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核心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核心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一条篮宝石项链,串联几多半岛栖居三个城市功能核,谐唱一曲绿色新区蓝宝石项链:以生态,人文,宜居宜业为目标, XX新城核心区的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性,将现有的滞洪水库分解成连续的雨洪管理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成为城市景观的确基础设施,是新城区的蓝宝石项链,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土地价值;绿道网络:以绿宝石项链为骨架,建立多条斜向绿道,并于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相结合,构成宜人的绿色交通和游憩网络,这是新城建设的生态与人文的基础结构,居住和办公及行政等功能的布局都将充分利用绿色网络的优越条件来布局, 并从中获得持续的生态和健康效益;地铁为核:新城布局以地
2、铁站为中心,组织交通网络,充分发挥XX主城区的联系优势,形成紧凑与节约型城市结构;“三心一链”:城市功能布局充分考虑土地的混合使用,强调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和共生、排斥关系,体现在“三心一链”的城市功能布局结构。三心之间相对独立,又通过步行绿道建立相互联系,同时各自都有方便独立的对外联系,互不干扰。会议、展览中心布局在核心区南部外围,更是考虑到大体量单一功能体对城市生活和交通的干扰弊端以及本身对外部交通的依赖性。目 录一、规划依据2二、区位分析2三、现状分析3四、总体构思4五、方案特色4六、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7七、交通系统规划9八、景观、绿地系统规划10九、建筑形态设计14十、地下空间规划15十一
3、、竖向规划15十二、分期建设16十三、地块划分16十四、经济技术指标16十五、投资估算17一、 规划依据1 XX市XX新城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的征集书及有关答疑文件2 XX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3 XX新城规划(2005-2020)部分内容4 国家及地方规范、法规5 现场踏勘、访谈获得的资料二、 区位分析2.1 XX概况XX,地处XX南郊平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XX是XX市唯一一个拥有两个新兴卫星城的郊区县。它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都第一批重点发展的卫星城之一;XX新城亦庄,即XX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XX跨入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发展框架和战略选择中,在XX亦庄镇内迅速崛起的
4、又一座新兴卫星城。 从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看,XX是XX、天津两大都市的“门户”及外埠进京的重要通道。背倚京城,面向渤海,辐射中原之区位优势日渐明显。特别是现代交通、通信体系的建立,把XX同XX城区紧密地连成一体。XX区是首都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绿甜旅游基地,是享誉国内外的“西瓜之乡”。XX有8万亩瓜地,基本全部供应XX市场。 全区种植花卉面积超过8万亩,主要生产火鹤、非洲菊、一品红、蝴蝶兰及观叶类花卉和盆景等100多个品种的花卉,形成了年产切花2400万枝、盆花90万盆、花灌木25万株的生产规模。 采育是XX葡萄第一镇,面积2万亩,30多个品种。8月18日-8月27日是
5、XXXX采育葡萄文化节。千年永定河古堤东畔,有一处铺天盖地的万亩古梨树群。这里特产的“金把黄”鸭梨,连同产地的名字,写进了享誉京城四百年的贡果史。“XX万亩梨花庄园”成了著名的“金把黄旅游区”、XXXX采摘节和中国瓜乡万亩梨园赏花会的举办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承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的留民营生态农场,继续发挥生态农业优势,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迎来中外各界朋友参观、旅游、渡假。XX用绿海美化环境,用甜园发展经济,用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2.2 区位联系XX老城,政府所在地黄村距市区南三环仅13公里,10多分钟即可驶进XX城区,90分钟可到达天津新港。京开高速公路、XX公路二
