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研究.doc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 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研究目 录1XX人口发展现状11.1范围界定11.1.1大XX市经济圈范围11.1.2规划区11.1.3中心城区11.2XX人口现状11.2.1 州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1.2.2大XX市经济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21.2.3XX市人口52XX人口发展特征82.1XX在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发展特征82.1.1XX在甘肃省内的人口发展定位82.1.2兰州市对于区域人口的吸引作用82.1.3XX旅游业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作用92.1.4XX在区域内的人口流动特征92.2大XX市经济圈人口增长特征102.2.1州域人口流动特征102.2.2大XX市经济圈各乡镇人口增长特征102.2.
2、3 XX市人口流动特征112.2.4XX市人口增长特征123大XX市经济圈人口预测133.1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预测133.1.1综合增长法预测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133.1.2经济弹性系数法预测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143.1.3综合预测大XX市经济圈人口163.2 大XX市经济圈城镇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163.2.1大XX市经济圈城镇人口预测163.2.2大XX市经济圈城镇化水平预测183.3大XX市经济圈城镇规模等级规划183.3.1大XX市经济圈城镇发展现状及人口规模183.3.2大XX市经济圈城镇人口规模预测204XX市人口预测224.1XX市人口预测方法选择224.1.1城镇化水平法
3、234.1.2综合增长法234.1.3经济弹性系数法234.2城市首位度法预测XX市中心城区人口244.2.1XX州总人口预测254.2.2 XX州城镇化水平预测264.2.3 XX市中心城区人口占XX州城镇人口比例预测284.2.4 XX市人口预测324.3 市域视角XX市中心城区人口预测324.3.1XX市主城区人口预测324.3.2经济园区产生人口预测344.3.3韩集镇、尹集镇人口预测354.3.4XX市中心城区人口预测364.3.5XX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布预测364.4 经济弹性系数法364.4.1基本原理与公式364.4.2运用经济弹性系数法进行预测374.5XX市城市人口综合预测结
4、果385XX市用地规模395.1XX市城市建设现状分析395.1.1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划定395.1.2现状各类建设用地分析395.1.3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405.2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策略415.2.1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指导思想415.2.2空间发展策略415.3XX市用地规模预测425.3.1根据各项建设用地比例关系推算425.3.2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预测441XX人口发展现状1.1范围界定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从规划范围上分为三个层次,即大XX市经济圈、规划区和中心城区。1.1.1大XX市经济圈范围由于XX市域的现状比较特殊,综合考虑市域周边各乡镇的产业基础、交通优势、发展潜力、
5、自然地形等因素,规划突破XX市行政管辖范围,提出“大XX市经济圈”的概念,划定“大XX市经济圈”作为本次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范围,有效实施城乡统筹。“大XX市经济圈”包含现状XX市和15个乡镇,具体包括XX县的韩集镇、尹集镇、土桥镇、北塬镇、莲花镇、黄泥湾镇、新集镇、河西乡、桥寺镇、先锋镇、马集镇,东乡撒拉族自治县的东塬镇、河滩镇,和政县的三十里铺、马家堡镇。1.1.2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规划区,以有效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XX规划区将包括市区全部范围及XX县韩集镇、尹集镇和黄泥湾镇部分区域,
6、具体范围为:北塬脊线以北1000m,西至石家河以西50m,东至南山以东1000m,西北至阳洼山根,总面积约287.4km2。1.1.3中心城区XX市中心城区主要由XX经济园区(韩集镇、尹集镇)、民族商贸综合区、老城区、东城新区、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物流园区六大组团构成。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北至北塬镇以南,南至黄泥湾镇的物流园区,东至东塬镇以东,西至韩集镇、尹集镇XX经济园区。远期规划用地面积72.88 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0.4km2,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2.48 km2(含水域2.44 km2)。1.2XX人口现状由于XX市的行政区划特殊,而XX的人口流动不仅局限于市域范围以内,同时X
7、X州的人口发展情况与XX市人口发展息息相关。因此,XX州的人口情况分析对于大XX市经济圈与XX市人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2.1 州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1.州域总人口XX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南部,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XX州共下辖七县一市,即XX市、XX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土地面积为8169km2,2008年末总人口198.67万,人口密度为每243.2人/ km2。2.
