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首页早下阴阳学说讲授内容1、概述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学时分配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了解阴阳的特征、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可概括自 然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对阴阳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后辅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鞭。教学参考 资料李家邦主编中医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第3版教学后记讲解中注意了联系自然、科学、哲学理论,努力做到
2、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课 下尽量与学生多多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多数学生对难点能够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板书】【讲述】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总 括,升华而成的关于一般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中 医理论体系的诞生,是古代借助当时先进的哲学思 想,来解释并认识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当时对中医学影响最深刻的是元气论、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由于课时课时限制,本章重点介绍阴阳学说和 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理 性认识,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内容。 阴阳学说
3、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 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认识世界 的关键在于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 成的两种物质势力,即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 变化规律。因此,古代贤哲借助阴阳来概括自然界 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意到自然界存在 着许多既密切相关又属性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其中 最显著的就是向日与背日所造成的事物或现象,性 质迥异的特点,萌生了
4、 “阴”与“阳”的初始概念。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理解。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阴阳是一个空洞的、不具体的名词,无实物可 见。故内经言“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二但它可 以通过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来。如水、火。“水为阴, 火为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 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用阴阳来归纳事物, 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2、阴阳的特征难点讲述【板书】【幻灯显示】【讲述】阴阳不局限于某特定事物,是自然界一切事物 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 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的)、 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静止 的、内向
5、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物 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都属于阴的范畴。如 天地、水火、动静等。3、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 关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 昼与夜、男与女等。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天 与地、出与入、动与静、火与水等。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不是一成不变的,表现为两个方面:(1)在一定条 件下,阴阳之间可互相转化(质变);(2)事物阴阳 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指阴或阳之
6、中可再分阴阳。上午一一阳中之阳昼为阳下午一一阳中之阴 如一日之中夜为阴前半夜一阴中之阴 后半夜一阴中之阳 故内经言:“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 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J 一即指一阴一阳的相对性(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具有两层含义:凡阴阳属性 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 升与降、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在属性相 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表 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 系。如以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为例,夏季本来阳热盛, 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炎热之阳, 气候逐渐由热一凉(秋
7、)一寒(冬):而冬季本来阴 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渐复,用以制约严寒之阴, 气候也逐渐由寒一温(春)一热(夏);正是由于阴 阳的这种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形成了一年四季的 规律性变化(春夏秋冬),保持着自然界动态平衡, 生物随其变化有生、长、化、收、藏。重点提示阴阳对立制约在人的生理、病理过程中也是广 泛存在,以疾病过程为例,就是致病因素与抗病因 素相互制约、相互对抗的过程。邪盛则病进,正胜 则邪退。【幻灯显示】【讲述】2、阴阳的互根互用【幻灯显示】【讲述】阴阳的互根互用也具有两层含义:阴阳互根 是指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就 无所谓上;
8、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 没有右就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 所谓寒,没有寒就无所谓热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 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自身存在 的条件。阴阳互用是指阴的相互滋生、相互促进 过程。如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言,气为阳,血为 阴,气能生血、行血,气的功能正常有助于血的生 成与运行正常;血能载气、养气,血液充沛可滋助 气发挥正常功能。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于静止 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主 要表现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消皆长。如 人体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 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
9、长的过程;而各种营 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和生成,又必须消耗一定 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等。正常情况 下,这种“阴阳消长”关系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 限度、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平衡,不易被察觉, 即阴平阳秘,体现在健康人,标志着阴阳消长处于 动态平衡。如果这种“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度, 不能保持相对平衡时,便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偏 衰,在人体就是病理状态。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各自 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的转化,主要是指事物总的 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的孰主孰次决定事物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 阳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
10、消长变化中,一 旦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达到阴阳属性相互 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果 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贝I“阴阳转化” 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就说明阴或阳“重” 了,寒或热“极” 了,就有可【幻灯显示】【讲述】能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这里的“重”和“极”,指 的是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由此可见,阴阳转化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 段,即“物极必反二在疾病过程中,阴阳的相互转化是经常可见的, 如中毒性肺炎:高热、面赤、烦躁、喘促、咳吐黄 痰或铁锈色痰、胸痛汗出(阳证)I热毒极
11、重,耗伤正气,或治疗不当面色苍白、体温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阴证)I抢救及时,好转体温上升,色脉转和,四肢温暖(阳证)亦常有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 的变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各个方 面,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 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治。(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主要是以阴阳的相对性来说明。人体阴阳:【幻灯显示】【讲述】L身体的上部为阳C以上下言 , 下部为阴1 J体表的外则为阳,背部为阳以内外却 体表为阳 低侧为阴,腹部为阴YI体内为阴六腑为阳以脏腑心工居上部胸腔为阳【五脏为阴月J1肝1脾卜居下部腹腔为阴I
12、肾J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阴心阳, 肾阴肾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 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和物质为例,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化生(阴)(阳)在异常情况下,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 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正如素问生气通天【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讲述】论日:“生之本,本于阴阳”。(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能概括复杂多变的病理变化,并能用阴阳 的相互关系来加以说明。由于阴阳互根、互用、互 为制约消长,所以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和 偏衰,而发生疾病。阴阳包含了人体的正气和病邪两个方面,病邪 有阴阳,
13、人体内部也有阴阳,阴阳失衡致病有以下 几种情况1、阴阳偏盛:阳邪致病一为阳盛伤阴的实热证阴邪致病一为阴盛伤阳的实寒证2、阴阳偏衰:虚不能制阴一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虚不能制阳f为阴虚阳盛的虚热 证3、阴阳互损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致阴阳两虚4、阴阳转化:阳证阴证 在一定条件下(四)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 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干 变万化,都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1、诊法:只要分清阴阳,就能执简驭繁,抓 住本质,如望诊色泽鲜明一一属阳 色泽晦暗一一属阴闻诊声音洪亮一一属阳声音低微断续一一属阴切诊脉浮、数、大、滑、实一一属阳 脉沉、迟、小
14、、涩、虚一一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善诊者,察色 按脉,先别阴阳”。2、阴阳为八纲的总纲:阴阳两纲是八条辨证 纲领的总纲。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一一属阴证(五)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阳盛伤阴者,损有余之阳,用“热 者寒之”的方法;阴盛伤阳者,损有余之阴,用“寒 者热之”的方法。补其不足:阴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补不【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讲述】足之阴;阳不足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补不足之阳。 总之,通过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2、归纳药物的性能(1) 归纳药性:热、温属阳;寒、凉属阴。(2)
15、 分析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 咸(涌泻)为阴。升降浮沉:升浮属阳;沉、降属阴。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 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即“阴平阳秘”的结果,如前 述的物质与功能、气与血的关系等。(六)用于指导预防疾病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如能保持与天 地间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能够却病延年。顺其四 时,调其阴阳,可使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J “春三 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 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 无怒,使英华成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 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早 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 己有得;二否则,如果不能分别四时把握阴阳, 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小结课后作业:思考题1 .何谓阴阳?怎样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的 阴阳属性?2 .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试举例说明之?总结复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