6、环是XX连接XX与外埠的交通“大动脉”,使全区50多条公路与京津塘、京开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纵横交织,畅通无阻,形成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京津、京山、京沪、京九铁路在黄村火车站交汇入京,黄村发挥着重要的铁路枢纽作用。处于黄村卫星城东6公里处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南苑机场,已有28条航线开通铺平XX之路。366路、901路、410路、937路、957路、742路,962路940路和特3路等10多条专线公交车从XX城区直通XX,进一步拉近了城乡距离,方便了百姓出行。规划核心区距XX中心区域20公里,与XX老城区隔京沪铁路相望。由于铁路的门槛,核心区与老城区联系相对薄弱,次于老城区与XX市区互动的便
7、利条件。三、现状分析3.1道路交通规划范围内现状周边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即京开高速公路、六环路;有两条城市干道下穿京沪铁路与老城区相连,即永华路和林校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源大街将穿过六环与XX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相连接。3.2土地利用核心区北部为现状高尔夫球场,南部为现状埝坛水库(干涸)。规划区内大部分为村庄建设用地和农耕用地,在规划区的东部及村庄周围有一定面积的工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相对较少。3.3绿地系统研究范围内中南部有XX森林高尔夫俱乐部,是规划区内最大的集中绿地。村庄用地的周边有大量的农耕地,其中,有若干成片的桃、梨、苹果等果树林及槐树、杨树林和苗圃林。3.4水系统场地中部是埝
8、坛水库,原为灌溉水库,水库西北方向有永定河干渠与永定河相连,永定河是其主要的水源地 ,现水库处于干涸状态,主要承担着泄洪蓄水的作用,水库库容量为320万m3。 水库向南有天堂河,天堂河属永定河水系,为时令河。源头为埝坛水库,注入水定河。天堂河最大设计流量120米/秒,河道全年蓄水量532.9万方,由于上游水源枯竭,现其主要作用是蓄水排洪。水库西部有一条小龙河,现主要作为生活排污。3.5产业构成在XX新城核心区内,一二产业比重较大,在第二产业中二三类工业较多。3.6景观构成规划区内有较好的高尔夫球场景观,水体景观则大部分都已成干涸状态。结论:核心区目前交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长期处于城市边
9、缘,建设混杂,景观差异较大。既拥有高尔夫球场、会所,也拥有基础设施很差的城郊旧村、工厂宿舍,整体环境急需改善。场地内水系统设施基本干涸,需要建立新的涵养渠道和措施。四、总体构思在交通组织、景观设计、建筑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新城宜居、宜业的设计理念:1 地铁站为中心,组织交通系统,新城在轨道上崛起;2 分解水库,建立城市雨洪管理体系。3 岛屿住区,拥抱绿色环境。4 绿道网络,构建生态人文城市。5 绿色交通,建立自行车和步行系统。五、方案特色独特的历史、交通和水系条件,为XX新城核心区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基于绿色城市理念,从营造生态、人文和高效的新城市目标出发,形成本方案的五大基本特征:5.
10、1 本方案的第一大特色:地铁为核,新城布局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交通网络,充分发挥XX主城区的联系优势,形成紧凑与节约型城市结构;目前从XX城区至XX有京开高速、六环路、京良路等路可以到达,但京良路由于进出京大货车较多,经常发生拥堵,行驶不畅;京开、六环路都是收费快速路,使用率还有待提高,因此,一方面核心区内地铁四号线将成为XX城区与XX新城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它从空间上大大缩短XX城区与XX区的距离,使XX宜居、宜业的目标得以体现,同时,也进一步实现XX分散部分首都职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地铁站也是规划新城核心区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连接点,在规划中,以地铁站为一大致圆心,步行约700米为半径划定一个
11、核心区的主要区域,面积近1.5平方公里,这样,地铁站的位置得到强化:西北出口,可步行到达规划新的行政中心;西南出口,与规划公园相距不过百米;东北出口,与商业、商住区比邻;东南出口,即进入会展集散区域。正因为地铁四号线的的引入,使核心区的交通、人员流向更趋便捷和合理、灵活,可迅速带动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并取得可观的经济价值;此外,在规划区的西侧,未来城市9号地铁线所辐射的服务范围也将更进一步带动新城核心区的崛起。5.2 本方案的第二大特色:蓝宝石项链,以生态,人文,宜居宜业为目标, XX新城核心区的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性,将现有的滞洪水库分解成连续的雨洪管理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成为城市