8、州域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XX州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州城镇人口为24.67万人,城镇化水平12.28%。2008年我国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4.92%,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为31.88%。XX州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低32.5%和19.6%。除XX市外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聚集能力较弱。1.2.2大XX市经济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图1-1 大XX市经济圈2004-2008年人口变化图1. 大XX市经济圈人口现状1)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包括XX市和15个乡镇(韩集镇、尹集镇、土桥镇、北塬镇、莲花镇、黄泥湾镇、新集镇、河西乡、桥寺镇、先锋镇、马集镇、东塬镇、河滩镇、三十里铺、马家堡镇)的
9、人口。现状2008年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为45.7万人,其中XX市人口为24.5万人。(表1-1)表1-1 大XX市经济圈2004-2008年总人口数20042005200620072008XX市212798220611227201235444245000马集镇1594516234163081641816558土桥镇1814317153205732071320676北塬镇1938319741186681882118931桥寺乡1031213057121551227412286先锋乡1778216711162101636016543河西乡89549086896391329260莲花镇752375
10、25719672587325新集镇2060021116209022103821101黄泥湾1099610985109741093510954东塬镇1329913237131961317113207河滩镇2856628497286462900629381三十里铺1985019949200492020120700马家堡镇1435514427144851463415000总计418506428329435526445405456922资料来源:XX市、XX县、和政县、东乡县计生委2)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变化情况表1-2 XX市经济圈2004-2008年人口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5
11、-20062006-20072007-2008综合增长率2.31.72.32.6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综合增长率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综合增长较为稳定,平均每年递增2.2%。(见表1-2、图1-2)图1-2 XX市经济圈2004-2008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大XX市经济圈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生育思维的转变,大XX市经济圈近几年的的自然增长率较为稳定。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略低于同年我国自然增长率的平均水平5.28。近4年大XX市经济圈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为4.74。(见表1-3)表1-3 大XX市经济圈自然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X
12、X市5.455.665.005.905.90马集镇5.284.685.545.524.75土桥镇4.933.832.483.222.24北塬镇3.682.462.846.156.04桥寺乡6.354.284.784.863.04先锋乡2.472.492.754.943.21河西乡6.466.576.189.4710.98莲花镇4.434.043.932.962.64新集镇5.673.513.385.596.16平均值5.04.24.15.45.00资料来源:XX市、XX县计生委注:缺少和政县、东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料大XX市经济圈人口机械增长率n 大XX市经济圈乡镇人口机械增长率 表1-4 X
13、X县机械增长率(单位:)2005200620072008马集镇5.63-3.021.191.93土桥镇-7.01-7.45-2.43-5.27北塬镇-8.96-8.58-10.36-4.27桥寺乡-4.11-7.49-4.7-6.86先锋乡-6.65-8.74-2.131.81河西乡-2.833.040.56-0.66莲花镇-15.75-7.73-2.531.97新集镇-1.77-2.01-7.31-5.79平均机械增长率-5.18-5.25-3.46-2.14资料来源:XXXX县计生委大XX市经济圈以XX县的乡镇居多,XX县各乡镇的平均机械增长率为:-4,基本可以代表大XX市经济圈各个乡镇的
14、机械增长率水平。n XX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表1-5 XX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8-2009机械增长率-2.41.72.53.42004-2009年的机械增长率波动较大,最初处于人口机械负增长状态,但随着近年的发展,XX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平均每年递增约为2%,并有加速增加的趋势。2. 大XX市经济圈城镇化水平现状1)大XX市经济圈乡镇城镇化水平根据XX州建设局提供的资料,XX州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2.28%,大XX市经济圈内的各个乡镇在XX州乡镇当中属于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乡镇,其城镇化水平应该高于大XX州的平均水平
15、,估算约为20%。2)XX市城镇化水平由于XX市行政区划狭小,其城镇化水平较高,XX市现状城镇化水平为52.6%。3)大XX市经济圈城镇化水平根据XX市和其他乡镇占总人口的比值对大XX市经济圈城镇化水平的值进行修正,预测2008年大XX市经济圈的城镇化水平为:图1-3 XX市2004-2008年人口变化图245000/45692252.6%+211922/45692212.28%=33.9%1.2.3XX市人口1.XX市人口基本情况1)XX市域人口2008年XX市总人口为2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1.1万人,非农业人口为13.4万人。表1-6 XX市总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人)2004200
