
33、万吨,平均亩产49.7公斤,总产值17.55亿元,平均亩产值1163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85亿元元,第三产业产值7.8亿元万元。茶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6.3万农户、28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8.4万人,贫困人口9.3万人)。茶农户均收入达6190元,人均茶叶收入1392元。种桑养蚕正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个新亮点。2016年,桑园面积已发展到1.1万亩,其中投产桑园达0.84万亩,共有8个乡(镇)、16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736户农户养蚕,实际养蚕4789张,鲜茧总产量171.7吨,平均每张鲜茧产量35.9千克,鲜茧总产值621.2万元,平均每
34、张鲜茧产值1297.1元,户均养蚕收入8440元。目前XX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3人;XX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种桑养蚕效益一年比一年高。咖啡产业是XX县当前亩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2016年末,全县咖啡种植面积10.78万亩,约占全市咖啡面积75万亩的14.4%,投产面积8.98万亩,鲜果产量7.14万吨,咖啡米产量1.02万吨,咖啡总产值1.87亿元。全县目前共组建咖啡专业合作社47个,初加工厂54个,咖啡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咖啡龙头企业(合作社
35、)15家;日处理50吨咖啡豆咖啡加工厂2座;新建咖啡初加工厂17个,成品咖啡豆主要销往雀巢、星巴克、北归等咖啡公司。生物药产业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5+6”产业集群的骨干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发展砂仁、重楼、草果、花椒、石斛、苡仁等特色生物药业。截止2016年末,全县生物药业种植面积3.49万亩,其中:草果1.61万亩,苡仁1.09万亩,砂仁5000亩,灯台树1251亩,花椒782亩,石斛313亩,白芨250亩,茯苓150亩,酸木瓜134亩,重楼130亩。完成生物药业产值1.5亿元,建成生物药业示范种植企业(合作社)2个。目前生物药业从业人员共有0.32万农户、1.3万人(其中:劳动力0
36、.64万人,贫困人口1.1万人)。(三)特色产品潜力巨大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XX县是XX产茶大县,不仅茶叶资源丰富,而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有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有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王。作为XX茶主产区和集散地之一、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XX茶茶质、茶味。依托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过度型千年古茶树特色资源优势,重点打造“XX茶”、“名优绿茶”两个区域性品牌,着力巩固和打造“景迈山”和“邦崴”古树茶地域性知名品牌。XX景迈山古茶林XX茶联盟品牌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提升。完成了XX景迈山古茶林XX茶诚信联盟章程和XX景迈山古茶林XX茶企业标准修订工作
37、,完成了XX景迈山古茶林XX茶实物标准样制作,进行了XX景迈山古茶林XX茶联盟企业标准宣传贯彻,并于2017年2月8日市委市政府在昆明海埂新闻发布厅发布联盟品牌第一批产品,打破我县没有区域品牌的格局。2012年XX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正在组织开展一系列申遗工作,为XX打造边三县“绿三角”旅游圣地奠定基础,为做强做大茶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兴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XX作为咖啡面积最大、质量最优的主产区之一,咖啡将是未来最能代表XX区域特色、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咖啡适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为咖啡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目前有XX瑞峰茶叶咖啡有限公司“
38、麻卡地”咖啡品牌、南岭乡南现村“金树”咖啡品牌等。XX县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桑养蚕,且适宜饲养多丝量蚕品种,鲜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XX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0.26%,气候环境优越,中药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中药与民族药资源优势,被我国中医药专家称之为“国内石斛、龙血树、灯台叶树等药用植物生长条件最适宜的地方”,是重要的生物药材基地,具有良好的中草药种植、加工、科研技术条件。产业业态丰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XX柏联茶庄园、茶魂谷古茶庄园、孔明泓古茶庄园、“拉祜神韵”XX茶庄园、佛房茶庄园、邦崴古茶馆等形成一定的庄园集聚态势。XX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X
39、X柏联景迈山旅游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XX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XX芒景布朗公主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XX芒景帕哎冷山庄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涌现并不断壮大。(四)民族农耕文化浓郁XX丰富民族农耕文化保存较好,三产融合条件优越。以“茶祖历史文化核心”和“世界拉祜文化中心”为代表,拉祜文化、茶祖文化,加上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等,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乡村民宿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土壤。以景迈、芒景为核心,勐滨中华木兰化石、古茶树、古茶园为代表的茶叶演化脉络、现代茶园景观、民族古村落、民族建筑、民族茶文化、民风民俗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入茶祖文化。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芦笙舞
40、、摆舞、“阿朋阿龙尼”(葫芦节)等民族特色文化,孕育出哈列贾乡村音乐小镇等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东回“拉祜摆舞之乡”、糯福“神鼓敲响的地方”、木戛“芦笙吹响的地方”、富邦“拉祜编织之乡”、南岭勐炳“野阔拉祜”等拉祜文化旅游品牌。已开发生态咖啡、民族特色商品、木制品、地方特色食品、古茶系列产品等旅游商品,打造“葫芦节”、“扩塔”、“山康茶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五)政策机遇蓄势待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迎来了加快发展步伐难得的机遇。到2020年,国家将建成惠及全社会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X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提