12、景观的基础设施,是新城区的蓝宝石项链,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土地价值;念坛水库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干涸了30多年,因此,念坛水库的处理是XX新城核心区规划的一个中心问题,由于防洪考虑和永定河河道干涸的现实存在,水库的水域价值和城市公共绿地的作用都不能充分体现。为此,本方案提出分解战略:将水库巨大的蓄洪容量分解为若干个连续的深浅不一的蓄水水域,在原永定河与水库之间的引水渠和场地东部的小龙河两侧分别开挖出淹没区(湿地系统),并与南边的天堂河交汇,构成一套与永定河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滨水系统。丰水期可利用水闸调控保持恒常水位,枯水期则主要以中水做为主要的景观水源。水库分解设计有诸
13、多益处:创造更多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滨水界面,环水区域住宅、商业用地等都将受益;新建立的滨河廊道具有公共绿地廊道、生态廊道、休闲廊道、及防洪通道等多种功能;滨河既是公共区域与居住区域的边界也是两者的联系纽带;形成动和静,公共和私密、内部和外部两套不同的开放空间系统。水库的分解策略实现了运河多种功能的和谐与相互增进。沿滨水带发展四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界面,包括(1)第一个滨水界面:东北部的商务界面。主要发展高层商务和居住相结合的建筑群,形成具有特色水景,临水西侧为单身公寓、酒店、休闲餐饮、信息及旅游服务,结合滨水步道、平台栈桥,营造一派都市白领风景。(2)第二个滨水界面:西南部的高尚公寓带。主要发展多
14、层和低层高尚公寓,半岛状漂浮于碧荷绿柳之上,与东侧商务界面遥相呼应,并为其中工作的白领一族提供居住场所。滨水两岸护坡和岛屿纵贯场地,生态化的浅水堤岸上布置市民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一条连续的生态休闲廊道。(3)第三个滨水界面:公园休闲界面。将原水库中部的圆形岛屿及规划滨水区统一考虑,形成南北两个城市界面,北面是规划行政办公区和市民广场,南面最佳的生活型都市休闲带,以各种酒吧、茶座、文化类商业及各类夜生活设施为特色。(4)第四个滨水界面:会展集散界面。地铁站东南面的会展区主要位于滨水带的南侧,因此,一方面,其巨大的人流集散将不会对核心办公区形成干扰;另一方面滨水区上面的人行栈桥可以将地铁站的人群迅速
15、地引导至会展区,反之,亦然。5.3 本方案的第三大特色:岛屿住区,拥抱绿色环境。 在XX城区内的居住用地越来越紧张,住宅的密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抬头见楼的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小区在尽可能地美化其内部的环境,但由于大环境相对恶劣,小环境的改善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居住的生态状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变传统的大片住宅区集中布局的模式,采用点式、岛式布局,建立住宅区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和绿色廊道,将住宅溶解在城市的绿色背景中,成为绿洲中的宜人岛屿,人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与自然亲近。在XX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中,滨河系统的形成,使区域的整体环境得到重建,为岛式住宅模式的实现提供可能,环滨河绿带
16、,住宅与绿廊间隔出现,使公共绿化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住宅的内部、外部环境系统连为一体。5.4 本方案的第四大特色:绿道网络,以绿宝石项链为骨架,建立多条斜向绿道,并于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相结合,构成宜人的绿色交通和游憩网络,这是新城建设的生态与人文的基础结构,居住和办公及行政等功能的布局都将充分利用绿色网络的优越条件来布局, 并从中获得持续的生态和健康效益;在传统意义上,城市各部分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交通线,包括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基本上也是沿着交通线来进行,交通线路把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分成严整的区域,不仅空间上几乎是割裂或离散的,联系的方式也基本是平面化的。在XX新城的规划设