16、5200620072008XX市总人口212798220611227201235444245000 表1-7 2008年XX市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分析表区划年初人口数(人)年末人口数(人)平均人口数(人)出生死亡自然增长人数(人)自然增长率%总出生人数(人)出生率%死亡人数(人)死亡率%八方街道办959396699631959.86404.15555.71东关街道办23496247932414525910.731245.141355.59西关街道办27115279842755027910.131093.961706.17红园街道办2026720458203631929.43803.931125.5
17、0城南街道办1078711547111671049.31565.01484.30城北街道办2854830450294992117.15872.951244.20枹罕镇34257347323449550714.702978.612106.09南龙镇27251282402774633111.931676.021645.91折桥镇24457249242469131712.841134.582048.26城郊镇33700362863499339411.261704.862246.40合计240658249340244999268910.9812435.0714465.90资料来源:XX市计生委表1-8
18、 2008年XX市非农业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分析 区划年初人口数(人)年末人口数(人)平均人口数(人)出生死亡自然增长人数(人)自然增长率%总出生人数(人)出生率%死亡人数(人)死亡率%八方街道办9251919492239310.08404.34535.75东关街道办18994197451937020610.641055.421015.21西关街道办25575261352585526010.061054.061555.99红园街道办1946319176193201759.06794.09964.97城南街道办106121115310883968.82565.15403.68城北街道办2841829
19、936291772097.16872.981224.18枹罕镇12571327129286.1921.5564.64南龙镇2450154219962412.0231.502110.5折桥镇409941564128276.5492.18184.36城郊镇1217513599128871108.54443.41665.12合计13229413596313412912089.015303.956785.05资料来源:XX市计生委2)XX现状建成区人口2008年XX市现状建成区人口为13.28万人(包括八方、东关、西关、红园、城南、城北、南龙镇、城郊镇非农业人口)。表1-9 XX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情况
2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XX市中心城区人口110799116961122048128180132837135991资料来源:XX市计生委图1-4 XX市中心城区2004-2008年人口变化图2.XX市变化情况由于XX市人口主要是基于XX市现状中心城区人口的发展,故XX市中心城区人口的计算主要考虑研究现状中心城区的人口总数和变化情况。1) XX市建成区城区综合增长率XX市建成区2004年-2008年的人口增长率基本在5%左右。表1-10 XX市人口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XX市110799116961122048128180132837增长
21、率5.56%4.35%5.03%3.63%资料来源:XX市计生委2)XX市中心城区自然增长率XX市2004-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如下表:表1-11 XX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自然增长率5.455.665.005.905.90资料来源:XX市公安局以上自然增长率数据为XX市域的平均增长率,考虑XX市中心城区人口占XX市总人口的比例较高,且小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浮动不大,可以采用市域的平均增长率作为XX市自然增长率的基础资料。2004-2008年,自然增长率的平均值为:5.58。3)XX市建成区机械增长率2008年,根据XX市公安局提供
22、的资料,XX市非农业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为2.13%,根据分析,机械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是婚迁、购买住房、引进人才等。表1-12 2004-200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8-2009机械增长率-2.41.72.53.4资料来源:XX市公安局2XX人口发展特征2.1XX在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发展特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稳步实施,中国国内人口增长逐步缩缓,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口总数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缓慢增长的趋势。而西北地区则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多为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现
23、象明显。人口整体增长表现出迅速增长,人口相对稳定。2.1.1XX在甘肃省内的人口发展定位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对于甘肃省城市发展规划,甘肃省未来在沿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发展一批大中城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是甘肃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全省城镇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上的酒泉-嘉峪关、白银、武威、张掖、金昌、定西、敦煌、陇西等城市,要抓住经济带开发的机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装备,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争取在2010年前,使天水、酒泉-嘉峪关