41、出了新时期扶贫开发“63686”行动计划,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的实施,为全县贫困乡、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户增收,确保16.67万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XX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关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为XX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重要文件颁布实施,XX市成为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省政府出台了支持XX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增添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十三五”期
42、间,一系列省级重大区域政策为XX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特别是随着“五网”建设大力推进,XX景迈机场、思澜高速公路、孟澜一级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显著提升XX交通区位优势。紧抓XX省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XX江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建设重大机遇,依托孟连(勐阿)边境经济合作区,增强与西盟、孟连的产业互动与合作;加强与双江、勐海等县域开展基础共建、产业投资、生态保护等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XX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边三县”民族与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切实推进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合作,把XX打造为XX沿边开放的新高地。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咖啡产业被列入全市“十三五”重点优化
43、发展的“四大基地、五大支柱、六大骨干”的产业发展部署。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支持为生物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5号)、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等政策文件。XX省公布了XX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XX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政策文件,目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XX省支柱产业。XX市也在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市“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药业发展列入六大发展骨干产业和先导产业,并出台了
44、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药业产业发展的决定XX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二、制约因素(一)产业培植投入不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用于培植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尽管实施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持政策,但与大幅度增加的种子价格、农资价格和种粮效益偏低相比,不足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上级项目扶持资金少,企业自筹能力弱,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实施难度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装备水平低、运行经费和试验示范经费短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新型主体发育缓慢农业生产仍然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小、散、弱、差问题突出。农民专业
45、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户经营规模小,市场信息不灵,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没有与企业形成合作式、订单式生产,导致市场混乱、原料销售没有保障。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业落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无法形成产业链。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不高。主要依赖扩大面积、消耗资源,出售初级农产品,农业产业层次低。(三)特色产品有名无牌农产品特色鲜明,生产历史悠久,资源优势明显,知名度高,但有名无利,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缺少市场认可度的产品和品牌;市场混乱,鱼目混珠,本地企业、农民获利少。提升XX产地产品的信誉与市场认可度,必
46、须紧紧依托龙头企业,要坚持不懈地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质保障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最响亮的名片。(四)社会化服务不到位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技术装备落后,重大动植物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科技队伍年龄老化,缺乏新鲜血液注入,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水平无法适应发展要求。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不到位,缺乏技术和经验,很难保证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到位,不能及时准确地解决生产上出现的技术问题,导致管理粗放,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科技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供给不足,转化率不高,支撑和引领作用未充分
47、发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量有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应用新技术能力弱,发展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威胁加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由于XX县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特别是农业需水量大的春季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4%,干旱是XX县县主要灾害之一。雨季后期89月,土壤经前期雨水浸泡已基本饱和,此时若遇单点暴雨或大暴雨进而引起滑坡发生山洪暴发,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和毁坏农田。第三部分 XX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XX县农业发展的气候、生态、品牌和文化优势,以中国工程院和XX农业大学的科技支撑为依托,以打造农业休闲、科技扶贫、健康养生和民族和谐文化体验为重点,以生态制造为特色,以多民族农耕文化为载体,按照产业特色鲜明,三产融合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