17、计中,从规划研究范围的东部边界到西部边界,依据主导风向和人的视觉习惯,建立了从东到西的斜向绿化景观走廊,将整个核心区的各功能组团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打破机动车道路系统的束服,人们可以通过绿道下的人行、自行车道路系统自由地到达各功能组,与地下空间联系、地面道路系统联系一同组成立体的动态网络。5.5 本方案的第五大特色:绿色交通,建立一个以自行车、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网络方案强调绿色交通,设计了三个主要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联系核心区各功能组团以及滨河区南北两岸景观节点:(1)地铁站出口:新源大街与义中路的交叉口四个方向的出口,步行即可分别到达,西北,行政、文化区;西南,公园、滨河景观区;东北,商务
18、、商住区;东北,会展区。地铁站是此区域的步行系统的中心,由此集散;(2)滨河步行系统:该系统由西至东贯穿整个滨河区,将行政、文化区,商住区、会展区以及周边的住宅区纵向地联系起来,构成规划区内步行、自行车系统的主要骨架,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能极其便捷地到达休闲、运动的场所,形成一套体验性和通勤功能相结合的自行车及步行网络。(3)连接性绿带步行系统: 在贯穿场地的若干条连接绿带下,都设计有连续的步行道,可以把各功能区横向地联系起来,是其他步行交通网络的重要补充;六、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规划的整体结构大致为:行政文化区、商务、商住、商业综合服务区主要集中在新源大街的东西两侧,其边界是设计的滨水景观带
19、,安排有康体休闲设施;滨水景观带的外围是均匀分布的岛式住宅;会展和体育中心两个人流集散较大的部分安排在规划区域的边缘,可以缓解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其位置也便于新旧两个城区的共同使用。整个区域贯穿具有步行交通功能的连系绿带,将各功能区有机地联系起来。规划核心区以南北向的新源大街,东西向的兴华大街、义中街、黄良路大致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心一链” :6.1行政文化中心此区域位于新源大街的西侧,兴华大街的南北两侧,其中北侧部分为XX区的行政办公中心,区政府、党委、人大、政协等四套班子以及会堂等安排都在这个区域;南侧靠近兴华大街的的部分可以安排为一些重要的局委的办公楼,靠近义中路的部
20、分设计为博物馆、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这些公共建筑基本上以行政办公区的主体建筑和笔架山的谷地中心所在轴线对称布局,共同围合成了北面的行政广场和南面的市民广场,整个行政文化区组成XX新城的中心区的核心区域;6.2 商务、商住、商业综合服务中心此区域位于新源大街的东侧,包括纯商务办公区,商住两用的办公区以及商业服务设施等。为了建立一个便捷、舒适、生态的办公场所,整个办公区对于周边环境的姿态是开放的,它的北、东两面与设计滨河绿带相邻,具有良好的视野和开阔感;南面与义中路北侧商业街组成面向城市的界面;西面与新源大街相邻的部分为减低交通噪音,设计了隔离绿化带,同时,贯穿场地的连接绿带分别从西面在隔
21、离带、从南面在义中路穿过,在空间上与行政文化区、会展中心相呼应,新源大街、义中路下面的地下过街通道也加强了三个区域的交通联系。办公区的内部环境主要采取了围合、半围合的处理,围合而成的空间形成不同尺度的庭院和小的集散广场,在办公区的中部还设计有公共景观带,有休息区域和各种小型水景、雕塑等,为生活和工作在其间的人们提供交流和休憩的理想氛围。在新源大街东侧,义坛路两侧设计了一条集中商业街,为区域内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服务。6.3 会议、展览中心此区域位于商务、商住、商业综合服务区的南部,主要包括会议、展览接待设施,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等部分。其中,会议、展览接待设施、酒店安排在滨水景观区的北侧,与地铁
22、东南出口比邻,穿过接待区,通过架设在河滨的几组平行的栈桥可以到达对岸的会展中心区,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使接待方更方便地安排来宾的住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参加会展的人们迅速通过地铁到达和离开提供便捷的通道;此外,会展的主体建筑位于滨河南岸,人行通道在北侧,机动车出入在黄良路上,可以既使滨河区景观不被中断,也可以缓解因为会展期间大量的人流集散给核心区道路交通带来的较大压力。6.5 岛式住宅链此区域除了行政中心附属的职工住宅区外,基本上位于滨河景观带的南侧和东侧,环绕河道均匀分布。之所以称其为岛式住宅是由于在住宅区的范围内全部是绿化,绿化成为规划条件的基底,而点缀在其间的一个个住宅组团成为绿海中的岛屿