24、、白银、武威跨入大城市行列,到2020年,张掖也进入大城市行列;争取在2010年前,使金昌、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西、XX进入中等城市行列。根据以上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发展群未来将成为人口流动、聚集的重点地区。2.1.2兰州市对于区域人口的吸引作用1.兰州市区域核心地位兰州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黄河上游多民族地区中心城市,兼有国际货运、联系亚欧大陆的内陆口岸中心城市,是甘肃省中部城镇体系的核心,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城镇经济、金融商贸、科技通讯、交通旅游的中心城市之一。兰州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对于周边地区的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作用。2.兰州
25、市都市圈的人口吸引作用甘肃省城镇体系建设将优先建设兰州都市圈,突出兰州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是由于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来看,首位城市的主导作用日趋突出,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并形成大都市圈、都市圈、城市连绵带等,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地区的实力和发达程度,并决定其在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兰州市虽然是甘肃省唯一的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但其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综合职能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其在全国、在西北五省区和在全省所承担的功能和地位作用不相适应,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提高其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兰州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交通、通讯枢纽之一,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兰州
26、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的成本较低、能源丰富、人口密度大、产业集中、人文条件良好、水资源有保证,具有建设都市圈的基本条件。依托兰州现有的城市核心区,与其周边的白银、定西、XX、永登、临洮、榆中等城镇,共同构建兰州都市圈,培育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对于强化“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其中XX位于兰州都市圈的外圈层。兰州市作为兰州都市圈的核心经济区,必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边城镇的人口逐渐向兰州市转移。XX州位于紧邻兰州的地区,现状基础差,未来发展较兰州缓慢,XX州以永靖县为代表,其人口必将被兰州市所吸引。2.1.3XX旅游业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作用1.XX在
27、甘肃省旅游城市的定位XX市在兰州市都市圈的定位为甘南民族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发挥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加快民族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中心职能,发挥连接甘、青两省的交通枢纽作用,成为甘肃与青海省对外交通联系的纽带。 XX在省内的定位中多次提到旅游业的发展,可见在该区域内XX州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潜力。2.XX旅游业发展潜力2008年6月13日,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所属五市(州)旅游局共同签署三省五地旅游合作书,拟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打造甘青川旅游经济黄金圈。这五地分别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甘南州、XX州,青海省的黄南州,四
28、川省的阿坝州。其“招牌”景区分别为:黄河之都-兰州,九色香巴拉-甘南,“小麦加”-XX,热贡艺术之乡-黄南,大熊猫故乡-阿坝。五地将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在资源开发和共享方面加强合作,联合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还将创新旅游营销体系,联合外出宣传促销。此项合作还将突出兰州、西安、成都、西宁、XX、甘南州合作市六个旅游节点城市的旅游综合功能、游客集散地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五地将共同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打造甘青川旅游经济黄金圈。随着甘青川旅游经济黄金圈的形成,作为旅游服务基地之一的XX市比较吸引大量的游客形成大量的流动人口。旅游服务业的加强,也会是周边地区的人口向XX市集中。2.1.4XX
29、在区域内的人口流动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人口变化较大。未来随着XX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XX地区必将吸引大量的外来旅游客,成为XX州的流动人口。但由于受兰州在区域内作为发展极核的作用,XX市的人口也在被兰州市所吸引。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作为研究依据,但根据以上对于甘肃省、兰州都市圈与XX州的人口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XX州在的人口变化属于既被兰州市所吸引,同时吸引外来人口的双重角色,这种吸引与被吸引基本保持平衡。2.2大XX市经济圈人口增长特征大XX市经济圈人口增长,主要分为由于XX市的人口增长和周边乡镇人口增长两部分,两者的城镇人口增长方式不同,故对于两
