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开学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开学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
2、,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
3、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
4、“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B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D为政不能
5、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
6、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文本二: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
7、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节
8、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注】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侍L秦M不N可O得P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说各国,也用来泛指结盟。B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乃具革车”的“具”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
9、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同。D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的长远计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仇恨,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
10、完毕后,冯喜对齐王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14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的?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科技城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暑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
11、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材料二: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已,入也烦已,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
12、“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三)材料三: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
13、”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节选自左传)【注】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上正确的字母。(3分)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14、分)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4分)(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
15、不可乎?(4分)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3分)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测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
16、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
17、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材料二: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
18、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节选自张中丞传后叙)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
19、塞/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意思是友善、交好,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含义相同。B“搏髀”指拍打大腿,与谏逐客书“弹筝搏髀”的“搏髀”含义相同。C“责”意思是要求,与张中丞传后叙“而责二公以死守”的“责”含义不同。D“上以胡寇为意”中“为意”指放在心上,与成语“不以为意”中的“为意”含义不同。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B舍
20、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执符节以为凭证。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勒:统率,部署 B.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 当:判决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望:怨恨,抱怨D.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志:抒发志向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
21、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没有上报战况而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
22、众辱我,独无间处乎?”(4分)(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4分)(3)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4分)15冯唐认为能够充分任用贤才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假期检测(一)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 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 以言事斥守揭阳,便
23、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 进大号 , 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 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 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 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 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 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
24、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 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 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 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 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 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 已失传。言事:
25、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愈 A 既以未得B 造观为叹C 窃喜载D 名其上E 词列三F 王之次G 有荣H 耀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疾,指迅速、便捷,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中的“疾 ”词义不同。 B文中“及其无事且还 ”和“且坏 ”两句中的“且 ”词义和用法都不相同。C.“躬诣 ”有多种含义,古代下级面见上级的一种礼节,文中是亲自到、亲自去的意思。 D.“治所 ”古代指地方政府驻地,包
26、括省治、府治、州治等,文中借指所管辖的地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 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 美开始行文的。B.因为有“壮美之辞 ”的“序、赋、记等 ”,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却自 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C.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 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D.末尾“其江山之好,登
27、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作者在叙事之 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14全文用大量篇幅倾诉作者“欲游滕王阁而不得游 ”的深深遗憾,请分条概括作者未能 登阁的具体原因。(3 分)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
28、,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
29、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30、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B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
31、”指宰相,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
32、敬终。(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10EKR 11D 12C 13(1)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2)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3)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 14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
33、力。句意: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夫号令不信”主谓结构,其后断开;“则民不知所从”,“则”连词,断句标志,其前断开;“天下何由而治乎”,“天下”本句主语,其前断开;“朕过深矣”,“朕过”本句主语,其前断开。故在EKR三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B.正确。“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句意: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D.“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原文“守宰”指地方长官。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有误。从原文“百姓固已不
34、能无怪”来看,百姓还是有责怪之意的。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点兵”,征点兵员;“诈”,使诈;“岂”,难道;(2)“乐”,以为乐;“懈怠”,意志松懈;(3)第一个“老”,敬爱;第一“幼”,爱护。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可知,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由“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可知,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由“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可知,
35、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们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符。”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答道:
36、“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联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 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 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
37、回,这样百姓本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甕。材料二: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
38、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
39、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文本二: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
40、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
41、改)【注】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侍L秦M不N可O得P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说各国,也用来泛指结盟。B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乃具革车”的“具”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
42、”意思不同。D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的长远计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仇恨,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冯喜对齐王说,
43、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14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的?10FIM 11A A.“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错误。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它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合纵,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秦国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并呈南北方向分布,故称合纵。C.正确。置办,准备;详细。句意: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事
44、情详细地告诉了他。12D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错误,由原文“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可知,是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主语错误,由原文“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可知,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由此可知,是“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13(1)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为”,替;“计”,考虑;“变”,变乱;“然后”,这样以后】(2)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
45、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齐、梁之兵连于城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齐、梁之兵于城下连”;“连”,牵连;“相”,互相;“去”,离开;“间”,间隙。】 14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参考译文:文本一: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宗室贵族都富足安乐,没有超过齐国的。可是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逸,却不考虑千秋万代的利益。主张合纵联盟的人都互相结党,没有人不认为合纵政策可以。我听说,齐、鲁交
46、战三次,鲁国三战三胜,鲁国因此(陷入)危机,亡国紧随其后。虽然有战胜的虚名却又陷入危亡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假如)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攻打齐国南部,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不能够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件事!”齐宣王说:“齐国处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依靠于东海之上,未曾知道国家的长远利益。所幸现在有贵客前来指教,请让我献上国家来侍奉秦国。”(于是齐国)向秦国献出了出产鱼盐的土地三百里。(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文本二: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死,武王即位。武王的左右近臣诽谤张仪。张仪听闻这些,对武王说:“我有一条愚笨的计谋,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是什么样的计谋?”张仪说:“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如今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请求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入侵三川之地,出兵函谷关却畅通无阻,靠近周王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挟持天子,掌握地图户籍,这就是帝王基业啊!”武王说:“好。”