23、,绿色反过来又把每一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链条,改变了城市中住宅区建筑鳞次栉比的状态,不仅住宅区内部的环境得到重视,其外部环境也实现了生态化,使居住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形成了一个新的住宅规划模式。6.5 滨水康体、休闲景观带(即蓝宝石项链)此区域西起芦东路西侧永定河引水渠绿化带东至永华路穿京沪铁路西侧部分,成环状分布,是现念坛水库蓄洪容量分解演化而来,因此,在整个河道设计了若干个不同大小、深浅的圆形水池(水泡),并设计了常水位、丰水位、洪水位等三条水线,可形成不同水位下的形态各异的河道景观。滨水区的最宽处近400米,最窄处也有40米左右,主要通过栈桥来联系南北岸的联系。为了使人们更
24、好地接近水体,规划还设计了一条由西向东的木制步行栈道,其间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绿岛,人们可以从栈桥上下到绿岛,绿岛上有小型的景观设施和供人员休憩的座椅。沿河有通向滨河景观带中部笔架山的小路,笔架山上有休息凉亭可以让人登高尽览核心区的全貌。滨水康体、休闲景观区既是核心办公区与外围住宅区的天然隔离带,也是两者联系的纽带,是整体规划结构的基础和特色。七、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分为动态的机动车道路系统、地下交通系统、非机动车道路系统以及停车场站等静态的交通体系:7.1 机动车道路系统机动车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几个层次:1)主干道根据总体规划XX区核心区主要干道为“两横两纵”四条,其
25、中,两横指东西向的兴华大街和黄村大街,穿过核心区的主干道是兴华大街和永华路西段;两纵指的南北向的新源大街和芦东路。兴华大街是联系老城(东片区)、核心区的主要通道。新源大街经永华路与兴业大街连接,作为南北向交通的主干道,联系老城区、新城核心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区,并可通过连接三里河路与中心城区联系;芦东路是联系核心区、文教科研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区的南北向主要干道,可以通过连接万寿路南延长线与中心城联系;黄村大街不在此次规划区域内,其功能主要为联系老城与文教科研区。以上道路红线均为60米,构成新城的主要交通骨架,为了人群快速而安全地通过主干道,并不影响地面交通的通畅,联系以上道路两侧建筑设施的方式除过街
26、楼外主要以地下通道为主。2)次干道设计对原规划次干道进行了一些调整,横向的永华、义中路、南里路、林校路(黄良路)四条次干道保留了永华和林校(黄良)、义中三条路;纵向的芦东一路、二路、义坛路、锦华路、汇源路,取消了义坛路,锦华路分成东西两条支路。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滨河带的存在,使原规划次干道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 核心区外围主要是居住区,它们之间的联系依靠城市支路已可满足,同时,也为城市留出了更大空间的城市绿地,并节省道路建设的投资。次干道的道路红线横向的为40米,纵向的35米。3)支路联系商务办公区之间的道路为环行支路,均布的居住区之间也是城市支路,道路红线根据需要可分别设计为15米或20
27、米。7.2 地下交通新源大街与义中路交汇处的城市地铁4号线的换乘站是中心城与XX核心区联系的最便捷通道。7.3 非机动车道路系统非机动车道路系统主要包括人行、自行车系统,两者在城市道路层面上一般不能共线,但在景观园区范围内有时可以共用一条道路。1) 人(步)行系统步行系统主要有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地铁换乘站为中心的发散式步行系统,可以到达城市不同功能区;其次是滨河景观区的康体休闲廊道,分为北岸步道和中心栈桥步行道;第三条是贯穿规划场地的联系绿带下的步行道路。三条主线组成了步行系统的主要骨架,与各种通向建筑物的小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此外,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两侧也都设计有人行专用道。2)