30、者进行分别分析。2.2.1州域人口流动特征图2-1 大XX市经济圈人口流动图XX市在XX州内的城市首位度较高,吸引周边乡镇的人口。同时,大XX市经济圈内各乡镇包括了XX市周边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较好的乡镇,这些乡镇在州域范围内也属于现状基础较好的乡镇。故大XX市经济圈各乡镇对于XX州范围内其他乡镇同样具有一定的人口吸引作用,人口最终转移至中心城区。因此XX州的人口流动遵循是“XX州大XX市经济圈XX市”的人口转移模式。2.2.2大XX市经济圈各乡镇人口增长特征1、 人口自然增长较低大XX市经济圈各乡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为4.6,低于我国自然增长率的平均水平,表明大XX市经济圈各个乡镇人口自然增
31、长率较低。表2-1 2004-2008年大XX市经济圈乡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自然增长率4.913.913.995.344.88 图2-2 XX市2004-2008年机械增长率变化图2、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大XX市经济圈各乡镇的平均机械增长率为:-4。3、 人口增长变动不大综合,大XX市经济圈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4.6,机械增长率为-4,大XX市经济圈乡镇人口变化不大。2.2.3 XX市人口流动特征1.XX市人口吸引动力XX市作为XX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XX州唯一的增长极核,未来毕竟吸引大量的人口。而XX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主要基于产业和环境两
32、个方面。1)产业吸引作用(1)国民生产总值高在XX州范围内XX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06125万元,增长13.9%,排名为全州第一,增长比例也为全州最高。其迅速发展的经济必将带来人口的增加。(2)工业发展潜力XX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6167.5万元,增长11.1%,在XX州工业产值名列前茅,随着未来对XX州工业进行整合重组,建立XX经济园区,XX州的工业将向XX市进行集中。工业的集中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几率,使城市人口发生突变性的增加。 (3)商贸业发展迅速XX市作为甘肃南部民族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承担者区域内的商贸业中心城市的职能,近几年来,XX市更是提出面向大藏区的商贸计划,其作为对藏、回两族
33、商贸业中心的地位愈加明显,随着未来商贸业的发展,XX市必将出现人口的迅速增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XX市未来势必成为州内的经济中心,工业重心和商贸中心,在XX州的发展中承担起领头羊的作用,带动整个XX州的发展,成为州域的增长极,故XX市将会对周边地区形成很大的吸引力。2)环境吸引作用XX州作为甘肃省的生态屏障,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开通,其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使其良好的环境优势得以发挥,为吸引周边人口来其定居提供了条件。XX市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也将成为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人口的主要原因。现周边城市人口到XX市生活、养老的人口数量已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未来随着XX市一
34、些人口放宽政策的出台,会有更多的人口向XX市转移。2.XX市人口吸引范围根据前文分析,以永靖县为代表的XX州北部人口有着被兰州吸引的趋势,但同时XX州也对周边地区的人口产生吸引力。故将XX州看成是总人口基本趋于稳定但是内部人口流动趋势明显的区域进行分析。由于XX市是XX州的增长极核,对于州域内的人口吸引力较强,但XX州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为较落后地区,因此XX市的人口吸引范围基本局限于XX州内,故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来源为XX州域范围。2.2.4XX市人口增长特征图2-3 XX市2004-2008年自然增长率变化图1、 人口自然增长稳定2004-2008年,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近四年自然增长率的平均
35、值为:5.58。2、人口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图2-4 XX市流动人口变化图2008年,根据XX市公安局提供的资料,XX市非农业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有2.13%,机械增长率原因是婚迁、购买住房、引进人才等。XX市近几年来的机械增长率持续呈高幅度的上升趋势。3、流动人口增长较快XX市流动人口在2004-2006年尚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自2006年,XX市的流动人口呈直线性上升,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大XX市经济圈人口预测3.1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预测3.1.1综合增长法预测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1、自然增长率据2004到2009年的人口数据分析,近几年大XX市经济圈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为4.74。2、机械
36、增长率XX市的人口增长是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自然增长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是相对确定的,可以做比较精确的预测。而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相对比较复杂,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决于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动态性较强,预测难度较大,是预测未来人口的关键所在。由于大XX市经济圈内XX市与其他乡镇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下文将针对二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机械增长率的预测。表3-1 XX市2004-200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8-2009机械增长率-2.4%1.7%2.5%3.4%资料来源:XX市计生委 1)XX