28、自行车系统除了以上步行系统网络基本与自行车网络重合外,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两侧都设计有自行车专用道。7.4 停车场站停车场站包括地面停车场、站和地下停车场两个层次,规划主要原则是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1) 地面停车场、站在行政文化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地面停车场,并采取生态停车模式。2)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是规划主要停车方式,在主要的公共建筑的地下基本都规划有地下停车场、库,同时,根据功能的需要,将地铁站的地下空间与建筑下的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方便人群的出行和到达。八、景观、绿地系统规划8.1 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带一围”。两带指
29、的是滨水景观带和连系绿带;一围指的是京开高速、六环路以北的隔离绿带、京沪铁路以西隔离绿带和核心区北面现状京城高尔夫球场共同组成的具有围合形态的绿地系统。“两带一围”构成整个规划区域的景观基底和宏观生态条件。滨水景观带(蓝宝石项链)西起芦东路西侧永定河引水渠绿化带东至永华路穿京沪铁路西侧部分,成环状分布,是现念坛水库蓄洪容量分解演化而来,因此,在整个河道设计了若干个不同大小、深浅的圆形水池(水泡),并设计了常水位、丰水位、洪水位等三条水线,可形成不同水位下的形态各异的河道景观。滨水区的最宽处近400米,最窄处也有40米左右,主要通过栈桥来联系南北岸的联系。为了使人们更好地接近水体,规划还设计了一
30、条由西向东的木制步行栈道,其间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绿岛,人们可以从栈桥上下到绿岛,绿岛上有小型的景观设施和供人员休憩的座椅。沿河有通向滨河景观带中部笔架山的小路,笔架山上有休息凉亭可以让人登高尽览核心区的全貌。滨水康体、休闲景观区既是核心办公区与外围住宅区的天然隔离带,也是两者联系的纽带,是整体规划结构的基础和特色。此外,景观、绿地系统规划还须解决边界、节点、视线、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8.2 边界处理边界:开放的生态缓冲带边界是功能区转换的交界处,它既是功能区之间空间隔断的硬性屏障,也是人们对另一场所体验的开始或终结。边界景观质量暗示了场所对外界或包容或排斥的态度。本方案的所有
31、边界处理都采用了一种开放、生态的做法,滨水景观区与住宅区之间用缓丘相接,缓丘高度在2-3米之间变化。在缓丘上种植草皮,成行的乔木与间隔的灌木,铁艺栏杆或围墙在灌木与灌木间互隐互现,慢跑道、自行车运动道路从缓丘上经过,一系列的植物与竖向变化使边界变成积极的活动空间。这种“缓丘+乔木+灌木”的形式不仅保证了居住区内部有一个更为私密与安静的环境,同时又维持了居住区内外部空间在人的视线高度以上的景观通透。绿色柔性边界还体现了整个区域对外界一种更亲切友好的姿态。8.3 节点1)行政、文化中心广场主要由行政中心、公共文化建筑设施围合而成。兴华大街北侧是以政治、礼仪性质为主的广场,南侧是市民广场,是群众活动
32、集散的主要场所。广场有长方形镜面水景、树阵和休息座椅等景观设施。2) 商务服务中心中央景观区此节点处在两组商务办公区的中部,南北走向,空间上与南北端的滨水景观带隔路相望,构成一条景观轴线。在办公区工作、生活的人们在业余时间可以进入景观区散步、交流,林阴下设计有各种下沉式小广场,丰富了空间体验。3) 绿岛滨水景观区的内部有节奏地分布着一个个不同尺度的小岛,供市民在上停留、活动。每个小岛上还设计有不同文化主题的景观盒,一方面人们可以身在其中感受特殊空间带来的兴奋,也可以通过设计体会XX的历史文脉和悠久渊源。4) 笔架山笔架山是在原念坛水库的中心岛的基础上规划利用场地建设产生的土方堆积而成的山丘,位
33、于行政文化广场的南端,高约35米,有道路可到达顶部,其间设计有供停留的景观亭,是景观系统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鸟瞰整个核心区的全景,因此,这里也是市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8.4 视线视线设计有两个系统,一个是通廊式的直线型视线和扇形视线面。比较突出的是在场地南部堆起的笔架山,在确定行政办公区的走势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空间上的视线关系,使其坐落在笔架山所在的轴线上,使视线深远而延续,此外,商务、商住区的中央绿带的视线也是直线型的。滨河两侧的居住区的视线主要是扇形的视线面,视线开阔没有遮挡。8.5 景观小品景观小品的设计包括休息亭、电话亭、垃圾桶、座椅、灯具、售货亭、指示系统、公交站点等。设计的总
34、体思路是根据XX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来确定一个连续性的概念,所有设计都遵从这个设计原则。同时,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亲近性、视觉趣味性、可识别性及增加区域活力,景观小品与建风格和谐统一,营造优雅、明快、宜人的环境。其中,休息亭主要位于滨河景观带沿线,亭的形状和亭内设施的形态来源于XX的农业文化中的土、树、水等元素提炼、抽象而成,具有鲜明的现代艺术特色。8.6 植物配置1)整个用地绿化分为三个部分:a、新城核心区:核心区绿化以行政广场、商务区绿化为主;b、滨水景观区绿化:以河道为轴的生态湿地廊道绿化为主;c、外围绿化带:包括居住区、会展区景观及防护林带。其中,用地主干道行道树内侧以国槐为主,支路行道
35、树内侧种植栾树,外侧皆种植杨树,形成街道绿障;元宝枫为主要林带的连接绿带贯穿整个用地,形成一个巨大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色相的带状的大地景观,加强了景观之间的联系。2)种植原则: a、适地适树b、速生与慢生树种搭配,绿与阔叶进行搭配,c、根据不同季相进行配置,三季有花d、生态的植方式e、丰富的竖向设计f、现状树的充分利用3)新城核心区部分a) 行政区广场绿化:广场中心景观带种植以XX市市树国槐树阵为主,用单一树种与中间的规则水景一起营造大气恢弘的中轴对称景观,体现行政区景观特色与气势;两侧楼间则以规整的秋色叶树种白腊为主,间植西府海棠、紫薇等观花树种以及桧柏等常绿树种色块,即活跃广场氛围,又给行
36、政办公带来轻松环境。b) 商务商住区:中心景观带以围绕点状的河道渗透进来的水系为中心,形成以柳树、杨树椿树为林,常绿树与观花灌木穿插的种植景观带;庭院、集散广场种植以桧柏、白皮松与连翘、紫薇等种植营造小尺度的给商务办公及商务居住空间,为人们交流休闲提供惬意空间;临新源大街侧种植杨林带隔离噪音;现状杨树东西向连接了商务与滨水景观区,形成横向的视线廊道;连接绿带使行政、商务、滨河带的绿化变得更加紧密和完整。4) 滨水区绿化部分a) 生态湿地绿化:根据生态景观学的理论,河岸植被群落至少要覆盖米以上,才能使河道形成多样性的较好的生物群落。通过种植浮水植物如睡莲、溪荪、花菖蒲等,挺水植物香蒲、芦苇等进行
37、水质净化;鸢尾、茅草等进行生态护岸,沿水岸种植棣棠等喜湿耐荫灌木,以及杨柳等水边观赏乔木,外围种植刺槐、千头椿、榆树、毛白杨等阔叶植物,桧柏、油松等常绿植物,君迁子、柿树、山楂等观果植物,元宝枫、黄栌、白腊等秋色叶植物等,结合木本观花地被以及连翘金银木等观花灌木,通过季相与竖向变化展示使滨水区丰富的植物景观。b) 山体绿化:种植松柏等常青树为主,夹植杨槐、榆、山杏、柿竖等,形成伞状的覆盖密度较大的植被绿化。5) 周边绿化部分a) 居住区:居住区的绿化分为三个等级:中心绿化、组团绿化、边界绿化。中心绿化种植白花、紫花泡桐、红花洋槐、千头椿、杨柳等搭配常绿与花灌、地被的细致搭配等体现休闲居住的氛围
38、;组团通过几种特色树种突出各自的主题,在同中求异,形成丰富的组团植物景观;边界绿化种植高大的杨树林,隔离外界噪音,过滤汽车尾气,形成围合的种植核,通过围合与半围合式的种植方式形成具有私密性的生活空间。b) 会展区:此区位于滨水区南岸,根据功能需要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做好基础种植部分,主要景观视线部分点缀一两颗白腊、千头椿作为主景树;边界种植高大杨树进行噪音隔离;现状杨树在会展南北两侧形成式线廊道与外围防护林带及滨水区景观发生联系。c) 防护林带:生态的缓冲绿化防护林带,以北方树种杨树为主,间植刺槐、柳、松等,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隔离东侧、南侧高速路带来的噪音与车尾气污染。6)保留树木:场地内原有
39、一些成排的高大杨树,建议全部保留,作为新区绿化的一部分。九、建筑形态设计建筑形态设计包括建筑空间、形式、色彩、建筑高度、轮廓线控制等方面的研究:9.1 建筑形式、色彩1)建筑空间:建筑空间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完全开放式的,一种是具有围合性质的半开放空间:行政文化中心与市民广场结合,主要体现的是开放姿态,表达一种亲民、务实的执政理念;商务办公区则采用半开放空间,即,总体组合是开放的,面向滨水景观区和中央景观带,但对于单独的楼宇采用半围合形态,形成一定的独立区域,可以在办公期间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3) 建筑形式a) 公共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淡雅的现代建筑风格,由于其体量都较大,尺度的把握尤其重要,在建
40、筑细部的处理上要考虑人的尺度和街道的尺度的协调,在近人界面的处理上体现比例的推敲,尤其是行政办公中心,应采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高大、威严的处理手法,不论是色彩、尺度、开间等的设计都体现政府职能部门以人为本的新的形象。b) 住宅建筑形式:住宅的风格原则上应该与环境谐调,线条流畅舒展,以直线为主,与滨河景观岸线的曲折迂回相对比。3)建筑色彩:核心区的建筑色彩采用主色调统一控制的方法。由于设计已经对场地的整体生态环境进行了优化,所有建筑四周都有较大面积的生态绿地,作为点缀在生态绿地中的建筑岛屿,主色调的基色以暖灰、白色为主,在此基础上再以淡黄等中色作为辅助色,木构件的淡棕色、玻璃的反射光影成为自然的
41、活跃元素,使立面雅致而丰富。9.2 建筑高度、轮廓线控制,街景效果1) 建筑高度、轮廓(天际)线控制规划建筑高度变化的总趋势成山脊形变化,滨河区北岸的外围建筑以高层为主(不包括行政文化区域的外围),有住宅,也有部分商务楼,越往北楼层相对越低,相对地,滨河区南岸的建筑因为主要是居住建筑,所以在高度上又逐渐降低。这样处理,一方面是考虑以六环路和京沪铁路为景观动线时的视觉变化效果和节奏;另一方面外围的高层对内部区域形成一种良好的空间边界的感觉,同时也使从滨河北望核心区,可以得到非常舒缓、起伏的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分为40米、50米、70米以上三个区段,最高点在高层商住楼,其次是商务办公区的大部分楼群