37、市机械增长率分析2004-2009年的机械增长率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平均每年递增约为2%,按照以上速度增长,XX市2009-2010年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将达到5.4%,20092020年规划期范围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也将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这是由于XX市是XX州乃至整个甘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二、XX市实施较为宽松的人口政策,将吸引大量的人口向XX市区集中。三、随着XX经济园区建成,州域内的相关产业都向XX经济园区集中,这些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及其家属来到XX市。综上所著,本研究预测规划期内XX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5%。2)其他乡镇机械增长率分析大XX市经济
38、圈除XX市以外其他乡镇的机械增长率呈负增长,为-4%, 未来随着XX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和州域内各相关产业向XX经济园区的集中,大XX市经济圈内各乡镇受到XX市心中城区的吸引力必将增大。故大XX市经济圈其他各乡镇即吸引州域内人口又被XX市中心城区所吸引,基本保持-4%的机械增长率。3)大XX市经济圈人口机械增长率根据XX市和其他乡镇占总人口的比例对机械增长率的值进行修正,预测未来大XX市经济圈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为:245000/4569225.5%+211922/456922(-4)=2.76% 大XX市经济圈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为2.76%3、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预测2008年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为
39、456922人。根据前文分析,预测大XX市经济圈自然增长率为4.61,机械增长率为2.76%。运用综合增长法预测2025年总人口数为:P=P0(1+K1+K2)n=456922 (1+4.61+2.76%)17=78.3万人3.1.2经济弹性系数法预测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1.基本原理与公式1)基本原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长和就业增长均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和技术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弹性系数法是分析密切相关的两个变量(人口与GDP)之间相互影响来进行人口预测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2)基本公式P=P0(1+V)n V=V/K其中V为人口平均增长率;n为未来的
40、预测年限;P0为现状人口数;P为未来预测人口数;V为规划期GDP增长率;K为规划期经济弹性系数。人口经济弹性系数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该时期人口增长率的比值,即弹性系数(K)=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2.运用经济弹性系数法进行预测1)基础数据确定GDP增长率确定表3-2 2004-2008年大XX市经济圈各县GDP(单位:万元)20042005200620072008XX市-143600168600189233206125XX县-88995102617119721东乡县3952943921485095414663095和政县-资料来源:XX市、XX县、东乡县统计局表3-3 20
41、04-2008年大XX市经济圈各县GDP增长率(单位:%)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XX市13.117.412.28.9XX县-15.316.7东乡县10.1512.0211.9113.40和政县-平均值11.614.713.113资料来源:XX市、XX县、东乡县统计局人口经济弹性系数确定表3-4 2004-2008年大XX市经济圈综合弹性系数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人口增长率%2.3%1.7%2.3%2.6%GDP增长值%11.614.713.113经济弹性系数5.08.65.75一般的来说,经济弹
42、性系数K1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级;1K5为缓进级,再此范围内,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所改善,但改善速度缓慢;K5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级。根据以上原理的定位,大XX市经济圈的经济弹性系数逐年都处于5的阶段,属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期。随着XX市纳入兰州都市圈层,积极接受兰州的带动作用,自身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等因素,大XX市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走向协调发展的时期,因此大XX市经济圈经济弹性系数将大于5。故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2009年的经济弹性系数值5.35,做为未来预测值。GDP增长率确定根据以上数据的统计,2004-2008年大XX市经济圈的GDP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3.1%。考虑到我国其他城市对于GDP增长率的预测值13%,再结合XX市、东乡县等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未来本区域GDP增长率的预测为13%,本研究预测未来规划期内大XX市经济圈GDP增长率值为13%。2) 人口计算有前文可知,大XX市经济圈经济弹性系数预测值为5.35,GDP增长率预测值为13%,带入经济弹性系数公式中可求大XX市经济圈总人口数。V=V/K=13%/5.35=2.43%P=P0(1+V)n=456922(1+2.43%)17=68.7万人3.1.3综合预测大XX市经济圈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