42、;中高层建筑区主要为行政办公区,建筑高度2430米范围,但由于场地的设计竖向是北面高,南面低,行政中心处在北面的最高点,所以,虽然建筑本身的高度并不高,但由于场地的原因,行政区仍然仿佛处在整个区域的核心和制高点上。多层建筑区主要是核心区外围,滨河景观区南岸的居住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18米左右。低层建筑区是规划南侧的独立或联排式住宅,多为9米以下。2) 街景效果城市的街景立面实际上是一系列界面的处理效果。建筑沿街对齐:所有新建筑的临街一侧都应该沿建筑控制线对齐。如果建筑的临街高度超过其所临道路两侧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时,建筑临街裙房对齐,裙房的高度也不应该超过两侧建筑控制线的宽度,上部建筑要适当
43、退进;建筑的强制退线:在新的城市街景的设计中,应该在适当的地段留出人流集散、休息的公共空间,而不是形成一个被建筑排列封闭起来的“建筑墙”,同时建筑应该满足建筑退红线的要求,为行人和城市留出活动的区域。在城市沿街立面的广告布局上,应尽量通过统一规划尺度、色彩、悬挂高度等措施来控制广告的杂乱和对建筑形象的遮挡和破坏,还建筑以本来面貌。十、地下空间规划目前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异常宝贵,首善之地的XX更是如此。核心区的规划范围约为1.5平方公里,为满足相当多城市功能,需要合理地开发地下空间作为整体规划用地的补充。根据XX新城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图,绝大部分的场地都有10米左右的可开发深度,另外还有局部20米
44、、30米以及40米的开发深度,因此,可利用的地下空间的总量还是相当大的。设计利用的地下空间有地铁换乘站、各功能区的地下停车场以及地下商场等,规划希望通过地铁换乘站的联系将地下空间连为一个不间断的空间网络,使人们可以不上到地面就可以到达自己希望去的功能区范围,一方面减少人员的在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也为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创造了条件。十一、竖向规划由于没有详实的规划现状竖向资料,准确的竖向规划在本次设计中很难实现,但根据研究分析和现场踏勘,场地的基本走向是北高南低,雨水流向也是从南部、北部汇入规划的滨河景观河道,作为河道水源的重要补充。竖向的规划原则是项工程的总的土方量最好在场地内平
45、衡,可以很大程度上前少工程的造价和成本。十二、分期建设核心区的用地约为1.5平方公里,建筑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158万平方米,因此,整个工程项目将会分几期完成,合理的分期建设是使规划顺利实现的有利保证。总的分期原则是: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沿线区域的推进;以核心公共建筑的建设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分期应该是功能区的连动,实现空间的完整性和减少各期工程之间的相互干扰。规划建议一期建设范围应包括主要城市道路、行政文化中心的北侧行政办公区和新源大街东部的部分商务、居住建筑和滨河景观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区政府职能部门的迁移,带动老城区和XX中心城区人员的迁入,使核心区在短时间内形成基本规模;二期
46、包括市民广场和公共文化设施以及一部分商务、居住建筑;三期包括会展中心、外围居住建筑和滨河景观区一部或全部;四期包括体育中心十三、地块划分核心区用地编号总规用地编号十四、经济技术指标(核心区)序号名称面积(平米)1行政办公楼2局委办公楼3图书馆4文化中心5博物馆6商务办公区7商住办公区8普通住宅(多层、高层)9会展中心10广场用地11道路用地(不含城市干道、次干道)12绿化面积(含水体)13总用地14总建筑面积15建筑密度16容积率17绿化面积18绿化率十五、投资估算(核心区)序号名称单位面积指标元/平米面积(平米)投资(万元)注备土建工程1行政办公楼2局委办公楼3图书馆4文化中心5博物馆6商务办公区商住办公区7商业酒店8普通住宅(多层、高层)9会展中心建筑总投资道路工程1机动车道路景观工程1内部机动车道2自行车道路3步行道路(含栈桥)4桥梁5广场6停车场7服务设施8公厕9景观构筑物10水体11绿化工程12其他设施(垃圾桶、公共电话亭、电子信息查询仪)景观工程总投资土方工程1挖运土方2回填和堆砌土丘建筑+景观总投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总投资注:本估算不含前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